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甲基苯丙胺(MA)成瘾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特征。方法: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构建MA成瘾患者(MA成瘾组, n=46)及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 n=46)的脑功能网络。比较2组成员脑功能连接及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分析组间有显著差异的拓扑属性与临床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1)脑功能连接: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A成瘾组位于顶下小叶、中央后回、枕外侧皮层、腹内侧枕叶皮质、眶回、中央前回、梭形回、颞上回皮层及丘脑的多个脑区构成的子网络的功能连接增强,位于眶额回、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颞下回、梭形回、海马旁回、顶上小叶、中央后回、腹内侧枕叶、枕外侧皮层及杏仁核的多个脑区构成的子网络的功能连接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网络拓扑属性:2组成员的脑功能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但是MA成瘾组小世界属性值、聚类系数、局部效率、模块化程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MA成瘾组的左侧额上回、右侧眶额回、右侧颞中回和左/右侧枕外侧皮层介数中心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相关性分析:MA成瘾组右侧颞中回的介数中心度与第1次服用MA的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r=0.327, P=0.028);MA成瘾组的模块化程度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中激活性因子分呈正相关关系( r=0.315, P=0.035)。 结论:慢性MA成瘾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部分拓扑属性被破坏,且患者首次服用MA时年龄越小右侧颞中回的介数中心度越低;网络模块化程度越深,精神病性症状中的激活性症状越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基苯丙胺成瘾男性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A)成瘾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特征。方法: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利用概率纤维追踪技术构建MA成瘾男性患者(MA组, n=46)及男性健康对照者(对照组, n=46)的脑白质结构网络。应用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评估2组脑白质连接的差异,再用一般线性模型对2组的网络参数进行比较,并分析有显著组间差异的网络参数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MA组和对照组的脑结构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与对照组相比,MA组显著增加的结构连接主要位于奖赏系统和视觉系统;最短路径长度显著减低,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局部效率明显增高( t值分别约为:-2.890、3.179、3.918、3.077, P<0.01,置换检验10 000次);MA组主要在眶额皮质和顶颞叶皮质区域介数中心度明显减低,而左腹侧前岛叶显著增高( P<0.05,置换检验5 000次),此外,右丘脑( r=-0.410, P= 0.005)、左额上回( r=-0.331, P = 0.026)、左楔前叶( r =-0.410, P =0.005)、右楔前叶( r =-0.337, P = 0.024)、左颞中回( r=-0.341, P = 0.022)、右缘上回( r=-0.317, P = 0.034)的介数中心度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呈负相关,右胼胝体沟的介数中心度与思维障碍因子分( r=-0.318, P=0.033)、右丘脑的介数中心度与BPRS总分( r =-0.342, P = 0.022)及激活性因子分( r=-0.326, P= 0.029)呈负相关。 结论:MA成瘾患者的大脑结构网络仍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大脑区域间的信息传输和整合效率显著提高,且部分脑区的介数中心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与物质成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物质成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研究物质成瘾的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 gated cation channels,HCN)参与了许多大脑高级活动,与多种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HCN通道在物质成瘾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正逐步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物质成瘾的研究证实: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情况下,多个脑区的HCN通道功能或表达出现异常,但至今尚未能全面了解其机制以及这种变化导致的行为学后果。因此,本文综述HCN通道在成瘾性精神活性物质(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苯丙胺类、酒精和烟草)成瘾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期为物质成瘾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基苯丙胺依赖青少年执行功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依赖青少年执行功能特点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情况,并分析执行功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1—3月,在四川省两所强制隔离戒毒所选取女性甲基苯丙胺依赖青少年50名,男性甲基苯丙胺依赖青少年50名作为试验组,同时在某学校招募与试验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男性50名、女性50名)作为对照组。使用N-back测验、色词干扰测验(Stroop测验)、河内塔测验对执行功能进行测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4种神经递质的含量。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t检验比较试验组与对照执行功能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定试验组执行功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相关性。