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下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结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个性化截骨工具(PSI)辅助下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SI辅助下单侧KA-TKA的1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6.6岁(范围:56~79岁),左膝9例,右膝5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中有无增加内翻或外翻截骨及截骨量。测量术中截骨块数据并与所用假体对应位置进行对比。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髋-膝-踝角(HKA)、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记录膝关节功能评分(KS-F)、膝关节临床评分(KS-C)、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手术前后测量指标和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非参数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81.8±16.9)min(范围:60~115 min)。2例患者手动增加内翻截骨2 mm,1例患者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所有病例均未行内外侧软组织松解。术中测量股骨侧截骨误差<2 mm,内外髁远端、内外后髁分别相对多截0.50、0.21、0.93、0.71 mm;胫骨侧截骨误差<1.5 mm,内外侧平台分别相对少截0.43 mm和0.32 mm。HKA由术前的(8.8±5.6)°纠正到术后的(1.6±4.3)°( t=20.723, P=0.000),KS-C由术前的(28.2±13.5)分升至术后的(78.1±8.0)分( t=-16.570, P=0.000),KS-F由术前的(41.0±15.3)分升至术后的(85.0±10.9)分( t=-14.675, P=0.000),WOMAC骨关节炎指数由术前的53.5(25.75)[ M( QR)]分升至术后的5.5(5.25)分( Z=-3.297, P=0.001)。术后mLDFA和MPTA较术前均无差异。随访期间无髌股关节并发症发生。 结论:PSI辅助TKA截骨具有较高的精准度,KA-TKA技术注重保持膝关节原有的解剖形态,只矫正软骨磨损导致的下肢力线改变,对软组织干扰少,易于获得满意的膝关节松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修复上睑下垂手术失败的原因与修复方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 CFS)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术失败的原因与修复方式。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对CFS悬吊术失败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19~49岁,平均25岁)患者18只眼,分别用提上睑肌缩短术、CFS悬吊术、额肌瓣悬吊术进行修复,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CFS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失败的原因分别为对CFS的解剖不熟悉、缝合固定不牢靠、CFS发育不良与缝合部位不当等。13例18只眼修复术后随访6~30个月,2例未完全矫正,由重度矫正为轻度上睑下垂;2例复发,6个月后再次行额肌瓣悬吊术矫正至正常;其余患者上睑下垂矫正良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根据患者的眼睛情况掌握适应证,熟悉局部解剖和精准的手术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歪鼻畸形的手术治疗进展及鼻内镜的相关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歪鼻畸形患者常合并有鼻中隔偏曲及鼻腔功能障碍,如何正确处理鼻中隔与外鼻的联合畸形、兼顾功能和美容的双重要求,成为近年来备受鼻科医生关注的问题。歪鼻患者在解剖结构及畸形类型上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矫正方法亦复杂多样。本文对歪鼻形成的原因、歪鼻手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策略、鼻内镜在歪鼻矫正术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正确开展该领域手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水平直肌中睫状前血管的形态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水平直肌中睫状前血管(ACV)的数量及解剖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征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拟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排除既往有眼部手术史者。截取斜视矫正手术视频中水平直肌中ACV图像,观察ACV的形态特点,比较内、外直肌中ACV数量以及形态上分布的差异。在不保留ACV的肌肉截除手术后,选择长度约4 mm、带有完整肌鞘的手术截除内直肌或外直肌组织,HE染色后观察ACV的动静脉属性以及其在肌肉和筋膜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采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387例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内斜视176例、外斜视211例),其中男性198例,女性189例;年龄1~68岁(中位数为13岁)。383例患者的742条水平直肌的ACV图像显示,351条内直肌中分别有24条(6.8%)、163条(46.4%)、164条(46.7%)内直肌含有1、2、≥3根(或束)ACV;391条外直肌中分别有161条(41.2%)、156条(39.9%)、74条(18.9%)外直肌含有1、2、≥3根(或束)ACV,ACV在内、外直肌中数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3.87, P<0.01)。根据ACV的数量及形态学特点,内、外直肌中ACV可分别分为4类3型3亚型及3类3型2亚型;31.6%(25/79)的患者双眼内直肌中ACV属于同一类型,26.1%(29/111)的患者双眼外直肌中ACV属于同一类型,内、外直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69, P=0.41),但同一患者左、右眼中同一类型的ACV,其具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内、外直肌中存在交通支的ACV比例分别为3.7%(13/351)和24.3%(95/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3.07, P<0.01)。4例患者的内直肌或外直肌组织HE染色显示,ACV中包含了动脉和静脉,内直肌中ACV分布于肌肉组织和筋膜组织,外直肌中ACV仅分布于筋膜组织。 结论:与外直肌不同,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中近50%的内直肌包含3根(或束)以上的ACV。内、外直肌中ACV形态具有多样性,外直肌中ACV交通支比例更高。ACV中动、静脉共存,内直肌中ACV分布于肌肉和筋膜组织,外直肌中ACV仅分布于肌肉表面的筋膜组织。(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197-20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东亚人鼻尖肥大的成因与分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鼻尖肥大是指宽大、鼻尖表现点不明显且间距较大的鼻尖形态异常,在东亚人群中广泛存在,其矫正需建立在充分了解其解剖学成因和分型的基础之上。鼻尖肥大的成因是复杂的,可以大致分为软组织性肥大和软骨性肥大,前者包括软组织肥厚、鼻尖韧带支撑结构异常、穹隆间脂肪垫存在,后者主要是由于鼻尖软骨(包括内侧脚、中间脚和外侧脚)形态异常所致。