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不同类型青光眼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例1,男,64岁,因"左眼眼红、眼胀伴复视2个月余"至厦门眼科中心就诊。患者半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眼眼压高,诊断为左眼青光眼,予卡替洛尔滴眼液点眼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否认全身病史,否认外伤史。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0.5,眼压17.0 mmHg(1 mmHg=0.133 kPa),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约1/3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CT),瞳孔圆,直径3 mm,晶状体皮质灰白色不均匀混浊,眼底视盘色红,C/D约0.4,视网膜平伏,眼球无突出,各向活动无受限;左眼UCVA 0.4,眼压34.5 mmHg(卡替洛尔滴眼液用药后),球结膜充血水肿,球结膜血管呈螺旋状迂曲扩张,鼻侧结膜增生呈三角翼状侵入角膜约1 mm(图1A),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约1/3 CT,瞳孔圆,直径3 mm,晶状体皮质灰白色不均匀混浊(图1B),眼底视盘色淡红,C/D约0.5,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面散在出血点,视网膜平伏(图1C),眼球突出,外展受限。眼球突出度检查示:右眼14 mm,左眼17 mm,眶距100 mm。眼眶部未闻及血管杂音。房角镜检查示:右眼全周房角N Ⅲ,左眼1/4房角N Ⅳ,3/4房角N Ⅲ。人工晶状体生物测量仪检查示:右眼眼轴22.93 mm,前房深度1.92 mm,晶状体厚度5.15 mm;左眼眼轴22.48 mm,前房深度1.86 mm,晶状体厚度5.21 mm。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示:右眼前房深度2.02 mm,房角狭窄;左眼前房深度1.91 mm,6点位房角关闭,3、9、12点位狭窄(图1D)。眼眶CT平扫示:左眼上静脉明显扩张,直径约4.9 mm(正常值为2.0~3.5 mm),右眼眼眶未见明显异常(图2A)。诊断:左眼闭角型青光眼、右眼原发性房角关闭、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左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其后前往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左侧颈内、外动脉未见异常,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图2B)、右侧硬脑膜动静脉瘘(海绵窦区) (图2C),造影剂经右侧海绵窦至海绵间窦至左侧海绵窦,3D血管成像显示右侧硬脑膜动静脉瘘导致左侧海绵窦显著扩张(图2D)。患者因顾虑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手术风险,采用颈动脉手法压迫保守治疗4周后复视症状明显改善。随访2个月,复视症状消失,眼球突出减轻,但左眼眼压仍高达35.5 mmHg(布林佐胺、溴莫尼定、噻吗洛尔、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四联用药后),遂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目前术后随访3个月,左眼UCVA 1.0,眼压17.4 mmHg,功能滤过泡形成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医用收线盒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院内危重患者常常需要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如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护仪、血压监护仪、体温监护仪、动脉压监测仪等,每台监护设备都配置多根监护数据线,临床上经常由于这些导线分布杂乱、相互缠绕,使医护人员在紧急使用时需仔细辨别,耗时耗力,操作不当还容易发生折损,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延误疾病诊治,造成一定的医疗风险。此外,数据线经常暴露于外界环境,对其使用寿命具有一定影响,而且数据线分布杂乱,影响美观和整齐度。本院设计了一种医用收线盒,可实现各种监护设备数据线的收纳,不仅整齐美观,还方便使用,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7 2 1826195.0)。医用收线盒包括上盒体、下盒体和绕线辊;上盒体和下盒体上的容纳槽配合形成供绕线辊存储的圆柱状容纳腔,绕线辊的辊身上设有螺旋状的绕线槽,可将过长的数据线绕于绕线槽内进行收纳。当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收线盒时,可利用下盒体两侧的卡条和卡槽将多个收线盒拼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节约了使用空间。医用收线盒制作简单,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导线摩擦、折损,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科室成本,而且可以避免线路之间相互缠绕,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持科室环境整齐,有效落实医院环境的"6S"管理要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中侧支循环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眼侧支循环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60例36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7例157只眼,女性203例203只眼;年龄(61.0±5.9)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为3 d~ 6个月。