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太原市生态管理分区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和权衡/协同关系,对科学划分生态管理分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多源数据,以街道为尺度单元量化了太原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及需求量,借助Getis-Ord Gi*工具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了 6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冷热点区域及供需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根据自然资源特征及社会经济情况提出了生态管理分区及管控建议.结果表明:太原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布具有空间分异性,在供给方面,固碳量、空气净化、热环境调节、休闲服务在东西部较高,土壤保持西部较高,产水服务南部较高;在需求方面,固碳量、热环境调节、产水和休闲服务呈现出中部及东南部高、四周低的特点,空气净化需求南部和北部较高,土壤保持需求西部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匹配特征明显,6种服务供需风险等级总体呈现由汾河向东西两山递减的规律.供给方面,产水服务与其他5种服务呈现为权衡关系;需求方面,空气净化和土壤保持与其他4种服务呈现为权衡关系.本研究提出了"保护优先-调控为主-协同治理"的分区框架,将研究区分为3个一级分区和8个二级分区,并提出了差异化管护策略.本研究可为平衡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突变体p53的翻译后修饰与"功能获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p53是细胞内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超过50%的人类肿瘤存在以错义突变为主的p53基因变异,导致肿瘤细胞中突变体p53蛋白的产生和积累.除了丧失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显性负效应抑制野生型p53的转录活性和肿瘤抑制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突变体p53的"功能获得(gain-of-function)"是其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的重要途径.翻译后修饰是调节p53分子功能的关键方式,对野生型p53及不同类型突变体p53的调控表现出普遍性和特异性的双重特征,是靶向突变体p53进而逆转肿瘤的新兴潜在靶点.本文以突变体p53的翻译后修饰为切入点,对突变体p53通过"功能获得"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翻译后修饰对突变体p53的调控机制,以及靶向突变体p53及其翻译后修饰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此外,我们还讨论了突变体p53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旨在系统概括翻译后修饰对突变体p53"功能获得"的调控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开发基于靶向突变体p53翻译后修饰的肿瘤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细胞亚群在调控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具有自身免疫成分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涉及多种免疫细胞,这些细胞通过相互作用介导复杂的免疫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T细胞作为主要的免疫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特异性功能的亚群,这些T细胞亚群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或抗炎细胞因子,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了解这些免疫细胞如何影响疾病的发展对于制定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该文旨在综述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胶质细胞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常见的卒中并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和生活质量.近年来,CPSP的病理机制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而小胶质细胞作为颅内常驻的巨噬细胞,被认为在CPSP发生发展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篇综述从生物活性因子、细胞受体和信号通路等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小胶质细胞调节CPSP的研究进展,描述了多个化合物对CPSP的临床前治疗作用,以期促进CPSP靶向治疗策略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编码RNA介导的自噬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种调节生物学过程的因子,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NcRNA在肿瘤中可作为竞争内源性RNA及RNA结合蛋白发挥作用,并且可以参与细胞转录与翻译的调节.自噬作为一种自我吞噬多余内容物并产生新分子维持细胞稳态的过程,对卵巢癌具有双重作用,需深入探讨.NcRNA可以通过自噬相关蛋白及信号通路介导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同时自噬具有多种分类,本文主要聚焦于经典的巨自噬作用,综述了卵巢癌中 ncRNA(miRNA,lncRNA及circRNA)与自噬的串扰,有助于提供基于ncRNA与自噬的卵巢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综述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阐述其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Nanomedicine Delivery System,Gastric cancer,Treatment"为英文关键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胃癌、治疗"为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9-12-01-2023-12-0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相关动物实验;(2)相关临床试验;(3)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4)使用于胃癌治疗中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载体;(5)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价值和应用现状;(6)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转化.排除标准:(1)内容相似或重复的文献;(2)研究机制模糊及存在争议的文献.最终共纳入文献74篇.结果 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胃癌治疗作用机制主要是提高药物靶向性,延缓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减少药物在胃酸环境中的降解,调节胃癌细胞中的活性氧水平,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基于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实现多药递送,延缓耐药性,促进联合应用,减少毒副作用,增强术前和术中影像指导,从而增强疗效,为目前胃癌药物治疗方法存在的单药疗效差、毒副作用多和易产生耐药性等弊端提供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策略.