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特质和模糊情境对高中生解释偏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自闭特质水平的高中生在模糊情境中解释偏向的变化特点,考察解释偏向在跨自我/他人相关条件下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自闭谱系商数量表对安徽省某高中1 08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按照分数高、低27%的标准筛选出高自闭特质组被试( n=266)和低自闭特质组被试( n=266)。采用模糊情境范式测量两组被试在自我和他人条件下对模糊性信息的积极解释频数。使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统计,jamovi 2.2.3进行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 结果:(1)自闭特质水平组间效应结果表明:高自闭特质组的积极解释频数显著低于低自闭特质组[54.5(11.8),57(11.8)] ( χ2=13.99, P<0.001);自闭特质水平和模糊情境类型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正性模糊情境中,高自闭特质组的积极解释频数均小于低自闭特质组[33(4),34(3) ]( P<0.001);在负性模糊情境中,高、低自闭特质组的积极解释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模糊情境类型主效应结果表明:正性模糊情境下的积极解释频数显著高于负性模糊情境[33(4),23(9.25)] ( χ2=1 348.50, P<0.001);自闭特质水平和模糊情境类型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高、低自闭特质组在正性模糊情境下的积极解释频数[33(4),34(3)]均大于负性模糊情境[22(10),24(9) ]( P<0.001)。(3)自我/他人相关条件的主效应结果表明:熟悉他人条件的积极解释频数[19(4)]显著高于自我相关条件[19(5)]和陌生他人条件[19(5)]( χ2=9.51, P<0.01),自我相关条件和陌生他人条件的积极解释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模糊情境类型和自我/他人相关条件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正性模糊情境中,熟悉他人条件的积极解释频数大于自我相关条件( P<0.01);在负性模糊情境中,不同自我/他人相关的积极解释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1)高、低自闭特质的高中生对模糊情境倾向于表现出积极解释,正性模糊情境和熟人条件下的积极解释偏向更高。(2)高自闭特质个体相对于低自闭特质者对模糊情境做出的积极解释偏向较少,但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正性模糊情境下。(3)当处于负性模糊情境下,高、低自闭特质组产生的积极解释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具有跨自我和他人条件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研制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编制适合青少年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应用该量表分析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特点.方法 以成人版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为基础,根据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结果建构理论模型,并参考中小学教师的意见编制适合青少年理解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579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并随机分为样本1(n=2897)和样本2(n=2897),样本1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后运用5794人的整体数据进行信度检验.针对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现状使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①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共14个条目,包括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3个因子.②3因素模型拟合良好(RMSEA=0.052,SRMR=0.028,CFI=0.957,TLI=0.947);Cronbach α系数为0.883,McDonald's ω系数为0.884,分半信度系数为0.849,与抑郁自评量表的校标效度为0.494(P<0.01);各因素与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为0.707~0.941,P<0.01).③发现我国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较高,在性别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测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歧义情境解释偏向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以相似性评分任务(similarity rating task,SRT)为模板编制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的抑郁症解释偏向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在获得授权后,将认知行为矫正前瞻训练项目(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errors prospective training items,CBM-I)中的歧义段落翻译后进行第一轮筛选,将选出段落与经文化适应性改编后的SRT剩余歧义段落及自编歧义段落共同组成第二轮筛选问卷,筛选出14个歧义段落作为题项.最终以SRT为模板编制成歧义情境解释偏向问卷,并对477人施测,再对该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结果 两轮筛选后编制成包含14个题项的问卷,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5个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2.67%,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五因素模型拟合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613,分半信度系数r=0.617;效度检验中的内容效度以目标句与陪衬句做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显著(t=-12.90,P<0.01),效度标度以中文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做效标发现本问卷效标效度良好,二者总分显著相关(r=-0.224,P<0.01).结论 歧义情境解释偏向问卷信效度良好,是适用于我国的抑郁解释偏向程度测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抑郁症负性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神经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偏向是导致抑郁的一个主要认知因素,是抑郁症的一个稳定特质.以往研究从情绪加工增强和认知控制不足等认知角度来解释抑郁症产生的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情绪加工过程进一步研究不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注意偏向、解释偏向和记忆偏向)在抑郁症的产生机制;认知控制过程则进一步探讨其子成分功能(更新、抑制和转换)在抑郁症的调控机制.