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蔻明预处理对小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及肺组织Nrf2、SOD2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豆蔻明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ion-associated lung injury, VALI)的影响。方法:选取8~12周健康C57BL/6小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Sham组)、机械通气组(M组)、机械通气+豆蔻明组(MC组,机械通气前30 min豆蔻明80 mg/kg灌胃)、机械通气+豆蔻明+ML385组(MCM组,机械通气前7 d腹腔注射ML385 30 mg·kg -1·d -1,机械通气前30 min豆蔻明80 mg/kg灌胃)。采用潮气量28 ml/kg机械通气4 h制备小鼠VALI模型。通气完毕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BCA法测定BALF中蛋白浓度,ELISA法测定BALF中IL-6、TNF-α浓度。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肺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及超氧化物歧化酶2 (superoxide dismutase 2, SOD2)蛋白水平。 结果:与Sham组比较,M组、MC组、MCM组的肺损伤评分及BALF中蛋白、IL-6、TNF-α浓度升高( P<0.05),肺组织中Nrf2、SOD2蛋白水平升高( P<0.05)。与MC组比较,M组和MCM组的肺损伤评分及BALF中蛋白、IL-6、TNF-α浓度升高( P<0.05),肺组织Nrf2、SOD2蛋白水平降低( P<0.05)。M组和MCM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豆蔻明预处理可通过增加肺组织Nrf2及SOD2蛋白水平抑制VAL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1PR3特异性激动肽GPS-725.017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设计新型S1PR3特异性激动剂GPS-725.017,并研究其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保护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作用。方法:以来源于S1PR3受体胞内区段的短肽为母核结构,在其N末端修饰正亮氨酸(norleucine, Nle)和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myr),命名为GPS-725.017。实验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溶剂组和GPS-725.017治疗组,每组5或10只,各组气管内注射5×10 6 CFU(colony forming unit)大肠杆菌诱导急性肺损伤,GPS-725.017治疗组按10 mg/kg剂量给予GPS-725.017治疗。观察各组小鼠48 h生存率;造模5 h后,检测外周血及肺脏细菌负荷及炎性因子,Western blot法测定肺泡巨噬细胞内Vps34蛋白含量;造模12 h后,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并病理学评分。 结果:与溶剂组相比,GPS-725.017治疗组小鼠生存率显著提高( P<0.01),血液、肺泡灌洗液细菌CFU低于溶剂组( P<0.001),血液、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溶剂组( P<0.001),肺泡巨噬细胞内Vps3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溶剂组( P<0.01),治疗组肺脏病理学损伤较溶剂组明显减轻( P<0.001)。 结论:S1PR3特异性激动剂GPS-725.017可以特异性激动肺泡巨噬细胞膜上S1PR3受体,上调胞内Vps34蛋白表达水平,从而促进肺泡巨噬细胞清除细菌,明显减轻ALI小鼠的肺部损伤程度,显著提高ALI小鼠的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通过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表达与M1、M2型极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巨噬细胞TREM-1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予以0(空白对照组)和1 μg/ml 的 Pg-LPS(LPS组)刺激,同期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1 μg/ml的TREM-1抑制剂LP17(LPS+LP17组)或对照肽(LPS+对照肽组),培养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CR,RT-qPCR)检测TREM-1和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标志物(分别为CD86、CD206)及其极化相关细胞因子[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mRNA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EM-1、CD86、CD206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24 h后,LPS组巨噬细胞中TREM-1相对 mRNA表达量(1.40±0.14)及蛋白表达量(3.85±0.2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1±0.18、1.00±0.05)显著升高( P<0.05),同时M1型极化标志物CD86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1.42±0.01、1.55±0.07)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0±0.09、1.00±0.10)显著上调( P<0.01),且M1型极化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P<0.05);加入TREM-1阻断剂LP17后,与LPS组相比,TRE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86 mRNA(0.96±0.00)和蛋白(1.36±0.0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对于M2型极化标志物CD206及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0,细胞培养24 h后,CD206 mRNA(0.56±0.05)及蛋白表达(0.25±0.0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2±0.25、1.00±0.10)显著下调( P<0.01),IL-10 mRNA较空白对照组表达显著上调( P<0.05),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PS+LP17组CD206、IL-10 mRNA表达均较LPS组显著下调( P<0.05),CD206、IL-10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REM-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从而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炎作用;尚无证据表明TREM-1是否参与调控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败血症婴儿外周血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婴儿发生败血症时外周血中脂代谢产物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探索其在婴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46例住院确诊败血症患儿及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患儿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血串联质谱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相关性。