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常见病症,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有进展,但争议犹存。南方护骨联盟专家组根据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发布了2023年前列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提炼了七大亮点。一、强调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及相关评估和防治:晚期治疗影响骨健康,特别是内分泌治疗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新型抗雄药物。建议对患者行骨质疏松评估和骨折预防。二、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优势互补诊断骨转移:X线平片适合诊断骨折和骨质破坏,但敏感性较低;CT对细微骨质变化敏感,特别是骨皮质破坏;MRI对评估转移灶与邻近软组织的关系,脊柱转移瘤和脊髓受压情况敏感且特异;SPECT骨扫描是筛查首选;18F-FDG和18F-NaF PET-CT诊断骨转移优于SPECT,18F/68Ga-PSMA PET/CT则更优。三、骨穿刺活检的应用场景:(1)怀疑骨转移但无骨质破坏的孤立病灶;(2)未进行前列腺原发或转移病灶病理检查的mCRPC患者,需要病理证实以进行化疗或放疗;(3) mCRPC患者行骨转移灶活检以进行病理和基因检测,指导精准治疗。四、强调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价值:均衡饮食,保持钙平衡;科学锻炼,维护骨骼健康;良好生活习惯,多晒太阳;注意防跌。五、合理应用骨保护剂:分为mHSPC和mCRPC两个阶段,存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高的mHSPC患者,推荐规律使用地舒单抗(60 mg/6月)、或者唑来膦酸(4~5 mg/年);存在骨转移的mCRPC,推荐地舒单(120 mg/4周)、或者唑来膦酸(4 mg/3~4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2年。六、核素诊疗一体化:核素治疗分为α粒子和β射线,目前有锶-89(89Sr)、镭-223(223Ra)和PSMA介导的核素靶向治疗药物。锶-89(89Sr)虽然能止痛,但因骨髓抑制副作用大,不被推荐用于前列腺癌。镭-223(223Ra)不仅能止痛,还能延长生存期,适用于特定条件的mCRPC患者。PSMA介导的177Lu-PSMA-617治疗,可提高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七、局部治疗,非必要,很重要:外放疗能缓解骨痛、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手术旨在增强骨骼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控制局部肿瘤。手术包括脊柱、四肢和骨盆转移瘤手术,需警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刘鑫教授门诊的肺结节患者198例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组合、潜在新药物组合及新方等用药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核心药物组合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等作用机制.结果 198例处方中涉及163味中药,药性以温、平、寒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肺经、肝经、脾经和心经为主.高频药物组合为甘草-桔梗、甘草-石上柏等,核心药物为柴胡、生地黄、川牛膝、当归、红花、桃仁、赤芍、桔梗、枳壳、川芎、甘草、浙贝母、桑白皮、石见穿和石上柏,得到潜在新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个.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肺结节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通过作用TP53、Akt1、JUN等靶点,调控AGE-RAGE、TNF、IL-17、HIF-1、PI3K-Akt、FoxO等信号通路起作用.结论 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和温肺化饮为主,兼以健脾益肾,体现其基于"龙虎回环"理论、"从肝论治"肺结节的学术特点,得出潜在新的药物组合及新方,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其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肺结节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主要参与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谢作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究谢作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5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谢作钢教授门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病历资料,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方法统计药物的使用频率、四气五味、归经的分布情况,探究药物配伍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共纳入350首符合标准的处方,涉及药物110味,其中频次>80次的中药23味,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多归肝、脾、肾经;获取常用药物组合18对,出现频次最高的是黄精-炙甘草,出现频次为141次;从熵聚类获取核心组合药物5组.结论:谢作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以"补肾强精""益气补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具有温寒并用、攻补兼施、灵活多变的用药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神牡安神胶囊改善失眠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神牡安神胶囊治疗神经衰弱引起失眠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UPLC-QE-Orbitrap-MS并结合文献,对神牡安神胶囊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查阅对神牡安神胶囊的潜在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及补充;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潜在靶点;搜索OMIM、GeneCards及TTD数据库获取失眠症相关靶点;使用Venny软件收集成分靶点-疾病靶点交集,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进一步建立对氯苯丙氨酸(PCPA)诱导的失眠小鼠模型,通过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考察神牡安神胶囊改善失眠动物模型睡眠的作用,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水平,考察神牡安神胶囊改善睡眠的可能机制.结果 通过与数据库对比、文献分析以及质谱裂解规律解析,从神牡安神胶囊样品中鉴定出40个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122个候选成分和917个预测靶点,与失眠共同靶点185个,关键靶点主要涉及TP53、EP300、HDAC1、TNF、APP等;KEGG富集分析预测神牡安神胶囊主要通过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信号通路(pathways of neurodegeneration-multiple diseases)、多巴胺能突触信号通路(dopaminergic synapse)、帕金森病信号通路(Parkinson disease)及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信号通路(serotonergic synapse)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失眠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神牡安神胶囊中、高剂量组小鼠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小鼠血清中5-HT的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初步明确了神牡安神胶囊的化学组成及其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症的作用机制,其改善小鼠失眠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脑内抑制性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加中枢对睡眠中枢的控制而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芹菜素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芹菜素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26.0 mg·kg-1)和芹菜素组(12.5 mg·kg-1),每组 6 只,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给药 5 d.