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旱莲及蟛蜞菊内酯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改变、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骨质病变.目前,西药治疗OP往往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中药治疗OP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以中医理论"肾主骨生髓"为指导,补肾中药常用于临床治疗OP,效果显著.墨旱莲(Ecliptae Herba)为滋补肝肾的传统中药.新近研究表明,墨旱莲及其主要成分蟛蜞菊内酯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对墨旱莲及蟛蜞菊内酯防治OP的骨形成、骨吸收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墨旱莲及蟛蜞菊内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蟛蜞菊内酯通过调控铁死亡减轻高氧性急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蟛蜞菊内酯是否通过调控铁死亡从而减轻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ALI),为HALI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对照组、HALI模型组和蟛蜞菊内酯预处理组,每组8只。蟛蜞菊内酯预处理组经腹腔注射50 mg/kg蟛蜞菊内酯预处理6 h,其余两组不进行任何预处理;之后维持制模仓内二氧化碳含量<0.5%、氧含量>90% 48 h构建HALI模型,常氧对照组置于室内空气中。制模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病理学评分,计算肺湿/干质量比值(W/D);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HALI模型组小鼠肺泡结构破坏,肺泡和肺间质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且肺间质增厚;肺损伤病理评分(分:0.75±0.02比0.11±0.01)和肺W/D比值(6.23±0.34比3.68±0.23)较常氧对照组明显升高(均 P<0.05)。蟛蜞菊内酯预处理组小鼠肺泡腔清晰,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肺间质厚度不及HALI模型组,肺损伤病理评分(分:0.43±0.02比0.75±0.02)和肺W/D比值(4.56±0.12比6.23±0.34)较HALI模型组明显降低(均 P<0.05)。与常氧对照组比较,HALI模型组肺组织SOD(kU/g:26.41±4.25比78.64±3.95)、GSH(mol/g:4.51±0.33比12.53±1.25)明显降低(均 P<0.05),而MDA(mmol/g:54.23±4.58比9.65±1.96)、TNF-α(μg/L:96.32±3.67比11.65±2.03)、IL-6(ng/L:163.35±5.89比20.56±3.63)、IL-1β(μg/L:72.34±4.64比15.64±2.47)均明显升高(均 P<0.05),GPX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GPX4/β-actin:0.44±0.02比1.00±0.09, P<0.05)。与HALI模型组比较,蟛蜞菊内酯预处理组SOD(kU/g:53.28±3.69比26.41±4.25)、GSH(mol/g:9.99±0.13比4.51±0.33)明显升高(均 P<0.05),MDA(mmol/g:25.36±1.98比54.23±4.58)、TNF-α(μg/L:40.25±4.13比96.32±3.67)、IL-6(ng/L:78.32±4.65比163.35±5.89)、IL-1β(μg/L:30.65±3.65比72.34±4.64)均明显降低(均 P<0.05),GPX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GPX4/β-actin:0.68±0.04比0.44±0.02, P<0.05)。 结论:蟛蜞菊内酯可通过调控铁死亡从而减轻HAL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鳢肠化学成分和抗神经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醴肠的化学成分和抗神经炎活性.本文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鳢肠Eclipta prostrata 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并结合核磁共振波谱数据以及与文献数据比对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得到2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seco-olean-12-en-4-ol-3,28-dioic acid(1)、刺囊酸(2)、eclalbasaponin Ⅱ(3)、eclalbasaponin Ⅰ(4)、ecliptasaponin B(5)、eclalbasaponin Ⅳ(6)、eclalbasaponin Ⅵ(7)、eclalbasaponin Ⅶ(8)、香豌豆酚(9)、芹黄素(10)、蓟黄素(11)、川陈皮素(1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3)、金色鲜胺醇酯(14)、plantagoguanidinic acid(15)、plumbagine B(16)、蟛蜞菊内酯(17)、松脂醇(18)、α-醛基三聚噻吩(19)、α-terthienylmethanol(20).化合物1、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之后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小胶质BV2细胞模型评价了部分化合物的抗神经炎活性,发现化合物15能显著减少LPS诱导BV2细胞中的NO释放量,IC50值为37.3 μmol/L,且无细胞毒性.