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用药对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1~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滴鼻。术中应用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TOF)模式监测肌松。术毕当肌松监测TOF T2再现时,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患儿TOF比值(TOFR)恢复到0.9的时间;记录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毕体温、拔管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记录肌松拮抗前即刻、拮抗后2 min、拮抗后5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苏醒期皮疹、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手术时间、术毕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组患儿拔管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较长(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肌松拮抗前即刻、拮抗后2 min BIS较低(均 P<0.05),肌松拮抗前即刻收缩压较低( P<0.05);其余时点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苏醒期两组患儿均未发生皮疹、恶心、呕吐,实验组患儿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儿童术前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不会延长2 mg/kg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诱导残余肌松的恢复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丙泊酚+舒芬太尼组( n=21)、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 n=23)和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 n=19),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血流动力学(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率为94.7%(18/19),明显高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的61.9%(13/21)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的60.8%(14/23)(χ 2=6.16、6.57,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拔管4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明显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10.5%(2/19)]明显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23.8%(5/21)]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30.4%(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1.94, P < 0.001)。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不仅可稳定患者术后血压及心率,还能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体化肺复张策略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指导肺复张与传统肺复张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2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5岁,BMI 18~3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肺复张组(R组)和肺部超声指导肺复张组(LUS-R组),每组40例。记录入手术室时(T1)、全麻拔管后3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肺部超声检查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 LUS);采集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s, CC16)水平;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 index, OI);计算插管后10 min(t1)、手术结束前10 min(t2)的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 dyn);记录肺复张总次数,肺复张总时长,肺复张时血压下降幅度超过术前20%的次数,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插管拔管的时间),液体出入量,术后第2天、术后第5天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 PPC)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T2、T3时LUS较T1时均升高( P<0.05)。R组中,T4时LUS较T1升高( P<0.05);LUS-R组中,T4时LUS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组比较,LUS-R组T2~T4时LUS均降低( P<0.05)。两组患者T2、T3时OI较T1时均降低( P<0.05),T4时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组比较,LUS-R组T2、T3、T4时OI均增加( P<0.05)。两组患者t2时较t1时C dyn均降低( P<0.05)。与R组比较,LUS-R组t2时C dyn增加( P<0.05)。两组患者T2~T4时血清CC16水平较T1时均升高( P<0.05)。与R组比较,LUS-R组T2~T4时CC16水平均低( P<0.05)。LUS-R组的肺复张总时长及肺复张时血压下降幅度超过术前20%的次数较R组少( P<0.05)。两组患者肺复张总次数、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液体出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2天、术后第5天两组PP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LUS-R组较R组发生率低。 结论:在老年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中,肺部超声指导肺复张可以改善肺部氧合、提高C dyn、降低PPC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剜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解剖性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剜切术(ThuVEP)与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解剖性剜除术(Thu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ThuVEP或ThuLEP治疗的1 638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huVEP组916例,年龄(68.8±12.9)岁;ThuLEP组722例,年龄(67.3±10.2)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 max)、残余尿(PVR),以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的差异。 结果:ThuVEP组和ThuLEP组患者的年龄、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QoL评分、Q max、PV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huVEP组和ThuL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剜切或剜除时间、组织粉碎时间、剜切或剜除组织重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huVEP组拔管后轻微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7.8%(56/916),低于ThuLEP组的9.4%(65/722)( P=0.026);ThuVEP组术后1个月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5.2%(38/916),低于ThuLEP组的11.9%(86/722)( P<0.001)。ThuLEP组中有3例(0.4%)患者因术后严重血尿导致二次手术止血,而ThuVEP组无患者发生该严重并发症。 结论:ThuVEP与ThuLEP的手术疗效相当,ThuVEP能够显著减少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且在止血效果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麻醉的优化策略:七氟烷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七氟烷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低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麻醉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剖腹探查术低体重新生儿80例,胎龄<37周,性别不限,体重1.5~2.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七氟烷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SCB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组(SR组)。2组新生儿均采用吸入七氟烷麻醉诱导与维持,气管插管成功后SCB组患儿于左侧卧位下骶管注射0.2%罗哌卡因1 ml/kg,SR组患儿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5 μg·kg -1·min -1。