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I粒子条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伴恶性梗阻性黄疸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125I 粒子条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及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8 月30 日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8 例HCC合并PCTT和MOJ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125 I粒子条置入术.观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OS)、术后30~45 d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 例患者均顺利进行PTCD和125 I粒子条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8/8).针对癌栓,完全缓解2 例,部分缓解2 例,ORR为50.0%.针对肝内肿瘤病灶,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 2 例,ORR为25.0%.癌栓PFS为9.00(1.26,22.45)个月,肿瘤PFS为3.53(0.00,4.70)个月.8 例患者MOS为11.47(5.67,19.50)个月.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 I粒子条对于HCC合并PVTT及MOJ的患者能有效控制癌栓进展,延长生存期,且具有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血管内近程放疗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及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血管内近程放疗(EVBT)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68例依据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分型不适合行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或肝移植的原发性HCC合并M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为A或B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0~2分.其中,37例患者接受支架置入的EVBT联合TACE及索拉非尼治疗(A组),31例患者仅接受TACE和索拉非尼治疗(B组).运用倾向性评分评估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结果:A组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9%、54.3%、14.1%;B组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5.8%、0、0.A组中位OS匹配前后分别为12.3、10.3个月,均明显长于B组(5.2、6.0个月,P<0.001);A组中位TTP匹配前后均为9.0个月,明显长于B组(匹配前后均为3.4个月,P<0.001).多变量Cox分析显示,EVBT联合TACE和索拉非尼治疗是延长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18,P<0.001).结论:EVBT联合TACE及索拉非尼可能是HCC合并MPVTT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近距离放射治疗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距离放射治疗球囊(BTB)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新型球囊,为提高下肢ASO介入干预后近期和远期通畅率提供了新方法.BTB治疗原理是在采用球囊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同时联合放射线进行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IVBT),进而抑制血管内膜增生.IVBT所用β射线穿透性较弱,γ射线穿透性较强,各自均有利弊.10多年来,BTB在外周血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临床试验研究.虽然这些试验研究的综合结论目前尚无定论,但BTB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定坤丹辅助治疗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定坤丹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EC)术后放化疗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3例,最终完成75例,观察组脱落、失访5例,剔除4例,最终完成77例.两组术后根据危险因素进行给予近距离腔内放疗、盆腔外照射、化疗等措施.对照组口服八珍丸,1丸/次,2次/d;观察组口服定坤丹,7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治疗4个月,并进行长期随访.治疗前、治疗后2和4个月进行气血两虚证评分;记录放、化疗的毒性反应,比较3级及以上急性和晚期膀胱、直肠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比较3度及以上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治疗前后欧洲生命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检测治疗前后癌胚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每3个月随访1次,记录病情进展(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2和4个月的气血两虚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3级及以上膀胱和直肠的急性放射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度以上化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RTC QLQ-C30量表的5个功能维度和整体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3个症状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A125,HE4,DKK1,VEGF,MMP-9和TGF-/3,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情进展率为18.18%( 14/77),低于对照组的33.33%(25/75)(x2=4.572,P<0.05).结论:定坤丹辅助治疗EC术后放化疗患者,可减轻气血两虚证症状和放射治疗和化疗导致的毒副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抑制了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生长因子的表达,改善了肿瘤的进展,从而改善了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挽救性放射治疗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对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诊断为高级别脑干胶质瘤的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症状,术前行颅脑MRI增强检查评估病变范围,颅脑CT增强检查确定病变与毗邻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应用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术前计划,术中基于CT引导,按照术前计划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结果 8例肿瘤平均体积为11.8(5.6~25.2)ml,植入125I粒子平均数量为22.5(10~40)颗,平均粒子密度为1.9粒/ml.8例患者术后KPS与术前基本相同,3例患者术后出现因颅内水肿加重引起的原有症状加重表现,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围手术期内无颅内出血、无严重神经功能损伤,无死亡患者,6个月生存期100%.结论 在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的治疗中,基于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短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25I粒子条联合系统治疗对肝癌合并Ⅲ型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系统治疗对于肝癌合并Ⅲ型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16例125I粒子条联合系统治疗的肝癌合并Ⅲ型PVTT资料.观察术后6-8周肿瘤应答有效率及不良反应,随访生存时间.结果 针对癌栓,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5 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100%(16/16);针对肝癌,PR 3 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8 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5 例,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69%(11/16).16 例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8.9月.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疼痛,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125I粒子条联合系统治疗对肝癌合并Ⅲ型PVT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