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分析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与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招募了 76名参与者,分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对所有被试进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得分(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得分.比较两组之间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分析有差异的炎症因子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炎症因子水平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8、IL-1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P<0.05).同时发现IL-1β、MCP-1、IL-13与PANSS量表、BPRS量表及其分量表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5).最后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bFGF(AUC=0.9944)是诊断效能较好的血清炎症因子.结论 血清炎症因子与精神分裂症关系密切,同时对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液体活检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随着CT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发现.仅凭影像学信息准确评估肺结节的良性或恶性具有挑战性.液体活检具有微创性、标本容易获得等优点,可以反映肿瘤的整体状态.最近的研究表明,液体活检可用于肺癌的早期检测,包括循环肿瘤细胞、游离细胞DNA、循环染色体异常细胞.现就液体活检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超敏结核分枝杆菌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1 结核病现状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仅次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第二大传染病杀手,是全球第13大死因[1].2022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2022全球结核病报告》[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 060万人,其中儿童约120万人.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与2020年相比上升了3.6%,打破了过去20年间每年约2%的下降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分析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以有创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手动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辅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9月在本院行头颈动脉CTA并于1月内行头颈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10.9)岁.通过与手工法图像后处理进行比较,评价AI法后处理的工作效率、VR图像质量、标准符合率以及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对42例患者的84条双侧颈动脉进行分析,人工智能平均完成时间为(1.23±0.17)min,比手工方法(7.95±2.42)min缩短约6.72min,平均时间增益率为84%.人工智能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88.1%(37/42)和9.5%(4/42),手动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19.0%(8/42)和69.0%(29/42).两种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DSA为"金标准",其中正常33根,闭塞10根,狭窄41根;在检测闭塞上手工和AI测量准确率均100%,狭窄率手工及人工智能测量结果分别为49.7%±20.9%、51.9%±26.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4),组内相关系数为0.879;结论 基于图像分割技术对头颈部CTA血管成像进行后处理,可以显著缩短后处理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VR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优于手工方法,诊断血管闭塞和狭窄的准确性与手工方法相当,可以更好地辅助影像医生进行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测GLS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 STI)检测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 117 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102 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检查GL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GLS与LVEF、cTnI、NT-proBN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LS对心肌损伤的评价价值.结果 观察组GLS绝对值、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患者GLS绝对值与LVEF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P<0.05);心肌损伤患者GLS绝对值[(16.26±2.69)%]低于非心肌损伤患者[(21.78±1.45)%](P<0.001);GLS值诊断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最佳截断点为-20.259,灵敏度为 84.15%,特异度为 80.00%,曲线下面积为 0.815.结论 2D STI技术中的GLS值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龋病患儿唾液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变化与病情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龋病患儿唾液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变化与病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3~6岁龋病患儿为试验组,根据龋失补指数(DMFT)分为轻度组(DMFT≤15%,n=35)和重度组(DMFT>15%,n=45);另选择进行健康检查的80例3~6岁无龋病患儿为对照组.采用甲基麝香酚蓝检测唾液中钙离子浓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链球菌、双歧杆菌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DMFT与唾液钙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唾液钙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对龋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唾液钙离子浓度、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双歧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DMFT与唾液钙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呈正相关(P<0.05).根据DMFT制作ROC曲线,唾液钙离子浓度、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双歧杆菌对评估龋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60、0.658、0.718和0.705.结论:唾液离子浓度、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双歧杆菌水平增加与患儿龋病有关,与龋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相关参数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对子宫动脉血流和妊娠结局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诊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 102 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正常妊娠孕妇 50 例为对照组,均进行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检测,记录阻力指数(RI)、动脉搏动指数(PI)以及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S/D)和母婴不良结局.