术毕2组患儿停止吸入七氟烷,术后6 h内FLACC评分>3分时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苏醒期及PACU停留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术后6 h内补救镇痛情况,记录SCB组患儿骶管阻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R组比较,SCB组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苏醒期及PACU停留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6 h内补救镇痛率降低( P<0.05);SCB组患儿未见骶管阻滞有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七氟烷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可作为有助于腹部手术低体重新生儿麻醉恢复质量的优化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ICU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金华市人民医院ICU的40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同样干预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符合撤机条件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方式,研究组撤机拔管后采用HFNC序贯氧疗,对照组撤机拔管后予传统氧疗。比较两组患者序贯治疗后1、24 h的氧分压(PO 2)、血氧饱和度(SpO 2)、氧合指数(OI)变化及ICU住院时间、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4 h的PO 2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1、24 h的PO 2未见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 h,研究组SpO 2改变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1、24 h,研究组OI改变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均为100%,撤机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均为0。 结论:HFNC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的序贯治疗,与传统氧疗相比,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氧合,应用安全且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纯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纳入影像检查和病理诊断为早期远端胃癌、无远处转移、无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和实施胃癌根治术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非计划二次手术者及合并其他肿瘤者。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行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纯单孔手术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同期行常规5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常规5孔手术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由于发现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体质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0.8)kg/m 2比(22.9±0.4)kg/m 2, t=2.456, P=0.017],故对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纯单孔手术组和常规5孔手术组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各有14例患者。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纯单孔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5孔手术组[(163.6±6.3)min比(133.9±4.4)min, t=3.866, P=0.001],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0.2)d比(3.3±0.1)d, t=3.053, P=0.005]、引流管拔管时间[(4.5±0.8)d比(6.9±0.2)d, t=2.914, P=0.007]和术后住院时间[(6.7±0.1)d比(9.2±1.0)d, t=2.534, P=0.018]明显短于常规5孔手术组,纯单孔手术组术后第1天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1.86±0.29)分比(2.86±0.35)分, t=2.205, P=0.037]低于常规5孔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纯单孔手术组有4例患者术后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均安全康复。 结论: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并在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对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对接受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8至12月北京同仁医院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喉罩机械通气全身麻醉组(喉罩组, n=40),年龄20~65(46.8±10.1)岁;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组(鼻咽通气道组, n=40),年龄26~65(45.5±12.1)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临床恢复评分(CRS)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前和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术中和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鼻咽通气道组患者的CRS评分 M( Q1, Q3)在术后苏醒时、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5 min和拔管后30 min分别为8(8,9)、8(8,9)、8(8,9)、9(9,9)和10(10,11)分,均高于喉罩组的7(6,8)、7(7,8)、7(7,8)、8(8,8)和9(8,9)分(均 P<0.001);鼻咽通气道组MOAA/S评分在术后苏醒时、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5 min分别为5(5,5)、5(5,5)、5(5,5)、5(5,5)分,均高于喉罩组的4(3,5)、4(4,5)、5(4,5)、5(5,5)分(均 P<0.05)。鼻咽通气道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47.8±4.3)s、(4.1±1.7)min和(4.5±1.7)min,均低于喉罩组的(138.8±4.2)s、(7.2±2.9)min和(8.1±2.7)min(均 P<0.05)。鼻咽通气道组患者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为(84.9±10.2)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喉罩组的(93.2±7.5)mmHg( P<0.05);扩张宫颈时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为(22.0±5.9)mmHg,低于喉罩组的(37.2±2.2)mmHg( P<0.05);宫内操作、拔管时的PetCO 2分别为(45.5±6.7)、(41.6±4.5)mmHg,均高于喉罩组的(39.2±4.1)、(38.6±3.6)mmHg(均 P<0.05)。鼻咽通气道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体动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17.5%(7/40),喉罩组均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嗜睡的发生率为2.5%(1/40),低于喉罩组的17.5%(7/40)( 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体动和术中知晓的发生。 结论:新型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方式可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宫腔镜日间手术的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脑氧饱和度与麻醉深度监测预测非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 2)与麻醉深度监测预测非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7例非大血管手术全麻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 n=37)和无POCD组( n=110),记录麻醉诱导前(T 0)、气管插管时(T 1)、手术进行2 h时(T 2)、术毕(T 3)、拔管时(T 4)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和rScO 2变化,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发生POCD的预测价值。 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T 0、T 1、T 4时两组BIS和rScO 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 2、T 3时POCD组BIS和rScO 2水平低于无POCD组,两组BIS、rScO 2均在T 2时达最低值,此时POCD组rScO 2较基础值下降率高于无POCD组[(31.84±3.27)% vs (14.81±2.52)%, P<0.05];绘制BIS-T 2、rScO 2-T 2、BIS-T 3、rScO 2-T 3、rScO 2较基础值下降率预测非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POCD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514、0.617、0.505、0.633、0.724,T 2时rScO 2、BIS联合检测的AUC值最高,为0.808。 结论: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检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预测非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优化急诊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结局、并发症、干预后患者1年内的生存率及再入院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第一救治时间、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复发率、48 h病死率,再入院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促进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