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藻酸盐与医用组织胶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PICC穿刺止血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藻酸盐与医用组织胶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止血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8例,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穿刺点应用藻酸盐敷料,观察组在穿刺点涂抹医用组织胶治疗,观察2组穿刺点渗血情况、换药次数及导管位移情况、局部感染情况,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 置管后,研究组渗血发生率为5.88%(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 d内,研究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1,P=0.017);研究组置管后24 h内、24-72 h内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后导管移位率2.94%(1/34)、局部感染率5.88%(2/34),低于对照组的 11.76%(4/34)、23.53%(8/34)(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 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藻酸盐敷料,医用组织胶能更有效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PICC穿刺点渗血,减少置管后换药次数,并能避免导管移位,降低局部感染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海藻酸盐水凝胶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肌梗死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可注射水凝胶可为梗死心肌区域提供机械支撑,还可负载药物、生物活性因子或细胞等,改善梗死微环境,诱导心肌组织再生,在治疗心肌梗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海藻酸盐水凝胶以其类细胞外基质特性、易修饰和生物组织相容性良好等特点被广泛研究。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复合水凝胶海藻酸盐水凝胶和生物活性海藻酸盐水凝胶以及临床研究阶段海藻酸盐水凝胶Algisyl-LVR TM、IK-5001、TCMR和Merike TM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含人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的三维生物打印墨水在裸鼠全层皮肤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含人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HUCB-PRP)的海藻酸钠-明胶(AG)生物墨水(称为HUCB-PRP-AG生物墨水)的可打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及该生物墨水的三维打印组织治疗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体积分数2.5%、5.0%、10.0%HUCB-PRP的HUCB-PRP-AG生物墨水,分别命名为1P-AG、2P-AG、4P-AG。取AG、1P-AG、2P-AG、4P-AG,观察室温下外观,采用旋转流变仪检测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利用以上4种生物墨水分别进行三维生物打印并观察打印组织外观(后续使用交联后打印组织),将4种打印组织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Transwell小室内用HUVEC专用培养基共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样本数为3);将4种打印组织分别用DMEM培养基培养12、24、48 h,进行干燥称重并计算降解率(样本数为3);将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培养0.5、24.0、48.0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样本数为5)。取16只6~8周龄雌性BALB/c-NU裸鼠建立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分为创面仅覆盖医用水胶体敷料的常规对照组和另予HUCB-PRP滴加的HUCB-PRP组、AG打印组织覆盖的AG组、4P-AG打印组织覆盖的4P-AG组(每组4只),观察每组3只裸鼠伤后4、8、14 d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每组剩余裸鼠伤后8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CD31阳性新生血管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在室温下,AG、1P-AG、2P-AG、4P-AG均呈半透明液态;AG为淡黄色,1P-AG、2P-AG、4P-AG均为淡红色但颜色依次逐渐加深。在温度10 ℃和剪切率0.1~10.0 s -1范围内,AG、1P-AG、2P-AG、4P-AG的黏度均随着剪切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温度10 ℃和角频率1~100 rad/s范围内,4种生物墨水的储能模量均大于损耗模量。4种生物墨水打印组织的分辨率与形态均相近。与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共培养24 h的HUVEC增殖水平分别为0.885±0.030、1.126±0.032、1.156±0.045,均明显高于与AG打印组织共培养的HUVEC的0.712±0.019( P<0.01);与2P-AG、4P-AG打印组织共培养24 h的HUVEC增殖水平均明显高于与1P-AG打印组织共培养的HUVEC( P<0.01)。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培养12、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AG打印组织( P<0.01);2P-AG、4P-AG打印组织培养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 P<0.01);4P-AG打印组织培养12 h的降解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 P<0.01),培养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2P-AG打印组织( P<0.01)。培养0.5、24.0、48.0 h,2P-AG打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 P<0.01),1P-AG和2P-AG打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均明显低于4P-AG打印组织( P<0.01)。常规对照组与HUCB-PRP组裸鼠伤后8 d创面较伤后4 d干燥且缩小,HUCB-PRP组裸鼠伤后14 d创面较常规对照组缩小且无结痂;AG组、4P-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上打印组织明显降解且创面无明显渗出,伤后8 d创面明显上皮化且缩小,伤后14 d创面无结痂;4P-AG组裸鼠伤后14 d创面完全上皮化。