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的配伍特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补肺益肾组分方Ⅲ(ECC-BYFⅢ)阻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黏液高分泌的配伍特点。方法:将ECC-BYFⅢ组分按原方药物功效分成补气(人参皂苷Rh1+黄芪甲苷)、补肾(淫羊藿苷)、化痰(川陈皮素)、活血(丹皮酚)4组,按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分配伍组(14组)。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CC-BYFⅢ及不同组分配伍组,共17组。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的方法复制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于制模第9周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16周结束后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以及肺组织和BALF中黏蛋白(MUC)5AC水平。②将人肺上皮细胞BEAS-2B分为空白组、模型组、ECC-BYFⅢ及不同组分配伍组。于相应药物预处理后4 h建立缺氧诱导的BEAS-2B细胞黏液高分泌模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UC5AC、MUC5B、MUC1的mRNA表达。采用Region(R)值综合评价法评价大鼠及BEAS-2B细胞黏液分泌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MMP-9显著升高,TIMP-1水平显著降低;肺组织及BALF中MUC5AC显著升高。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除补气组和补肾组外,ECC-BYFⅢ及其组分配伍均能显著纠正COPD大鼠黏液高分泌,以ECC-BYFⅢ、补肾祛邪、扶正化痰、祛邪组分配伍效果较优(R值分别为2.15±0.42、2.11±0.23、2.16±0.23、2.16±0.55),与模型组(R值:3.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MUC5AC、MUC5B、MUC1的mRNA表达均升高;但不同组分配伍对BEAS-2B细胞黏液分泌没有明显的作用特点。③综合体内外实验,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ECC-BYFⅢ及其活血、祛邪、补肾活血、扶正化痰、补气祛邪组分配伍可显著纠正COPD黏液高分泌状态(R值分别为2.30±0.43、2.33±0.44、2.12±0.68、2.27±0.64、2.24±0.27、2.29±0.47),与模型组(R值:3.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其作用强度为:祛邪>扶正化痰>补肾活血>补气祛邪>ECC-BYFⅢ>活血。 结论:ECC-BYFⅢ组分配伍对COPD黏液分泌相关指标效应不同,含化痰(川陈皮素)或活血(丹皮酚)的组分配伍抑制黏液分泌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组分配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重大慢性疾病,气道重塑是其重要病理机制.补肺益肾方对COPD疗效较好,其有效成分组成的补肺益肾组分方Ⅲ(ECC-BYF Ⅲ)与之疗效相当,可显著改善COPD模型大鼠气道重塑,但其组分配伍规律尚待揭示.目的 基于COPD大鼠模型评价ECC-BYF Ⅲ及其组分配伍对COPD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ECC-BYF Ⅲ组分分成补气、补肾、化痰、活血 4 类,按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分配伍组.2018 年 5-9 月进行动物实验.将 216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ECC-BYF Ⅲ、不同组分配伍及氨茶碱组,共 18 组,每组 12 只.第 1~8 周,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的方法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正常组除外);第 9~16 周,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技术观察气道壁及气道平滑肌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12(MMP-1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胶原蛋白(COL)-1、COL-3、MMP-12 等气道重塑相关指标水平.Region(R)值综合评价各组分配伍对COPD大鼠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CC-BYF Ⅲ及其组分配伍、氨茶碱组大鼠气道壁厚度均降低,ECC-BYF Ⅲ组、补气化痰组、扶正化痰组、扶正活血组、补气祛邪组、氨茶碱组大鼠平均气道平滑肌细胞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ECC-BYF Ⅲ组、补肾组、补气化痰组、补气活血组、补肾化痰组、补肾活血组血清bFGF水平降低,ECC-BYF Ⅲ组、扶正组血清MMP-12 水平降低,ECC-BYF Ⅲ及其组分配伍、氨茶碱组BALF MMP-12、BALF COL-1 水平均降低,ECC-BYF Ⅲ组、补肾组、化痰组、活血组、扶正组、补气化痰组、补气活血组、补肾活血组、扶正化痰组、补气祛邪组、补肾祛邪组及氨茶碱组BALF COL-3 水平均降低(P<0.05).对COPD大鼠气道壁厚度、气道平滑肌增生情况、血清及BALF中所有气道重塑相关指标进行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除化痰、祛邪组分配伍外,ECC-BYF Ⅲ及其余组分配伍和氨茶碱组均可改善COPD大鼠气道重塑(P<0.05),以补气祛邪、扶正化痰、补气活血组分配伍改善COPD大鼠气道重塑效果较好.结论 ECC-BYF Ⅲ及其组分配伍可不同程度干预COPD大鼠气道重塑,其中以补气祛邪、扶正化痰、补气活血(均含补气类组分:人参皂苷Rh1 和黄芪甲苷)组分配伍效果较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PM2.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补肺益肾组分方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PM2.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补肺益肾组分方的保护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PM2.5组、COPD组、PM2.5+COPD组、补肺益肾组分方组和氨茶碱组,每组12只.第1~8周,除空白组和PM2.5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香烟熏吸联合反复细菌感染制备COPD大鼠模型.