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治疗痛经的疗效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屈螺酮炔雌醇片(Ⅱ)用于治疗中国痛经妇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在中国妇女中进行的单臂、开放、干预性、多中心上市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的痛经亚组再分析,共526例受试者纳入痛经亚组。予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治疗6个周期,在不同随访时点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经期疼痛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观察使用期间的避孕效果、周期控制、出血模式及安全性。结果:研究期间,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对痛经症状具有缓解作用,随服药周期的延长痛经严重程度逐渐降低,基线VAS为(49.5±23.7)mm,第2次访视时VAS为(32.3±24.9)mm,第3次访视为(20.7±19.4)mm,第4次访视为(18.4±18.7)mm,各访视时点所有的VAS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周期控制良好,从服药第2周期至第5周期,撤退性出血的发生率从93.9%(450/479)上升至96.4%(431/447),撤退性出血的时长由(5.7±2.7)降低至(5.4±1.8)d;经间期出血的发生率由9.0%(43/479)降至5.6%(25/447)。发生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92例,发生率为17.5%(92/526),主要为乳房疼痛、恶心、乳房肿胀、头痛、异常子宫出血等,研究过程中未发生死亡、血栓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对于痛经症状的缓解具有显著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妇产科医生对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剂量和服药方案的认知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妇产科医生对不同种类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服药方案及其雌激素剂量的认识和适应症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个体化用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8月至12月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5家医院邀请妇产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国内目前五种常用COC的雌激素剂量和服药方案的认知及适应症应用情况.采用卡方检验、Bonferroni法、Cramer's Ⅴ系数、雷达图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归纳总结.结果 向653名妇产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50份,回收率99.54%.妇产科医生对国内目前五种常用COC的知晓率差别较大,其中以屈螺酮炔雌醇片(Ⅱ)(20μg/片,87.69%;24/4方案,84.77%)知晓率最高,去氧孕烯炔雌醇片(20μg/片,45.69%;21/7方案,83.54%)最低.对于治疗痤疮、经前焦虑障碍、易怒、抑郁、经前综合征、多毛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28.77%~31.69%的妇产科医生选择24/4方案,37.54%~47.85%的妇产科医生选择雌激素剂量20μg/片的COC;其中对改善易怒症状(x2=9.403,P=0.009)方面,硕士及以上妇产科医生选择选择24/4方案的比例高于本科及以下学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月经周期规律性、治疗月经过多、经期周期控制效果方面,49.38%~50.00%的妇产科医生选择两方案效果相似,44.46%~56.31%的妇产科医生选择两剂量效果相似;其中在改善月经周期规律性(x2=8.402,P=0.015)和治疗月经过多(x2=6.451,P=0.040)方面,选择两剂量相似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比例高于主治医师及以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妇产科医生对不同雌激素剂量和服药方案的选择呈弱相关(0.2<Cramer's V<0.3,P<0.05).结论 国内妇产科医生对不同COC的知晓率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对COC的作用机制认知不足.鉴于COC应用的广泛性,建议对妇产科医生加强COC药物作用机制的相关培训,了解雌孕激素剂量、种类与服药方案的关系,准确掌握适应症,以期更好地提供个体化推荐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三七花中1个新的多烯炔型大环内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65%乙醇水热回流提取,石油醚、醋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运用大孔吸附树脂Diaion HP-20、硅胶、MCI gel CHP 20P、Sephadex LH-20 等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从三七花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包括大环内酯类 1 个、酚酸类 2 个、木脂素类 3 个、黄酮类 5 个,分别鉴定为(11Z,10R,17R)-17-乙烯基-10-羟基氧杂环十七烷-11-烯-13,15-二炔-2-酮(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2)、3-O-对香豆酰基奎宁酸(3)、(-)-芝麻素(4)、2-甲氧基芝麻素(5)、ecbolin B(6)、槲皮素(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1).结论 化合物 1 为新的多烯炔型大环内酯,命名为三七花大环内酯.化合物2~6、8 为首次从人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9 为首次从三七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4 对白血病HL-60 细胞的体外肿瘤生长具有弱的抑制作用.