与常规对照组比较,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愈合率明显降低( P<0.05),HUCB-PRP组、4P-AG组裸鼠伤后各时间点及AG组裸鼠伤后8、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 P<0.01);与HUCB-PRP组比较,AG组裸鼠伤后4、8 d及4P-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降低( P<0.01),AG组裸鼠伤后14 d及4P-AG组裸鼠伤后8、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 P<0.01);4P-AG组裸鼠伤后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AG组( P<0.01)。伤后8 d,常规对照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少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少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HUCB-PRP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丰富新生微血管以及较多CD31阳性新生血管,AG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轻度炎症浸润、少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少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4P-AG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轻度炎症浸润、大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大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 结论:HUCB-PRP-AG生物墨水具备良好的可打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其三维打印组织可促进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加速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d-生长抑制因子4-polyA-promoter-白细胞介素-24对NCI-H460肺癌细胞抑癌增效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生长抑制因子4(ING4)和白细胞介素(IL)-24双基因共表达对NCI-H460肺癌细胞抑癌增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50感染复数(MOI)各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NCI-H460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ING4和/或IL-24基因在NCI-H460细胞中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各重组腺病毒对NCI-H4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经膜联蛋白V-藻红蛋白(Annexin V-PE)/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染色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CI-H460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生存素(Survivin)等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中裂解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因子的表达。结果:ING4和/或IL-24基因在NCI-H460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96 h时相点生长抑制率Ad-IL-24、Ad-ING4、Ad-ING4-IL-24组对NCI-H46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Ad组(27.800±4.271, t=6.508, P<0.01)、(27.130±3.341, t=8.121, P<0.01)、(50.767±2.671, t=19.00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ING4-IL-24组对NCI-H46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优于Ad-IL-24(22.967±4.933, t=4.655, P<0.01)、Ad-ING4(23.633±4.154, t=5.689, P<0.01)单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现抑癌增效相加作用( Q=0.93)。FCM检测结果表明,Ad-IL-24、Ad-ING4、Ad-ING4-IL-24组作用于NCI-H460细胞72 h的诱导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16.440±0.896, t=18.340, P<0.01)、(14.000±1.562, t=13.255, P<0.01)、(29.660±1.519, t=19.522, P<0.01)和Ad组(14.450±1.058, t=13.660, P<0.01)、(12.010±1.196, t=1.040, P<0.01)、(27.670±1.620, t=17.082,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d-ING4-IL-24组中NCI-H460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d-IL-24(15.660±1.773, t=8.834, P<0.01)、Ad-ING4(13.220±1.628, t=7.858, P<0.01)单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ING4-IL-24组可明显上调bax、Caspase-3等因子的表达,下调bcl-2、Survivin等因子的表达。 结论:Ad-ING4-IL-24双基因共表达在体外对NCI-H460细胞具有抑癌增效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bax、Caspase-3等促凋亡因子的表达,下调bcl-2、Survivin等凋亡抑制因子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天然生物材料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组织工程通过干细胞、支架材料及生长因子三要素实现组织修复和再生。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脂分化并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是整形外科领域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新思路。天然生物材料表现出类似细胞外基质的理化性质,能够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是组织工程适宜的支架材料。该文总结了脱细胞基质、细胞外基质衍生物、有丝素蛋白、海藻酸盐、壳聚糖和细菌纤维素等天然生物材料的特性,对其诱导MSCs成脂分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后续研究的材料选择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海藻酸类水凝胶在3D生物打印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海藻酸盐因其具备优异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特有的离子凝胶能力,人们已制备了多种海藻酸类生物墨水,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鉴于此,本文将综述海藻酸类水凝胶在3D生物打印中最新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调整和优化方案,以及在骨科中的应用,并对此类水凝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对三维环境下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三维环境下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取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用烫伤仪在每只小鼠背部制成1个1 cm 2深Ⅱ~Ⅲ度烫伤创面。