第9~16周,除空白组和COPD组外,其余各组给予大气实时浓缩PM2.5全身暴露;同时,补肺益肾组分方组和氨茶碱组分别给予补肺益肾组分方6.48 mg/ (kg·d)和氨茶碱混悬液54mg/ (kg·d)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雌鼠1.5 ml/只、雄鼠2 ml/只).PM2.5末次暴露24 h内取材,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2 (MMP-1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TIMP-1)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PM2.5组、COPD组和PM2.5+COPD组大鼠肺组织出现肺泡壁和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狭窄、血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和Ⅱ型肺泡上皮结构破坏,且以PM2.5+COPD组尤为显著;与PM2.5+COPD组比较,补肺益肾组分方组和氨茶碱组以上肺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改善.与空白组比较,PM2.5组、COPD组和PM2.5+COPD组大鼠肺组织中bFGF、VEGF、α-SMA、COL Ⅰ、COLⅢ阳性表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MP-9和MMP-12均显著升高,TIMP-1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PM2.5组或COPD组比较,PM2.5+COPD组bFGF、VEGF、α-SMA、COL Ⅰ、COLⅢ和MMP-9、MMP-12显著升高,TIMP-1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PM2.5+COPD组比较,补肺益肾组分方组和氨茶碱组bFGF、VEGF、α-SMA、COL I、MMP-9、MMP-12显著降低,TIMP-1显著升高,补肺益肾组分方组COLⅢ显著降低(P<O.05或P<0.01).结论 PM2.5暴露显著加重COPD模型大鼠气道重塑,补肺益肾组分方可以延缓PM2.5暴露环境下COPD气道重塑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胶原沉积、改善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联合运动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起效时间和效应探讨补肺益肾组分方Ⅲ联合运动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影响.方法 2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补肺益肾组分方Ⅲ组(ECC-BYF Ⅲ)、运动康复组(ER)、补肺益肾联合运动康复组(ECC-BYF Ⅲ+ER)、氨茶碱组(APL),每组40只.1~8周采用香烟联合细菌感染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9~16周给予相应干预处理,分别于第10、12、16、20、24周检测肺功能、炎症因子及肺组织病理等.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肺功能下降、肺组织病理损伤、炎症反应明显(P<0.05,P<0.01).与Model组比较,ECC-BYF Ⅲ组第10~24周IL-6表达及支气管壁厚度(Wt)降低,第12~24周IL-10、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MAN)升高,第16~24周肺功能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CD4+/CD8+升高(P<0.05,P<0.01);ER组10~24周IL-6、Wt降低,IL-10升高,第16~24周平均肺泡截距(MLI)降低、MAN升高(P<0.05,P<0.01);ECC-BYF Ⅲ+ER 组第 10~24 周 MLI、Wt、IL-6、TNF-α 均降低,IL-10、CD4+升高,第12~24周呼气中期流速(EF50)、MAN升高,FRC降低,第16~24周TV、CD4+/CD8+升高(P<0.05,P<0.01);APL 组第 10-24 周 Wt、IL-6、TNF-α 降低,12~24 周 MLI 降低、MMEF 升高,第 16 周 CD4+/CD8+升高(P<0.05,P<0.01).与 APL 组比较,ECC-BYF Ⅲ+ER 组第 16 周 TNF-α 降低,ECC-BYF Ⅲ+ER 组第 12、20、24 周 IL-10 升高,第 24 周 IL-6 降低(P<0.05,P<0.01).与 ER 组比较,ECC-BYF Ⅲ和 ECC-BYF Ⅲ+ER 组第 24 周 IL-6 降低,ECC-BYF Ⅲ+ER 组 12~20 周 IL-10 升高(P<0.05,P<0.01).结论 各方案干预COPD大鼠均具有较好的效应,其中联合干预在改善肺功能、病理损伤及调节炎症免疫方面均起效早、持续时间长,且改善炎症优于运动康复,改善炎症免疫优于氨茶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联合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组织胶原和蛋白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补肺益肾组分方Ⅲ、针刺及其联合在不同时间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胶原和蛋白酶的影响.方法 将2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氨茶碱组、补肺益肾组分方Ⅲ组(组分方组)、针刺组、补肺益肾组分方Ⅲ联合针刺组(联合组).1~12周制备COPD大鼠模型,13~20周分别给予相应干预,停止干预后继续观察至28周结束.分别于14、16、20(即治疗2、4、8周)及24、28周(即停止干预4、8周)检测大鼠肺组织MMP-2、MMP-9、TIMP-1含量及Col Ⅰ、Col Ⅲ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MP-2、MMP-9、Col Ⅰ和Col Ⅲ均升高,TIMP-1降低(P<0.01),并随疾病进程加重.与模型组比较,组分方组第16~24周Col Ⅰ和Col Ⅲ降低,16~28 周 TIMP-1 升高,20~28 周 MMP-2 降低(P<0.05,P<0.01);针刺组第 16~24 周 Col Ⅰ 和 Col Ⅲ 降低,16~20 周TIMP-1升高,仅第20周MMP-2、MMP-9降低(P<0.05,P<0.01);联合组第16~28周Col Ⅲ降低、TIMP-1升高,16~24周Col Ⅰ降低,20~28周MMP-2降低(P<0.05,P<0.01).与茶碱组比较,组分方组第16、24~28周TIMP-1升高,20~24周Col Ⅲ降低(P<0.05,P<0.01);针刺组第16周TIMP-1升高,第20周MMP-2降低,第16~24周Col Ⅲ降低(P<0.05,P<0.01);联合组第 16~28 周 TIMP-1 升高,16~24 周 Col Ⅲ 降低,20~24 周 Col Ⅰ 降低(P<0.05,P<0.01).与针刺组比较,组分方组、联合组TIMP-1上升(P<0.05);28周联合组TIMP-1上升(P<0.01).结论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针刺及其联合均可明显改善COPD肺组织蛋白酶和胶原沉积,但各有特点:针刺起效早但作用时间短,补肺益肾组分方Ⅲ及其联合针刺起效早且作用时间长,以联合为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补肺益肾组分方Ⅲ(ECC-BYPⅢ)对烟雾和细菌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H)的改善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造模组(n=140).