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核因子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水平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探讨HB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并选取同期1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每组的PBMC,并使用核因子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吖啶橙/嗅化乙啶染色观察PBMC形态特点;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TC干预前后各组PBMC中核因子κB、iNOS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 结果:健康对照组的外周总淋巴细胞计数为(3 153±744)/μL,CHB组为(3 072±763)/μL,原发性肝癌组为(2 473±627)/μ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为(2 683±677)/μ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3.48, P<0.01)。PDTC干预前后CHB组、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的核因子κB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7±0.29比0.99±0.17、1.23±0.25比0.84±0.15、1.22±0.22比0.73±0.11;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9±0.23比0.81±0.16、0.96±0.21比0.48±0.12、0.84±0.18比0.45±0.13;干预后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质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53、4.62、5.81、4.19、5.37、3.72,均 P<0.01)。PDTC干预前后此3组的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1±0.18比0.93±0.14、1.04±0.21比0.88±0.17、1.02±0.21比0.77±0.07;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1±0.23比0.67±0.13、0.89±0.17比0.46±0.10、0.73±0.14比0.54±0.1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12、4.29、5.72、4.08、2.87、2.75,均 P<0.01)。 结论:不同阶段HBV感染者免疫状态存在差异,核因子κB/iNOS/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可能参与HBV相关疾病的免疫调控,且HBV持续感染与PBMC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巨噬细胞Bruton酪氨酸激酶基因特异性敲除减轻糖尿病小鼠肾脏损害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特异性敲除对糖尿病小鼠肾脏损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巨噬细胞Btk基因特异性敲除(Btk -/-)小鼠和C57BL/6N小鼠链脲菌素(STZ,50 mg/kg)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Btk -/-组和Btk -/-糖尿病组。12周后测定小鼠一般指标,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足细胞标志物WT1和Nephrin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IV型胶原(IV-Col)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巨噬细胞激活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p)-Btk,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p-p38MAPK、p-JNK、p-ERK以及核因κB(NF-κB)通路p-p65、p-IκB蛋白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IL-1β、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 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Btk -/-糖尿病组尿白蛋白明显减少,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肾脏巨噬细胞CD68表达明显减少,足细胞标志物WT1及Nephrin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外基质FN、IV-Col及TGF-β1表达明显减少,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MCP-1表达明显降低,p-JNK、p-ERK、p-p38MAPK及p-p65、p-IκB表达明显下调(均 P<0.05)。 结论:巨噬细胞Btk特异性敲除可能通过MAPK、NF-κB通路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小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氟化钠对仔鼠生长发育和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氟化钠对仔鼠生长发育和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雌性和雄性SD大鼠各24只,体质量为180 ~ 220 g,按雌雄1 ∶ 1同笼交配10 d。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染氟组、高剂量染氟组,每组8只,分别饮用纯净水配制的0、100、200 mg/L氟化钠溶液,各组均食用标准饲料。母鼠染氟时间为妊娠第0天至仔鼠出生后第3周(断乳前)。断乳后,每组选取10只雌性仔鼠,继续以相同含量和方式染氟至出生后第12周。仔鼠断乳前每周、断乳后每2周测量体质量、身长和后肢长。仔鼠染氟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仔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结果:仔鼠出生第2周,高剂量染氟组仔鼠体质量[(24.87 ± 3.36)g]、身长[(6.37 ± 0.52)cm]、后肢长[(2.27 ± 0.13)cm]均低于对照组[(29.23 ± 4.19)g,(6.92 ± 0.47)、(2.44 ± 0.16)cm, P均< 0.05],而低剂量染氟组与对照组、高剂量染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仔鼠出生第3 ~ 12周,高剂量染氟组仔鼠体质量、身长和后肢长均低于低剂量染氟组和对照组( P均< 0.05);且低剂量染氟组均低于对照组( P均< 0.05)。