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分别为67、187、106只眼;合并黄斑水肿210只眼。合并黄斑水肿者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患眼均行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视网膜侧支循环的发生率、部位、形态特点、形成时间以及抗VEGF药物治疗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将从视盘发出呈血管袢样的血管在视盘走形一段后回到视盘的短路循环定义为视盘睫状血管短路型侧支循环。结果:病程1周时,MBRVO、BRVO患眼部分侧支循环已建立;1 ~2个月时,已建立较为丰富而稳定的侧支循环。病程2~ 3个月时,CRVO患眼视盘睫状血管短路型侧支循环逐渐形成。病程6个月时,MBRVO者67只眼中,侧支循环建立36只眼(53.7%,36/67);BRVO者187只眼均观察到侧支循环(100.0%,187/187);CRVO者106只眼中,视盘侧支循环建立29只眼(18.1%,29/106)。MBRVO者中建立侧支循环的36只眼,其侧支循环均建立于阻塞区域和非阻塞区域之间的垂直水平缝处。BRVO者187只眼中,侧支循环建立于阻塞区域和非阻塞区域之间的垂直水平缝处102只眼;阻塞最中央逐级搭桥至正常血管上的侧支循环54只眼;通过鼻侧与颞侧建立侧支循环19只眼;通过中心凹建立的侧支循环12只眼。其形态表现为平直走形、螺旋状纡曲和花簇状。CRVO建立侧支循环的29只眼,均为视盘睫状血管短路型侧支循环。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210只眼中,侧支循环建立160只眼。其中,MBRVO 32只眼(62.0%,32/63);BRVO 119只眼(100.0%,119/119);CRVO 9只眼(32.1%,9/28)。结论:MBRVO、BRVO、CRVO侧支循环发生率分别为53.7%、100.0%、18.1%,其形态多样,形成时间多为病程2个月左右。抗VEGF药物治疗未抑制侧支循环的建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旋转不良最重要的并发症是肠扭转,后者可能导致肠梗阻,甚至肠缺血和坏死。本例患者因腹胀伴恶心、呕吐入院,腹部CT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示近段空肠扩张、积气、积液,局部肠系膜和肠系膜上动脉旋转;直立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近段空肠呈螺旋状;小肠镜检查进一步证实中肠扭转。根据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做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新型通便器在直肠粪嵌塞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通便器在直肠粪嵌塞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本通便器适用于年龄为18~80岁、符合直肠粪嵌塞的诊断标准、经CT检查发现急性直肠粪嵌塞的便秘患者。禁忌证为:(1)肛门狭窄、急性肠梗阻和肠穿孔;(2)合并有直肠恶性肿瘤;(3)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降低、消化道出血等出血风险较高疾病的患者;(4)合并有严重心、脑、肺等系统基础疾病;(5)患有精神疾病。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间应用新型通便器治疗的42例直肠粪嵌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通便器由头部、螺旋状杆部和柄部组成,材料为一次性使用的不锈钢丝。治疗操作步骤如下:患者取左侧屈曲卧位,臀略突出于床边,以肛门为中心将透明密封袋固定于臀部。双手从密封袋手套入口处插入,取液体石蜡棉球润滑肛管,通便器头部和杆部螺旋体润滑两次,将通便器缓慢旋转伸入肛内,过程中注意阻力变化,待杆部螺旋体完全进入后,嘱患者吸气后做排便动作同时将螺旋体连同分解的粪团一并缓慢拖出肛外,置于密封袋污物兜。重复操作2~3次后,直肠内注入36℃生理盐水100 ml或液状石蜡60 ml,等待5~8 min后患者取蹲位,排出直肠内残留粪便。观察分析操作时间、单次治疗成功率、治疗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应用新型通便器治疗全部获得成功,单次治疗成功率100%,操作时间11.0(9.0~13.3)min,治疗时发生肛门中重度疼痛20例(47.6%),肛裂出血1例(2.4%),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慌、冒汗等不适6例(14.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通便器用于治疗急性直肠粪嵌塞的操作简便,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未分化型胃癌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内镜下特征差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未分化型胃癌(undifferentiated-typed early gastric cancer,UD-EGC)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在白光内镜以及放大内镜窄带光成像(magnifying endoscopy-narrow band imaging,ME-NBI)下的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所有留存白光和ME-NBI完整图像资料的病例,比较26例UD-EGC和7例ⅠE1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总结分析不同病变在白光内镜和ME-NBI下的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浸润深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白光内镜下,UD-EGC多为单一病灶,位于胃的下段,边界常不清晰,而MALT淋巴瘤病灶多为多发病灶,位于胃的中段,边界尚清晰。