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毛窦的外科治疗和方式选择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藏毛窦是临床常见骶尾部炎性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也存在着诸多争议,目前仍未找到治疗该病的"金标准"。好的藏毛窦治疗方法应该具有复发率低和切除范围小的特点。此外,理想的治疗方式应该还要具备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瘢痕小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四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藏毛窦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回顾性分析124例复发性藏毛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对于急性感染期的复发性藏毛窦患者可以选择袋形缝合,非急性期的复发病例应尽可能选择皮瓣转移技术,其中范围较大的藏毛窦或臀沟深陷者,要优先考虑Limberg皮瓣转移术;对于范围较小并且对创面美观度要求高的藏毛窦患者,应选择Bascom Ⅱ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头颅先天性皮肤窦道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头颅先天性皮肤窦道(CDS)的临床特征、诊疗经验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4例头颅CD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2岁;病变位于枕部14例、颞部7例、鼻根部3例。术前行头颅CT及其三维重建和(或)头颅MRI检查。所有患儿均行手术切除,定期随访。结果:21例患儿一期全切除病变;3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二期行病变全切除术。术中显示,窦道终止于枕部骨膜者2例、硬脑膜7例、硬膜间腔11例、蛛网膜1例、枕大池1例,其余2例窦道终止于小脑,均引起小脑脓肿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6~11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出现感染和颅内病变的复发。结论:儿童头颅CDS窦道的深度决定了疾病的严重程度,严重可致脑脓肿和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治疗疗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臀部深度创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臀部深度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中心收治各种原因所致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28~70岁。原发病中压疮14例、瘢痕癌7例、低温烫伤2例、脓肿2例、藏毛窦2例,伤后或病变组织切除后深度创面位于骶尾部15例、坐骨结节8例、臀部其他部位4例,创面清创或扩大切除后面积4.0 cm×4.0 cm~12.0 cm×6.0 cm。采用面积为8.0 cm×4.0 cm~16.0 cm×6.0 cm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供瓣区选择在创面周边、皮肤较为松弛处,皮瓣均以臀部自由穿支血管为轴,螺旋桨式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记录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27例患者皮瓣均100%成活。2例患者皮瓣因引流不畅,术后2~6 d皮瓣下形成淤血,经换药引流,14~18 d愈合;其余病例皮瓣于术后10~14 d拆线,创面愈合。随访2~12个月,皮瓣供受区外形饱满,与健侧差别不大,能够负重。结论:采用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臀部深度创面效果好,供区选择在创面周边、皮肤相对松弛部位即可,在修复创面的同时,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可保证臀部饱满的外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疾病的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藏(潜)毛疾病是一种多发于骶尾部皮下软组织的慢性囊肿或窦道,因在我国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同时具有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藏毛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者往往需要根据病情作大范围的组织切除。随着非中线缝合的手术效果被广泛认可,皮瓣成形技术在藏毛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文章回顾了藏毛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重点叙述了手术治疗的应用现状与进展,总结了部分文献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骶尾部藏毛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骶尾部藏毛疾病(SPD)是一种与臀沟毛发密切相关的获得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SPD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臀沟及周围皮肤脱毛、窦道切除、创面开放二期愈合、一期闭合、病灶切除加皮瓣技术。我国目前缺乏SPD诊治的规范化流程,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及其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本研究领域专家,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经验,经过多次研讨,依据循证医学原则,针对SPD的诊断评估、危险因素、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和伤口管理等归纳了12个条目并形成专家共识意见,制定出台了《骶尾部藏毛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以提高我国SPD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偏中线缝合技术治疗慢性藏毛窦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偏中线缝合技术治疗骶尾部慢性藏毛窦的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临沂市中心医院肛肠科收治59例(男34例,女25例,年龄16~35岁,平均20岁)慢性藏毛窦患者。用偏中线缝合技术治疗,根据窦道大小、范围,设计偏中线皮瓣并进行一期缝合治疗。结果:59例患者一期愈合52例,7例出现切口部分裂开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随访2年无复发,患者对术后愈合瘢痕外观能接受。结论:偏中线缝合技术使手术切口偏离中线缝合,无张力、臀沟抬高,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尾骨痛的病因及诊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尾骨痛(coccydynia)是一种表现为尾骨及其周围区域疼痛的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多与尾骨创伤、分娩、尾骨形态异常等有关,少数与盆底肌功能障碍、藏毛窦、脊索瘤等多系统疾病相关,最早由Simpson在1859年报道[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骶尾部藏毛窦病变切除及局部皮瓣移植修复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报告1 例经3 次手术成功治愈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治疗过程.方法:患者入院后行皮肤病损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藏毛窦;出院后因创面感染再次入院,行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最后创面经临近皮瓣移植术修复.结果:出院时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皮瓣颜色红润;随访3个月,创面完全愈合.结论:病灶切除皮瓣修复术可以有效治愈骶尾部藏毛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溯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通过搜集相关古籍及现代医家论著,梳理出先秦两汉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医对于肛周脓肿病名变化的脉络,以达到对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溯源的目的.由此得出,古籍文献中出现的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有9种之多,出现次数较为频繁的为悬痈及脏毒两个病名,在查阅的20本肛周脓肿相关古籍中,悬痈出现次数为11次,脏毒出现次数为5次,而肛痈仅在《医门补要》出现1次,但其却被各大医家认同并一直沿用至今.另外,《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锐疽”一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藏毛窦囊肿”,是一种先天异常性疾病,其发病部位及发病的属性均与“肛周脓肿”有较大差异,所以不应再归属于肛周脓肿的中医病名范畴之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