对照组仔鼠血清SOD、GSH-Px、T-AOC含量[(176.51 ± 29.55)、(985.23 ± 164.80)U/ml,(0.864 ± 0.167)mmol/L]均高于低剂量染氟组[(127.98 ± 24.41)、(776.53 ± 107.85)U/ml,(0.639 ± 0.110)mmol/L]和高剂量染氟组[(99.75 ± 14.56)、(425.14 ± 78.67)U/ml,(0.441 ± 0.072)mmol/L],MDA、iNOS含量[(3.37 ± 0.73)nmol/ml、(189.00 ± 44.67)pg/ml]均低于低剂量染氟组[(8.22 ± 1.38)nmol/ml、(305.60 ± 73.41)pg/ml]和高剂量染氟组[(14.81 ± 1.81)nmol/ml、(431.00 ± 91.1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高剂量染氟组血清SOD、GSH-Px、T-AOC含量均低于低剂量染氟组,MDA、iNOS含量均高于低剂量染氟组( P均< 0.05)。 结论:过量氟可引起仔鼠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可能影响仔鼠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1型小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携载miR-20a-5p对氧糖剥夺/复氧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M1-exo)对氧糖剥夺/复氧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加入100 μg/L脂多糖(LPS)和20 μg/Lγ-干扰素(IFN-γ)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为M1表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免疫荧光法鉴定M1型小胶质细胞。收取M1型小胶质细胞的上清液,用ExoQuick-TC TM试剂盒提取M1-exo,通过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粒径分析(NTA)观察外泌体形态,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CD9、CD63)的表达。将生长良好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分为6组:C组细胞常规培养;O组氧糖剥夺3 h后复糖复氧24 h制备N2a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损伤模型;E组的N2a细胞氧糖剥夺3 h后复糖复氧并与M1-exo共培养24 h;NC组、M组和I组分别构建阴性对照、过表达和敲低微小RNA-20a-5p(miR-20a-5p)的M1-exo,通过qPCR检测转染是否成功。NC组、M组和I组N2a细胞氧糖剥夺3 h后,与转染后的M1-exo共培养24 h后检测各项指标。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qPCR法检测miR-20a-5p表达。 结果:与M0型小胶质细胞相比,M1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荧光强度及其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CD32(荧光强度):36.919±1.541比3.533±0.351,CD32 mRNA(2 -ΔΔCt):4.887±0.031比1.003±0.012,CD32/β-actin:2.663±0.219比1.000±0.028;iNOS(荧光强度):29.513±1.197比7.933±0.378,iNOS mRNA(2 -ΔΔCt):4.829±0.177比1.000±0.016,iNOS/β-actin:1.991±0.035比1.000±0.045;均 P<0.01〕,证明M1型小胶质细胞被成功激活。电镜下可见M1-exo为圆形或卵圆形囊泡状小体,并有明显膜性结构,直径范围约100 nm。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1-exo表达特异性CD63和CD9蛋白。与C组比较,O组N2a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的表达明显升高〔细胞活力( A值):0.540±0.032比1.001±0.014,细胞凋亡率:(19.857±0.910)%比(13.508±0.460)%,miR-20a-5p(2 -ΔΔCt):5.508±0.291比1.033±0.101,均 P<0.01〕。与O组比较,E组N2a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表达进一步升高〔细胞活力( A值):0.412±0.029比0.540±0.032,细胞凋亡率:(31.802±0.647)%比(19.857±0.910)%,miR-20a-5p(2 -ΔΔCt):8.912±0.183比5.508±0.291,均 P<0.01〕,说明M1-exo进一步加重了氧糖剥夺/复氧后N2a细胞的损伤。与E组比较,M组N2a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表达明显升高〔细胞活力( A值):0.311±0.028比0.412±0.029,细胞凋亡率:(36.343±0.761)%比(31.802±0.647)%,miR-20a-5p(2 -ΔΔCt):32.348±0.348比8.912±0.183,均 P<0.01〕;而I组N2a细胞活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表达明显下降〔细胞活力( A值):0.498±0.017比0.412±0.029,细胞凋亡率:(26.437±0.793)%比(31.802±0.647)%,miR-20a-5p(2 -ΔΔCt):6.875±0.219比8.912±0.183,均 P<0.01〕。E组与NC组N2a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M1-exo加重氧糖剥夺复氧后神经元的损伤,这一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携载的miR-20a-5p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丁苯酞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NBP)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反应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7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配(每组9只):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和NBP组。Sham组和TBI组给予植物油,NBP组给予等体积100 mg/kg NBP,连续7 d。TBI 3 d后,干湿法评估小鼠脑水肿情况。