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甲双胍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治疗GDM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及妊娠结局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足月妊娠GDM患者88例,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联合组同时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干预至患者出院.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胰岛素、血管内皮功能、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等指标变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管舒张功能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水平及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占比(13.6%)低于对照组(31.8%),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84.63±10.24分)、密西根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15.63±3.14分)评分高于对照组(59.77±8.94分、13.56±2.98分),新生儿低血糖发生(3例)及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13.6%)均低于对照组(7例、34.1%)(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治疗GDM能有效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2021年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的疾病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分析了 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海南省东方市疾病监测数据库196 761例社区居民的病历资料.对该人群进行了年龄标准化后,分析和描述了前十位疾病构成.结果 196761例社区居民中,男性91 621例(占46.56%),女性105 140例(占53.43%),男女比为0.87;以≥45岁居民居多,占46.13%(90763/196761).疾病谱前3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32.69%(64 327/196 761)]、循环系统疾病[7.86%(15 470/196 761)]和消化系统疾病[7.21%(14 191/196 761)];前10位系统疾病中,男性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于女性(3.11%vs 2.30%),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于男性(3.01%vs 1.20%).呼吸系统疾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7%)、急性支气管炎(1.84%)和慢性支气管炎(1.44%)为主,其在<5岁组的患病率(38.59%)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656.01/10万)最高;循环系统疾病以高血压病(1.72%)、脑梗死(0.71%)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0.49%)为主,其在≥60岁组的患病率(17.13%)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2 175.49/10万)最高;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炎和十二指肠炎(1.10%)、其他非感染性胃肠炎和结肠炎(0.43%)以及龈炎和牙周疾病(0.38%)为主,其在≥60岁组的患病率(6.98%)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1 710.75/10万)最高.结论 2021年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以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且疾病负担主要归因于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东方市应针对疾病谱特征优化和调配医疗资源,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和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理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患者相关因素直接影响其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疾病与治疗相关因素为内部情境因素,医疗服务系统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为外部情境因素,对家庭血压监测行为起调节作用.结论 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影响患者血压监测的阻碍与促进因素,加强医患沟通并完善随访体系,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行为,优化血压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有异位ACTH综合征的非典型胸腺类癌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43岁.半月前出现四肢及颌面部水肿,全身无力,皮肤变黑,血压升高(157/88 mmHg).入院后发现严重的低钾血症(2. 39 mmol/L)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227. 00 pg/ml).采用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监测一天中的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发现COR水平没有明显变化.鞍区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救治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原因,以及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对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3 月 5 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1 例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肠道功能恢复和休克改善的影响.结果 患者男性,52 岁,因脑出血于 2022 年 2 月 19 日行"左侧颞部开颅颅内减压术+颅脑血肿清除术+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 7d,患者出现呃逆、腹胀,经治疗后出现发热、意识障碍、低血压等表现;腹部CT可见广泛肠管积液、积气、扩张,血流动力学监测呈高排低阻型,腹内压为 21 cmH2O(1 cmH2O≈0.098 kPa),实验室检查示炎症指标升高、多项生化指标异常.西医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给予器官支持(肺、循环、肾)、抗感染、液体复苏、镇痛镇静等对症治疗;中医诊断为肠结(阳明腑实、阳气暴脱),治则:通腑泄热、温肾潜阳,辨证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经直肠给药.使用中医汤剂后,患者排便量明显增多,腹内压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腹胀明显减轻,休克得到缓解.术后17 d,患者诸症好转,呼吸循环稳定,成功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治疗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可快速缓解病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高血压报告》(2023年)概要及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了首个《全球高血压报告—与无声杀手的赛跑》,报告涵盖了全球高血压的流行情况和管理方法,分析了高血压导致的死亡及疾病负担,探讨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价了降压治疗的成本效益,并介绍了多国高血压管理的成功案例,尤其是HEARTS高血压防控计划的全球推广情况.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严重危害健康.过去30多年间,全球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或服用降压药物)患者的数量翻了一倍,从1990年的6.5亿增长至2019年的13亿,在30~79岁的全球高血压患者中,大约54%诊断为高血压,其中42%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而仅有21%得到控制.2019年,全球范围内超过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可归因于收缩压升高,如果全球范围内将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到50%,从2023年至2050年间可以避免7 600万人死亡.