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患者肛周脓肿患者115例。应用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肛瘘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3例患者术后发生肛瘘,占28.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脓肿深浅、便秘、肛周脓肿病史、术后规律抗菌药、致病菌来源菌群感染源是影响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相关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肿深部、糖尿病、便秘是影响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脓肿深部、糖尿病、便秘是影响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消疮合剂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消疮合剂对肛周脓肿手术患者创面愈合、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12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中药外用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中药内服组口服消疮合剂,联合治疗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消疮合剂。3组均连续治疗15 d。分别于术后第2、7、15 d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及VAS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IL-6、TNF-α水平。观察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腐肉脱落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组术后7、15 d较同组术后2 d,肛周分泌物、肉芽形态、周围组织水肿评分及VAS评分降低( 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肛周分泌物、肉芽形态、周围组织水肿评分及VAS评分的降低均表现出时间效应( F值分别为21.69、134.65、19.27、73.15, P<0.01)与组间效应( F值分别为7.99、98.79、8.68、10.71, P<0.01),且下降幅度与治疗方式之间有交互作用( F值分别为9.78、59.52、11.29、22.48, P<0.01)。联合治疗组腐肉脱落时间[(4.63±1.31)d比(6.22±2.14)d、(6.17±2.09)d, F=9.16]、愈合时间[(27.76±3.46)d比(30.27±4.11)d、(31.48±4.23)d, F=9.24]均早于中药外用组、中药内服组( P<0.01)。3组术后7、15 d较同组术后2 d,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 P<0.01),且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血清IL-6、TNF-α水平的降低均表现出时间效应( F值分别为69.36、38.76, P<0.01)与组间效应( F值分别为21.81、13.50, P<0.01),且下降幅度与治疗方式之间有交互作用( F值分别为28.46、23.34, 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40/40)、中药外用组为80.0%(32/40)、中药内服组为87.2%(34/39),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8.44, P=0.015)。 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消疮合剂可减少肛周脓肿手术患者肛周分泌物,改善肉芽形态,缓解肛周周围组织水肿和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513例 黏液脓血便—发热—消瘦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炎症性肠病与肠结核的鉴别颇具挑战,目前尚无敏感性、特异性均理想的诊断手段,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下特征以及病理信息进行判断。本文报道一例以黏液脓血便起病、肠镜提示回盲部及右半结肠弥漫黏膜病变的患者,拟诊为炎症性肠病并加用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加重,表现为肺部感染、多节段消化道黏膜病变以及肛周脓肿,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消化道病原学均无阳性发现,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并长期随访,症状及肺部、消化道病变明显缓解,最终明确了结核感染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白塞病47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归纳肠白塞病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诊断为肠白塞病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首发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并发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针刺试验结果;消化道受累部位、溃疡形态;同时比较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例肠白塞病患者中,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者26例(55.3%);消化系统症状以腹痛最常见,其他依次为腹泻、纳差、腹胀和肛周脓肿,发生率分别为80.9%(38/47)、46.8%(22/47)、42.6%(20/47)、36.2%(17/47)、2.1%(1/47);并发症以消化道出血、肠穿孔、肠梗阻为主,发生率分别为40.4%(19/47)、4.3%(2/47)、4.3%(2/47);37例(78.7%)存在不同程度的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5 g/L),36例(76.6%)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36例(76.6%)红细胞沉降率加快,22例(46.8%)存在轻度以上的贫血(血红蛋白<90 g/L);针刺试验阳性25例(53.2%);消化道受累部位依次为末端回肠和回盲部、结肠、食管、十二指肠和空肠、胃、直肠,分别占57.4%(27/47)、27.7%(13/47)、23.4%(11/47)、23.4%(11/47)、17.0%(8/47)、8.5%(4/47);47例(100.0%)均出现口腔溃疡,62.1%(18/29)的患者内镜下表现为多发溃疡,按形态依次为圆形溃疡、不规则溃疡、纵行溃疡,分别占48.3%(14/29)、34.5%(10/29)、17.2%(5/29)。女性肠白塞病患者的外阴溃疡发生率高于男性肠白塞病患者[85.7%(18/21)比30.8%(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189 , P<0.01);女性与男性肠白塞病患者的口腔溃疡、腹痛、腹泻发生率和针刺试验阳性率比较[100.0%(21/21)比100.0%(26/26)、85.7%(18/21)比76.9%(20/26)、42.9%(9/21)比50.0%(13/26)、52.4%(11/21)比58.3%(14/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肠白塞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口腔溃疡、腹痛、腹泻、外阴溃疡等,女性肠白塞病患者较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外阴溃疡;内镜下表现以多发溃疡多见,按形态依次为圆形溃疡、不规则溃疡、纵行溃疡;好发部位以末端回肠和回盲部最多见,其他依次为结肠、食管等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黄柏液坐浴在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坐浴在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肛周脓肿患者,分别将2020年1—12月及2021年1—12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温水坐浴,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坐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水肿、肉芽生长、创面疼痛、渗液、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炎性反应。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7 d后的创面水肿和肉芽生长评分,创面疼痛、渗液及Wexner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干预3 d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复方黄柏液坐浴能够有效促进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改善,减轻患者炎性反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及肥胖对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复发或并发肛瘘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糖尿病及肥胖对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复发或并发肛瘘的交互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63例接受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或并发肛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或并发肛瘘的影响因素,相乘和相加模型分析糖尿病及肥胖对术后复发或并发肛瘘风险的交互作用。