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造模组大鼠给予香烟烟雾和克雷伯杆菌(Kp),制备PH模型.停止造模后,造模大鼠按照肺功能均匀的原则分为模型组(n=10)和低剂量(3.24 mg·kg-1·d-1,n=9)、中剂量(6.48 mg·kg-1·d-1,n=10)及高剂量(12.96 mg·kg-1·d-1,n=10)ECC-BYPⅢ组.给药大鼠按照组别每天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ECC-BYP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第29天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和右心肥大指数(RVHI).取大鼠肺组织,部分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肺小动脉周围炎症等病变;部分采用维多利亚蓝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肺小动脉血管中非肌性血管、部分肌性血管和肌性血管的百分比,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及血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百分比(LA%).另取大鼠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PAP、PASP和PADP明显升高(P<0.05或P<0.01),RVHI明显增加(P<0.01),肺小动脉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肺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肌性血管百分比和肺小动脉WT%明显升高(P<0.01),非肌性血管百分比和LA%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中ET-1水平和ET-1/PGI2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ECC-BYPⅢ组大鼠mPAP和PADP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和高剂量ECC-BYPⅢ组大鼠肺小动脉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改善,中和高剂量ECC-BYPⅢ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及IL-6水平、WT%及肌性血管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L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和高剂量ECC-BYPⅢ组大鼠肺组织中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ECC-BYPⅢ组大鼠ET-1/PGI2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ECC-BYPⅢ组比较,中和高剂量ECC-BYPⅢ组大鼠WT%和肺组织中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LA%明显升高(P<0.01);中剂量ECC-BYPⅢ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水平,高剂量ECC-BYPⅢ组大鼠肺组织中IL-6水平和ET-1/PGI2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ECC-BYPⅢ可降低PH,减小肺血管壁厚度,改善管腔狭窄和肺小动脉肌化,改善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肺血管周围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周围收缩血管因子水平/舒张血管因子水平失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补肺益肾组分方对PM2.5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模型大鼠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PM2.5及补肺益肾组分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大鼠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PD组、大气颗粒物(PM2.5)组、补肺益肾组分方组(组分方组)和氨茶碱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采用香烟熏吸联合反复克雷伯杆菌感染制备COPD大鼠模型,除空白组和COPD组外以大气实时浓缩PM2.5对其进行全身暴露.自暴露第1天起,组分方组和氨茶碱组分别给予补肺益肾组分方[6.48 mg/(kg·d)]或氨茶碱[54 mg/(kg·d)]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1次/天,持续8周.检测大鼠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和功能残气量(FRC);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E-钙黏附蛋白(E-cad)、N-钙黏附蛋白(N-cad)、α-SMA、COL Ⅰ、Smad家族成员(Smad)4、p-Smad2/3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TGF-β1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OPD组MMEF及E-cad蛋白表达降低,FRC、TGF-β1水平及α-SMA、COL Ⅰ、COL Ⅲ、α-SMA、p-Smad3、Smad4 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PM2.5组 MMEF及 E-cad 蛋白表达降低,FRC、TGF-β1 水平及 α-SMA、COL Ⅰ、COL Ⅲ、N-cad、p-Smad2、p-Smad3、Smad4 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与 COPD 组比较,PM2.5 组 FRC、TGF-β 1 水平及α-SMA、COL Ⅰ、COL Ⅲ表达增加(P<0.05,P<0.01).与PM2.5组比较,组分方组MMEF及E-cad表达升高,FRC、TGF-β 1 水平及 α-SMA、COL Ⅰ、COL Ⅲ、N-cad、p-Smad2、Smad4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氨茶碱组 FRC、TGF-β 1 水平及 α-SMA、COL Ⅰ、COL Ⅲ、p-Smad2、Smad4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PM2.5暴露促进COPD大鼠肺组织EMT,进一步加重肺功能损伤;补肺益肾组分方可有效防治PM2.5诱导的COPD肺组织EMT加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