人群水平的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盐和低钾摄入、饮酒、缺乏运动、空气污染等.WHO支持通过减少膳食钠摄入,增加钾摄入、限制饮酒、戒烟、增加运动和改善空气污染等方式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治疗方面,WHO指南建议对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的个体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特定人群,收缩压在130~139 mmHg之间时也建议开始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推荐使用单片复方制剂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持久性.我国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管理情况同样令人关注.高血压是我国人群中重要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因素,通过学习和借鉴全球高血压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特别是推动HEARTS技术包在我国的应用,以提升高血压管理效果.该报告旨在提醒人们重点关注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这一公共卫生挑战,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成功案例明确了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并为各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实现2025年将未控制高血压比例较2010年相对下降25%的全球目标而共同努力.本文结合中国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与管理情况对该报告进行简要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依据白天、夜间、24 h动态血压诊断的隐匿性高血压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在同一人群中,依据白天、夜间和24 h平均动态血压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的检出率有无差别以及患者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东莞市寮步镇262例诊室血压均值<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且无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史的心血管病高危对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分别以(1)24 h平均值≥130/80 mmHg;(2)白天均值≥135/85 mmHg;(3)夜间均值≥120/70 mmHg为标准诊断MH,计算相应检出率和一致性,并比较单纯夜间、单纯白天、24 h/白天+夜间MH对象的基本特征、血压、生化和超声结果.结果 依据白天、夜间和24 h血压MH的检出率分别为32.8%、47.7%和28.6%,而以任一时段血压水平诊断的MH患者为148例(56.5%).采用24 h和白天血压指标诊断的MH结果较为一致(Kappa=0.687,P<0.001),与用夜间血压指标诊断的MH差异较大.持续性MH组(占全部MH的57.4%)诊室收缩压值(F=11.414,P<0.001)和清晨高血压比例高于另两组(χ2=39.626,P<0.001).单纯白天MH组(占8.8%)的超杓型比例更高,单纯夜间MH组(占33.8%)的反杓型比例高.结论 采用ABPM不同时段的血压水平诊断的MH检出率有不同,不同MH亚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和血压昼夜节律也有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脾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早期分流道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监测肝脏硬度及脾脏硬度(S-SWE)变化对于预测支架功能障碍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6 年 1 月—2022 年 9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40例,将术后 1个月内未发生功能障碍的 22例纳入支架通畅组,术后 1周未发生、术后1个月发生功能障碍的18例纳入支架功能障碍组.监测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肝脏硬度及S-SWE变化规律.结果 Mauchly检验显示数据符合球形分布(P>0.05).两组患者组内术前、术后肝脏硬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时间=0.003,F 时间×分组=0.842,F 组间=0.027;P均>0.05),S-SW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间=51.249,F 时间×分组=30.676,F 组间=11.986;P均<0.01).进一步行事后两两比较,支架通畅组术前1 d、术后 1周、术后1 个月S-SWE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功能障碍组术后1周肝脏硬度较术前1 d下降(P<0.05),术后1个月肝脏硬度回升,与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S-SWE差值的绝对值(ΔS-SWE),ΔS-SWE(术后1个月-术后1周)、ΔS-SWE(术后1个月-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2、4.368,P<0.05).结论 定量测量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前后 S-SWE 并观察其变化趋势,有利于判断是否存在支架功能障碍、评价手术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性.方法 选取西安高新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TIA患者(研究组,n=80)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80).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将研究组细分为A组(轻度狭窄,n=30)、B组(中度狭窄,n=28)、C组(重度狭窄,n=22).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DSA、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对TIA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对TIA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89.12±14.89)cm/s、(91.57±10.56)cm/s、(31.99±8.29)cm/s]比较,A组、B 组、C 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82.01±10.08)cmis、(76.81±9.01)cm/s、(71.68±8.04)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87.06±9.62)cm/s、(82.01±9.01)cm/s、(77.02±8.12)cm/s]、平均血流速度(MV)[(27.58±9.13)cm/s、(22.15±9.63)cm/s、(17.46±4.12)cm/s]低于对照组,且 B 组、C 组低于 A组,C 组低于 B 组(P<0.05);C 组搏动指数(PI,1.52±0.40)、阻力指数(RI,1.11±0.03)高于 A 组[(1.19±0.34)、(0.71±0.22)]、B 组[(1.22±0.37、0.81±0.28)]及对照组[(1.52±0.40、1.11±0.03)],B 组 RI 高于对照组[(0.81±0.28)比(0.62±0.24),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 PSV、EDV、MV 呈负相关性(r=-0.786、-0.767、-0.541,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 PI、RI 呈弱正相关性(r=0.28 l、0.318,P<0.05);PSV(OR=3.047,95%CI 1.602~5.794)、EDV(OR=2.743,95%CI 1.509~4.987)、MV降低(OR=1.887,95%CI 1.238~2.876)、高血压(OR=1.926,95%CI 1.356~3.772)、糖尿病(OR=2.104,95%CI 1.473~3.030)均是导致TIA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SV、EDV、MV单独及联合评估 TIA,AUC 分别为 0.773(0730~0.813).0.729(0.683~0.771)、0.719(0.673~0.762)、0.942(0.913~0.963),三项指标联合评估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监测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PSV、EDV、MV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TIA的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OH)的患者在确诊后就可以给予非药物治疗,包括患者教育、补水治疗、补钠治疗、快速饮水、紧身衣物、阻力运动、饮食调整、温度调整、体育锻炼、睡眠姿势调整以及调整药物等,还要指导患者监测和记录平时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相对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酌情选择,并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