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定向放疗计划验证模体在脑转移瘤HyperArc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StereoPhan(SP)模体与SRS MapCHECK(SMC)半导体矩阵用于脑转移瘤患者HyperArc(HA)计划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例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HA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将电离室和SMC半导体矩阵插入SP模体,测量患者的HA验证计划的点剂量与平面剂量,并与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数据对比,平面剂量的γ分析标准取2 mm/3%、2 mm/2%、1 mm/3%和1 mm/2%。结果:16例患者的点剂量平均偏差是1.33%±0.84%,平面剂量γ通过率在2 mm/3%、2 mm/2%的标准下依次为99.72%±0.46%、98.93%±1.32%,在1 mm/3% 、1 mm/2%的标准下依次为98.85%±1.79%、97.13%±3.19%。结论:SP模体与SMC半导体矩阵适合用于开展脑转移瘤患者HA计划的剂量验证工作,在进行点剂量和平面剂量验证时,可以分别采用3%和1 mm/2%的分析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调强放疗射野下的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的方向性响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调强放疗(IMRT)下,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在不同照射方向(0°、45°、90°和135°)和医用加速器机架角度(0°、15°、30°、45°、60°、-15°、-30°、-45°和-60°)下的方向性响应,初步建立对其方向性的测试方法。方法:对医用加速器、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分别进行刻度及校准后,采用固体水模体覆盖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上部,通过调整固体水模的厚度,使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探头的有效测量中心到模体表面射线中心轴入射点的等效水距离为5 cm。选取探测器相对于治疗床长轴0°、45°、90°和135°共4个位置,于每个位置分别在医用加速器机架角度为60°、45°、30°、15°、0°、-15°、-30°、-45°和-60°时对选取的13个电离室探头进行测试。结果:医用加速器在不同机架角度下,输出的剂量偏差≤0.18%;在相同照射野、不同入射角度下,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电离室探头的方向性响应偏差≤0.63%;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各探头对于其中心探头的测量偏差均<0.50%。结论: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响应,是开展IMRT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中初步建立的测试方法可为相关医用加速器计量部门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提供基础性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MALDI-TOF MS的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对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预测的诊断效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及支撑技术,本研究拟比较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的4种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8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ALDI-TOF MS质谱峰和亚胺培南药敏数据,从中按照简单随机方法选取亚胺培南敏感株和耐药株各70株的质谱峰数据作为训练集,以及敏感株和耐药株各30株建立测试集模型,对上述200份标本的质谱峰数据经归一化处理后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后,再分别通过最小绝对值选择与收缩算子(LASSO)、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神经网络(NN)算法建立训练集数据模型,通过网格搜索算法和10折交叉验证选取最好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和混淆矩阵,通过测试集混淆矩阵验证预测模型的正确率。结果:OPLS-DA分析的R2Y和Q2分别为0.546 3和0.017 8,最优的LASSO、LR、SVM和NN算法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1.000 0和0.858 1、1.000 0和0.820 1、0.940 8和 0.756 1、1.000 0和0.697 2,训练集模型对耐药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9%(69/70)、100%(70/70)、91%(64/70)和100%(70/70),药物敏感预测准确率分别为100%(70/70)、100%(70/70)、90%(63/70)和100%(70/70),正确率分别为99%(139/140)、100%(140/140)、91%(127/140)和100%(140/140),经测试集验证分别对耐药预测准确率为93%(28/30)、87%(26/30)、60%(18/30)和60%(18/30),药物敏感预测准确率分别为100%(30/30)、80%(24/30)、93%(28/30)和67%(20/30),正确率分别为97%(58/60)、83%(50/60)、77%(46/60)和63%(38/60)。