化合物 7~10 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软性杀虫剂:重塑节肢动物媒介和城市害虫的治理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尽管节肢动物类(主要指昆虫纲和蛛形纲)病媒和害虫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对公共卫生及人类健康仍造成巨大威胁,且这种情形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常规杀虫剂滥用以及抗药性的发展变得更加严峻.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常规杀虫剂在历史上对保护人类和动物免于病媒生物和其他城市害虫的侵害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些杀虫剂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不良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对节肢动物生物学的深入了解,基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软性杀虫剂的研发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传统杀虫剂因具有易获得和见效快等优点已被使用者和公众广泛接受,软性杀虫剂的研发经历曲折.然而,基于昆虫激素类似物、模拟物或者激动剂以及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软性杀虫剂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软性杀虫剂中发展和使用最成功的案例是保幼激素类似物(比如烯虫酯、烯虫乙酯和烯虫炔酯),已经应用于多种病媒生物和环境害虫的治理.最近,S-烯虫酸叔丁酯的诞生又带来了新的成功机遇.保幼激素模拟物吡丙醚和苯氧威因在病媒生物和其他害虫治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较好的研究和开发.保幼肽因其生物活性和作为多肽可以预期的环境安全性,近年来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保幼激素类似物,蜕皮激素受体激动剂对靶标生物具有更宽的敏感窗口期,研发潜力巨大.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因其作用方式独特和杀虫谱广而备受重视.总之,不管软性杀虫剂单独使用,还是与传统杀虫剂联合使用,在不久的未来都将在病媒生物及其他城市害虫的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苍术生物学特性与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苍术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被大众熟知的中药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倍半萜类和多烯炔类化合物是苍术的主要活性物质,尤其是根茎中的苍术素、苍术酮、β-桉叶醇和茅术醇,具有抗病毒、抗炎、降血糖、抗缺氧、保肝和利尿等药理活性.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进步,在生物学特性和繁殖培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因此,该文从生物学特性的角度,对苍术形态学特性、细胞遗传学、生态种植、有效成分及组织培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充分合理地开发苍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低浓度吡虫啉削弱多异瓢虫对棉花植株挥发物的嗅觉识别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明确低浓度吡虫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摄入低浓度(LC20和LC50)吡虫啉后对健康棉株和棉蚜Aphis gossypii成蚜为害棉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固相微萃取收集健康棉株和棉蚜成蚜为害棉株的挥发物,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挥发物成分;进而测试多异瓢虫成虫对棉株挥发物单一组分的选择行为.[结果]未摄入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成蚜为害的棉株具有显著的正趋性,但对健康棉株和清洁空气均无显著的趋向性;摄入低浓度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成蚜为害的棉株、健康棉株以及清洁空气均无显著的趋向性.对比健康棉株,从棉蚜成蚜为害棉株的挥发物中鉴定出8种挥发量显著增加的化合物,分别为月桂烯、柠檬烯、1-癸炔、3-蒈烯、(3E)-4,8-二甲基-1,3,7-壬三烯[(3E)-4,8-dimethyl-1,3,7-nonatriene,DMNT]、β-石竹烯、α-葎草烯、(3E,7E)-4,8,12 三甲基十三碳-1,3,7,11-四烯[(3E,7E)-4,8,12-trimethyltrideca-1,3,7,11-tetraene,TMTT].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以上8种物质的嗅觉选择行为发现,未摄入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TMTT具有显著的正趋性,对其他7种挥发性化合物无显著趋性,而摄入低浓度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8种挥发性化合物均无显著正趋性.在行为选择测试中,低浓度吡虫啉处理后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株挥发物及单一组分的未选择个体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低浓度吡虫啉削弱了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花植株挥发物的嗅觉识别功能,为新疆棉田多异瓢虫的保护利用及棉田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炔雌醇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情况和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情况和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随机分为研究组(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和对照组(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各53例.