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老年患者临床营养和水化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营养不良和脱水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而肥胖又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这均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ESPEN)于2022年3月5日在线发表《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老年患者临床营养和水化实践指南》。该指南从临床实用性出发,为老年患者临床营养和水化治疗提供82条推荐意见,内容包括4个方面:基本问题和总体原则、营养不良和(或)营养风险防治、特殊疾病防治以及肥胖防治,并添加流程图,更加便于临床医师、营养师及护士等在临床实践中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运动安全管理方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运动安全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的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的45例重症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早期运动安全管理方案,包括:联合ICU医生、ICU护士、呼吸治疗师、康复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组建多学科安全管理团队,共同制定患者早期运动计划;配置运动及安全防护设备;评估早期运动风险,制定早期运动处方;制定营养处方和心理处方;开展患者早期运动宣教并与患者及时交流;加强团队成员培训。从2019年1月至3月入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选择45例性别、年龄和人工气道方式与观察组相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护、用药护理、环境管理和常规检查协助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焦虑情绪、舒适度、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人工气道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舒适度、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给予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情况均明显改善,且以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表现为:观察组干预后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和用力肺活量(FVC)明显低于对照组〔HAD评分(分):10.80±2.54比17.51±3.66,FVC(L):1.81±0.42比2.23±0.39,均 P<0.01〕,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比值、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CQ评分(分):110.87±5.33比96.93±3.02,FEV1(L):1.99±0.37比1.71±0.15,FEV1/FVC比值:0.88±0.04比0.84±0.03,FEV1%:(88.98±8.57)%比(80.41±4.45)%,心理功能评分(分):49.74±9.88比40.17±8.95,躯体功能评分(分):27.65±9.46比20.32±9.53,社会关系评分(分):62.14±6.33比50.28±8.76,一般健康评分(分):38.61±8.48比30.63±8.93,均 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比57.78%, P<0.01)。 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运动安全管理方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保证早期运动顺利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整体健康管理的“3+X”多学科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老年人整体健康管理涉及慢性病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已患慢性病的院外治疗及护理、老年综合征的评估及干预、功能评估及功能维持与修复、营养评估及干预、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等,包含多学科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问题。依靠健康管理师单一健康管理方式难以满足老年人整体健康管理需求。“3+X”多学科老年健康管理模式以健康管理师、老年医学专业医生和老年护理专业护士组成的核心团队(“3”)为基础,以营养师、精神心理医生、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及内外科各亚专科医生组成的辅助团队(“X”)为重要支撑,采用定期集中健康指导与常态化随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最佳个体化健康指导,使老年人整体健康得到连续的动态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SPEN-NUSOC第45~46次工作坊纪要暨NRS 2002-GLIM多中心分享数据库管理方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CSPEN)营养风险-不足-支持-结局-成本/效果多中心分享数据库协作组(nutritional risk- undernutrition-support-outcome-cost/effectiveness,NUSOC)第45次工作坊及CSPEN年会NUSOC协作组第46次工作坊分别于2020年10月24-25日、2020年12月17-20日在线上举行。全国25个中心共48名协作组代表参加了两次工作坊。协作组成员为临床医师、病房护士(师)、营养师、药师、统计学和卫生经济学工作者,是多学科诊疗团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在喉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在喉部分切除术喉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喉部分切除术的喉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营养管理,观察组接受"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运用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体质指数(BMI)、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分析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入院24 h内,两组的TP、ALB和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的ALB、TP、BMI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喉癌喉部分除术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美日注册营养师考试制度比较与借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注册营养师考试是反映营养师准入标准,体现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美国和日本已经建立了相对规范的注册营养师考试制度,为营养师的职业化提供了保障。中国的注册营养师制度起步较晚,经过几年探索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在考试制度和执行等方面尚有很大进步空间。该文对中美日三国的注册营养师考试制度进行比较,为完善我国注册营养师考试制度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对冠心病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对冠心病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11月收治该院心外科的冠心病PCI术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心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入院到出院前1 d给予由医生、护士、心理师、营养师组成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护理,在干预前后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UIS-FM总分(74.57±9.33)分,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低水平,SF-36总分(59.55±10.93)分;对照组MUIS-FM总分(101.46±10.50)分,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水平,SF-36总分(54.56±9.