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滴注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注射液对比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20例,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注射液静脉补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GB提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与同期病房应用蔗糖铁补铁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HGB相当。治疗12周内,异麦芽糖酐铁组提升HGB水平高于蔗糖铁,各个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治疗4周患者HGB提升超过20 g/L比例更高(98.7%对75.9%)。治疗过程中,异麦芽糖酐铁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比例略低于蔗糖铁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输液反应发生,输注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注射部位疼痛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结论:IDA患者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疗效满意,具有见效迅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静脉蔗糖铁治疗复发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静脉铁剂治疗复发性缺铁性贫血(I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90例复发性ID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静脉铁剂组与口服铁剂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0例复发性IDA患者中,男20例,女70例,中位年龄40(14,85)岁。60例接受静脉铁剂治疗,30例接受口服铁剂治疗。补铁治疗后第4、8周,静脉铁剂组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80.0%(48/60)、96.7%(58/60),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患者的3.3%(1/30)、46.7%(14/30)(Fisher,均 P<0.001);HGB较基线分别中位增高38(4,66)g/L和44.5(18,80)g/L,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的7(1,22)g/L和19(3,53)g/L( t=10.720, P<0.001; t=7.392, P<0.001);HGB恢复正常患者分别为33例(55.0%)和54例(90.0%),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的0例和13例(43.3%)(Fisher,均 P<0.001)。静脉铁剂组和口服铁剂组分别有26例和7例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周检测了铁代谢指标。治疗后8周静脉铁剂组血清铁蛋白(SF)中位增高值113.7(49.7,413.5)μg/L,53.8%(14/26)的患者血清SF≥100 μg/L,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的14.0(5.8,84.2)μg/L( t=4.760, P<0.001),而口服铁剂组则未有SF≥100 μg/L患者(Fisher, P=0.013)。静脉铁剂组不良反应率为3.3%(2/60),远低于口服铁剂组20.0%(6/30)(Fisher, P=0.015)。 结论:复发性IDA应用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治疗血液学反应率更高,HGB上升更快,储存铁补足率更高,患者耐受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蔗糖铁注射液致急性喉头水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37岁女性患者因异位妊娠伴轻度贫血给予蔗糖铁注射液200 mg(10 ml)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输注药液约3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喉部不适、呕吐、刺激性呛咳,迅即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血氧饱和度0.87,血压87/56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21次/min,考虑为蔗糖铁注射液引起的喉头水肿。立即停止滴注,给予氧气吸入,先后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共20 mg,患者症状逐渐好转。2 h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症状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慢性肾脏病3~5D期贫血状况的单中心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D期患儿肾性贫血的临床特点,为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CK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成CKD 3期组、4期组及5期组,比较各组患儿的贫血指标。分析维持性透析5D期患儿的贫血指标、治疗及贫血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71例CKD患儿纳入研究。CKD 3期、4期和5期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依次为(126.4±20.5)g/L、(90.8±26.0)g/L和(78.7±18.4)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982, P<0.001;趋势性检验 F=71.061, P<0.001)。CKD 3期、4期和5期患儿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7.3%(9/33)、83.3%(25/30)和95.4%(105/108)。CKD 3期患儿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15.2%(5/33)、12.1%(4/33)及0(0),CKD 4期患儿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26.7%(8/30)、50.0%(15/30)及6.7%(2/30),而CKD 5期患儿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21.3%(23/108)、60.2%(65/108)及15.8%(17/108)。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5D期30例患儿透析初期血红蛋白为(79.3±16.3)g/L。