在ME-NBI下,UD-EGC病灶的微表面特征表现为隐窝间区扩张或消失,微血管表现为螺旋状的病理形态,而MALT淋巴瘤常呈现"阡陌交通征""卵石征"、病灶处残存腺管为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表现的微表面特征以及"树样"的微血管特征。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原病灶区域的微表面及微血管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UD-EGC和胃MALT淋巴瘤在白光内镜下表现为病灶数目、部位和边界特征的不同,在ME-NBI下表现为病灶的微表面和微血管特征的显著差异。对二者内镜特征的识别将有助于减少其在内镜检查中的漏诊和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水疱型毛母质瘤超声诊断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水疱型毛母质瘤(BP)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5月收治的1例BP患者的临床、超声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22岁女性,无意中发现左肩部约指甲盖大小肿物。二维超声示病灶呈类圆形等低欠均匀回声伴后方回声衰减,病灶周围真皮侧呈无回声带;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病灶的边缘处呈粗枝环绕状血流信号,内部呈丰富的血流信号,病灶周围真皮侧无回声带未见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示病灶向心性螺旋状层层逐步增强,病灶周围真皮侧无回声带不显影。经临床医生会诊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BP。结论:BP临床罕见,常规超声表现为中央血流丰富的等低回声结节,周缘真皮侧为无回声带;超声造影表现为由外向内螺旋状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在人类胃黏膜上发现的螺旋状致病菌,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也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明确了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定义,是指连续规范的不同药物组合方案根除治疗≥2次仍未成功.本综述主要从Hp菌株因素、药物因素、宿主因素、医生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角度阐述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享治疗进展.对于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应该基于局部和个体的抗生素耐药模式,医生需按照相关共识,同时提高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1例幼儿"螺旋状"阑尾炎性改变超声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患儿男,2岁,持续性腹痛伴发热、腹胀、呕吐、便血2天;当地诊所考虑为"肠胃炎",予抗感染治疗后未见缓解;外院超声提示右下腹2.9 cm×2.2 cm混合回声包块,呈"同心圆"状,考虑为肠套叠.查体:全腹压痛,以右下腹为著,伴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7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7.3%,血小板计数186× 109/L,C反应蛋白167.4 m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探析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的影像学特征及各项指标的变化,阐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某院收治的150例TAO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急性期43例(作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75例(作为亚急性期组)、慢性期32例(作为慢性期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血管病变位置及形态特点,记录血管内径、峰值血流速度、脉动指数、阻力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组受累动脉壁增厚,呈细锯齿样或虫蚀样改变,管腔内呈现不规则狭窄,且脉动指数、管腔内径、血流速度较正常值稍有降低,数值从近心端到远心端呈递减趋势,而阻力指数呈递增趋势;亚急性期组受累血管节段性增宽,多有实性低回声,血栓形成处无法探及血流信号,且主要集中在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慢性期组受累血管内血栓新生及机化再通交替发生,出现典型的"螺旋状"或"串珠样"血流信号,脉动指数、管腔内径、血流速度较急性期显著下降,肢体末端受累血管阻力指数上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不同分期TAO的影像学信息及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治TAO的重要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