该文就鼻尖肥大的成因与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着眼于东亚人鼻尖肥大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平视技术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3D平视技术与显微镜目镜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观察系统不同分为3D平视技术组和显微镜目镜组,每组24例(24眼)。比较2组患者术眼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术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解剖复位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数据采用 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 结果::显微镜目镜组、3D平视技术组的手术时间依次为(64.4±19.8)min和(63.1±18.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7, P=0.089)。术后1、3个月,显微镜目镜组和3D平视技术组术眼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3个月BCVA均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3个月复查时,同一时间点2组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率、后囊膜破裂率、气体注入率和硅油注入率及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前房反应、高眼压及低眼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显微镜目镜组和3D平视技术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结论::3D平视技术下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可以达到与显微镜目镜下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颏部W形截骨矫正颏部宽短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颏部W形截骨成形矫正颏部宽短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接受颏部截骨整形患者38例,男5例、女33例,年龄20~41岁,平均27.3岁。术前行头颅锥形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颏部延长、缩窄及前移或后退的距离。口内切口行颏部W形截骨,调整两侧游离骨块间夹角、下移及前移距离,改变颏部下缘弧度、宽度、长度、突度。随访3~24个月,通过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照片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8例患者颏部垂直延长2~5 mm,平均3.0 mm。水平变窄宽度3~7 mm,平均5.6 mm。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0.6个月。术后无血肿、伤口裂开、意外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永久性神经感觉障碍等并发症出现。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唇区域短暂神经感觉丧失,在随访期间均自行恢复,所有患者对面型改善满意。结论:颏部W形截骨术保留颏部中央骨质与颏舌肌和颏舌骨肌的附着,不影响口腔正常解剖与生理功能,截骨后去除骨质及双侧骨块移动灵活,可三维有效地改变颏部的下缘弧度、宽度、长度、突度,达到矫正颏部宽短畸形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患者11例,均为男性,年龄(42±16)岁。其中左侧8例、右侧3例;均为骨折术后骨缺损,节段性骨缺损长度为(7.9±2.1) cm;10例为先天性膝内翻、1例为胫骨近段骨折畸形愈合致膝内翻。术前胫骨-股骨解剖轴外侧角为179°(178°,180°),股骨远端解剖轴外侧角为82°(81°,83°),膝关节关节线相交角为0°(0°,1°),胫骨近端解剖轴内侧角为83.1°±3.9°。7例应用单边外固定架、3例应用环形外固定架、1例应用混合式外固定架,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骨缺损及内翻畸形。其中3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者额外通过摆动夹钳矫正内翻、1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者在胫骨近段外侧安装铰链通过延长内侧的螺纹杆矫正内翻。术后测量单边和混合式外固定架近端固定针或环形外固定架的近端环与膝关节面的夹角、下肢机械轴偏向、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关节面的位置、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畸形矫正的角度、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Paley的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种类。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拆除外固定架后的随访时间为11(3,25)个月。7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和1例采用混合式外固定架者近端固定针与关节面的夹角为0°(-1°,1°),3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者近端固定环和关节面的夹角分别为0°、0°、2°。治疗结束时,下肢机械轴偏向(-6±6) mm、下肢机械轴经过胫骨平台的58%±9%、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为90°(89°,92°)、矫正角度为7.2°±3.9°。治疗后所有患者骨缺损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为(12±4)个月(范围7~20个月),骨愈合指数(1.6±0.6)个月/cm(范围1.2~2.9个月/cm);Paley功能评分结果为优7例和良4例。其中3例针道感染和2例软组织感染口服抗生素达到治愈,1例对接端皮肤卡入采用在新鲜化手术中切除卡入的软组织并处理骨折端后达到切口与对接端愈合。结论:顺行性骨搬移术可在治疗骨缺损的同时矫正膝内翻畸形,术后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中隔偏曲诊治中应同时关注通气功能和鼻外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从耳鼻咽喉科对鼻中隔偏曲诊断的定义出发,结合软骨性鼻锥的解剖特点,通过对鼻中隔软骨临床分区(框架区与非框架区)的分析,论证了偏曲在影响通气功能的同时也可能造成鼻梁偏斜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鼻中隔偏曲的Mladina 7种分型和Guyuron分型以及两者的适用范围,并以中隔框架区与非框架区偏曲作为选择矫正术术式的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眶隔外侧脂肪释放内侧转移治疗上睑凹陷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用释放后眶隔外团脂肪矫正上睑凹陷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北承德市口腔医院医学美容科就诊的上睑凹陷女性患者26例,年龄22~54岁,平均43岁。对26例患者行外团眶隔脂肪释放反向折叠重置术,将脂肪放置于上睑凹陷处,眶隔在中外侧做约4 mm切口,尽量保证眶隔完整。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照片进行比较,观察上睑凹陷的矫正效果及上睑形态。结果:2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切口瘢痕不明显;术后6个月,19例患者效果满意;6例患者因脂肪不足效果有改善;1例患者因脂肪量太少,填充不到位效果欠佳,后用自体脂肪移植得到改善。结论:外团眶隔脂肪释放反向折叠重置术矫正上睑凹陷,手术效果明显、创伤小,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