胍类生物碱化合物15对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且其抗炎活性为首次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蟛蜞菊内酯上调miR-190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探讨蟛蜞菊内酯(WEL)对高糖(HG)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损伤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低(10 μmol/L )、中(20 μmol/L )、高(40 μmol/ L)剂量WEL(WEL-L、WEL-M、WEL-H)处理或miR-190模拟物/抑制剂转染HRECs后,用30 mmol/L葡萄糖孵育HRECs 24 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测量术分析细胞凋亡;RT- qPCR检测miR-190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差异比较。结果:WEL-L、WEL-M、WEL-H处理可降低HG诱导的HRECs凋亡率[(24.22 ± 2.16)%、(17.17 ± 1.19)%、(9.89 ± 0.86)%比(31.67 ± 3.02)%]、MDA含量、ROS水平,升高miR- 190表达(0.42 ± 0.04、0.59 ± 0.04、0.72 ± 0.06比0.28 ± 0.03)和SOD活性(P < 0.01)。过表达miR-190降低HG诱导的HRECs凋亡率[(12.98 ± 1.06)%比(32.28 ± 3.03)%]、MDA含量、ROS水平,增高SOD活性(P < 0.01)。下调miR-190逆转了WEL对HG诱导的HRECs凋亡率[(25.57 ± 2.49)%比(9.79 ± 0.87)%]、MDA含量、ROS水平及SOD活性的影响(P < 0.01)。结论:蟛蜞菊内酯减轻HG诱导的HRECs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其机制与上调miR-190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HPLC法同时测定天麻首乌片中12种活性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天麻首乌片(TSP)中12种活性成分芍药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天麻素、阿魏酸、毛蕊花糖苷、甘草苷、丹参酮ⅡA、特女贞苷、欧前胡素、芦丁、蟛蜞菊内酯和大黄素的量.方法 采用HPLC法,Hypersil GOLD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0μL.结果 12种活性成分芍药苷、二苯乙烯苷、天麻素、阿魏酸、毛蕊花糖苷、甘草苷、丹参酮ⅡA、特女贞苷、欧前胡素、芦丁、蟛蜞菊内酯和大黄素分别在3.12~31.20μg/mL (r=0.999 5)、4.98~49.80 μg/mL (r=0.999 4)、1.05~10.50 μg/mL (r=0.999 5)、0.99~9.90μg/mL (r=0.999 2)、1.11~11.10 μg/mL (r=0.999 2)、3.24~32.40 μg/mL (r=0.999 2)、3.63~36.30 μg/mL (r=0.999 2)、1.13~11.30 μg/mL (r=0.999 3)、1.9~19.0 μg/mL (r=0.999 5)、1.55~15.50μg/mL (r=0.999 5)、1.48~14.80 μg/mL (r=0.999 5)、102.8~1028.0 μg/mL (r=0.999 9)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应的RSD分别为99.88%、1.55%,101.25%、0.98%,99.67%、1.29%,102.04%、1.17%,101.17%、1.67%,98.27%、1.51%,100.28%、1.20%,99.11%、0.95%,98.49%、1.67%,101.57%、0.94%,102.37%、0.58%,97.89%、0.69%.12批次供试品中12种指标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241~1.261、2.116~2.133、0.540~0.558、0.077~0.099、0.089~0.110、1.111~1.134、0.158~0.183、1.375~1.399、0.342~0.372、0.542~0.571、0.648~0.672、45.05~45.93 mg/g.结论 建立的HPLC梯度洗脱法可同时测定TSP中12种活性成分,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TSP全面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通络驻景丸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通络驻景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通络驻景丸中的三七、蒲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 HPLC 法检测墨旱莲的有效成分蟛蜞菊内酯含量,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24:76)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9 nm.结果 薄层色谱法鉴别三七、蒲黄具有良好的专属性;蟛蜞菊内酯在0.064~0.64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1.61%.结论 本试验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有效,专属性强,可为通络驻景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5种特征性成分综合评价二至丸的质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二至丸中5种特征性成分特女贞苷、红景天苷、酪醇、木犀草素、蟛蜞菊内酯同时检测的含量测定方法, 并据此评价所收集的11批二至丸样品的质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 (4.6 mm×250 mm, 5μm), 流动相乙腈 (A) -0.2%甲酸水溶液 (B) 梯度洗脱 (015 min, 10%30%A;1525 min, 30%33%A;2530 min, 33%A) .流速1 mL·min-1, 检测波长225 nm和349 nm, 柱温30℃.