结果:单纯切开引流术后6个月,肛周脓肿患者复发或并发肛瘘的发生率为28.22%(46/1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肥胖、糖尿病与肛周脓肿患者复发或并发肛瘘有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 OR=2.447、95% CI:1.320~4.538)、糖尿病( OR=2.162、95% CI:1.187~3.938)是患者术后复发或并发肛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糖尿病、肥胖对术后复发或并发肛瘘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归因百分比(AP)、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1.829(95% CI:0.605~3.007)、0.405(95% CI:0.143~0.597)、2.098(95% CI:1.201~3.172);二者无相乘交互作用( P>0.05)。 结论:糖尿病、肥胖是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复发或并发肛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对术后复发或并发肛瘘的发生风险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培塞利珠单抗治疗育龄期女性炎性关节疾病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分析培塞利珠单抗(CZP)治疗中国育龄期女性炎性关节疾病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宫内暴露对婴儿疫苗接种与继发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门诊使用CZP治疗的育龄期女性炎性关节疾病患者,随访24周,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以DAS28-CRP、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和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评判RA患者疾病活动度;以BASDAI、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ESR)评价AS及Sp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计算患者低疾病活动度(LDA)、糖皮质激素(GC)用量以及ACR20与ASAS20的达标率以评价CZP药物有效性;并记录患者胎儿疫苗接种及继发感染情况评估宫内暴露对婴儿的影响。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 t检验或Mann Whitney U检验。 结果:研究纳入20例患者,失访5例,共分析15例患者,其中8例RA患者,6例AS患者,1例SpA患者,平均年龄(30±5)岁,中位病程5.0(3.0,6.5)年。RA患者入组时DAS28-CRP、CDAI及SDAI分别为3.4±1.2、15.5(9.5,21.0)与18±12;用药后DAS28-CRP、CDAI及SDAI为2.5±0.9( t=2.48, P=0.042)、4.5(3.5,10.8)( U=12.50, P=0.040)与9±6( t=2.76, P=0.028);初次随访ACR 20达标率50%,研究结束时LDA达标率为75%(6/8),3例(37.5%)患者实现GC减量。7例AS/SpA患者中,入组时BASDAI为19.0(14.5,26.0),ASDAS-ESR为(2.4±1.0);用药后两者分别为9.0(1.0,10.5)( U=11.50, P=0.100)、1.4±0.5( t=3.44, P=0.014);初次随访ASAS 20达标率71.4%(5/7),研究结束时达标率为85.7%(6/7)。4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1例停用CZP。3例入组时已孕,中位数孕程12周,3例入组后妊娠,共活产6名婴儿均按计划接种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未报告疫苗接种相关不良事件,但其中1名出现肛周脓肿,1名出现感冒症状,治疗后好转。 结论:CZP能有效控制炎性关节疾病患者孕期的病情,在研究期间宫内暴露婴儿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可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次性根治术和分期手术对小儿肛周脓肿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一次性根治术和分期手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形成肛瘘患儿的预后差异。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37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2例)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1例)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肛周脓肿并形成肛瘘的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次性根治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其中,一次性根治手术组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为(5.2±0.3)个月,范围为2个月至4岁;病程时间为(15.4±1.6)d,范围为1~64 d。分期手术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为(5.4±0.2)个月,范围为2个月至3岁;病程时间为(15.6±1.8)d,范围为1~52 d。对比两组患儿的治愈率、肛门功能、肛周疼痛情况、愈合时间、肛瘘复发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所收治肛周脓肿患儿的临床治愈率为90%(45/50),分期手术组患儿的为68%(34/50),两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患儿肛门功能正常率为88%(44/50),高于分期手术组的70%(3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患儿的肛周疼痛分级中0级占比为56%(28/50),高于分期手术组42%(2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为(13.5±2.3)d,分期手术组为(13.1±2.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患儿的肛瘘复发率低于分期手术组[2%(1/50)比16%(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小儿肛周脓肿形成肛瘘的患儿,应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来治疗,与分期手术比较,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肛门功能,缓解疼痛,减少肛瘘复发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肛周脓肿患者术后高压氧处理对炎性因子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高压氧处理对炎性因子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行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70例,以信封法进行单盲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换药,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当天开始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术后10 d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10 d后,2组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A)、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1),研究组血清IL-6、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血清ACT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过敏、肉芽水肿、湿疹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2.155, P=0.133)。 结论:高压氧干预能加快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愈合进度,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比较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实施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B组实施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比较A组和B组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大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Wexner评分)分别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疼痛感和肛门功能。统计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21.34 ± 2.21)d比(27.86 ± 2.84) d、(23.12 ± 2.42) d比(28.36 ± 2.91) d、(8.12 ± 0.83) d比(13.25 ± 1.4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和7 d,A组VAS和Wexner评分低于B组[(6.11 ± 0.62)分比(6.54 ± 0.67)分、(2.39 ± 0.25)分比(3.21 ± 0.33)分、(7.54 ± 0.77)分比(8.96 ± 0.91)分、(4.22 ± 0.43)分比(5.68 ± 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讨论:与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相比,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感,改善术后肛门功能,具有一定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