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于2015年在山东省49个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18岁人群28 000人,利用修订的一般健康问卷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危和低危人群,采用DSM-Ⅳ、SCID-Ⅰ/P或MMSE对高危人群进行疾病诊断,随机抽取10%的低危人群进行有无精神障碍的诊断。计算患病率并根据研究设计和抽样人口的特征调整患病率和95%的可信区间。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组间患病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完成调查27 489人,调整后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46% (95 %CI 17.02%~17.89%)。各类精神障碍中患病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物质使用障碍(5.29%)、心境障碍(4.47%)、焦虑障碍(4.46%)、智力及缘于躯体和物质的障碍(1.91%)和精神病性障碍(1.12%),其中最常见的是酒精使用障碍(5.27%)和重性抑郁障碍(2.14%)。男性精神障碍患病率高于女性(23.37%与13.89%;χ2=408.91, P<0.01)。农村居民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9%与17.20%;χ2=1.05, P=0.305)。26.12%(1 047/4 008)的精神障碍患者有中等到严重的功能损害,仅有10.98%(428/3 898)曾经寻求过专业帮助。 结论: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患病率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男性高于女性,城乡无差异;常见的精神障碍为酒精使用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未特定焦虑障碍、未特定抑郁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年男性吸烟者中脑腹侧被盖区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吸烟者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和黑质(substantia nigra,SN)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改变,及其与吸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招募的131名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其中长期吸烟者(吸烟组)76名,不吸烟者(对照组)55名。选取VTA/SN为种子点,计算VTA/SN与全脑的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基于SPM 12软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吸烟组和对照组RSFC的差异。使用SPSS 22.0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吸烟组RSFC的变化与尼古丁依赖量表(Fagerstr?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FTND)得分、吸烟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VTA与默认网路(default mode network,DMN)相关脑区(后扣带回皮层、右侧楔前叶、双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顶下小叶)、边缘系统(右侧边缘叶、右侧角回)、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MNI:x,y,z=24,-55,-14)、左侧岛叶(MNI:x,y,z=-35,-11,9)的RSF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 P<0.005,团块水平 P<0.05)。以SN为种子点,吸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TA-左侧颞上回RSFC与吸烟指数、FTND呈正相关( r=0.243, P=0.034; r=0.282, P=0.014)。VTA-左侧岛叶RSFC与FTND呈正相关( r=0.316, P=0.006)。 结论:成年男性吸烟者中脑边缘系统内及VTA-DMN回路RSFC存在异常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吸烟者奖赏缺乏和情绪调节功能障碍,可为进一步理解烟草成瘾机制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网络游戏障碍与其他成瘾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比较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是一个影响全球游戏玩家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的公共卫生问题,是较新的有待深入研究的精神障碍之一。近年来,各种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发展使深入研究IGD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成为可能。本文就目前IGD与其他成瘾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特征的比较研究进行综述,并以烟草使用障碍(tobacco use disorder,TUD)、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及赌博障碍(gambling disorder,GD)几个常见成瘾障碍为例,概括了他们在神经影像特征上的差异性,以期为今后对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神经影像标志物的探寻、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探索以及对成瘾障碍共病方面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干预手段等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方式招募的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高危性行为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镇江市不同方式招募的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的HIV感染高危性行为差异,为艾滋病的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0年4 - 6月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和社区组织(CBO)两种方式在镇江范围内招募MSM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问卷收集目标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HIV检测史和高危性行为等信息。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分析不同途径招募的MSM人群之间相关特征的差异。结果:两种方式共招募641例MSM,其中CBO招募442例占68.95%,CDC招募199例占31.05%;CBO招募的MSM中,20岁以下占比(6.56%)显著高于CDC招募方式(1.01%, χ2 = 9.20, P = 0.002);CDC招募的MSM人群使用卫生专业机构和新型网络媒体接受毒品潜在危害信息宣教的比例分别为7.54%(15例)和16.58%(33例),均显著高于CBO组[3.39%(15例), χ2 = 5.28, P = 0.022;9.50%(42例), χ2 = 6.66, P = 0.010]。CBO招募的MSM群交性行为发生率为25.21%(30例),与女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为47.51%(210例),均显著高于CDC招募组[7.50%(6例), χ2 = 10.13, P = 0.001;27.64%(55例), χ2 = 22.35, P < 0.001],而CBO招募者中异性恋的比例(2.04%,9例)、不清楚性伴HIV感染状态的比例(22.40%,99例)、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发生率(39.82%,176例)均显著低于CDC招募的MSM人群[6.53%(13例), χ2 = 8.37, P = 0.004;39.70%(79例), χ2 = 20.48, P < 0.001;57.29%(114例), χ2 = 16.90, P < 0.001]。CBO招募的MSM曾经做过HIV检测的比例为74.43%(329例),最近1次HIV检测途径为CDC的比例为23.10%(76例),HIV感染率为5.20%(23例),均显著低于CDC组[80.90%(161例), χ2 = 3.19, P = 0.074;57.14%(92例), χ2 = 99.41, P < 0.001;13.07%(26例), χ2 = 21.85, P < 0.001]。 