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636、8.472,均 P<0.05)。两组患者MUIS-FM和SF-36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冠心病PCI术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能有效控制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现状及阻碍评估的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ICU-AW评估的影响因素,为完善ICU-AW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首先,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3名医务人员(ICU专科护士8名、临床医生3名、呼吸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进行访谈;然后,全面分析和提炼访谈主题,构建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我国的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ICU-AW的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2,专家效度为0.96。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3 563名ICU医务人员参与调查,提交问卷3 5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57份(包括被调查者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 173份、被调查者ICU工作时间<6个月89份、无效问卷9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 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在3 206名ICU医务人员中,医生616名(占19.2%),护士2 371名(占74.0%),呼吸治疗师129名(占4.0%),康复治疗师51名(占1.6%),营养师39名(占1.2%);年龄(30.7±6.3)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65.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0%;ICU工作年限(5.94±4.50)年。在临床实践中,仅有26.5%的ICU医务人员确定自己曾经治疗或护理过ICU-AW患者;52.9%的医务人员仅凭临床经验来评估ICU-AW,使用ICU-AW评估工具的人群仅占12.3%。大多数ICU医务人员认为应接受ICU-AW相关专业培训(81.8%),应重视ICU-AW如同重视ICU其他并发症(压疮、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75.1%),并认为ICU-AW评估应纳入ICU日常诊疗活动(61.2%);但仅10.2%的医务人员接受过ICU-AW相关知识培训,高达4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ICU-AW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仅18.7%的医务人员会主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AW;不足半数(42.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每天评估ICU-AW,且ICU评估工具的使用也不统一,44.0%的ICU医务人员认为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量表(MRC-Score)是ICU-AW最理想的评估工具,其次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7.2%)和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MT,11.1%)。在阻碍ICU-AW评估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是主要因素(88.1%),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ICU-AW评估指南(76.5%),患者认知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84.6%)、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评估(83.0%),以及科室对ICU-AW评估重视不足(77.5%)。结论:目前我国ICU-AW评估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医学科内部跨领域团队对慢重症患者整体救治的新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组建重症医学科内部跨领域合作团队(ICDT)对慢重症(CCI)患者整体救治新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介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60岁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的整体监护治疗方案,分析医师、护师、呼吸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临床营养师及患者家属组成的ICDT在患者撤离呼吸机(撤机)和超早期康复中的作用。结果:该患者入院诊断为AECOPD、吸入性肺炎、Ⅱ型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由重症医学科组成的ICDT团队在传统控制感染和支持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积极开展危重症早期康复治疗。在ICDT团队监护治疗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右侧膈肌移动度、痰液黏稠度、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均有所改善,随后逐渐更改呼吸机模式并下调呼吸机参数,于ICU治疗10 d后成功撤机,撤机后患者简易肺功能指标好转,住院15 d后转出ICU在普通病房治疗,住院第20 d出院。CCI门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大幅改善。 结论:ICDT合作对CCI患者的监护治疗十分重要,有利于危重症患者的超早期康复及预后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及肥胖人群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及肥胖人群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远程生活方式干预的400例超重及肥胖人群作为远程干预组,同时选取400例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超重及肥胖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营养师与远程干预组建立个人微信小群,运用微信平台对其进行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设定体重控制目标,对基于照片的食物日志及时反馈,给予运动指导及心理支持。对照组接受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处方,但未接受远程干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数据后,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1年后的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共获得有效数据755例(远程干预组371例,对照组384例),倾向性匹配后保留有效数据446例(远程干预组223例,对照组223例)。远程干预组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分别为(24.85±2.52)kg/m 2、(110.21±10.53)mmHg(1 mmHg=0.133 kPa)、(4.96±0.65)mmol/L、(1.25±0.82)mmol/L、(4.87±1.11)mmol/L、(2.88±0.74)mmol/L、(306.01±95.66)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6±2.28)kg/m 2、(121.14±14.07)mmHg、(5.10±0.87)mmol/L、(1.54±0.83)mmol/L、(5.28±0.96)mmol/L、(3.13±0.80)mmol/L、(355.16±92.68)mmol/L(均 P<0.05)。干预后,BMI减低4%~12%时,干预措施均为影响因素(均 P<0.05),远程干预组BMI降低12%的概率为对照组的112.486倍(95% CI:16.852~890.266);同时,初始BMI为BMI恢复正常的影响因素,初始BMI每减少1 kg/m 2,其恢复正常的概率为减少前的4.76倍(95% CI:3.222~5.057)。 结论: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超重及肥胖人群的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有一定效果,其对超重及轻度肥胖的人减重效果显著,但对中重度肥胖人群的干预效果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