-
犬尿氨酸途径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色氨酸(TRP)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是许多信号分子形成的前体。犬尿氨酸途径是TRP代谢的主要途径,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催化下,形成代谢产物犬尿喹啉酸和喹啉酸,他们通过不同机制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参与神经调节,影响认知过程,在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犬尿氨酸代谢过程不同,而且在犬尿氨酸代谢途径中有许多限速酶,通过影响这些限速酶可以干预犬尿氨酸代谢。本文就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与认知障碍之间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过敏性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气道上皮损害、Th2炎症反应增强、免疫调节性T细胞功能受损是哮喘发生的重要机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 )由脂多糖、干扰素-γ诱导表达,调控幼稚T细胞分化成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诱导免疫耐受,可抑制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IDO活性下降可能会促进哮喘的发生。色氨酸代谢产物与芳烃受体作用,促进IL-22的产生,增强上皮的完整性及抗感染性;可改变特异性免疫治疗诱导的Th17/Treg平衡,Treg细胞增多;降低气道炎症,减少炎症细胞因子浸润。D-色氨酸可促进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肺和结肠中Treg的数量,降低Th2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IDO、D-色氨酸等在哮喘发生、发展及特异性免疫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甲基色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及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1-M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通透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三组,即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1 μg/mL LPS(LPS组)、含有LPS及1 mmol/L 1-MT(1-MT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孵育8 h后的p120连环(p120 concatemer,p120ctn)、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caspase-3及DNA修复酶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DNA repair enzyme polyadenylate ribose polymerase-1,PARP-1)的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别检测孵育2、4、6和8 h的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浓度,并计算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DO)活性。组间两两均数比较用LSD- t检验。 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较,LPS组caspase-3 [(74.01±7.91)% vs(157.14±7.63)%, P<0.01]、Kyn表达显著增高,而p120ctn [(49.12±2.15)% vs(37.61±1.80)%, P<0.01]、VE-cadherin [(107.70±7.01)% vs(90.66±2.58)%, P=0.027]及抗凋亡蛋白PARP-1 [(67.95±3.08)% vs(57.93±5.26)%, P=0.038]水平显著降低,IDO活性升高( P<0.05)。与LPS组比较,1-MT组caspase-3 [(157.14±7.63)% vs(110.74±7.89)%, P<0.01]表达显著降低,然而p120ctn [(37.61±1.80)% vs(47.19±0.82)%, P<0.01] 、VE-cadherin [(90.66±2.58)% vs(107.27±9.89)%, P=0.029]及PARP-1 [(57.93±5.26)% vs(74.12±4.90)%, P=0.005]表达显著升高,不同时间点IDO活性均降低( P<0.05)。PBS组和1-MT组p120ctn、VE-cadherin、PARP-1蛋白水平、Kyn浓度及IDO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MT组caspase-3蛋白水平较PBS组升高( P=0.001)。 结论:LPS刺激HUVECs通透性增加,而1-MT可通过抑制IDO活性和降低Kyn水平拮抗LPS的刺激作用,此外,1-MT还可降低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PARP-1表达,降低caspase-3水平,从而发挥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DO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色氨酸(Trp)降解为犬尿氨酸(Kyn)的限速酶,炎症因子IFN-γ可以提高IDO活性,使Kyn/Trp即K/T比增加,从而降低CD 8+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活性,介导肿瘤的免疫逃逸。放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可以双向调控机体免疫应答,协同免疫抑制剂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机体免疫状态可以影响放疗疗效。近年来有研究显示IDO活性在放疗前后发生变化,并与预后有关,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阐述IDO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犬尿喹啉酸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及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KYNA)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建立早产儿队列,纳入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生后24 h内收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胎龄<32周的早产儿。诊断BPD者作为BPD组( n=35),按1∶1比例选取与BPD组胎龄相差<1周、出生体重相差<150 g的非BPD早产儿作为对照组( n=35)。检测患儿生后第1、7、14、28天血清IDO及KYNA水平。分析BPD组与对照组间、轻度BPD与中-重度BPD患儿间血清IDO及KYNA水平的差异,以及血清IDO及KYNA水平与BPD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BPD组患儿生后第7、14、28天血清IDO水平[分别为(60.68±9.37)与(50.66±10.46)、(57.81±11.07)与(44.45±8.20)、(50.62±10.77)与(41.31±7.74)pg/ml, t值分别为4.21、5.73和4.15]及第14、28天血清KYNA水平均升高[(439.31±41.22)与(368.99±68.79)、(376.97±45.74)与(325.50±60.07)μmol/L, t值分别为5.18和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生后第7、14、28天血清IDO水平与BPD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46、0.495和0.502, P值均<0.05),生后第14、28天血清KYNA水平与BPD严重程度也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36和0.458, P值均<0.05)。 结论:BPD患儿血清IDO及KYNA水平升高,提示IDO和KYNA可能在BPD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大鼠肩袖撕裂重建过程中色氨酸代谢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骨重塑能力正常和骨重塑能力缺陷大鼠肩袖撕裂(RCT)修复术后色氨酸代谢的差异,探讨色氨酸代谢是否与骨长入有关。方法:共选取50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进行研究,随机选择18只大鼠接受双侧卵巢摘除手术(OVX),设为OVX组;余32只大鼠接受双侧卵巢摘除假手术,设为假手术组。术后3个月,OVX组和假手术组各自随机选择4只大鼠,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鉴定肱骨头的骨量流失情况。OVX组剩余大鼠进行RCT造模,并接受急性冈上肌横断修复术,设为OVX+RCT组( n=14);假手术组剩余大鼠分别选取14只接受急性冈上肌横断修复术和RCT假手术,分别设为RCT组( n=14)和SO组( n=14)。