应用改良版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转棒疲劳试验检测小鼠损伤后第1、3、7天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皮层周围区抗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通过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与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与Iba1双重染色检测损伤周围区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iNOS及M2型标志物Arg1表达量;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 protein,MBP)检测髓鞘丢失情况。结果:在mNSS实验中,与TBI组相比,NBP组分别在损伤后的第1、3、7天,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 P第1天=0.012, P第3天=0.020, P第7天=0.046)。与TBI组相比,匀速转棒实验中,NBP组小鼠停留时间在第3天明显增加( P第3天=0.031);随NBP治疗时间延长,小鼠在第3、7天的匀加速转棒中停留时间逐渐增加( P第3天=0.024, P第7天=0.039)。进一步病理学检测发现,与TBI组相比,NBP组损伤区MBP髓鞘完整性部分恢复( P=0.026);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Iba1和GFAP表达降低( PIba1=0.007, PGFAP=0.006)。与TBI组相比,NBP组M2型的小胶质细胞标志物Arg1增加( PArg1/Iba1=0.004),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NOS减少( PiNOS/Iba1=0.012)。 结论:NBP可以部分改善TBI小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的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刺激对LPS诱导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电刺激对LPS诱导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生长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8):对照组(C组)、LPS组和LPS+电刺激组(LE组)。C组常规培养24 h,LPS组和LE组加入浓度为100 ng/ml的LPS培养基孵育24 h,LE组于LPS孵育前给予100 mV/mm的直流电刺激4 h。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和IL-1β浓度;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CD3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细胞CD32和iNOS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相比,LPS组和LE组上清液TNF-α和IL-1β浓度升高,细胞CD32和iNOS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与LPS组相比,LE组上清液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细胞CD32和iNOS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电刺激可抑制LPS诱导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甲双胍重塑创伤性脑损伤后免疫环境抑制神经元死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创伤性脑损伤免疫环境及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 /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通过Fluoro-Jade B染色的实验方法,计算神经元的死亡个数,组间采用 t检验。 结果: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实验组促炎因子IL-6(1.00±0.74)、IL-1β(2.08±0.86)、TNF-α(1.32±0.15)表达量低于对照组IL-6(1.67±1.31)、IL-1β(2.92±0.20)、TNF-α(2.4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 t=-17.212, P<0.05)、IL-1β( t=14.872, P<0.05)、TNF-α( t=-20.929, P<0.05);实验组抗炎因子IL-4(1.47±0.43)、IL-10(2.16±0.25)低于对照组IL-4(2.12±0.12)、IL-10(2.86±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4( t=-5.961, P<0.05)、IL-10( t=-7.942, P<0.05);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实验组iNOS(0.378±0.033)低于对照组(0.566±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813, P<0.05);实验组CD206(0.628±0.035)表达高于对照组(0.31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720, P<0.05);通过FJB染色统计FJB阳性细胞个数,实验组神经元个数(18.27±1.98)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元个数(53.60±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638, P<0.05)。 结论:二甲双胍治疗TBI,不仅抑制神经元死亡而且减少神经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4(NOX4)在肝癌细胞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4(NOX4)在肝癌细胞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和肝癌细胞系HepG2共培养模拟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采用靶向NOX4的小干扰RNA(si-NOX4)和NOX4特异性抑制剂GLX351322抑制THP-1中NOX4的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si-NOX4组和GLX351322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 +F4/80 +M2型巨噬细胞比例,试剂盒检测M1型相关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CCL22的表达以及TGF-β信号关键蛋白TGF-β1、Smad1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206的表达。