结论:LASSO算法建立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具有潜在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TW 729电离室矩阵不同验证方法用于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验证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PTW 729电离室矩阵不同验证方法用于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验证的结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至12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的10例女性患者的放疗资料。患者年龄44~69岁,中位年龄59岁,均采用七野均分方式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在4.2 cm厚的固体水+电离室矩阵+5.0 cm厚的固体水组成的RW3固体水模体图像上生成二维射野角度归0°验证计划(V1),在PTW Octavius 4D模体图像上生成二维射野角度归0°验证计划(V2)、二维实际射野角度验证计划(V3)和三维实际射野角度验证计划(V4)。在加速器上实测后分析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不同验证模体(V1 vs. V2)、二维射野角度归0°和二维实际射野角度验证(V2 vs. V3)、二维和三维验证(V1、V2、V3 vs. V4)的结果差异。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1) V1的计划验证通过率高于V2[(99.72±0.44)%对(94.95±6.13)%, t=2.621, P<0.05],而评估点数低于V2 (311± 50对392±61, t=-6.992, P<0.05)。(2)V2的180°和232°射野的单野验证通过率均高于V3 [(96.86±3.79)%对(95.72±3.56)%,(98.50±2.28)%对(92.98±5.04)%, t=2.294、4.052,均 P< 0.05 ]。(3) V1、V2、V3的计划验证通过率显著高于V4 [(99.72±0.44)%、(94.95±6.13)%、(94.72±6.43)%对(86.91±2.63)%, t=17.912、6.645、5.962,均 P<0.05],而评估点数显著低于V4 (311±50、392±61、391±60对726 034±61 656 , t=-37.244、-37.253、-37.252,均 P<0.05)。 结论:PTW 729电离室矩阵不同验证方法获得的调强放疗计划验证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180°和232°的单野验证结果。评判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是否通过验证需结合所采用的验证方法并对剂量差异区域的评估点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TG119报告的TaiChi加速器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依据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TG119号报告测试方法和项目对TaiChi加速器在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简称RayStation系统)中的建模数据模型进行测试评估.方法:在治疗计划系统中按AAPM TG119号报告要求设计模拟多靶区、前列腺靶区、头颈靶区、容易型C形靶区计划和困难型C形靶区计划等不同临床情况测试病例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测量两种计划中点剂量和面积量偏差,并将测试结果与AAPM TG119报告中推荐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使用IBA CC13电离室和ArcCHECK矩阵电离室分别对点剂量和面剂量进行验证,评估标准为3%/3 mm的γ通过率.采用置信度评判测量剂量与计算剂量的一致性.结果:测试病例计划剂量目标、点剂量偏差及面剂量分布准确性均满足报告要求:测试病例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高剂量点平均剂量偏差分别为(0.39±1.02)%和(1.27±0.64)%,置信度分别为2.39%和2.52%.IMRT和VMAT计划的危及器官(OAR)低剂量点平均剂量偏差分别为(0.53±1.73)%和(0.88±1.11)%,置信度分别为3.92%和3.06%.IMRT和VMAT计划3%/3 mm标准下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9.52±0.366)%和(99.86±0.136)%,置信度分别为1.196%和0.406%.结论:TaiChi加速器性能和Raystation系统6 MV FFF模型拟合精度满足AAPM TG119号报告标准,依据此测试结果建立后续设备和患者质控的标准,并为后续加速器性能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MatriXX角度修正因子对VMAT剂量验证影响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MatriXX电离室矩阵角度修正因子对VMAT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影响.方法 将MatriXX与MultiCube组成的测量装置进行CT扫描并导入到Raystation计划系统中.设置一组28×28,100MU,6MVX射线的照射野,从0°~180°开始每隔5°(在85°~95°方向每隔1°)用MatriXX进行测量.将MatriXX矩阵测量所得剂量平面与计划系统计算值比较得到一组角度修正因子CF(θ)cor并镜像到对侧,与出厂时所给出的角度修正因子CF(θ)def进行比较,分析MatriXX角度修正因子对剂量学验证影响.