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上海市生禽肉和调理肉制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分析上海市市售生禽肉和调理肉制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2022年1~8月,从上海市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等环节采集样品348份,其中生禽肉240份,调理肉制品108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别对样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测.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可疑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并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生禽肉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8.33%(68/240)、5.00%(12/240)和0.83%(2/240);调理肉制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56%(6/108)、28.70%(31/108)和1.85%(2/108);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生禽肉中68株沙门菌分布于14种不同血清型,其中科瓦利斯沙门菌(35.29%)、鼠伤寒沙门菌(16.18%)和肠炎沙门菌(13.24%)占比较高,调理肉制品中6株沙门菌分布于3种不同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菌(66.67%)、肯塔基沙门菌(16.67%)和鼠伤寒沙门菌(16.67%).结论 上海市市售生禽肉和调理肉制品中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率较高,存在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在后续的监管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2017-2021年河南省肉与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及部分肠杆菌耐药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了解河南省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并对肠杆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耐药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等21个监测点的1 934份肉与肉制品,参考《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河南省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产气荚膜梭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空肠弯曲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致泻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耐药率和耐药谱等特征.结果 1 934份样品中检出478株致病菌,其中沙门菌96株,共26个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致泻大肠埃希菌82株,以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为主;产气荚膜梭菌6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8株,空肠弯曲菌3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40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4.72%,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达到89.00%,其次为生禽肉(36.79%)和生畜肉(22.35%).96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71.88%)、萘啶酸(63.54%)及四环素(58.33%)高水平耐药;82株致泻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84.38%)、氨苄西林(67.19%)及氯霉素(64.06%)高水平耐药,且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情况.结论 河南省肉与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尤其是调理肉制品污染较重.致泻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且存在多重耐药情况.为减少食源性疾病的暴发,降低感染率,应加强对肉与肉制品的监管监控,以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2011-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有效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采集5类市售肉及肉制品共10 927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9种食源性致病菌检验.结果 10 927份样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5.0%(548/10 927),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按样品种类依次为调理肉制品(33.3%,33/99)、生畜肉(24.5%,73/298)、生禽肉(24.2%,67/277)、冷冻肉糜制品(14.4%,14/97)、熟肉制品(3.6%,361/10 1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禽肉中未检出弯曲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调理肉制品中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熟肉制品中未检出志贺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0.9%~4.9%.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受到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污染持续多年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宝鸡市2014-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宝鸡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监管部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4-2016年采集宝鸡市部分市售食品842份,根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手册》对其进行检测.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在842份样品中,有153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8.17%.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生肉及其生肉制品和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检出率为66.67%和58.33%.三年间共检出7种食源性致病菌,分别为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 结论 宝鸡市部分市售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严重,特别是生肉食品,因此要严格规范肉制品加工过程,防止生、熟交叉污染.同时,相关部门应做好动物的检疫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4-2017年陕西汉中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和掌握汉中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 2014-2017年汉中市共采集20类食品样品,共950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11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950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205株,总检出率21.58%.检出9种致病菌,其中弯曲菌检出率最高(24.00%),其次分别为蜡样芽胞杆菌(23.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27%)、单增李斯特菌(6.34%)、沙门氏菌(5.68%)、致泻大肠埃希氏菌(5.00%)、霍乱弧菌(2.69%)、副溶血弧菌(1.71%)、创伤弧菌(0.64%),阪崎肠杆菌、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未检出.其中生禽肉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90.91%),其次分别为调理肉制品(66.67%)、流动早餐(56.67%);在超市、农贸市场、餐饮环节、养殖环节、网店5类场所抽样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6.67%、39.74%、21.62%、2.12%、5.88%.结论 汉中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建议加大对高风险食品的监测力度,加强监管,以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5-2018年陕西省宝鸡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受到污染的食品类别,为消除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卫生监督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照《国家食品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及《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T 4789.30-2008,GB4789.30-2010,GB 4789.30-2016规定的检验方法,对宝鸡市13类食品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宝鸡市13类2 357份市售食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00株,检出率为8.49%;宝鸡市市售食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调理肉制品44.44%、冷冻肉糜制品36.36%、凉拌菜20.36%、生畜肉19.04%、生禽肉17.24%、水产品冷冻挂浆制品14.29%、动物性水产品10.37%,以生肉制品、水产品和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较高.结论 宝鸡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即食食品(凉拌菜),对其生产和销售环节要加强监管,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4-2018年陕西省宝鸡市市售肉及肉制品致病菌风险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宝鸡市市售肉及肉制品的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4-2018年在宝鸡市9县3区随机抽取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等食品流通环节的5类肉及肉制品396份,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法,采集和检验食品样品.结果 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19.95% (79/396),各类肉及肉制品的致病菌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调理肉制品57.58%、冷冻肉糜制品28.00%、生禽肉18.00%、生畜肉17.14%、熟肉制品12.78%.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均未检出.结论 2014-2018年宝鸡市市售肉及肉制品连续5年一直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建议从各方面加强肉及肉制品卫生生产和食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8年—2020年菏泽市肉与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菏泽市肉与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市售肉与肉制品250份,按照《国家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检验.结果 2018年—2020年共抽检肉与肉制品250份,检出致病菌166株,总检出率为41.20%(103/250),其中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胞杆菌、弯曲菌、沙门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6.00%(36/100)、30.00% (6/20)、28.63%(63/220)、27.85%(39/140).生禽肉的污染最重,致病菌检出率为77.78% (70/90),其次是调理肉制品、生畜肉、熟肉制品、动物血及其制品,检出率分别为30.00%(3/10)、27.14%(19/70)、18.00%(9/50)、6.67%(2/30).检出沙门菌39株,分为6个群21个血清型,其中肯塔基沙门菌为肉与肉制品中的优势菌株,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结论 菏泽市售肉与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严重,存在食源性疾病的隐患,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致病菌污染监测与监管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河南省市售调理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售调理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预防控制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5个市级监测点采集市售调理肉制品,分别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等4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并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100份调理肉制品的致病菌总检出率为48.00%.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69株,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8株,占比最高(55.07%).1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携带耐热肠毒素B基因(ystB).检出的17株沙门菌分属3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结论 河南省市售调理肉制品中有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潜在风险.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此类食品的监测与监管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菏泽市肉与肉制品中弯曲菌的分布及PFGE分子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2017年-2020年菏泽地区市场销售肉与肉制品中弯曲菌分布及分子特征,为弯曲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采集的270份肉与肉制品进行弯曲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结果 在270份样品中,共检出弯曲菌62株,总检出率为22.96%(62/270),其中生禽肉弯曲菌检出率最高,为57.78%(52/90),其次是生畜肉,检出率为8.33%(10/120);动物血、熟肉、调理肉制品未检出弯曲菌.生禽肉与生畜肉弯曲菌检出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3,P <0.05).空肠弯曲菌的检出率为25.24%(53/210),高于结肠弯曲菌的检出率4.28% (9/210).通过PFGE聚类分析,41株空肠弯曲菌可分成32种带型,7株结肠弯曲菌分成6种带型,有9种带型高度同源.结论 2017年-2020年菏泽市肉与肉制品中弯曲菌污染较为严重,弯曲菌的PFGE型别较多,呈现多样性.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卫生管理和监管力度,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