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执行功能比较,0-back正确反应数[(105.38±17.00)个,(114.05±5.29)个]及正确反应时[(728.82±110.95)ms,(652.24±89.88)ms]、2-back正确反应数[(54.78±23.04)个,(74.01±12.01)个]及正确反应时[(585.74±245.35)ms,(477.44±181.26)ms]、Stroop任务中正确反应数[(29.68±7.19)个,(33.60±7.36)个]及正确反应时[(973.73±228.27)ms,(916.11±98.54)ms]、TOH移动步数[(99.42±32.83)步,(87.70±32.55)步]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血清中多巴胺[(5.06±1.55)μg /mL,(3.18±1.97)μg /mL]、5-羟色胺[(351.94±119.90) ng/mL,(149.27±69.24) ng/mL]、肾上腺素[(555.66±225.55) ng/mL,(129.20±81.39) ng/mL]、去甲肾上腺素[(3.63±0.96) ng/mL,(2.03±0.64) ng/mL]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执行功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相关分析显示,试验组血清中多巴胺含量与0-back、2-back正确反应数、正确反应时、TOH移动步数相关显著( r=-0.194,0,170,-0.163,0.198,0.196, P<0.05),5-羟色胺含量与0-back、2-back正确反应数均呈负相关( r=-0.267,-0.375)、与0-back、2-back的正确反应时均呈正相关( r=0.243,0.177,均 P<0.05),肾上腺素含量与0-back和2-back正确反应数均呈负相关( r=-0.340,-0.415,均 P<0.05),与0-back、2-back正确反应时呈正相关( r=0.212,0.170),与Stroop测验正确反应数呈负相关( r=-0.212),与Stroop测验反应时呈正相关( r=0.178)。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与0-back、2-back和Stroop测验正确反应数均呈负相关( r=-0.245,-0.291,-0.193,均 P<0.05),与0-back的正确反应时和河内塔测验的移动步数均呈正相关( r=0.266,0.226,均 P<0.05)。 结论:甲基苯丙胺依赖青少年执行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升高,且执行功能损伤与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卡西酮类策划药对脑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卡西酮类策划药的结构和药效与苯丙胺类兴奋剂相似,多通过对已管制毒品进行细微化学修饰或全新设计、筛选获得,使人体产生类似或更强的兴奋或致幻作用、认知功能障碍等。近年来,卡西酮及其衍生物的品种和流行性与日俱增,游离于管制内外,其滥用致依赖性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而目前对其脑功能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尚少。文章通过概述卡西酮类策划药的结构、种类、药效等,对其作用机制、致行为学和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开展一系列卡西酮类策划药代表物甲卡西酮给药小鼠行为学及神经生物学实验,以期为阐明此类策划药作用机制提供新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氧葡萄糖剥夺的培养皮质神经元突触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and amphetamine-regulated transcript, CART)对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小鼠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16~17 d孕龄胚胎大脑皮质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分为对照组、CART组、OGD组以及OGD+CART组。OGD+CART组在OGD处理后加入0.4 nmol/L CART 55-102培养12 h;CART组予以等剂量CART 55-10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死亡率。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观察神经元突触结构变化,并对轴突长度和突触蛋白Ⅰ阳性面积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组神经元死亡率显著增高,神经元突触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突触蛋白Ⅰ阳性面积显著缩小,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P均<0.05)。与OGD组比较,加入CART 55-102后能显著降低OGD神经元死亡率( P<0.05),逆转OGD对神经元突触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神经元轴突长度及突触蛋白Ⅰ阳性面积显著增大( P均<0.05),并显著上调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P均<0.05)。 结论:CART能保护OGD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的突触结构,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中国物质使用障碍疾病负担及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物质使用障碍(SUD)的发病和疾病负担情况,评估不同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SUD疾病负担的影响,并预测2020-2034年SUD的疾病负担情况,为SUD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通过发病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描述疾病负担,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SUD标化发病率、标化DALYs率的变化趋势,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SUD发病率及疾病负担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SUD的发病率及疾病负担趋势进行拟合,同时预测2020-2034年SUD的发病率及疾病负担.结果 1990-2019年中国苯丙胺类药物[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0.9%]、可卡因(AAPC=-0.5%)SUD标化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P<0.001),大麻(AAPC=0.9%)SUD标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01),阿片类药物SUD标化发病率变化趋势不明显(P>0.05).这4种SUD造成的DALYs率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AAPC苯丙胺类药物=-2.2%、AAPC可卡因=-1.5%、AAPC大麻=-1.0%、AAPC阿片类药物=-1.0%,P<0.001).