对败血症患儿,根据是否有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的差异。结果:败血症患儿外周血中己二酰肉碱(C6DC)、肉豆蔻烯酰肉碱(C14:1)、3-羟基肉豆蔻酰肉碱(C14OH)、3-羟基棕榈酰肉碱(C16OH)水平高于非感染患儿( Z=-2.52、-2.05、-2.68、-2.82, P均<0.05),外周血中游离肉碱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四种酰基肉碱水平均与降钙素原水平呈正相关( r=0.44、0.44、0.40、0.49, P均<0.01)。有并发症组C16OH异常患儿的比例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1, P<0.05)。 结论:败血症婴儿的部分酰基肉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正相关,有并发症的患儿中长链酰基肉碱水平异常者比例更高,提示败血症婴儿的脂代谢发生了改变,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可能有助于婴儿败血症严重程度的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血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足月小于胎龄(SGA)新生儿和与之配对的足月适于胎龄儿(AGA)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差异,探讨足月SGA血代谢谱的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出生的79例足月SGA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按胎龄、性别匹配的79例健康足月AGA为对照,出生后第3天采集干血滤纸片样品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应用正交偏最小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2组间的差异和生物标志物。结果:足月SGA组出生体质量(2.5±0.2) kg,足月AGA组出生体质量(3.2±0.3) kg。通过OPLS-DA模型分析发现12种权重较大的血代谢物质及2组血代谢物比值分别为:丙酰基肉碱(0.34±0.13比0.42±0.15)、酪氨酸[0.24(0.18,0.27)比0.28(0.22,0.37)]、游离肉碱(0.43±0.14比0.37±0.12)、缬氨酸[0.39(0.35,0.45)比0.44(0.36,0.53)]、辛酰基肉碱(0.33±0.13比0.29±0.09)、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0.35±0.12比0.31±0.10)、丁酰基肉碱(0.37±0.13比0.41±0.14)、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0.35(0.25,0.43)比0.35(0.26,0.45)]、葵酰基肉碱(0.26±0.13比0.23±0.08)、异戊烯酰基肉碱[0.33(0.26,0.34)比0.33(0.30,0.35)]、亮氨酸[0.38(0.30,0.47)比0.40(0.33,0.48)]、甲硫氨酸(0.42±0.14比0.46±0.15),其中丙酰基肉碱( t=3.920)、酪氨酸( Z=3.536)和缬氨酸( Z=2.838)在足月SGA组明显降低,而游离肉碱( t=-2.863)、辛酰基肉碱( t=-2.266)和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 t=-2.194)明显升高,与足月AG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足月SGA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液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与足月AGA存在差异。足月SGA新生儿营养支持中需适量补充芳香族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其出生后早期通过动员中长链脂肪酸来满足机体能量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豆蔻酰化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N-豆蔻酰化是一种蛋白质修饰方式,也是常见的蛋白质脂化类型之一。N-豆蔻酰化通过改变蛋白构象、稳定性及细胞定位,影响细胞信号转导、代谢途径重编程以及参与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研究表明N-豆蔻酰化转移酶(NMT)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因此,靶向NMT抑制剂具有良好抗癌效果,为癌症复发及转移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文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N -豆蔻酰化系统并综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总结近5年靶向蛋白质N-豆蔻酰化治疗癌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代谢轮廓及其代谢通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代谢物轮廓和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016—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确诊MM患者(55例)的血清,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37例)的血清作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初治MM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进行高通量检测及鉴定,通过计算质量控制(QC)样本的相对标准偏差值(RSD)对样品制备的重现性进行考察。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结合 t检验校正的方法筛选MM患者及健康人群的差异性代谢物,使用代谢通路分析工具构建代谢通路。 结果:55例MM患者中,男34例,女21例,中位年龄60岁(42~73岁)。根据M蛋白类型进行分型,IgG型30例,IgA型9例,IgM型1例,未分泌型2例,双克隆型1例,轻链型12例(kappa轻链型3例,lambda轻链型9例)。通过对GC-MS实验数据重现性考察,QC样本检测显示代谢物相对含量的RSD<15%的化合物比例为70.21%,提示实验数据可靠。MM患者区别于健康对照人群的17种差异性代谢物为肉豆蔻酸、羟脯氨酸、半胱氨酸、软脂酸、L-亮氨酸、硬脂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甘油、丝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缬氨酸、柠檬酸、肌醇、苏氨酸、草酸(VIP>1, P<0.05)。