结论 随着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和多项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治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开展,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细胞介素-24抗肿瘤效应及应用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白细胞介素-24(IL-24)是一种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减少肿瘤血管生成,其通过p38 MAPK、PI3K和JAK/STAT等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周期、细胞代谢等关键过程,并有效抑制肿瘤发生、发展.IL-24独特的抗肿瘤机制和临床应用潜力使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IL-24的肿瘤靶向性、毒副作用、递送效率和剂量控制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IL-24的治疗效率和靶向性,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和溶瘤病毒载体递送等方式优化和增强其治疗效果.此外,IL-24与放化疗等抗肿瘤手段联合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细胞自噬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总结细胞自噬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细胞自噬的认识与理解,促进自噬在肿瘤临床和基础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方法 使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检索系统,以"细胞自噬""自噬信号传导""自噬与肿瘤""靶向自噬"为中文关键词,"Autophagy""Autophagy signal transduction""Autophagy and Cancer""Targeted Autophagy"为英文关键词,检索2013-01-01-2024-01-3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自噬的过程和调节机制;(2)自噬与肿瘤的关系;(3)调节自噬与肿瘤治疗.排除标准:(1)数据不完整的文献;(2)文献研究方法中存在统计学问题的文献以及内容相似或重复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73篇,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69篇.结果 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药物抵抗有关.自噬能通过维持细胞内稳态、DNA和基因组的稳定、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抑制肿瘤发生;也能通过保障肿瘤细胞代谢,维持癌症干细胞稳定促进肿瘤发展;在某些情况下自噬过度激活也可引起自噬性死亡.通过药物促进自噬或者抑制自噬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结论 自噬过程受一系列复杂信号分子的调控,调控机制与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密切联系.自噬与肿瘤的发病、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干预靶点,调节自噬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胞质TGM2依赖GTP抑制TRIM21介导的STAT1泛素化降解促进胃癌恶性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 与目的既往研究提示谷氨酰胺转胺酶2(transglutaminase 2,TGM2)是多种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中,我们试图揭示TGM2在胃癌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分析TGM2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分析TGM2在胃癌中的功能,包括蛋白质印迹、免疫组化、CCK8、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异种移植瘤模型和转移瘤模型.通过基因富集分析、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筛选TGM2在胃癌中潜在的作用靶标.通过功能损益实验和挽救实验验证TGM2对STAT1的调控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质谱分析、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筛选STAT1互作蛋白,并阐明其调控机制.最后,通过突变TGM2和使用TGM2的酶活性调节剂(ZM39923和A23187)以明确TGM2通过何种酶活性促进胃癌恶性进展,并阐明其潜在机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TGM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其高表达预示患者不良预后.TGM2过表达/敲低能够促进/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而敲低/过表达STAT1能够逆转TGM2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提示TGM2通过抑制STAT1泛素化/降解促进胃癌恶性进展.TRIM21被鉴定为胃癌中STAT1的E3泛素连接酶.TGM2通过与GTP结合的酶活性促进TRIM21和STAT1解离.A23187能够抑制TGM2对STAT1的作用,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逆转TGM2的促肿瘤作用.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在胃癌中TGM2调控STAT1的作用和机制,提示TGM2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了解TGM2与GTP结合的酶活性有助于开发靶向药物,优化现有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miRNA-21、术前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对大脑胶质瘤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 miRNA-21、术前清蛋白-球蛋白比值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2023年 1月 243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胶质瘤的病人,收集病人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情况、体质指数、Karnofsky表现状态(KPS)、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脑区)、切除范围、术前淋巴细胞计数、术前清蛋白水平、辅助放疗、化疗等资料,并根据磁共振成像数据计算肿瘤大小,采集病人术前 1周血液学指标数据,评估术前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及总生存期(OS).检测血清 miRNA-21,OS由 Kaplan-Meier分析估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AGR和 miRNA21的预测能力.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排除65例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和 12例失访病人,共纳入 166例病人.Kaplan-Meier分析曲线显示,AGR≤1.75或miRNA-21≤48的病人 OS明显低于 AGR>1.75或 miRNA-21>48的病人(P均<0.001).1年生存期:AGR和 miRNA-21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80,0.631;2年生存期:AGR和miRNA-21的AUC分别为 0.651,0.656.在多变量分析中,AGR[HR=0.785,95%CI(0.357,0.979),P=0.040]和 miRNA-21[HR=0.757,95%CI(0.378,0.985),P=0.039]均是 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术前 AGR和 miRNA-21 与胶质瘤病人的 OS显著相关.基于术前炎症、免疫和营养状况等指标,AGR和 miRNA-21可为胶质瘤病人制定更有效的术前调节策略和更好的辅助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