结果 观察组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 PI、RI、S/D 结果分别为(1.30±0.35)、(0.71±0.22)、(3.32±0.4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PI、RI、S/D 结果分别为(1.33±0.34)、(0.81±0.24)、(3.42±0.41),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前期患者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PI、RI、S/D结果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母婴结局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呈现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增强型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帕金森病脑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型动脉自旋标记(eASL)技术对细化帕金森病(PD)患者脑血流灌注损伤的价值以及在P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C)中的分类效能.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7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34例PD患者及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5例HCs纳入本研究.采用eASL和常规ASL技术对每例被试行颅脑MR灌注成像,并通过数据后处理获取eASL定量参数[校正脑血流量(CBF)、动脉通过时间(ATT)]和常规ASL定量参数(未校正CBF).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各项灌注参数的组间差异,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有显著差异脑区的灌注参数值与临床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基于灌注参数构建机器学习模型,评估各分类模型对PD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未校正CBF相比,校正CBF能更为精准地检测出PD患者的运动相关责任脑区的灌注损伤,表现为PD患者右侧丘脑、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等脑区的CBF值增高以及右侧额中回的CBF值减低(FWE校正,P<0.001);而且,PD组左侧额中回的ATT值缩短(FWE校正,P<0.001).PD组左侧壳核、左侧中央前回及左侧中央后回的校正CBF值、左侧壳核的未校正CBF值均与运动功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右侧角回的校正CBF值、左侧额中回的ATT值均与认知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0.05).未校正CBF模型在区分PD患者与HC受试者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校正CBF模型的AUC为0.85,基于eASL的多参数联合模型的AUC为0.87.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未校正CBF模型(P<0.05).结论:eASL技术能够准确显示PD患者灌注损伤脑区,并可反映脑组织ATT的异常改变,多灌注参数的结合能具有较好地PD分类诊断效能,从而为PD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右心造影及卵圆孔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诊断卵圆孔未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联合右心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及卵圆孔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诊断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21年5月到2023年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PF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TEE检查、cTTE检查以及卵圆孔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各种检测方式检出率、联合检测的检出效能,以及cTTE分流量与TEE检测的相关性.结果 cTTE共检测出57例PFO,检出率为81.43%,TEE共检测出58例PFO,检出率为82.86%;TEE联合cTTE对于PFO的诊断价值显著提高,其检出率为90.00%(63/70),而TEE+cTTE+三维重建对于PFO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检出率为100.00%(70/70).cTTE检测结果显示,cTTE分流量为大量者最多,达到34例,而TEE检测显示的PFO长径平均高达11.39 mm,PFO短径则平均达到6.11 mm,PFO宽径平均为1.58 mm.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TEE所测PFO的短径、长径、宽径与cTTE检测的分流等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TEE联合cTTE及卵圆孔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诊断PFO中的临床价值较高,联合诊断检查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总剂量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视神经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治疗后复发次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甲泼尼龙(IVMP)冲击治疗总剂量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视神经炎(NMOSD-ON)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治疗后复发次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NMOSD-ON患者23例27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所有患者采用基于细胞检测技术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行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检测.依据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给予患者IVMP冲击治疗.其中,给予1 000、500 mg/d的IVMP冲击治疗分别为18、5例,连续3~5 d,其后酌情减量为500 mg/d或250 mg/d,连续2~3 d.治疗过程中IVMP冲击总剂量平均为4 500 mg(1 500~5 250 mg).将初始、治疗后BCVA分为≤0.1、>0.1~<0.5、≥0.5三个区间,观察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不同BCVA区间的变化情况.年龄、病程、IVMP总剂量等不同条件下BCVA比较采用Mann-WhiteneyU检验.不同复发次数者之间BCVA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IVMP总剂量对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间复发次数的影响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VMP治疗6个月后BCVA≥0.5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logMARBCVA与IVMP冲击总剂量的相关性.结果 23例27只眼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年龄中位数35岁;发病时间中位数为5 d.AQP4-IgG阳性、阴性分别为21(91.30%,21/23)、2(8.70%,2/23)例.初始为首发病程者3例(13.04%,3/23)4只眼(14.81%,4/27);复发病程者20例(86.96%,20/23)23只眼(85.19%,23/27).患者初始至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干预时间中位数为7 d.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间,复发5例(21.74%,5/23)6只眼(22.22%,6/27),均为初始复发病程者.其中,复发1次、≥2次分别为4(66.67%,4/6)、2(33.33%,2/6)只眼.初始、治疗后6个月BCVA≤0.1、>0.1~<0.5、≥0.5分别为20、4、3只眼及3、13、11只眼.初始、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0.1、>0.1~<0.5、≥0.5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72,P<0.001).女性患者治疗效果优于男性患者,初始BCVA≥0.1者BCVA提高眼数较BCVA<0.1者更多,首发病程者BCVA提高眼数优于复发病程者,IVMP总剂量>4 500 mg者BCVA提高眼数较总剂量≤4 500 mg者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49、-2.904、-2.485、-2.286,P=0.014、0.004、0.013、0.0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始BCVA≤0.1、IVMP冲击总剂量越高,治疗后获得BCVA≥0.5的可能性更低(比值比=0.069、0.899,95%可信区间0.010~0.463、0.798~0.998,P=0.006,0.02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ogMAR BCVA与IVMP冲击总剂量呈负相关(rs=-0.472,P=0.013).不同总剂量IVMP冲击治疗后,复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IVMP总剂量>4 500 mg比较,IVMP总剂量≤4 500 mg能获得更好的BCVA预后;IVMP总剂量对治疗后复发次数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