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2年中国大陆老年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群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人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我国"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收集2018-2022年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主动监测病例信息,采集粪便标本,开展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的检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老年人群急性胃肠炎病例粪便标本总体检出率为9.15%(7 218/78 904,95%CI:8.95%,9.35%),以沙门菌最高(3 860/78 699,4.90%,95%CI:4.75%,5.06%),其次为诺如病毒(1 517/73 173,2.07%,95%CI:1.97%,2.18%)、致泻大肠埃希菌(1.39%,1 015/72 763,95%CI:1.31%,1.48%)、副溶血性弧菌(1.00%,782/78 386,95%CI:0.93%,1.07%)和志贺菌(0.19%,147/78 611,95%CI:0.16%,0.22%).老年人群男性沙门菌检出率高于女性,而女性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于男性,且年龄越大,检出率越低.老年人群各监测病原检出率具有明显季节性,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7、8月达到高峰,诺如病毒则在2、3月达到高峰,各地区监测病原检出率有所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6.85,P<0.001).可疑暴露食品类别主要为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和蔬菜类及其制品等大宗食品,家庭是最主要的进食场所.结论 我国2018-2022年间老年人群急性胃肠炎病例以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监测病原流行病学特征有所不同,应根据对应特征分布制定针对性措施预防老年人食源性疾病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芯片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为了对肉制品中牛肉源性成分进行准确定量,本文采用数字PCR(dPCR)技术对牛肉的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定量检测,根据基因拷贝数建立了肉制品中牛肉源性成分PCR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参照标准设计的牛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猪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鸭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以及动物源性成分通用引物、探针,建立了双重数字PCR体系.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生鲜牛肉质量与DNA含量、DNA含量与DNA拷贝数之间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并以DNA含量为中间值计算出DNA拷贝数(C)与生鲜牛肉质量之间的换算公式:M 牛=0.020 9C+0.676.应用建立的dPCR方法对构建的肉样模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牛肉定量检测值与实际质量基本一致,且受外源物种的干扰小.运用该方法对抽取的10份市售牛肉样品检测,同时通过特异/通用引物扩增的拷贝数之比(%)辅助判断肉制品中是否存在非牛源性的其他动物源性成分掺假,检测出部分样品不符合标签规定.结论 该方法可实现对牛源性成分的量化检测,能够作为区分故意添加和无意污染的依据,为执法监管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2022年包头市肉及肉制品中弯曲菌监测结果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包头市市售肉及肉制品中弯曲菌(Campylobacter)带菌率,并对其分离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耐药基因及分子分型等病原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2019-2022年共采集市售肉及肉制品300份,分离培养获得弯曲菌,测定其抗生素敏感性、耐药基因及基因突变位点,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300份肉及肉制品中共检出弯曲菌142株,其中生禽肉中检出率为65.71%(138/210),结肠弯曲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空肠弯曲菌(x2=12.48,P<0.01);仅有3株弯曲菌对全部11种抗生素敏感,有26株细菌耐受全部11种抗生素并有130株发生多重抗生素耐药,主要耐药性表现在喹诺酮(萘啶酸、环丙沙星)及四环素类药物;在喹诺酮耐药弯曲菌中均检测到gyrA基因发生C-243-T的位点突变,并在91.09%的四环素耐药弯曲菌中检测到tetO耐药基因;142株弯曲菌分为105个PFGE型别,相似度在35.1%~100%,无明显优势型别条带.结论 包头市肉及肉制品中存在弯曲菌污染,且在生禽肉中污染尤为严重;弯曲菌对喹诺酮及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程度高且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PFGE型别呈多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型肉毒梭菌致婴儿肉毒中毒三例临床分析及实验室诊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B型肉毒梭菌致婴儿肉毒中毒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于2018年5至11月收治的3例B型肉毒梭菌致肉毒中毒婴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患儿的粪便样品或粪便增菌液的肉毒毒素,同时从粪便样本中培养、分离肉毒梭菌。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3、3、8月龄。5月份发病2例,11月份发病1例。混合喂养2例,母乳喂养1例。家属从事肉制品加工1例。3例患儿既往均健康,均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颅神经受累、排粪困难等表现,2例继发泌尿系统感染,2例患儿肌电图提示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同龄儿低。经过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呼吸道管理、排粪和(或)导尿、鼻饲等处理,3例患儿于发病2~4个月后痊愈。1例患儿的粪便稀释液以及3例患儿粪便的TPGYT增菌液和庖肉增菌培养基样品中均检测到B型肉毒毒素,培养、分离纯化后鉴定为B型肉毒梭菌。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颅神经受累表现、排便困难)可临床拟诊婴儿肉毒中毒,其中粪便肉毒毒素检测和肉毒梭菌的培养及分离则有助于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社区人群痛风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痛风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痛风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3个街道(镇)的20~75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上海嘉定区居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9.82%与5.75%,其中男性为18.88%与7.94%、女性为3.79%与4.29%。社区痛风患病人群中,家族史阳性率为17.13%,家族史与痛风的关系显著( OR=3.140,95% CI 2.365~4.169, P<0.01)。年龄( OR=1.034,95% CI 1.021~1.047)、体重指数( OR=1.102,95% CI 1.074~1.131)、腰臀比( OR=4.876,95% CI 1.153~20.622)、睡眠质量( OR=1.310,95% CI 1.159~1.480)以及食用猪肉外的其他畜肉( OR=1.117,95% CI 1.007~1.240)、淡水鱼类( OR=1.138,95% CI 1.005~1.288)、加工肉制品( OR=1.145,95% CI 1.033~1.270)与痛风显著相关( P<0.05或 P<0.01)。性别、饮酒、食用海水鱼类、豆浆/豆奶也与痛风患病相关( P<0.05或 P<0.01),表现为保护作用( OR<1.000)。 结论:少吃畜肉与肉制品等高嘌呤食物,以及控制体重,可能有助于减少尿酸的产生,达到预防痛风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起群体性氨气中毒事故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某肉制品工厂急冻库氨气泄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于2013年4月,对该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对24名就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公司在氨气管道维修作业中造成氨气泄漏,就诊患者中20人为刺激反应,4人为轻度中毒。