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携式呼出气冷凝液采集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为满足人呼吸道(尤其下呼吸道)感染快速筛查的需要,研制一种基于自然呼吸方式的便携式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采集装置.方法:该装置由制冷单元、散热单元和冷凝单元组成.制冷单元采用TES1-7102型Peltier效应制冷半导体作为制冷元件;散热单元由高导热铝质散热片和高速无刷散热风扇组成;冷凝单元由导冷板和冷凝器组成,其中,导冷板为合金铝薄片,冷凝器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材质为疏水性聚乳酸,具有主、次2级导流槽以及超薄冷凝表面.为验证该装置的性能,进行制冷、导热和冷凝性能分析及人EBC采集和内容物分析.结果:制冷、导热和冷凝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开启制冷后,该装置的冷凝器表面温度与人呼出气的温差可达到冷凝所需温差,且冷凝表面未形成明显热阻,人呼出气在冷凝表面发生气-液相变后可快速形成较大液滴便于采集.人EBC采集及内容物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各个年龄段人群EBC的居家自采集,且采集的EBC样本中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等炎症相关指标的浓度及pH值与受试者呼吸道感染相关.结论:该装置操作简单,可避免吹气式采集的不适感和唾液污染的风险,在呼吸道感染等相关疾病的快速诊疗和动态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近年来在我国逐步推广.本专家共识总结了LVAD植入术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的最新认识及诊疗规范,包括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的交接、评估、心室辅助装置参数及问题、泵速调节、血液动力学监测及治疗、机械通气管理、出凝血管理、感染预防及治疗、心律失常及右心衰竭管理,以指导LVAD植入术后重症监护规范化管理,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长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用于经消化道造口内镜诊疗辅助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腔医学专业学员口外镜像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学员中开展口外镜像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纵向研究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2019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4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在二年级秋季学期口腔诊疗基础课程中,使用改良的镜像操作训练装置进行口外镜像操作训练,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练习次数之间学员错误位点数和水平线角度之间的差异。通过问卷了解口外镜像操作技能训练对口内操作的影响。结果:学员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练习时错误位点数分别为(9.60±3.39)个,(7.75±2.97)个,(6.28±2.44)个,(5.63±2.55)个,(3.18±2.63)个,水平线角度分别为(3.63±3.71)度,(2.11±3.11)度,(1.96±3.58)度,(1.63±3.11)度,(1.33±1.40)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0%(38/40)的学员认为进行口外镜像操作技能训练对口内操作具有很大帮助。结论:口外镜像操作技能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员口外镜像技能,且训练效果可以持续一定的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雾化中心(雾化室)质控督查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加强儿童雾化中心(雾化室)建设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雾化中心(雾化室)建设,涵盖环境与布局、设备与雾化诊疗装置配备、人员资质配备、诊疗流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患儿教育与管理以及管理制度等内容。上海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专家参照相关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制定了《儿童雾化中心(雾化室)质控督查专家共识》,用以科学合理指导区域雾化中心(雾化室)的建设,规范、安全、有效开展雾化吸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28例危重新生儿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儿童医院及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接受ECMO治疗的危重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使用ECMO的诊疗过程、结局和并发症。结果:共纳入28例,男21例,女7例;平均出生体重3 187 g(1 760~4 100 g)。原发病为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23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先天性膈疝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例),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2例,极重度贫血2例,心律失常1例。28例患儿均采用静脉-动脉ECMO模式。ECMO开始时间为生后37.0(19.5,93.8)h,77.3%入院后24 h内开始,ECMO运行时间79.5(46.0,96.8)h,住院时间23.0(6.5,29.5)d。20例(71.4%)ECMO成功撤机。ECMO治疗24 h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氧合指数及血乳酸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最低24×10 9/L)和血红蛋白下降(最低68 g/L),其他并发症包括肾功能不全及液体超载17例、机械装置相关并发症8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 结论:对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重症新生儿,ECMO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和循环功能,但易合并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痛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术通气设备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上消化道内镜操作采用麻醉和镇静,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气道梗阻、呼吸抑制以及低氧血症的风险。目前,各种通气设备相继出现,提高了无痛上消化道内镜操作的安全性。通气设备均能有效减少无痛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术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但如何个体化选择不同通气装置是未来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文章将通过对常用消化道内镜通气设备进行综述,包括经鼻通气设备、经口通气设备和体外通气设备,展示各种通气设备的类型,阐述每种设备的特点和优劣势,为临床选择适宜通气设备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消化系统肿瘤血管通路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合理选择并规范管理血管通路装置是消化系统肿瘤临床治疗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制定针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安全管理方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我国相关领域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结合国内临床实践经验制定本共识,围绕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如何选择血管通路装置、如何选择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适宜穿刺部位及如何确定穿刺后尖端位置、中心静脉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堵管的预防与治疗、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的拔管指征、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时使用输液港的适应证及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置管的指征等给出推荐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麻醉科开展小儿全植入式静脉通路装置植入术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植入式静脉通路装置又称输液港,是完全植入皮下并可长期留置的静脉输液通道,用于小儿化疗、肠外营养管理等。相比其他静脉血管通路更安全便捷,并发症少,理论上使用寿命无限制,基本满足治疗需求 [1,2]。使用输液港的患儿原发疾病多为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特别是新生儿与低体重儿,输液港植入与管理更为困难 [3,4]。临床业务开展包括外科、内科、儿科、麻醉科、放射介入科等,各科室理论认识不同,标准化操作规范欠佳,并发症诊断处理不一 [5,6],目前国内缺乏小儿输液港植入术专家共识。麻醉科得益于手术室内无菌操作的便捷、全身麻醉的安全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熟练操作,能够更好地为全院需要施行输液港植入的患儿提供良好的技术和服务保障,对提高全院患儿的诊疗水平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麻醉科开展小儿输液港植入术也是对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理念转变的实际临床实践。本文对麻醉科开展小儿输液港植入术的优势、可行性、需要面对与有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打印结合体外模拟循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体外模拟循环系统是模拟人体血流动力学状态的试验装置。3D打印功能性心血管模型,并将其置于体外模拟循环系统中测试其功能特性,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本文对3D打印结合体外模拟循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