尤其结合当前认知神经领域的脑网络层级分析趋势,文章通过抑郁症"双路径层级网络模型"解释抑郁的产生,即由于"热"—"中间调节"—"冷"三级脑网络群,通过自下而上的情绪加工和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两条路径,形成一个"闭环神经回路",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介导抑郁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消极偏向还是积极匮乏?高社交焦虑者对模糊社交情境的解释偏向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讨高社交焦虑者对模糊社交情境的解释偏向.方法:52名高社交焦虑、36名低社交焦虑被试完成了词句关联范式(WSAP).结果:(1)基于反应时的内隐结果表明,高社交焦虑组认同积极解释和拒绝消极解释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低社交焦虑组;高社交焦虑组对消极解释的认同反应时显著短于拒绝,而对积极解释的认同反应时显著长于拒绝,低社交焦虑组则刚好相反.(2)基于决策(认同率)的外显结果表明,较之低社交焦虑组,高社交焦虑组认同更多消极解释和更少积极解释;两组对积极解释的认同均显著高于消极解释;高社交焦虑组的积极偏差得分显著低于低社交焦虑组.(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隐的积极和消极解释偏差共同预测了社交焦虑;外显的消极解释是社交焦虑的主要预测因子.结论:高社交焦虑者呈现不同的内隐和外显解释偏向,即存在内隐的消极解释偏向和积极偏向匮乏,以及外显的积极解释偏向,但外显的积极偏向程度显著弱于低社交焦虑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社交焦虑个体面孔情绪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研究社交焦虑个体面孔情绪识别的特点,探讨其对面孔情绪的注意偏向.方法 本研究为2(社交焦虑:高焦虑、低焦虑)×3(面孔情绪类型:平静、愤怒、恐惧)混合实验设计.根据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得分,筛选出高社交焦虑被试 21名(试验组)和低社交焦虑被试 20名(对照组),完成面孔情绪识别任务.结果 在P1波幅上,对照组识别愤怒面孔时的P1波幅>平静面孔(t=2.725,P=0.010);试验组识别恐惧面孔时的P1波幅<平静面孔(t=2.394,P<0.05)和愤怒面孔(t=2.295,P<0.05),两组被试识别平静面孔的N170波幅<识别愤怒面孔(t=3.155,P<0.01).结论 在对面孔情绪的早期加工阶段,高社交焦虑个体表现出了对平静面孔的注意偏向,比低社交焦虑个体识别平静情绪面孔时消耗更多的注意资源,这也解释了社交焦虑个体回避社交场合的其中一个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抑郁症患者情绪表象的特征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9/30
情绪表象是指个体在头脑中生成的含有情绪信息的画面.本文从情绪表象的视角出发,系统综述了抑郁症患者情绪表象的特征及影响机制.行为学结果初步证实,抑郁症患者存在消极表象加工偏向、积极表象能力受损和侵入性表象过多等功能不良表象特征.脑成像的研究初步表明,抑郁症功能不良表象与默认网络和前额叶的激活异常有关.表象的放大器效应和情绪调节策略分别用来解释情绪表象对抑郁症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建议未来的研究丰富测量手段和表象内容,进一步寻找抑郁症的特异性情绪表象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制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并对编制问卷的信效度加以检验.方法 以贝克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确定问卷的初始项目,然后对63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预测,并根据结果对项目进行修订.然后对社会层面不同职业的2 10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分为样本1(n=1 050)和样本2(n=1 051),样本1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后运用2 101人的总体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结果 问卷包括4个维度: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负性沉思偏向;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个维度共可解释总问卷50.152%的变异;四维度模型拟合度良好(x2/df=3.321,GFI=0.948,AGFI=0.934,NFI=0.886,CFI =0.917,RMSEA=0.047);Cronbachα系数为0.893,分半信度系数为0.866,校标效度分别为0.395(与贝克抑郁自评量表)、0.548(与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各因素与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为0.769 ~0.828,P<0.01).结论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对正常人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进行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MSTAR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AMSTAR作为目前最常用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然而,有评价者指出AMSTAR在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指导性建议,涉及的问题包括某些条目解释不清楚、有些条目偏向于评价报告质量,而不是针对方法学质量评价等.因此,本研究旨在对AMSTAR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建议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其实用性和确保方法学质量评价过程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少根紫萍转录因子及其营养胁迫下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是一种浮水生、多功能、高环境适应能力的能源植物,为了解其生理特性的分子机制,利用少根紫萍转录因子预测数据与拟南芥、水稻、玉米数据库数据进行宏观比较,并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少根紫萍营养胁迫后转录因子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少根紫萍有1 076个转录因子,分属于66个家族,其中在bZIP、WRKY、AP2/ERF-ERF、MYB、NAC、MADS-box等家族基因数明显减少,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浮萍高黄铜低木质素、难开花的生理特性;少根紫萍在营养胁迫下偏向上调AP2/ERF-ERF、MYB、bHLH家族特定基因和下调AP2/ERF-ERF、WRKY家族特定基因来响应营养胁迫,尤其是AP2/ERF-ERF、WRKY两个家族中特定基因表达下调在响应水体营养胁迫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转录因子层面对浮萍的生理特性,特别针对营养胁迫下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行了探究,可为建立浮萍水生模式植物系统、深入探讨少根紫萍响应营养胁迫机制以及改造成耐受胁迫的高效淀粉积累能源植物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