两组均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排卵情况和血清睾酮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成熟卵泡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应用能降低血清睾酮水平,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还可促进患者排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一项更新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术后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 年6 月30 日.搜集行腹腔镜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联合药物治疗EMs患者的RCT.2 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提取并分析数据,采用Stata 17.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及图形绘制.结果:共纳入94 项RCT,共9620 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曲普瑞林、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孕三烯酮、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达那唑、地屈孕酮、妈富隆及地诺孕素.纳入的94 篇文献均为高质量RCT,质量等级B级及以上,其中英文文献 17 篇,中文文献 77 篇.网状meta分析结果:有效率由高到低排序:LNG-IUS(92.7%)、曲普瑞林(77%)、妈富隆(63.7%)、戈舍瑞林(63.6%)、地屈孕酮(51.1%)、亮丙瑞林(50.4%)、米非司酮(49.4%)、地诺孕素(44.5%)、孕三烯酮(33.3%)、达那唑(16.4%)、安慰剂(7.8%);复发率由高到低排序:安慰剂(98.1%)、孕三烯酮(74.7%)、达那唑(70.2%)、妈富隆(61.0%)、地屈孕酮(55.9%)、米非司酮(55.6%)、亮丙瑞林(54.3%)、戈舍瑞林(31.8%)、曲普瑞林(28.5%)、地诺孕素(15.1%)、LNG-IUS(4.9%);临床妊娠率由高到低排序:地屈孕酮(87.8%)、曲普瑞林(87.3%)、戈舍瑞林(58.3%)、米非司酮(55.8%)、亮丙瑞林(44.9%)、达那唑(43.4%)、地诺孕素(40.1%)、孕三烯酮(30%)、安慰剂(2.5%);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低到高排序:地诺孕素(90.8%)、LNG-IUS(83.2%)、安慰剂(80.6%)、妈富隆(68.7%)、孕三烯酮(61.2%)、戈舍瑞林(50.4%)、亮丙瑞林(36.5%)、曲普瑞林(36.1%)、达那唑(19.8%)、地屈孕酮(15.6%)、米非司酮(7.1%).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EMs患者的有效率最高、复发率最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对于术后有生育要求患者,地屈孕酮的临床妊娠率最高.但本结论仍需大量多中心、大样本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化学计量学及熵权TOPSIS分析联合多组分定量的麸炒苍术综合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采用多组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TOPSIS)对不同产地所得麸炒苍术质量进行评价,为麸炒苍术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产地所得18麸炒批苍术为检测样品,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麸炒苍术中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苍术素醇、(4E,6E,12E)-十四癸三烯-8,10-二炔-1,3-二乙酸酯、苍术苷A、β-桉叶醇、苍术素和苍术酮的含量,运用化学计量学和熵权TOPSIS分析法对不同产地麸炒苍术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要求.18批麸炒苍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苍术素醇、(4E,6E,12E)-十四癸三烯-8,10-二炔-1,3-二乙酸酯、苍术苷A、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9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76~0.130、0.030~0.059、0.107~0.233、0.314~0.637、0.514~0.996、0.186~0.318、7.234~13.894、1.778~4.766、0.694~2.493 mg/g.化学计量学方法显示18批麸炒苍术可聚为3类,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和白术内酯Ⅰ是影响麸炒苍术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EW-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和浙江产区所得麸炒苍术质量较优,其次为河南、湖北、四川和云南产区.结论:所建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麸炒苍术内在质量的综合质量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积雪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干燥全草,应用历史悠久、药理作用广泛.本文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对积雪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分析,并结合中药Q-Marker概念,从传统药性、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复方配伍中表达组分等角度对积雪草Q-Marker进行预测,发现积雪草具有促进创伤愈合及抑制瘢痕增生、抗阿尔茨海默病、改善肾肺损伤及关节炎等活性,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及多炔烯烃类等成分,主要活性物质为三萜皂苷类成分,建议将积雪草苷、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酸和积雪草苷B等三萜皂苷类,芦丁、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类成分作为积雪草Q-Marker的主要选择,有利于完善积雪草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科学全面的专属质量控制体系,为积雪草临床用药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