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结果显示,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大麻、阿片类药物SUD的发病峰值均在25~30岁组.大麻SUD造成的DALYs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而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类、阿片类药物SUD的DALYs率分别在25~29岁、30~34岁、35~39岁组达到峰值.时期结果显示,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大麻SUD的发病风险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阿片类药物SUD发病风险呈先升高后降低然后又升高的趋势.出生队列效应结果显示,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阿片类药物SUD的发病风险除个别出生队列出现小幅度波动外,整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阿片类药物SUD造成的DALYs率风险整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大麻SUD造成的DALYs率风险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4年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阿片类药物SUD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大麻SUD的发病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归因于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大麻及阿片类药物SUD的DALYs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 中国SUD疾病负担未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发病率和疾病负担均不同程度地受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及队列效应的影响,早期预防和有效干预是控制SUD的关键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环境中毒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近年来国际禁毒形势日趋严峻,2021年UNODC年终报告显示十年来甲基苯丙胺、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贩运量持续上升,新精神活性物质(NPS)层出不穷,毒品及其前体、代谢物已成为一组新污染物,随着制造、贩运中的倾倒和吸毒者滥用广泛存在于水体、大气、污泥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危害人类和动物安全.环境中的毒品检测数据可以客观、实时、准确和有效地反应当地毒品使用情况,掌握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监测毒情发展态势并合理评估毒品滥用趋势,通过综合全面的数据分析协助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目前污水监测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毒情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污水检验可以合理评估某地毒品消耗量,同时通过污水管网溯源技术可以有效缩小制毒窝点地域排查范围,做到精准打击.而大气和污泥以及土壤中的毒品检测在国外部分国家和城市已有开展,但并未作为一项长期监测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对环境中的毒品进行长期监控,不仅有利于更新地区的毒情状况,而且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毒品使用变化趋势并发现新的滥用毒品.对于未来更精准监控和打击毒品犯罪提供数据支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包含污水、大气、污泥在内的不同环境基质中,毒品等相关化合物检测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包括目前研究中相关化合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来源和存在形式、不同基质样品的制备以及在环境中的浓度分析,结合目前各类检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对环境中毒品检测技术和毒情综合监测体系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运动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神经损伤的影响及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甲基苯丙胺(MA)已成为滥用人数最多的一种合成类神经兴奋剂.长期使用MA造成的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已经成为国内外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治疗方式,可通过直接抑制神经系统氧化应激、降低炎症因子和细胞凋亡水平,恢复谷氨酸/γ-氨基丁酸稳态和血脑屏障功能,促进神经可塑性,从而对MA造成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有效降低成瘾者药物渴求度、增强体质、缓解阶段症状和主观负面情绪.因此,可根据成瘾者的身心状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运动干预方案,丰富运动种类、增加运动处方的个性化,以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降低复吸行为的发生风险.本文就运动对MA成瘾者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运动干预在MA成瘾者药物戒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戒断后毒(药)物在头发中消除规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近年来,法医毒物学家围绕毛发中毒(药)物的浓度和剂量、摄药史的关系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进而建立了毛发中多种毒(药)物的鉴定及评判体系,毛发分析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及法医学领域.我国毛发分析用于吸毒成瘾认定已经全面展开,科学评判吸毒人员的滥用史对戒毒方案制定、量刑等有重要意义.戒断后毒(药)物在毛发中特别是头发中的消除规律引起了法医毒物学家的关注,但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梳理了阿片类、苯丙胺类、可卡因、大麻等毒(药)物戒断后标志物在头发中的消除规律,并分析讨论了头发中标志物消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涉毒鉴定、戒断认定的评判提供指导和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