构建肝癌荷瘤小鼠模型,GLX351322干预后检测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2型标志物以及TGF-β信号关键蛋白的表达。 结果:si-NOX4和GLX351322抑制了NOX4的表达,THP-1和HepG2共培养后可显著抑制THP-1细胞活力,si-NOX4组和GLX351322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此外,si-NOX4组和GLX351322组CD206 +F4/80 +M2细胞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M1型标志物iNOS和TNF-α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中M2型标志物Arg1、CCL22以及TGF-β1、Smad1的表达显著高于si-NOX4组和GLX351322组( 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M2型标志物CD206在si-NOX4组和GLX351322组中表达下调,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 P<0.05)。肝癌荷瘤小鼠模型中,GLX351322干预后肿瘤组织中CD206的表达水平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2型标志物Arg1、CCL22以及TGF-β1、Smad1的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抑制NOX4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诱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提示NOX4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方法建立的大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动物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一种用改良方法建立的大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24只;腹腔感染组24只;模型组24只。首先建立腹腔感染模型,腹腔感染建立6 h后行剖腹手术,轻轻取出全部小肠置于两层湿纱布之间,用带有滑石粉的手套进行手术操作,用盐水棉签从小肠末端自下而上到幽门环擦拭小肠浆膜层,反复6次,共15 min。分别于第3、5、7天处死大鼠,行胃肠道传输速率测定和腹部立位腹部平片检查。术后观察肠管粘连情况,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kit原癌基因蛋白(C-kit)表达。组间比较先采用One-way ANOVA检验,之后采用Dunnet 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模型组大鼠胃肠道传输速率术后第3、5、7天分别为(21.25±2.68)%、(21.90±0.96)%、(21.17±2.47)%;而对照组分别为(62.61±3.25)%、(59.76±4.92)%、(57.18±4.30)%。腹腔感染组分别为(50.66±5.95)%、(48.89±3.15)%、(47.58±3.74)%,模型组与对照组和腹腔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4.924、228.536、193.761, P均<0.01)。模型组大鼠组织SOD含量术后第3、5、7天分别为(263.12±18.50)、(260.14±29.53)、(261.43±47.92) U/ml,与对照组和腹腔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506、28.863、37.244, P均<0.01)。模型组大鼠组织MDA含量术后第3、5、7天分别为(7.36±1.38)、(6.14±1.02)、(6.49±0.65) nmol/ml,与对照组和腹腔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692、11.190、16.156, P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小肠iNOS阳性表达显著增强,C-kit阳性表达显著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改良方法建立的大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模型与临床上发生的炎性肠梗阻指标基本一致,该方法能成功建立大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NF-α/TNFR1抑制M1型Kupffer细胞自噬在三氯乙烯致敏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测三氯乙烯(TCE)致敏小鼠肝脏中M1型极化与自噬相关指标表达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调控M1型Kupffer细胞自噬在TCE致敏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11月,将45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6~8周龄),按照单纯随机分组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 n=5)、溶剂对照组( n=5)、TCE处理组( n=18)、TCE+R7050(抑制剂)处理组( n=17);经皮致敏小鼠,末次激发后24 h,根据皮肤反应评分情况将小鼠分为致敏组与未致敏组。取小鼠肝脏,光学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TNFR1及自噬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M1型Kupffer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1型Kupffer细胞自噬发生情况。 结果:TCE处理组小鼠致敏率为38.9%(7/18),TCE+R7050处理组致敏率为35.3%(6/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E致敏组小鼠肝细胞形态异常,肝损伤明显,肝细胞内线粒体减少,内质网断裂。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E致敏组小鼠肝脏TNF-α、TNFR1蛋白表达升高,M1型Kupffer细胞iNOS蛋白表达升高,自噬微管结合蛋白1-轻链3(LC3B)、Beclin1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中iNOS未见明显表达,TCE未致敏组可见少量表达,TCE致敏组中阳性染色区域明显,iNOS表达明显升高( 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与TCE未致敏组iNOS蛋白水平较低,仅部分与P62共定位;TCE致敏组iNOS与P62的荧光信号共定位明显增加。 结论:TNF-α/TNFR1信号通路可能通过抑制M1型Kupffer细胞自噬从而诱导TCE致敏小鼠的肝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