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化学计量学及熵权TOPSIS分析联合多组分定量的麸炒苍术综合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采用多组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TOPSIS)对不同产地所得麸炒苍术质量进行评价,为麸炒苍术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产地所得18麸炒批苍术为检测样品,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麸炒苍术中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苍术素醇、(4E,6E,12E)-十四癸三烯-8,10-二炔-1,3-二乙酸酯、苍术苷A、β-桉叶醇、苍术素和苍术酮的含量,运用化学计量学和熵权TOPSIS分析法对不同产地麸炒苍术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要求.18批麸炒苍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苍术素醇、(4E,6E,12E)-十四癸三烯-8,10-二炔-1,3-二乙酸酯、苍术苷A、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9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76~0.130、0.030~0.059、0.107~0.233、0.314~0.637、0.514~0.996、0.186~0.318、7.234~13.894、1.778~4.766、0.694~2.493 mg/g.化学计量学方法显示18批麸炒苍术可聚为3类,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和白术内酯Ⅰ是影响麸炒苍术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EW-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和浙江产区所得麸炒苍术质量较优,其次为河南、湖北、四川和云南产区.结论:所建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麸炒苍术内在质量的综合质量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基于UPLC-QTOF-MS/MS法的茅苍术与北苍术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方法,对茅苍术与北苍术的75%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Infinity Lab Poroshell 120EC-C18(2.1 mm×100 mm,2.7μ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25℃,进样体积1μL;检测质谱采用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系统(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全扫描的质量扫描范围m/z 50~1500.结果:根据UPLC-QTOF-MS/MS提供的各成分的液相色谱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和特征碎片离子信息,并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数据比对,从茅苍术与北苍术中均鉴定出78个化学成分,包括16个萜类化合物、10个聚乙烯炔类化合物、2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17个糖苷类化合物、10个其它类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苍术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表征,可为苍术的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茅苍术根茎中的2个新的多烯炔苷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评价所得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分泌NO的抑制作用.方法 茅苍术根茎的80%乙醇提取物经萃取后,得正定醇亚部位;再依次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凝胶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系统分离;采用HRESIMS、NMR、ECD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茅苍术根茎正丁醇亚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8R)-癸烯-4,6-二炔-1,8-二醇-1-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S)-癸烷-4,6-二炔-1,8-二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E,8R)-癸烯-4,6-二炔-1,8-二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3)、(2E,8S)-癸烯-4,6-二炔-1,8-二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4)、(2E,8E)-2,8-癸二烯-4,6-二炔-1,10-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5)、(7R,8S)-3',9,9'-三羟基-3-甲氧基-1'-丙醇基-7,8-苯并二氢呋喃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7'R*,8S*,8'S*)-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葡萄糖苷(7)、(7S,8R)-4,9,9'-三羟基-3'-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水杨酸甲酯2-O-α-L-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9)、苯乙醇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毗喃葡萄糖苷(10).结论 化合物1和2为2个新的C10骨架类型的多烯炔苷,分别命名为苍术烯炔苷A和苍术烯炔苷B;化合物6、8~10为首次从从茅苍术中分离得到;在10 μmol/L浓度下,化合物10对小胶质细胞分泌NO的抑制率最高,为31.18%;而1及2和4的混合物对小胶质细胞分泌NO的抑制率分别为22.01%和14.09%,仅具有较弱的体外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