给药第 3 天,采用单次肌肉注射 0.12 g·mL-1 浓度的Triton WR-1339(5 mL·kg-1)诱导急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 UPLC-Q-TOF-MS/MS 分析小鼠肝脏组织样品,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将差异代谢物的质谱信息通过HMDB、METLIN以及KEGG等在线数据库结合相关文献鉴定出潜在差异代谢物.将已鉴定的潜在差异化合物导入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TG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的细胞排列不规律,脂肪空泡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组的血清TC、TG水平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脂肪病变得到明显改善,脂肪空泡和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减少.共筛选出 35 个潜在差异性标志物,芹菜素给药后有 26 个具有回调趋势.差异代谢物共影响了 8 条代谢通路,其中 2 条主要代谢通路(P<0.05)分别为泛酸盐和辅酶A(CoA)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结论 芹菜素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一定肝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脏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相关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尿病足合并慢性难治性创面手术方式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析在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手外科收治糖尿病足合并难治性创面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51~86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病史5~22年,入院时平均血糖15.6 mmol/L。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19例,血管旁路转流术2例,截肢2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规律化门诊随访。结果: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2个月。19例接受皮瓣修复患者末次随访时供区、受区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皮瓣坏死发生,创面无复发。2例接受血管旁路转流术患者术后静息痛缓解明显,术后经过换药对症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末次随访创面无复发。接受保肢治疗患者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平均84分,其中优2例,良19例。2例截肢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末次随访时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合并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因高龄、合并内科疾病较多、创面复杂等因素,治疗较为复杂,大部分患者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或者血管旁路转流手术均能达到较好的预后,针对感染平面较高及干性坏疽患者建议慎重保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致免疫性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73岁。2020年4月,因进食后间断呕吐4个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5月7日入住我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日常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并规律服用治疗冠心病药物。入院CT检查示,食管下段-贲门区占位,纵隔内上腔静脉后-气管隆突区、主动脉弓下及食管下段旁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肝门区、胃小弯侧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11日开始行紫杉醇+奈达铂一线化疗2个周期。7月2日开始行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 Gy,分30次完成,同步奈达铂30 mg化疗,每周1次。2021年1月14日复查CT,提示肝转移,纵隔、腹腔淋巴结较前增大。23日开始行二线吉西他滨单药化疗2个周期。3月13日复查CT,示新发肺转移灶。完善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Ⅰ和脑利钠肽基线检查后,于22日开始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24日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间断胸痛,当时射血分数为59%,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检查未见急性心肌梗死异常改变。血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770.60 ng/L。请心内科会诊后,给予硝酸异酸梨酯片含服,胸痛缓解。25日患者血高敏肌钙蛋白Ⅰ> 40 000 ng/L,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24日无明显变化。考虑患者免疫治疗基线筛查时高敏肌钙蛋白正常(<1.5 ng/L),目前明显升高,心内科医师暂不考虑心肌梗死可能,故高度怀疑免疫性心肌炎。根据患者体重(45 kg),予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复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1 990.60 ng/L,再次行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26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2 656.30 ng/L,较前明显下降,继续甲泼尼龙400 mg冲击治疗。当日下午患者再次出现间断胸痛,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599.80 ng/L,予硝酸甘油对症治疗,胸痛缓解。27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31 859.70 ng/L,再次明显升高,脑利钠肽前体为14 044.0 ng/L,故将甲泼尼龙加量至1.0 g,并予吗替麦考酚酯0.5 g口服,2次/d。28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7 165.0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10 434.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4 U/L,乳酸脱氢酶为454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376 U/L。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射血分数为55%。