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雀花碱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通过促透剂单用及联用2种方案设计金雀花碱经皮给药系统,旨在提高金雀花碱的经皮促透量.采用卧式双室透皮扩散仪进行体外渗透试验,以筛选对金雀花碱透皮效果较好的促透剂,并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和分子模拟技术初步探究该方案的促透机制.结果显示,香叶醇、薄荷醇以及二者分别与肉豆蔻酸异丙酯联用时,均有显著的促透效果(P<0.05);其中,5%香叶醇+5%肉豆蔻酸异丙酯联合应用时促透效果最佳,24h经皮累积透过量是空白组的2.02倍.促透机制的初步研究表明,最佳促透剂组合通过增加金雀花碱贴剂的释放量及与神经酰胺的紧密结合而增大药物透过量.上述方法有望应用于金雀花碱贴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山豆根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山豆根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多糖、三萜及三萜皂苷、挥发油、有机酸等活性成分,主要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阐述山豆根的质量控制现状,预测山豆根的质量标志物.从传统药性、传统药效、不同复方配伍、可测性化学成分、新的药效用途、植物亲缘关系等7个方面对山豆根质量标志物作预测分析.山豆根的质量标志物可能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根碱、槐定碱、槐醇、芒柄花素、高丽槐素、金雀花碱、β-甾醇、红车轴草苷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首选作为山豆根的质量标志物,为建立山豆根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复方木鸡合剂化学成分解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利用UPLC-Q-TOF-MS/MS技术解析复方木鸡合剂成分,为复方木鸡合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复方木鸡合剂采用Agilent Poroshell SB-C18色谱柱(100 mm×4.6 mm,2.7μm),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正);水-乙腈(负),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通过对照品比对,精确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规律对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化学成分结构式.结果 鉴定出复方木鸡合剂中金雀花碱、苦参碱、没食子酸、绿原酸等34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11个生物碱类、11个有机酸类、5个黄酮类、1个萘醌类、1个酚类、1个核苷类、4个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以有机酸类和生物碱类为主.结论 本实验阐明复方木鸡合剂中的组成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维药布亚中金雀花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作用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维药布亚中金雀花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对金雀花碱3位N进行结构修饰,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测定.方法:MTT法考察金雀花碱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亲核取代的方法对活泼氢进行取代,得到金雀花碱衍生物,MTT法比较金雀花碱及其衍生物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金雀花碱对HepG-2细胞的IC50为5.36 mmol/L,可观察到形态变化和凋亡细胞,并出现明显的凋亡峰.1 H-NMR证实化学修饰产物为N-乙酰基金雀花碱,其IC50为7.51 mmol/L.结论:金雀花碱体外具有抑制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N-乙酰基金雀花碱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但其作用较金雀花碱弱,表明3位N上修饰链状结构Ac2 O并不能增强金雀花碱的抗肿瘤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雀花碱在山豆根肝毒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金雀花碱(CYT)体内和体外的肝毒性研究,探讨山豆根的肝毒性是否与CYT相关.方法:小鼠肝AML12细胞用于体外肝毒性研究,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分别加入终浓度为6,10,14 mmol·L-1的CYT,于加药后3,6,12,24 h,取细胞上清液,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急性毒性实验,小鼠分别单次口服灌胃24.8,33.1,44.2,58.9,78.5 mg· kg-CYT,设空白组.亚慢性毒性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口服灌胃超纯水,11.2,14.0 mg· kg-1CYT,连续90 d.第91天小鼠麻醉后取血清检测ALT,AST,TBIL,LDH等生化指标,并做肝脏病理切片.结果:CYT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5.17 mmol· L-1.14 mmol·L-CYT自6h起,ALT,AST释放逐渐增加,于12 h达到峰值(P <0.05,P<0.01),之后有下降趋势(P<0.01);14 mmol·L-1CYT早在给药6h,LDH释放就已经显著升高(P<0.01),在12 h达到顶峰(P<0.01),在24 h有下降趋势(P<0.01);各浓度CYT在3,6,12,24 h时,较相应时间点空白组而言,TBIL释放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急性毒性实验,CYT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8.16 mg·kg-1,属于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SH)第2级.