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CF(θ)cor与CF(θ)def存在一定差异,在85°~95°差异较大,最大可达7.5%(P<0.05).CF(θ)cor修正γ通过率比CF(θ)def修正的高,最大可达17%(P<0.05).结论 MatriXX电离室矩阵具有角度依赖性,应对其角度修正.角度修正因子具有个体化特征且MatriXX中每一单元电离室修正因子均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MatriXX+Cube进行验证时应对所有电离室进行角度修正.在修正之前要考虑各种因素引起的误差,可提高计划验证准确率及通过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碳纤维固定底板对放射治疗射野剂量分布影响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碳纤维固定底板对放射治疗中射线的衰减作用及引起的调强射野MatriXX剂量验证结果的变化,研究该固定底板对放射治疗射野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患者,固定野调强计划中机架角度为180°的射野,制作相应的验证计划,在Varian Clinac iX加速器上执行验证计划,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进行测量.使用ORFIT AIO碳纤维固定底板,对加速器机头与MatriXX之间无底板(A组)、有1块底板(B组)、2块底板(C组)和3块底板(D组)的4组情形进行研究.使用OmniPro I'mRT软件获得4组情形的数据,对射野平面内最大剂量点及射野的γ射线通过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组、C组和D组的情形与A组相比较,其射野平面内最大剂量点对射线的平均衰减因子分别为:B组(1.73±0.11)%、C组(3.44±0.36)% 和D组(5.48±0.44)%.4组情形射野γ射线通过率的平均值分别为:A组(94.87±2.31)%、B组(99.18±0.61)%、C组(99.79±0.27)%和D组(96.24±1.99)%,B组、C组和D组与A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8,t=9.261,t=2.256;P<0.05).结论:碳纤维固定底板对高能X射线有一定的衰减作用,对通过底板的射野的剂量分布有一定影响,物理师在设计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时,应考虑碳纤维固定底板对射野剂量分布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咽癌容积调强剂量验证与计划复杂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鼻咽癌容积调强剂量验证γ通过率与计划复杂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6例鼻咽癌容积调强计划,采用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进行剂量验证,比较测量的和计划的剂量分布,评价在不同标准(3%/3 mm、3%/2 mm、3%/1 mm、2%/2 mm)下的通过率.采用调强复杂性指数(MCS)定量评价计划的复杂性,并分析计划验证γ通过率与MCS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容积调强计划在3%/3 m、3%/2 mm、3%/1 mm、2%/2 mm标准下的通过率分别为(98.49±0.95)%、(95.92±1.71)%、(89.74±2.44)%、(90.58±2.87)%.计划的平均MCS值为0.210±0.019,与通过率间(3%/3 m、3%/2 mm、3%/1 mm、2%/2 mm标准)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33(P<0.001)、0.303(P=0.002)、0.347(P<0.001)、0.267(P=0.006).结论:鼻咽癌容积调强计划验证γ通过率与MCS之间有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用直线加速器外挂式物理楔形板的质控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医用直线加速器外挂式物理楔形板的质量控制方法,对物理楔形板的剂量分布进行测量和分析,提高放射治疗精度.方法:利用指型电离室测量参考点处(固体水下5 cm)的点剂量,并与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利用二维矩阵电离室测量固体水下5 cm的平面剂量分布,用点剂量的测量结果校正后,与TPS的计算结果进行Gamma 3 mm/3%分析对比.结果:医用直线加速器加装外挂式物理楔形板后,点剂量实测值与计算值偏差小于1%,二维剂量分布相似度大于95%,可以满足临床放疗精度要求.结论:利用指型电离室和二维矩阵电离室可以方便有效地对外挂式物理楔形板的剂量分布进行测量和分析,适合用于加速器日常质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升级动态钨门技术的验收测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动态钨门技术进行验收测试,评估其射野半影及治疗实施的准确性.方法 升级内容主要包括升级钨门的驱动系统和更新射野模型.升级钨门的驱动系统后行机械对准性测试.调试加速器输出,使其与新的射野模型吻合.分别用固定钨门和动态钨门技术设计螺旋断层调强计划,评估不同照射技术的射野半影.剂量验证分别用A1SL电离室和ArcCheck探测器矩阵测量点剂量和面剂量,并采用γ分析与计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系统的机械对准符合验收标准.不同射野宽度的百分深度剂量和离轴比与新的射野模型基本一致.IEC y轴向对称野和非对称野的射野宽度与参考值的偏差均<0.3%.采用动态钨门技术后,射野宽度为2.5 cm和5.0 cm时半影宽度比固定钨门技术分别减小了10.41 mm和26.76 nun,接近1.0 cm射野宽度的结果.对于临床病例计划,点剂量平均偏差为0.33%±0.73%,剂量分布2%/2 mm、3%/3 mm和4%/4mm的γ平均通过率分别为97.9%±1.1%、99.8%±0.3%和100.0%±0.06%.结论 动态钨门技术可大幅改善射野半影.验收测试结果均符合质控标准,表明其治疗实施是准确可靠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