继续行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同时加用艾司奥美拉唑抑酸护胃,辅酶Q10、尼可地尔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和能量代谢,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5 d后,按500、240、120 mg逐渐减量,各使用1周,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迅速回落。4月12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9.5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2 148.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7 U/L,乳酸脱氢酶为371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273 U/L,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021年4月14日患者出院时,甲泼尼龙减量至80 mg,1次/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人非神经型Niemann-Pick病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44岁,2003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轻度头痛及视物模糊,自行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症状未缓解。2008年上述症状加重就诊当地县医院。骨穿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占43%,可见H-J小体,可见嗜多色粒红细胞。未予以治疗。后陆续就诊于其他医院治疗,治疗效果不佳。2010年5月因"间断乏力7年余"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后好转出院。后间断出现上述症状。2015年4月2日入院查血常规提示WBC 1.79×10 9/L,Hb 93 g/L,PLT 57×10 9/L。骨穿提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可见少量尼曼匹克细胞(N-P细胞)。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清晰,双肺门影不大。腹部CT检查提示脾脏体积增大,外缘约占10个肋单元。2015年4月5日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 [20]。于2015年4月20日行脾切术。病理示脾脏组织中可见灶性胞浆透亮细胞,免疫组化:CD68(+)、Ki67散在(+)、AACT(+)、CD31(+),(脾)形态学改变结合临床,符合尼曼-匹克病。明确诊断为NPD成人非神经型(E型)。此后患者规律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100 mg/d,定期复查病情稳定。2018年4月查血常规:WBC 8.91×10 9/L,Hb 133 g/L,PLT 280×10 9/L。骨穿:三系增生,全片见少数尼曼匹克细胞。2019年6月患者出现双下肢运动障碍,伴膝关节肿胀。查血常规、肝肾功、RF及CRP均正常。后疼痛加重,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2020年12月7日入院查血常规:WBC 8.30×10 9/L,Hb 126 g/L,PLT 219×10 9/L。PET-CT提示双下肢骨髓腔局灶性FDG代谢异常增高,结合病史考虑尼曼-匹克病骨形态代谢改变,双侧膝关节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020年12月16日查 SMPD1基因变异分析。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综合管理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及3项综合指标经规律随访12个月后达标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探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综合管理模式。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至202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长期规律随诊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随诊12个月以上,收集患者在第1次就诊和随访第3、6、9和12个月的临床资料,评估以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作为控制目标时,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及3项综合指标的达标率,并分析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病程、体重指数、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案等因素对糖尿病综合管理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32例患者,2型糖尿病210例(90.5%),1型糖尿病13例(5.6%),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5例(2.2%),全胰腺切除术后继发糖尿病3例(1.3%)及线粒体糖尿病1例(0.4%)。经过3个月的强化管理,血糖(67.7%比34.1%,Kappa=0.336, P<0.001)、血压(53.4%比37.5%,Kappa=0.159, P=0.001)、血脂(59.1%比39.2%,Kappa=0.198, P<0.001)、3项综合指标(20.7%比3.0%,Kappa=0.177, P<0.001)的达标率均显著升高,继续治疗6、9、12个月后,血糖、血压、血脂及综合指标达标率均稳定而持续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高血糖( P=0.002)、病程≥5年( P<0.001)、吸烟( P=0.009)、饮酒( P=0.038)、有糖尿病并发症( P=0.001)、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的降糖方案( P<0.001)、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P=0.037)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高血压( P<0.001)、饮酒( P=0.030)、合并血脂异常( P=0.028)是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达标( P=0.020)、未应用他汀类药物( P<0.001)是血脂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结论: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长期随诊患者中,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率及综合达标率较高,但仍需尽可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重视体重管理,坚持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第482例——呕吐,发作性头晕,皮肤无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31岁。因反复呕吐、腹痛2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年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道、泌尿道平滑肌受累),药物规律治疗。近1个月出现反复呕吐伴恶心,查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0,氯化物113 mmol/L,蛋白0.24 g/L,葡萄糖3.4 mmol/L;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腹部影像学、胃肠镜大致正常。住院期间先后新发体位性低血压(站立位血压80/50 mmHg, 心率102次/min;卧位血压125/80 mmHg, 心率 97次/min),仰卧位血压夸张性波动。结合其近两年性欲减低,体检发现左侧瞳孔强直,皮肤不对称出汗异常,皮肤交感反射试验异常,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自主神经病变,静脉点滴甲泼尼龙(1 g,3 d)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 g,3 d)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通过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自主神经系统受累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