结论:预防群体职业性氨气中毒,需增强职业病防治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0年我国20个省份禽肉来源弯曲菌的耐药性及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20年我国20个省份禽肉来源弯曲菌的耐药性及基因组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来自全国零售禽肉制品中的弯曲菌265株(空肠弯曲菌:244株;结肠弯曲菌:2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对筛选出的38株耐药菌进一步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携带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序列型和遗传多样性特征。结果:265株弯曲菌对四环素、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84%~100%),多重耐药率达53.2%;其中结肠弯曲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于空肠弯曲菌(均 P<0.05)。38株弯曲菌基因组中β-内酰胺类(100%,38/38)、喹诺酮类(94.7%,36/38)、四环素类(81.6%,31/38)和氨基糖苷类(50%,19/38)抗生素耐药基因携带率较高;空肠弯曲菌携带毒力基因种类和数量要明显多于结肠弯曲菌;20株测序空肠弯曲菌共获得19个序列型,18株测序结肠弯曲菌共获得17个序列型,共发现5个新的序列型,菌株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结论:我国禽肉来源弯曲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耐药和毒力基因在弯曲菌中分布广泛,弯曲菌存在遗传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品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 2020-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Y.e)食品分离株分子特征。 方法:对聊城市市售生肉与肉制品中 Y.e开展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PFGE和全基因组测序(WGS)。利用微生物基因组注释系统对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拼接组装,对组装基因组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并应用基于WG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分型方法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上获取的14株国内外 Y.e的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结果:165份样品中共检出21株 Y.e,检出率为12.73%,20株 Y.e测序成功。 Y.e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21株 Y.e呈现2种毒力基因特征;PFGE、MLST和cgMLST聚类分析显示,21株 Y.e呈高度多样性;wg-SNPs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0株 Y.e可分为2个进化主分支。 结论:聊城市生肉与肉制品中分离的 Y.e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且分子分型呈现高度多样性,应加强生肉与肉制品中 Y.e分子生物学监测,开展基因组测序及分子分型检测工作,为预防由 Y.e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筛查干预角度的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所致伤残调整寿命年负担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筛查干预视角,分析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所致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负担的现况、既往与未来,并行国际比较,为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及其筛查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平台摘录数据,描述中国2019年结直肠癌所致DALY数、世标率及不同亚组值;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变化趋势,结合人群筛查情况行国际比较。进一步预测中国结直肠癌所致DALY负担未来变化趋势。结果:中国2019年结直肠癌所致DALY总数为639.5万人年,占全球结直肠癌负担的26.3%,占中国全部癌种负担的9.5%;其中男性DALY数占65.2%,≥65岁者占44.8%,与本土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推荐接近的年龄段(40~74岁)人群占73.7%,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数占4.8%。相比1990年,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所致DALY总数增长了181.5%,有明确归因占比上升幅度最大的因素是高BMI、红肉摄入过量和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等(增幅依次为151.1%、86.4%和78.8%)。就结直肠癌所致DALY率,中国1990年为245.6/10万,2019年为320.6/10万,增幅达30.5%;作为参照,已开展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澳大利亚(2006年启动)、英国(2006年)和日本(1992年),DALY率降幅分别为36.0%、28.6%和17.8%。预测提示,若无继续扩大范围的人群筛查,2030年中国结直肠癌所致DALY总数将达766.6万人年~906.6万人年,较2019年将增加19.9%~41.8%。结论:中国结直肠癌所致DALY负担近30年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及伴随失能会使负担更重。目前本土推荐筛查年龄可覆盖七成DALY负担来源人群,但人群的实际筛查覆盖有限。其他国家结直肠癌所致DALY负担的下降与筛查开展密不可分,提示尽快扩大本土结直肠癌有效筛查覆盖率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9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中归因于饮食危险因素(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钙摄入不足、纤维摄入不足、牛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和总饮食危险因素)的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率和DALY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描述变化趋势,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结果: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归因于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牛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和总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P<0.05),归因于钙摄入不足和纤维摄入不足的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P<0.05)。65~79岁各年龄组归因于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牛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以及总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和DALY率较25~64岁各年龄组上升速度更快,65~79岁各年龄组归因于钙摄入不足和纤维摄入不足较25~64岁各年龄组下降速度更慢。控制时期和队列效应后,归因于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钙摄入不足、纤维摄入不足、牛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和总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P<0.05)。归因于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钙摄入不足、牛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总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和DALY率随时期、队列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归因于纤维摄入不足随时期、队列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各饮食危险因素的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归因于饮食危险因素的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老年人为高危人群,在结直肠癌防治工作中需加强饮食危险因素的科普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