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参赤芍配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配伍(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赤芍总苷)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并从胶原代谢方面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AMI模型,将9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前降支仅穿线不结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灌胃缬沙坦7.2 mg·kg-1·d-1)、益气组(灌胃西洋参茎叶总皂苷162 mg·kg-1·d-1)、活血组(灌胃赤芍总苷54 mg·kg-1·d-1)和益气活血组(灌胃西洋参茎叶总皂苷162 mg·kg-1·d-1+赤芍总苷54 mg·kg-1·d-1).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4周后取材,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缺血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B型脑钠尿肽(BNP)、肌钙蛋白T(cTnT),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纤维化指标层连蛋白(LA)、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1)益气活血组大鼠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减少,心肌纤维间隙水肿和心肌纤维细胞坏死变性明显减轻;(2)阳性对照组、活血组和益气活血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5,P<0.05),益气活血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显著降低(P<0.05);(3)阳性对照组和益气活血组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4)阳性对照组和益气活血组炎性因子血清TNF-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5)益气活血组纤维化指标血清LA、HA、PⅢNP含量明显降低(P<0.05);(6)阳性对照组和益气活血组损伤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益气活血配伍可以减轻心梗后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减少损伤心肌纤维化因子的释放及胶原的堆积从而达到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其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明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从西洋参茎叶中提取分离得到茎叶总皂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尼莫地平组、西洋参总皂苷(0.18、0.36、0.72 g·kg-1)组6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造模前,西洋参茎叶总皂苷治疗组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每日1次,连续7d.局灶性脑缺血24 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面积,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西洋参总皂苷各个剂量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缺陷症状,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抑制脑组织中TNF-α、IL-1β、ICAM-1和VCAM-1的表达水平.结论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可通过降低TNF-α、IL-1β、ICAM-1和VCAM-1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缓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降低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而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结了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临床用药情况与基础研究进展,从AS发病的不同部位归纳了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治疗AS的临床研究进展,总结了治疗AS的常用益气活血化痰中药,益气药物多选用黄芪、党参、西洋参、茯苓、白术、红景天等,活血药物多选用川芎、丹参、三七、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牛膝、茶树根等,化痰药物多选用瓜蒌、半夏、石菖蒲、陈皮、胆南星、天竺黄、枳实、竹沥等.发现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多搭配虫类药物与藤类中药,治疗冠心病多配合行气、止痛、散瘀、化痰中药,治疗下肢硬化时多配合舒筋活络、化痰利窍与健脾利湿药物的使用,并对用药时间、合并用药情况、改善指标方面进行了归纳;基础研究方面,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脂质代谢异常及改善内膜损伤方面归纳了该类药物治疗AS的实验进展,发现目前开展基础研究较多的药物主要为丹参酮、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瓜蒌提取物,芪参益气滴丸、护心康片、丹蒌片、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汤、化浊通脉散等,并从造模动物、造模特点与作用机制方面进行了总结.该文对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治疗AS的应用规律、药物作用机制与特点及未来研究方向开展了总结与述评,以期为合理应用该类中药治疗AS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联合西药对青中年稳定性心绞痛伴自述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联合西药对青中年稳定性心绞痛伴自述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7例患者随机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阿司匹林、酒石酸美托洛尔、培哚普利叔丁胺、阿托伐他汀、盐酸曲美他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疗程4周.检测中医证候评分、稳定性心绞痛和自述失眠临床疗效、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脑钠肽(BN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PSQ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稳定性心绞痛和失眠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H-FABP、BNP、Lp-PLA2、PSQI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可明显降低青中年稳定性心绞痛伴自述失眠患者H-FABP、BNP、Lp-PLA2水平,降低中医证候、PSQI评分,具有保护缺血心肌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作用,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大鼠的作用效应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的作用效应及机制.方法 建立PCOS-IR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QS低剂量组(30mg/kg)和PQS高剂量组(60mg/kg),每组10只.给药4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睾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组织Bcl-2和Bax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I3 K、p-PI3 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多囊样改变,血清T、LH水平及LH/FSH比值、FINS及HOMA-IR指数均显著升高,卵巢组织中Bcl-2、p-PI3 K、p-Akt表达显著减少,Bax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PQS组大鼠卵巢组织多囊样改变显著改善,血清T、LH水平及LH/FSH比值、FINS及HOMA-IR指数显著降低,卵巢组织中Bcl-2、p-PI3 K、p-Akt表达显著升高,Bax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PQS对PCOS-IR大鼠具有显著治疗效应,机制可能与激活卵巢组织PI3 k/Akt信号通路,调控Bcl-2与Bax分子的表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抑制氧糖剥夺/复氧引起的BV-2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引起的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BV-2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组、PQS各剂量+OGD/R组.对照组细胞在常规条件下培养;OGD/R组细胞在OGD/R条件下培养;PQS各剂量+OGD/R组细胞给予PQS(30、60、90 μg/mL)预处理后,转入OGD/R条件培养.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通过CCK-8法检测PQS对OGD/R条件下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胶质细胞活化标志蛋白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和酸性溶霉菌糖蛋白(CD68)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及其抑制因子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NF-κB抑制因子(NKRF)蛋白的表达.结果:OGD/R诱导能够明显增加BV-2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P<0.01),增强BV-2细胞对数期增殖活性(P<0.01),上调CD68表达和p-NF-KBp65(P<0.01),同时下调Iba-1和NKRF表达(P<0.01).PQS预处理能够有效逆转BV-2细胞中OGD/R引起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且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P<0.01).此外,各组BV-2细胞中IκB-α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QS能够有效抑制OGD/R引起的BV-2细胞炎性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NKRF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