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藻酸双脂钠抑制巨细胞病毒诱导小鼠β分泌酶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诱导的β-分泌酶在小鼠体内的变化及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和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方法 将30雄性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CMV感染组,腹腔一次性注射MCMV 0.2mL,30 d后处死;PsS治疗组,CMV感染后,每日灌胃PSS 60 mg/kg,持续14至30 d.在第30天,处死所有的小鼠.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β-分泌酶的表达.结果 APP和BACE-1在感染小鼠脑中的表达显著高于PSS处理后,与感染组相比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PSS可通过降低小鼠巨细胞病毒诱导的β-分泌酶的表达水平,缓解继发性脑损伤程度,并在未来的治疗中起到保护神经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聚己内酯/海藻酸钠/壳聚糖材料制备组织工程椎间盘双相支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聚己内酯(PCL)、海藻酸钠、壳聚糖为材料,研制椎间盘双相支架,并评估其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可行性.方法 聚己内酯作为原料,采用熔融电纺法制备取向性多孔纤维环支架,将海藻酸钠/壳聚糖水凝胶注入到中空的纤维环(AF)支架中央合成双相椎间盘支架.通过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观测双相支架的结构、孔径、孔隙率;人脐带干细胞复合双相支架体外培养7d,用死活细胞染色法评价生物相容性,CCK-8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力学加载仪器测量双相支架的压缩弹性模量.结果 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可见纤维环相成菱形多孔结构,髓核相(NP)呈不规则多孔结构;纤维环相和髓核相孔径分别为(225.6±3.9) μm、(205.5±5.2) μm,孔隙率分别为(74.17±0.39)%、(85.52±0.48)%,支架扫描电镜可见细胞黏附在支架表面,周围有细胞外基质分泌;死活细胞染色显示无死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人脐带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压缩弹性模量(173.24±44.93)kPa.结论 以聚己内酯、海藻酸钠、壳聚糖为材料制备的椎间盘双相支架,具有良好的孔径、孔隙率和细胞相容性,支架间结合紧密,具有三维网络结构,优良的力学特性,是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理想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对急性肝素诱导下肢深静脉栓塞(DVT)并发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本研究针对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血清学确诊的82位DVT并发的急性HIT患者(4Ts评分≥4分、血小板因子4/肝素免疫测试阳性、血清素释放试验阳性),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利伐沙班治疗)和治疗组(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每组41例,两组均连续治疗超过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血小板回升时间、血栓形成的情况,同时检测用药后D-二聚体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DVT并发的急性HIT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和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5).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回升时间对照组为(8.78±2.49)d,治疗组为(7.02±2.62)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3,P<0.05),而且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期间未发生新的或者复发的血栓形成,而利伐沙班治疗期间有4例DVT并发急性HIT患者出现新的血栓,两组的D-二聚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在组间、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d3、d7、d3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d3、d7、d30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肝素治疗后的DVT并发的急性HIT患者,临床上可以应用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进行替代抗凝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藻酸双酯钠纳米剂型对糖尿病心肌病冠脉微循环血栓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藻酸双酯钠纳米剂型(PSS-NP)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冠脉微循环血栓调节蛋白(TM)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2只雄性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取40只,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制备DM模型.采用心脏超声于8周后筛选DCM大鼠,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溶媒组、阳性对照组、PSS组、PSS-NP组,分别灌胃6周.诱导后16周处死大鼠,计算大鼠的心脏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M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心肌TM-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T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大鼠一般状况不佳,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血糖水平明显增高(P<0.05);心功能指标LVEF、FS%、EA比值明显减小(P<0.05),LVEDs、LVEDd明显增大(P<0.05);血清sTM水平、TM-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PSS-NP组、阳性对照组水平最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DCM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心肌TM蛋白阳性表达增强,阳性对照组、PSS组、PSS-NP组经治疗后阳性表达减弱.结论 藻酸双酯钠纳米剂型可抑制DCM大鼠TM表达,效果优于传统剂型,对治疗DCM冠脉微循环障碍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藻酸双酯钠致急性喉头水肿15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藻酸双脂钠又名多糖硫酸脂(PSS),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类肝素制剂,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粘稠度、抗凝血、降血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用于治疗脑梗塞、肺心病、冠心病等,效果较好.作者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急性喉头水肿严重并发症15例,危及患者生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藻酸双酯钠纳米剂型对STZ诱导糖尿病心肌病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藻酸双酯钠纳米剂型(PSS-NP)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和糖尿病(DM)组,DM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1型DM大鼠模型.诱导8周后将DCM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DCM组、DCM+前列地尔(PGE1)组、DCM+低分子肝素(LMWH)组、DCM+ PSS组及DCM+ PSS-NP组,各给药组分别给予PGE1 5μg·kg-1·d-1、LMWH 150 U·kg1·d-1、PSS20 mg· kg-1·d 1及PSS-NP 20 mg·kg-1·d-1腹腔注射,Control组及DC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4周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PROCR)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胸主动脉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的表达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DCM组大鼠胸主动脉内膜不规则,内皮细胞破坏,细胞核大小不一,PSS-NP可显著改善DCM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形态.ELISA检测显示,DCM组PROCR浓度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各给药组PROCR浓度较DCM组均显著增高,以DCM+PSS-NP组增高最明显(F=16.03,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DCM组PI3K-p85、VEGFA蛋白表达及Akt、eNOS磷酸化水平均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各给药组PI3K-p85、VEGFA蛋白表达及Akt、eNOS磷酸化水平均较DCM组显著增高,以DCM+ PSS-NP组增高最明显(F=10.06~14.13,P<0.01).结论 PSS-NP可能通过上调PI3K/Akt/eNOS/VEGFA信号通路改善STZ诱导的DCM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藻酸双酯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藻酸双脂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加入生理盐水,最大剂量90 mg,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1次/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藻酸双酯钠,1~3 mg/k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滴速小于0.75 mg/(kg?h),1次/d,每天最大剂量15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BI指数、血流学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9.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藻酸双脂钠联合阿替普酶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藻酸双酯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刺五加注射液联合藻酸双酯钠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6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藻酸双酯钠片,50 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60 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ABCD评分、血清学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2.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动脉平均流速、峰流速均较治疗前显著加快,ABC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大脑动脉平均流速、峰流速和ABC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NSE、Hcy以及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藻酸双酯钠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调节血清生化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降脂通脉胶囊联合藻酸双酯钠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降脂通脉胶囊联合藻酸双酯钠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藻酸双酯钠片,5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降脂通脉胶囊,2.0 g/次,3次/d.两组患者经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摄食抑制因子-1(NSF-1)、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联素(AD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ECP、IL-1β、TFN-α、TXNIP、NSF-1和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HDL-C、ADP、SOD和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脂通脉胶囊联合藻酸双酯钠片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降低血脂指标,促进机体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藻酸双酯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SLE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雷诺现象和微循环障碍,其发病机理除了免疫学异常、血管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外,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3].藻酸双酯钠(必索,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经动物实验研究, 有改变血液流变学、扩张血管的作用.我们首次将此药应用于SLE, 观察其对雷诺现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