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Linac剂量测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MRI-Linac一体机实现了MRI实时引导放疗,加快了精确放疗进展。磁场中电子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尤其是在组织-空气界面处出现电子回旋效应,改变了原有的电子平衡状态,这给MRI-Linac下的剂量测量带来挑战。近年来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和实验测量开展的系列研究表明常规剂量测量装置进行磁性材料替换后,即可以用于MRI-Linac下的剂量测量,但需要根据磁场强度、测量装置摆放角度、测量装置类型引入相应的修正因子。MRI-Linac下剂量测量的规范化、流程化以及实时剂量测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在光子束和电子束中的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W2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在兆伏级光子束和电子束辐射中的性能。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提供的光子束和电子束能量对W2闪烁体进行数据采集。研究内容包括静电计读数稳定性、W2剂量和剂量率线性以及角度响应,同时研究W2校准系数给剂量测量带来的不确定度。结果:静电计读数稳定性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在0.03~0.47之间;W2剂量的线性回归因子均为1.0;剂量率线性的最大偏差为0.61%;6和10 MV的切伦科夫校准因子(CLR)分别为0.741和0.746,6、9、12和15 MeV的CLR分别为0.750、0.753、0.757和0.757。照射能量为15 MeV时剂量不确定度最大,偏差为3.15%。结论:经双通道信号测量修正得到的信号不随角度变化而变化,即使是在高能电子束流下也成立。证实切伦科夫校准因子线性良好,该探测器可应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非共面射野剂量学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atriXX角度修正因子对VMAT剂量验证影响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MatriXX电离室矩阵角度修正因子对VMAT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影响.方法 将MatriXX与MultiCube组成的测量装置进行CT扫描并导入到Raystation计划系统中.设置一组28×28,100MU,6MVX射线的照射野,从0°~180°开始每隔5°(在85°~95°方向每隔1°)用MatriXX进行测量.将MatriXX矩阵测量所得剂量平面与计划系统计算值比较得到一组角度修正因子CF(θ)cor并镜像到对侧,与出厂时所给出的角度修正因子CF(θ)def进行比较,分析MatriXX角度修正因子对剂量学验证影响.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CF(θ)cor与CF(θ)def存在一定差异,在85°~95°差异较大,最大可达7.5%(P<0.05).CF(θ)cor修正γ通过率比CF(θ)def修正的高,最大可达17%(P<0.05).结论 MatriXX电离室矩阵具有角度依赖性,应对其角度修正.角度修正因子具有个体化特征且MatriXX中每一单元电离室修正因子均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MatriXX+Cube进行验证时应对所有电离室进行角度修正.在修正之前要考虑各种因素引起的误差,可提高计划验证准确率及通过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引入含氟砌块对天然产物母核5-色酮骨架的构效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将极强电负性的氟原子引入2-羟基-2-三氟甲基-3-噻吩-5-色酮C23 H21 BrF3 NO3 S的芳香性结构,获得高脂溶性、高稳定的化合物.方法 以对溴基苯甲醛、达咪酮、4,4,4-三氟-1-(噻吩-2-基)丁烷-1,3-二酮和醋酸铵为原料,少量的乙醇作溶剂,多组分一锅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核磁共振谱(1 H-NMR和13C-NMR)、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并分析该结构的各平面角度.结果 获得目标产物,即2-羟基-7,7-二甲基-3-(噻吩-2-羰基)-4-(对溴苯基)-2-(三氟甲基)-3,4,7,8-四氢-5(6H)-色酮.产物结构经核磁、红外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该产物的晶体结构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 a.采用直接法解析该晶体结构,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的原子参数显示,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0.0464,w R=0.1133.该分子结构中新构筑的吡啶环为半椅式构象.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组分反应将三氟甲基高效且便捷地引入到色酮骨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易地扶贫搬迁视角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编辑人员丨2023/8/5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在助力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同时,对改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约占全国总搬迁人口的1/5,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因此,研究选择贵州省县域搬迁人口最多的册亨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9、2015、2020年3期土地利用和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数据,研究选用修正当量因子法及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了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修复成效.结果表明:(1)搬迁后2015-2020年,册亨县ESV增长8.32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7.97%,比较搬迁前2010-2015年(增幅4.13%)有显著提高.(2)坡妹、冗渡、巧马、丫他、八渡、百口 6个乡镇ESV增量占册亨县总增量的82.89%,ESV增量贡献最大.(3)册亨县搬迁力度越大的乡镇其ESV增加越明显,对应的耦合协调水平越高,易地扶贫搬迁与ESV增长有明显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量化易地扶贫搬迁所产生的生态修复成效,有助于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科学性和空间针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陕北长城沿线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模拟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究风沙边缘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能力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保证防风固沙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选择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区——陕北长城沿线为研究区.利用Theil-Sen斜率估算、M-K显著性检验、修正风蚀方程(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和情景分析法,评估分析2000-2018年该地风沙治理工程效果和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的时空变化,并着重分析在风蚀因子改变的条件下,植被恢复对土壤风蚀和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2000-2018年风沙治理工程中陕北长城沿线地区植被恢复状况显著改善,表明多年来在风蚀治理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效果.(2)在实际情景中,随着植被不断的恢复,风蚀发生的危险程度总体在减小,而风蚀因子是导致实际风蚀量显著改变的主要原因.从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角度出发,在不同年份防风固沙总量变化显著,2005年和2010年防风固沙量达到最小、最大值,分别为4569.18万t和64164.44万t,差异明显,致使2005和2010年防风固沙服务能力也达到历史最低和最高值.(3)通过最小风蚀因子情景模拟间接表明:植被恢复能够遏制风蚀现象的发生.但在最大风蚀因子情景下,风蚀现象依旧明显,而植被所发挥的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能力越显著.(4)综合上述3种情景,每年潜在风蚀量>防风固沙量>实际风蚀量,说明在最大危害程度内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具有明显的效果.通过研究不仅证实植被是实现防风固沙服务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恢复植被对风沙区域进一步发展状况与趋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