修复手术后2周检测大鼠抓力,并取出冈上肌腱骨复合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IHC)染色评估新骨生成和骨长入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检测色氨酸代谢。 结果:抓力测试结果表明,SO组大鼠抓力最大,RCT组次之,OVX+RCT组抓力最小,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qPCR分析结果表明,SO组腱骨复合体的骨硬化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OVX+RCT组和RCT组,IHC染色显示RCT组的骨织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O组和OVX+RCT组,以上项目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UPLC检测结果表明,SO组、RCT组、OVX+RCT组肩袖腱骨复合体色氨酸含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qPCR结果表明,犬尿酸代谢途径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2的表达量在SO组、RCT组、OVX+RCT组呈递增趋势:OVX+RCT组显著高于SO组,OVX+RCT组的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4-双加氧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RCT组和SO组,5-羟色胺代谢途径的单胺氧化酶A亚型和B亚型在SO、RCT、OVX+RCT三组间递增,OVX+RCT组吲哚代谢途径的多巴脱羧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O组,而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的表达量在SO、RCT、OVX+RCT三组间递增,以上项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大鼠正常肩袖和RCT后修复的肌腱复合体中色氨酸代谢以犬尿酸代谢为主,5-羟色胺代谢次之;在RCT骨重塑中,5-羟色胺代谢途径改变最大,吲哚途径次之。犬尿酸代谢途径的烟酸、黄尿酸含量和5-羟色胺代谢途径的5-羟色氨酸、5-羟色胺、羟基吲哚乙酸、褪黑素及吲哚代谢途径的色氨醇、吲哚乳酸均与骨长入有关。因此,色氨酸代谢与骨长入有关,为RCT寻找潜在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在肿瘤免疫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在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对提高患者远期生存作用方面仍有限,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一方面取决于正向作用的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高效的识别和特异性免疫,另一方面取决于负向作用的肿瘤免疫逃逸。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IDO1)作为色氨酸代谢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其高表达可以发挥免疫逃逸及抑制作用,有望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文章对IDO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肠道菌的色氨酸代谢与急性放射性肠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肠道菌群不仅影响肠道细胞中色氨酸代谢限速酶的活性,而且协同产生多种催化酶直接影响肠道色氨酸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发现,在2~10.4 Gy范围内,多种肠道菌群来源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在全身照射后的小鼠外周血中明显减少,并与照射剂量负相关,可能是肠道急性辐射损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肠道急性辐射损伤的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来源的色氨酸代谢物吲哚丙酸、犬尿喹啉酸、吲哚-3-甲醛,肠道芳香烃受体激动剂、肠道色氨酸代谢限速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均具有辐射防护作用。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参与的色氨酸代谢在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特征和作用,筛选对肠道急性辐射损伤具有防护作用的色氨酸代谢物,可能有益于研发有效的诊治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前后血清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的变化以及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通过血清犬尿氨酸(Kyn)及Kyn∶色氨酸(Trp)比值评估早期NSCLC患者SBRT治疗前后IDO的活性。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SBRT治疗的30例早期NSCLC患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SBRT治疗前后血清Kyn、Trp浓度。根据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放疗后与放疗前Kyn浓度比值分为Kyn高水平组和Kyn低水平组。同理,将放疗后Kyn∶Trp比值分为放疗后Kyn∶Trp高水平组和放疗后Kyn∶Trp低水平组。分析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IDO活性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放疗后Kyn与放疗前Kyn比值较低组可获得较长的PFS(中位数:未达到 vs. 26.8个月, HR=0.31,95% CI=0.11~0.90, P<0.05)。放疗后Kyn∶Trp比值较低组可获得较长的OS(中位数:未达到 vs. 36.5个月, HR=0.27,95% CI=0.08~0.95, P<0.05)。多因素分析中,吸烟<30包/年、高生物等效剂量(BED)、放疗后Kyn与放疗前Kyn比值较低与较长的PFS相关。放疗后Kyn∶Trp较低、高BED与较长的OS相关。 结论:SBRT可以改变IDO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活性。IDO是一种潜在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监测早期NSCLC患者SRRT治疗后的免疫状态,对预测患者生存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桑叶提取物对花鲈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实验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研究对象,探究桑叶提取物对花鲈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择体质健康良好,初始平均体重为(9.00±0.02)g的花鲈36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不同桑叶提取物浓度的饲料(0、3、6、9、12和15 g/kg),实验共进行52d.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含量,且在桑叶提取物添加量为6 g/kg时达到最高(P<0.05).桑叶提取物对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补体C3、总蛋白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ACP和AK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桑叶提取物对花鲈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SOD活性、T-AOC和MDA含量也均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转录分析发现,桑叶提取物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色氨酸代谢来调控花鲈头肾的免疫机能.然而,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中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4-双加氧、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3、鞘磷脂磷酸二酯酶、MHC I类抗原和免疫球蛋白重链等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桑叶提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花鲈血清和头肾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研究结果为桑叶提取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