MM患者的代谢紊乱主要涉及苯丙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磷酸肌醇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油脂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 结论:与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初诊MM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轮廓差异和代谢通路扰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吴茱萸碱调节NF-κB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索吴茱萸碱(EV)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膝骨关节炎(OA)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MIA)法建立膝骨O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EV低剂量(6.9 mg/kg)组、EV高剂量(13.8 mg/kg)组、EV高剂量(13.8 mg/kg)+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MA)(2μg/kg)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以EV和PMA分组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关节压痛阈值、关节肿胀率、关节活动度与步态评分;番红O-固绿、HE染色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软骨与滑膜组织病理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巨噬细胞极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与关节液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IL-1β]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关节软骨与滑膜组织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与滑膜组织形态发生明显病理损伤变化,关节压痛阈值、关节活动度明显降低(均P<0.05),关节肿胀率、滑膜厚度、步态评分、软骨病理评分、滑膜病理评分、滑膜组织M1型巨噬细胞占比与M1/M2比值、血清与关节液中IL-6、IL-1、IL-1β水平、软骨与滑膜组织p-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EV低剂量组、EV高剂量组大鼠软骨与滑膜组织形态病理损伤均减轻,关节活动度、滑膜组织M2型巨噬细胞占比均升高(均P<0.05),关节肿胀率、滑膜厚度、步态评分、软骨病理评分、滑膜病理评分、滑膜组织M1型巨噬细胞占比与M1/M2比值、血清与关节液中IL-6、IL-1、IL-1β水平、软骨与滑膜组织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均降低(均P<0.05),高剂量EV的作用更强;PMA可减弱EV对OA大鼠上述各指标的作用.结论 EV可通过阻止NF-κB信号通路激活而促使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并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进而减轻膝骨OA大鼠炎症,改善其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颜色-特征成分关联分析及网络药理学的金银花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颜色-特征成分关联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探讨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 收集山东、河南和河北 3 个产地共 30 批金银花样品,建立金银花HPLC特征图谱方法,得到金银花中的非挥发性特征成分,将其与实验室前期得到的含量较高、具有产地特异性的挥发性成分相结合,作为金银花潜在的Q-Marker候选物;采用色彩分析仪测定金银花的颜色与Q-Marker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颜色相关的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从金银花的适应证和功效 2 个层面对Q-Marker候选物的药理活性进行预测,进一步确定潜在Q-Marker.结果 建立了金银花非挥发性成分 HPLC 特征图谱,指认了 9 个特征峰,结合实验室前期对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最终从金银花中得到了 16 种特征性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金银花颜色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成分有 10 个,包括绿原酸、当药苷、断氧马钱子苷、芦丁、(Z)-二聚断马钱苷烯醛、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α-亚麻酸甲酯、正己醛、(E,E)-2,4-癸二烯醛;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到 11 种与疾病和药效关联的Q-Marker,分别为当药苷、断氧马钱子苷、芦丁、(Z)-二聚断马钱苷烯醛、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芳樟醇、肉豆蔻酸、α-亚麻酸甲酯、α-橙花醇、月桂醛.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成分主要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recombinant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1,MAP2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 62 个关键靶点作用于细胞凋亡(apoptosi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松弛素(relaxin)、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 receptor)、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结合免疫球蛋白E的Fc受体(Fc epsilon RI)、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等多种信号通路.将颜色和药理活性成分取交集,最终得到 6 种与颜色关联的Q-Marker,包括当药苷、断氧马钱子苷、芦丁、异绿原酸B、(Z)-二聚断马钱苷烯醛、α-亚麻酸甲酯.因此,为提高金银花的质量标准,可以考虑在《中国药典》标准基础上,将芦丁、异绿原酸B、α-亚麻酸甲酯、芳樟醇和肉豆蔻酸纳入金银花的质量评价体系.结论 从理论层面出发,筛选出能够体现其质量的 Q-Marker,为全面控制金银花的质量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金雀花碱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通过促透剂单用及联用2种方案设计金雀花碱经皮给药系统,旨在提高金雀花碱的经皮促透量.采用卧式双室透皮扩散仪进行体外渗透试验,以筛选对金雀花碱透皮效果较好的促透剂,并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和分子模拟技术初步探究该方案的促透机制.结果显示,香叶醇、薄荷醇以及二者分别与肉豆蔻酸异丙酯联用时,均有显著的促透效果(P<0.05);其中,5%香叶醇+5%肉豆蔻酸异丙酯联合应用时促透效果最佳,24h经皮累积透过量是空白组的2.02倍.促透机制的初步研究表明,最佳促透剂组合通过增加金雀花碱贴剂的释放量及与神经酰胺的紧密结合而增大药物透过量.上述方法有望应用于金雀花碱贴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