伤后1 d,取创面全层皮肤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组织中TNF-α浓度。(2)将0.9 g明胶和0.3 g海藻酸钠混匀后溶于30 mL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水凝胶,取10只1 d龄雌雄不明C57BL/6小鼠足底全层皮肤研磨成真皮匀浆,从10只7 d龄雌雄不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混合8 mL预热水凝胶、1 mL小鼠足部真皮匀浆、1 mL第2或3代终浓度为1.5×10 5个/mL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利用三维生物打印机在培养皿中打印出纵横交错的圆柱块共12块。打印块用25 g/L氯化钙溶液交联10 min,加入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常规培养12 h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TNF-α处理组,每组6皿、6块。2组打印块均更换新鲜的汗腺诱导培养基培养,TNF-α处理组培养基中另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0 ng/mL的TNF-α。培养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各组2皿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能性标志物Nanog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1皿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的Nanog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培养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各组2皿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汗腺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4(CK14)、CK18、钠钾ATP酶蛋白a1(ATP1a1)和水通道蛋白5(AQP5)mRNA表达,样本数为3;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1皿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CK14、CK18、ATP1a1和AQP5蛋白表达分布。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1)伤后1 d,小鼠烫伤创面组织中TNF-α质量浓度为(19±3)ng/mL。(2)培养6 h,TNF-α处理组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Nanog 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9±0.04、0.36±0.03,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0±0.05、1.00±0.07( t=16.51、14.56, P<0.01)。(3)培养14 d,TNF-α处理组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CK18、CK14、ATP1a1、AQP5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8±0.03、0.42±0.11、0.23±0.06、0.25±0.03,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的1.00±0.03、1.00±0.05、1.00±0.05、1.00±0.07( t=25.31、8.31、17.07、17.06, P<0.01)。(4)培养14 d,空白对照组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CK18、CK14、ATP1a1和AQP5蛋白均广泛分布于细胞质,而TNF-α处理组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CK18、CK14、ATP1a1和AQP5蛋白在细胞质的分布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外源性TNF-α抑制三维环境下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这可能与TNF-α抑制Nano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从而使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下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向日葵花粉微胶囊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膀胱癌膀胱灌注化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向日葵花粉微胶囊作为膀胱灌注药物载体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天然向日葵花粉经脱脂、空心化、涂覆海藻酸盐等处理后最终制备出向日葵花粉微胶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的形态特征。体外实验中将小鼠膀胱癌MB49细胞分为花粉共培养组与对照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测定细胞活力,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变化。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作为模拟药物装载进入花粉,测试花粉微胶囊的缓释效果。体内实验选用BALB/c-Nu裸鼠用MB49细胞建立原位膀胱癌模型,用吉西他滨或花粉微胶囊装载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治疗效果。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样本 t检验。 结果:CCK-8试验结果表示花粉在不同的浓度与时间上对MB49细胞没有显著细胞毒性( 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花粉微胶囊促进MB49细胞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1.230±0.208) pg/ml比(0.670±0.208) pg/ml( t=3.297, P<0.05);IL-6(2 027.00±64.29) pg/ml比(1 550.00±70.00) pg/ml( t=8.693, P<0.05);IL-8(26.330±1.528) ng/ml比(22.900±1.054) ng/ml( t=3.200, 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99.670±3.512) pg/ml比(75.670±7.024) pg/ml, t=5.293, P<0.05]分泌,而海藻酸钠涂层减弱这一作用[IL-2(0.830±0.153) pg/ml比(1.230±0.208) pg/ml( t=3.354, P<0.05);IL-6(1 770.00±62.45) pg/ml比(2 027.00±64.29) pg/ml( t=4.966, P<0.05);IL-8(27.700±1.852) ng/ml比(26.330±1.528) ng/ml( t=0.990, P>0.05);TNF-α(88.670±8.505) pg/ml比(99.670±3.512) pg/ml, t=3.200, P<0.05]。药物释放曲线显示海藻酸盐涂层显著延长向日葵花粉微胶囊的药物释放时间[80%(600 min比5 min), t=70.730, P<0.05]。