CKD 5D期患儿中23例以促红细胞生成素配合口服铁剂或蔗糖铁静脉输注治疗,5D期患儿初期、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贫血治疗达标率分别为6.7%(2/30)、16.7%(5/30)、63.3%(19/30)和90.0%(27/30),贫血纠正时间为(2.5±1.0)个月。接受蔗糖铁静脉输注的12例CKD 5D期患儿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肾性贫血在儿童CKD患儿中发生率高,早期、规范化治疗对于改善肾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静脉铁输注为维持性透析患儿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贫血患者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贫血恢复及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患者78例,观察组围术期使用蔗糖铁联合EPO,共40例;对照组围术期未采取其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出院前血红蛋白;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术后5 d[(98.8±8.6)g/L和(92.2±8.5)g/L, t=3.389, P=0.001]、7 d[(105.4±8.9)g/L和(94.8±8.5)g/L, t=5.370, P=0.000]及出院前[(115.4±8.6)g/L和(100.6±8.2)g/L, t=7.771, P=0.000]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82.4±3.8)分和(75.8±2.5)分, t=8.933, 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第5天,第7天血红蛋白与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呈正相关。出院前Hb对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有影响。 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联合应用蔗糖铁及EPO能促进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恢复,降低贫血发生率,并加快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丙酚替诺福韦致乳酸酸中毒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32岁女性患者因慢性肾病5期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在行规律血液透析后1个月开始丙酚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同时间断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保持在96 g/L左右,无恶心、乏力等贫血临床表现。服用丙酚替诺福韦8个月后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乏力、嗜睡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94 g/L,血清肌酐856 μmol/L;血气分析示pH 7.05,乳酸3.3 mmol/L,动脉血氧分压80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23 mmHg,剩余碱-7.4 mmol/L,碳酸氢根15.6 mmol/L。考虑患者存在乳酸酸中毒,可能与丙酚替诺福韦有关。停用该药,换为恩替卡韦,并予补液、护肝等对症治疗。1 d后,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好转,血气分析示pH 7.25,乳酸2.9 mmol/L,剩余碱-3.0 mmol/L;5 d后,患者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血气分析示pH 7.45,乳酸1.5 mmol/L,剩余碱-2.0 m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初始剂量静脉铁剂治疗前后炎症、氧化应激的变化及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应用不同初始剂量静脉铁剂治疗前后炎症、氧化应激的变化及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8 月至 2019 年 8 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行MHD治疗的 15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静脉铁剂用量的不同分成高剂量组(每月 400 mg蔗糖铁,78 例)和低剂量组(每月 200 mg蔗糖铁,80 例).两组用药 2.5 个月后所有患者均 1 次/2 周静脉滴注 100 mg蔗糖铁,维持此方案24 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12 个月及 24 个月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指标,观察两组 3 年内MACE发生情况,并通过ROC分析有关指标对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 12 个月及 24 个月两组Hb、SF、TSAT水平及血清CRP、IL-6、TNF-α、MDA、MPO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24 个月,两组Hb、SF、TSAT水平及血清CRP、IL-6、TNF-α、MDA、MPO水平均较治疗 12 个月增高,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 12 个月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MACE发生率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P>0.05).MACE组血清IL-6、MDA水平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2、8.584,P<0.05).MACE组血清SOD水平低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5).血清IL-6、SOD、MDA水平预测MHD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41、0.691、0.887,敏感度分别为 57.80%、64.40%、84.40%,特异度分别为 81.40%、69.00%、79.60%.结论 静脉铁剂200 mg/月和400 mg/月两种给药方法均可有效纠正MHD患者铁缺乏,均加重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状况;血清IL-6、SOD、MDA水平可预测MHD患者MACE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种药用植物利用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制片的效果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优选出不同状态(新鲜、干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滇重楼、密脉鹅掌柴、铁皮石斛)最适宜的制片方法,提高横切面组织装片制备效率.