结论:通过CBO和CDC两种方式招募的MSM人群在人口学、行为学上互补,具有一般MSM人群的代表性,应根据人群的不同特点制定艾滋病具体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相障碍共病笑气使用障碍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双相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精神障碍,易共病焦虑谱系障碍、物质滥用、冲动控制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本文中分析了1例双相障碍共病笑气滥用的案例,希望对临床医师识别与处理此类患者有所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耐受性好且安全无创的大脑物理刺激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某些常见精神障碍和神经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的使用规范,有必要制定临床治疗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根据截至2021年8月发表的临床研究并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发布tDCS在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使用所致障碍、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疼痛、帕金森病、脑卒中和癫痫治疗的专家共识,并介绍了临床上tDC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描述了治疗流程和操作技术。希望为tDCS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促进该治疗技术未来的规范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联合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诊断45,X男性患者中隐匿的Y染色体片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联合使用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技术检测45,X男性患者隐匿的Y染色体片段,探讨隐匿性Y染色体异常与患者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并使用PCR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其Y染色体上的 SRY、 AZF等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本研究通过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快审-科研-2021-061)。 结果: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显示,5例纯合45,X核型男性患者中,4例14号染色体短臂和1例15号染色体短臂发现了Y染色体序列,其中1例的FISH检测结果显示核型为45,X,der(14).ish psu dic(14;Y)(p12;q11.23)( SRY+, DYZ3+)[29]/46,X,mar.ish psu idic (Y)(q11.23)( DYZ3++)[1] nuc ish ( DYZ3)×1[98]/( DYZ3)×2[2]。在8例嵌合45,X核型的男性患者中,Y染色体物质分别以标记染色体(mar)、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idic(Y)]、环状Y染色体[r(Y)]、Y染色体缺失[del(Y)]等形式出现。 结论:联合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有利于发现45,X男性患者隐匿的Y染色体成分。 SRY基因的存在是其男性化的关键, AZFa~ d区缺失将导致精子生成障碍,Y染色体长臂缺失可能与身材矮小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酒精使用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酒精使用障碍是物质使用障碍中常见的一类疾病,由于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因而日益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酒精使用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涉及认知功能损害方面。事件相关电位由于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特性,可为酒精使用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本文中对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在酒精使用障碍中的研究进行总结,综述酒精使用障碍患者在注意偏倚、抑制控制、错误反馈方面与酒精依赖行为相关的认知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调控技术在进食障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食障碍因其易慢性化、高致死率、社会负担重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既往研究认为进食障碍患者存在前额叶相关的脑功能异常。近年来兴起的神经调控技术,尤其是无创性调控技术,因副作用少、使用方便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抑郁症、强迫症、物质成瘾等精神疾病中已得到运用,在进食障碍中也有少量的研究。本文章综述了这些神经调控技术在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中的相关研究,介绍了深部脑刺激、经颅磁刺激、直流电刺激等工作原理以及其对进食障碍的疗效。已有研究显示神经调控技术对进食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最佳治疗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尚需综合认知、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数据来识别进食障碍不同的内表型,方能有助于阐明疾病机制,帮助进食障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症状,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面动脉透明质酸酶注射治疗面部注射美容致血管栓塞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经皮面动脉透明质酸酶注射治疗面部注射美容术后出现局部血运障碍、皮肤破溃、坏死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面部透明质酸注射美容术后注射物进入血管致局部血运障碍、皮肤破溃、坏死,予经皮面动脉注射透明质酸酶治疗的患者。注射时以动脉采血针或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经皮面动脉穿刺,针体与皮肤夹角一般为30°~45°,穿刺成功后将透明质酸酶溶液(1 000 U/ml)缓慢推注入面动脉,用量范围在0.5~1.5 ml。术后观察患者产生皮肤轻松感、触痛缓解、溃疡愈合、创面恢复时间。术后3~12个月观察皮损部位色素沉着情况,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瘢痕评分。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男1例,女12例,年龄18~45岁,平均3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4 h至4 d,平均时间2.5 d。注射物质均为透明质酸,注射部位:鼻唇沟区7例,鼻根部3例,前额区2例,上唇1例。临床表现:局部皮肤青紫、肿胀、破溃、结痂样改变,部分伴口腔溃疡。经皮面动脉透明质酸酶注射后局部皮肤软组织损伤均及时得到改善,患者产生皮肤轻松感时间为(0.77±0.25) d、触痛缓解时间为(1.23±0.64) d、溃疡愈合时间为(3.14±0.64) d、创面恢复时间为(5.85±0.86) d。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1例患者存在轻微瘢痕及色素沉着,VSS评分为1分,2例患者仅有轻度色素沉着,VSS评分均为0分,其余10例均无瘢痕及色素沉着,VSS评分均为0分。所有患者未出现头疼、头晕等症状,无颅内梗死、颅内出血及视力受损情况出现,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面部注射美容术后出现皮肤损伤的处理过程中,及时经皮面动脉注射透明质酸酶对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软组织损伤明确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