结果:5个成分的分离度良好, 红景天苷、酪醇、特女贞苷、木犀草素和蟛蜞菊内酯的线性范围依次为202.5512 153, 84.555 073, 244.3014 657.72, 2.56153.72, 2.32139.2 ng.加样回收率平均值处于95.61%103.47%, RSD均<2.0%.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重复性好, 可用于市售二至丸样品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11批样品中5个特征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特女贞苷含量差异>60倍, 最低值0.15 mg·g-1, 最高值10.22 mg·g-1, 其原因可能与原料质量和执行标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MS/MS测定二至方中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含量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阐明二至方中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的含量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首次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在二至方及大鼠血清和组织中的含量,再利用DAS 2.0程序分别计算其各自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并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23.408+ 181.663X(R2=0.9999)、Y=92 127.2+3 822.94X(R2=0.9987),线性范围在25~1 000μ g/L,LOD分别为2.04、2.60μg/L,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1.2%和100.3%;二至方中特女贞苷的含量范围在0.27%~9.79%,蟛蜞菊内酯的含量范围在0.16%~0.61%;特女贞苷Tmax=1.50h,蟛蜞菊内酯Tmax=2.0h,蟛蜞菊内酯的Cmax=(30.24±1.65)μg/L,特女贞苷Cmax=(6.39±0.05)μg/L,蟛蜞菊内酯的AUC (0-∞)=(123.30±2.68) μg·L-1·h-1,特女贞苷AUC(0-∞)=(16.56±0.98)μg·L-1·h-1.结论:该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适用于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在中药复方、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墨旱莲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中药墨旱莲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2个单体化合物,并利用波谱学技术以及必要的化学手段鉴定了全部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墨旱莲木脂素A(1)、旱莲苷Ⅰ(2)、旱莲苷Ⅱ(3)、刺囊酸(4)、3-oxo-16α-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5)、金合欢素-7-O-芦丁糖苷(6)、木犀草苷(7)、芹菜素(8)、木犀草素(9)、金合欢素(10)、黄芩新素Ⅱ(11)、山柰酚(12)、山柰素(13)、槲皮素(14)、4 7,7-dihydroxyl-3',6'-dimethoxylisoflavone-7-O-glucoside(15)、α-醛基-三聚噻吩(16)、5-hydroxymethyl-(2,2',5',2")-terthienyl tiglate(17)、补骨脂素(18)、异补骨脂素(19)、蟛蜞菊内酯(20)、crinumaquine(21)、2,3,9,12-tetramethoxyprotoberberine(22).其中,1是个新木脂素类化合物,5,6,10~13,15,18,19,21和22为首次从该植物种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蟛蜞菊内酯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蟛蜞菊内酯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模拟肝损伤模型,观察蟛蜞菊内酯对肝的保护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蟛蜞菊内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n=8).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的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肝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血清ELIA检测TNF-α、IL-6,结合肝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蟛蜞菊内酯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AST、ALT、GSH、MDA、IL-6以及TNF-α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蟛蜞菊内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AST、ALT以及肝组织匀浆液中SOD和GSH-PX水平明显要高于模型组,且肝组织匀浆液中MDA、GSH水平以及小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的GSH-PX和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和细胞凋亡染色(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显示蟛蜞菊内酯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的坏死和凋亡.结论蟛蜞菊内酯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