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蠊缨滴虫感染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例患者咳嗽7 d,发热2 d,最高体温达38.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肺下叶基底段见大量乳白色脓性分泌物涌出,肺泡灌洗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活动的蠊缨滴虫。予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和吗啉硝唑氯化钠联合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目前,蠊缨滴虫的传播途径、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临床医师对蠊缨滴虫病的认识不足,在临床中需多加注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蠊缨滴虫合并肺吸虫感染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蠊缨滴虫合并肺吸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20年收治的蠊缨滴虫合并肺吸虫感染患儿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病例1以消化道症状起病,病例2以头痛、肢体活动障碍起病,2例患儿入院时血常规中嗜酸粒细胞升高,行痰液检查检出活的蠊缨滴虫、肺吸虫虫卵,病例1还查到粪类圆线虫幼虫。经甲硝唑注射液及吡喹酮片治疗,随访均治愈。结论:蠊缨滴虫是一种较少见的机会致病性寄生虫,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罕见,期待通过该文拓宽临床医生思路,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蠊缨滴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最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蠊缨滴虫病(Lophomonas blattarum disease)作为一种寄生虫病,自我国首次报道病例以来,相关报道逐渐增多.仅以光学显微镜形态学检测结果作为蠊缨滴虫病的诊断依据,难以满足临床病原学诊断需求.该文对蠊缨滴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检测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蠊缨滴虫病的诊断能够建立更为准确、可信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为深入开展蠊缨滴虫病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1例肺癌患者蠊缨滴虫感染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报道1例肺癌患者痰涂片发现蠊缨滴虫,旨在提示临床关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寄生虫的感染.方法 1 例肺癌患者痰真菌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对症治疗1周后疗效欠佳,采集痰液连续3 次痰涂片,分为湿片和干片,湿片是直接显微镜下观察活体形态、大小、活动特点;干片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结构特点.结果 3次痰涂片中均发现原虫.湿片镜下观察,每张片可见3~5 个活跃虫体,鞭毛清晰可见,大小与中性粒细胞相当,有的虫体在原地晃动,鞭毛抖动速度快,每秒5~6 下;有的在视野内定向游动,在400倍显微镜视野下,20~30 s游出视野半径长度;有的带有类似荚膜结构,大小与淋巴细胞相当,鞭毛在荚膜内抖动更快,但虫体不能游动,片中也有疑似死虫体,没有自主运动能力.干片染色鞭毛染成粉红色,虫体深染,颜色和致密度类似中性粒细胞核.有的虫体呈长圆形,鞭毛有的在一侧顶端,约占1/4 虫体周长,鞭毛约有十几根,长度与虫体相当.有的虫体呈类圆形,鞭毛多达数十根,占据虫体3/4周长,着色的虫体有的带有一圈不着色的透明带.经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确认为蠊缨滴虫.经专家会诊,针对蠊缨滴虫使用奥硝唑加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治疗后复查痰涂片3 次,未见活跃原虫,患者体温正常,精神状态好转,口腔较之前改善,咳嗽、咳痰减轻,影像学显示肺不张与炎症明显好转.结论 蠊缨滴虫可能成为肺癌患者的机会性感染,需要临床给予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疑诊蠊缨滴虫嗜酸粒细胞性肺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临床少见且易被误诊,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含量明显增高是本病的主要特点,但有时灌洗液纤毛柱状上皮与鞭毛虫(蠊缨滴虫)形态上极为相似,鉴别二者之间的差别对诊断嗜酸性粒细胞肺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总结本院收治的1例疑诊蠊缨滴虫的嗜酸粒细胞性肺病的诊疗经过,旨在提高对其认识,减少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疑诊蠊缨滴虫肺部感染1例——相关文献复习及思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病例资料男性患者,50 岁,因咳嗽、咳痰 10 天,伴胸闷、发热5天入院. 既往史:肺结核病史20年,未治疗.精神分裂症10年,长期口服喹硫平1/4片. 发现血糖升高3年,未治疗. 外院胸部CT提示重症肺炎.外院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镜下中性粒细胞72%,淋巴细胞28%,查见活动的滴虫,疑是超鞭毛虫,又称蠊缨滴虫(图4). 追问个人史,系修路工人,长期居住工地. 复查胸部CT(图1-3 ):双肺透亮度减低,双肺野可见大片状、斑片状致密影,双侧胸膜腔见少量积液影. 给予"甲硝唑"、"美罗培南"、"伏立康唑"、"多西环素"联合抗菌治疗. 后多次行床旁纤支镜检查,肺泡灌洗液送检,见光滑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未再次查到蠊缨滴虫. 治疗后期患者出现病情恶化,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家属要求转至当地医院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例蠊缨滴虫致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蠊缨滴虫隶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超鞭毛虫目,缨滴虫科的缨滴虫属.该虫寄生于白蚁和蜚蠊(蟑螂)的消化道,可通过食入或吸入等方式侵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组织中,引起呼吸道及肺部感染[1].现将2019年大理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蠊缨滴虫致肺部感染的病例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蠊缨滴虫肺炎诊治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蠊缨滴虫是一种动物寄生原虫,属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超 鞭 毛 虫 目( Hypermastigida )、缨 滴 虫 亚 目( Lophomonadina )、缨滴虫科( Lophomonadae )、缨滴虫属(Lophomonas)、蠊缨滴虫(L Blattarum),通常寄生于白蚁、蜚蠊(蟑螂)的肠道,属于非人畜共患的动物寄生虫.但近年来陆续有报道其出现在人体肺部,导致肺部感染.2019年10月25日,我院收治了1例由蠊缨滴虫导致肺部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肺蠊缨滴虫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主诉:咳嗽、咳痰1 月,痰中带血1 周.入院1 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痒、干咳,逐渐加重,咳白痰,服中药及诊所输液治疗无好转,并出现痰中带血、胸闷.我院就诊胸部CT提示(图1 )右下肺片团影,大小约5. 8cm ×3. 8cm.入院考虑"炎症、肿瘤、结核"等,查血常规 +C 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正常,肺部肿瘤标志物、G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痰抗酸杆菌涂片、真菌涂片未见异常,痰培养未见病原体生长.予以莫西沙星静滴(0. 4g qd)抗感染1 周后复查胸部CT(图2 ),片团影较前无缩小.纤支镜检查发现右下前基底段支气管黏膜充血,于此处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革兰氏染色(图3)及湿片镜下(图4)见虫体及鞭毛组织,遂调整为甲硝唑静滴(0. 5g q8h)治疗,3 周后再次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镜下活虫较前减少,复查胸部 CT 病灶较前缩小,大小约4. 2cm × 2. 0cm,根据文献报道,吡喹酮治疗有效,遂调整方案为口服吡喹酮(1 . 6 g tid )联合静滴奥硝唑(0. 5 g bid)治疗,并每周1 次纤支镜下病变支气管段肺泡内注入奥硝唑0. 1 g,1 月后复查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下活虫明显减少,较多不活动虫体.出院后继续口服甲硝唑(0. 6g tid),疗程1 月,停药3 月后复查胸部 CT (图 5 )提示肿块影约 0. 5 cm × 3. 0cm,患者无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肺泡灌洗液中检出蠊缨滴虫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5
蠊缨滴虫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常寄生于蟑螂的后肠道,人可通过接触螳螂的排泄物而被感染.蠊缨滴虫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征具有非特异性,老年人、器官移植患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人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蠊缨滴虫分子诊断标准,只能依靠形态学鉴定要点对其进行诊断.本实验室采用直接湿片法和常用染色镜检技术,从1例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检出蠊缨滴虫,现报道如下,供检验人员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