体内实验结果证实,向日葵花粉组小鼠膀胱肿瘤病变数量显著低于直接灌注组(2.20±0.83比5.60±1.14, t=4.176, P<0.05)。 结论:本研究证明天然向日葵花粉粒在膀胱癌膀胱灌注疗法中作为药物输送载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膀胱灌注中一种有希望的新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字片段弓辅助矫治青少年上牙弓狭窄安氏Ⅱ 1类错 病例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一"字片段弓治疗上牙弓狭窄的青少年安氏Ⅱ 1类错 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样本包括11.3~16.8岁上牙弓狭窄的安氏Ⅱ 1类错 病例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3.1±1.5岁。使用"一"字片段弓联合Damon Q自锁托槽进行上颌扩弓,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取藻酸盐印模,灌制石膏模型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 结果:扩弓后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4.20±1.45) mm,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增加(4.07±1.66) mm,第二前磨牙间宽度增加(3.38±1.64) mm,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2.02±1.90) mm,牙弓长度减少(2.46±1.01)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矫治完成后,前牙均获得正常覆 覆盖,尖牙、磨牙达中性关系。 结论:应用"一"字片段弓矫治上牙弓狭窄的青少年安氏Ⅱ 1类错 ,扩弓同时排齐牙列、内收切牙、释放下颌生长潜力,矫治早期即可明显改善侧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负载银纳米颗粒小球藻的明胶/聚乙二醇水凝胶的性能及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负载银纳米颗粒(AgNP)小球藻的明胶/聚乙二醇水凝胶(以下简称复合水凝胶)的性能及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制备单纯明胶/聚乙二醇水凝胶(以下简称单纯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大体观察2种水凝胶分别在55、37 ℃以及808 nm近红外光照射下的外观和可注射性;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2种水凝胶在室温下的拉应力-应变性能、压应力-应变性能以及复合水凝胶在80%最大压应力下的循环压应力-应变性能。分别于磷酸盐缓冲液(PBS)、单纯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中滴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菌液。取部分滴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菌液的复合水凝胶,予近红外光照射5 min。将各样品孵育6 h后,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并计算2种细菌培养24 h的死亡率(样本数为5)。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名6岁健康男童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组织,采用酶解法提取分离原代人成纤维细胞(HFb),常规培养至第3~6代,用于后续细胞实验。制备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0.0、50.0、25.0、12.5、0 mg/mL的复合水凝胶浸提液,用其培养HFb,培养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样本数为3。取20只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在每只鼠背部制作1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创面上涂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进行感染。将感染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水凝胶组、复合水凝胶组、联合处理组,每组5只小鼠,分别采用PBS、单纯水凝胶、复合水凝胶、复合水凝胶+光照(用波长808 nm近红外光照射5 min)处理其创面。于伤后0(首次处理创面后即刻)、3、7、14 d,大体观察各组小鼠创面渗出及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样本数为5。伤后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单纯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在55 ℃时均为溶液状态,降温到37 ℃后均呈凝胶态;近红外光照射2种水凝胶后,仅复合水凝胶升温,可再次回到溶液状态,即具有可注射性。复合水凝胶的最大拉应力可达301.42 kPa,对应的应变为87.19%;最大压应力可达413.79 kPa,对应的应变为91.67%,均与单纯水凝胶的拉伸和压缩性能相近。复合水凝胶经过10次压缩循环后,其最大压应力仍可达第1次压应力的84.1%。培养24 h,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单纯水凝胶处理后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经PBS处理后( P<0.05);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经复合水凝胶处理后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经单纯水凝胶处理后( P<0.05);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复合水凝胶+光照处理后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仅经复合水凝胶处理后( P<0.05)。培养24 h,与用终质量浓度0 mg/mL复合水凝胶浸提液培养相比,用终质量浓度25.0、50.0 mg/mL复合水凝胶浸提液培养的HFb的增殖活力均明显增强( P<0.05),用终质量浓度100.0 mg/mL复合水凝胶浸提液培养的HFb的增殖活力明显减弱( P<0.05)。伤后0、3 d,空白对照组、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的脓性分泌物均较多,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仅有少量渗出液,而联合处理组小鼠创面中未见明显感染。伤后7、14 d,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水凝胶组( 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复合水凝胶组( P<0.05)。伤后14 d,空白对照组小鼠创面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未见新生的上皮层;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新生上皮长度短,且存在少量炎症细胞;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有连续的新生上皮形成,以及大量未成熟的肉芽组织;联合处理组小鼠创面有连续的新生上皮形成,未成熟肉芽组织较少。 结论:制备的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温敏性、光热性和可注射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促进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