方法:采用不同防冰晶形成保护剂(不处理、蔗糖和甘油)处理新鲜材料并进行冰冻切片,采用甘油软化干燥材料并进行石蜡切片,比较不同前处理条件和两种制片方法的制片效果.结果:新鲜材料中,密脉鹅掌柴的茎叶,滇重楼的根茎、茎、叶采用甘油溶液做保护剂效果较佳,而铁皮石斛适用蔗糖磷酸缓冲溶液做保护剂;滇重楼的须根用石蜡切片法可获得组织结构完整的装片.此外,经甘油溶液软化,滇重楼的干燥根茎和密脉鹅掌柴的干燥叶可获得质量较好的石蜡切片.结论:质地稍硬的新鲜药材用甘油溶液处理后采用冰冻切片可以获取较为理想的效果;质地柔软的新鲜药材可不经任何处理或经蔗糖磷酸缓冲液浸泡后采用冰冻切片;干燥药材或含淀粉类药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可获得理想的切片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蔗糖铁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血红蛋白达标率及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蔗糖铁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血红蛋白(Hb)达标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52例.2组均给予纠正贫血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蔗糖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Hb达标率、治疗前及治疗8周、16周后贫血相关指标[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排泄率(24 h UPE)、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铁调素、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及Hb达标率分别为92.3%、69.2%,高于对照组76.9%、48.1%(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16周后Hb、HCT、SF、TSAT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16周后BUN、Scr、24 h UPE、β2-MG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16周后血清铁调素、NF-κB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6%)高于对照组(5.8%)(P>0.05).结论 采用蔗糖铁与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MHD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肾功能及贫血状态改善,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有一定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特发性膜性肾病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伴贫血患者与未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方法 2011年1月-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诊治IMN伴贫血患者58例为贫血组,IMN未伴贫血患者344例为非贫血组.2组IMN治疗均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指南,贫血组根据贫血程度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琥珀酸亚铁片或蔗糖铁注射液.比较2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压、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血尿评分;记录入院时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白蛋白、尿素、血肌酐、尿酸、胱抑素C、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D-二聚体、C反应蛋白、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病理指标;比较2组治疗24个月IMN完全缓解率.随访至2020年4月,比较2组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1)贫血组病程[6(2,12)个月]长于非贫血组[3(1,6)个月](P<0.05),收缩压[(136.09±18.88)mmHg]、尿素[(6.07±3.27)mmol/L]、血肌酐[(88.64±43.98)μmol/L]、胱抑素 C[(1.27±0.62)mg/L]、D-二聚体[1.06(0.47,2.70)mg/L]、C 反应蛋白[0.36(0.32,0.41)mg/L]、24 h 尿蛋白定量[(6.08±3.47)g]均高于非贫血组[(129.90±17.31)mmHg、(4.77±1.68)mmol/L、(73.89±19.80)μmol/L、(0.99±0.30)mg/L、0.55(0.36,1.31)mg/L、0.32(0.10,0.34)mg/L、(4.82±2.55)g](P<0.05),血红蛋白[105.0(94.5,111.3)g/L]、尿酸[(294.29±92.20)μmol/L]、血白蛋白[(21.66±6.14)g/L]、IgA[(171.54±86.35)g/L]、补体 C3[(98.24±25.64)g/L]及 CKD 1 期比率(51.7%)均低于非贫血组[140.0(130.0,150.0)g/L、(349.82±92.18)μmol/L、(26.07±6.32)g/L、(210.61±80.09)g/L、(115.37±28.42)g/L、73.8%](P<0.05).(2)贫血组Ehrenreich-Churg分期、C3阳性率、肾小球球性硬化评分、肾小球节段硬化评分、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评分、炎症细胞浸润评分、肾血管病变评分、C1q阳性率、IgM阳性率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C4阳性率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贫血组接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比率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贫血组完全缓解率(34.5%)与非贫血组(3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20年4月,贫血组终末期肾病发生率(6.9%)高于非贫血组(1.2%)(P<0.05),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死亡率(1.7%)与非贫血组(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贫血的IMN患者肾脏损伤程度较未伴贫血者重,积极纠正贫血可提高IMN完全缓解率,降低终末期肾病发生率,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