在亚慢性毒性实验,与空白组相比,CYT组小鼠血清ALT及LDH水平无明显差异;虽然CYT 14.0 mg·kg-1组小鼠血清TBIL含量升高(P<0.05),AST含量下降(P<0.05),但是均在本实验室背景数据范围内,与空白组相比,肝组织病理学切片亦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与CYT14.0 mg· kg-组小鼠一半死亡,导致血液生化及肝脏病理标本量减少相关.结论:CYT属于GSH分类的经口急性毒性2级毒性物质,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肝细胞毒性,但是其在体内的肝毒性以及是否为山豆根肝毒性的毒性成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MS检识苦豆子总碱双层包衣微丸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应用HPLC-MS对苦豆子总碱双层包衣微丸比格犬给药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研究.方法: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检测(MRM)模式进行检测.结果:HPLC-MS可同时检测出苦豆子总碱中7种生物碱,从苦豆子总碱双层包衣微丸的比格犬血浆中鉴定出苦豆碱、金雀花碱、槐定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HPLC-MS方法同时分离苦豆子总碱中的生物碱,可为苦豆子总碱双层包衣微丸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入血成分的药效学等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雀花碱的全合成及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金雀花碱属于喹诺里西叮类生物碱,具有戒烟、增强心肌收缩力、兴奋呼吸、增强运动能力、改善认知功能、抗抑郁、抗癌等药理作用.由于其简单的分子结构和广泛的药理活性,吸引了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全合成的尝试、结构修饰和药理活性研究.本文对金雀花碱的全合成、结构修饰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太赫兹光谱及批处理自动入库技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中药太赫兹光谱专属数据库,实现中药光谱数据自动入库、提高入库操作效率.方法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量了金雀花碱等中药样品在0.2~2.5THz波段的光谱参数;建立了中药太赫兹光谱专属数据库,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并以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了金雀花碱的特征吸收峰,提出了一种基于Socket套接字技术的光谱数据上传及批处理自动入库方法.结果 金雀花碱样品在0.2~2.5THz波段具有4个明显吸收峰,采用批处理入库方法将样品光谱数据入库时间从3~4秒减少至1.5秒左右,明显提高了操作效率.结论 采用批处理自动入库方法能够明显提高中药光谱数据入库效率,随着测试样本的不断添加,中药太赫兹光谱数据库的逐渐完善,利用太赫兹光谱数据库可以快速识别中药成分,实现对未知样本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雀花碱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金雀花碱(Cy)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索Cy在离子通道水平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Langendorff恒温恒压灌流装置,单酶解法分离SD大鼠心室肌细胞,将心室肌细胞分为对照组、100μmol/L Cy组和300μmol/L Cy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Cy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Na的影响.结果 Cy(≥100μmol/L)能显著抑制INa,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100μmol/L和300 μmol/L Cy可使INaⅠ~Ⅴ曲线明显上移,INa峰值由(--32.81±3.93)pA/pF依次降为(-21.77±4.07)pA/pF和(-14.8±2.99)pA/pF (P <0.01),但不改变其激活电位、峰电位和反转电位;使稳态失活曲线显著左移,半数失活电压V1/2降低(P <0.05,P<O.01);失活后恢复曲线显著右移,恢复时间常数γ延长(P<0.05,P<0.01).结论 Cy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Na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并可改变其失活及失活后恢复动力学特征,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干燥方法对山豆根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山豆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山豆根的产地初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晒干、冷冻干燥、不同温度(60,80,100℃)烘干加工处理山豆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豆根中主要功效成分氧化苦参碱、苦参碱、金雀花碱、三叶豆紫檀苷和芒丙花素的含量.以Waters Sunfire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醋酸铵(氨水调节pH至8.0),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金雀花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碱)、280 nm(三叶豆紫檀苷、芒丙花素),柱温为30℃.结果: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下有效成分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为:80℃烘干>100℃烘干>60℃烘干>冷冻干燥>自然晒干.结论:80℃干燥方式为5种干燥方式中最优的山豆根干燥方法,可为山豆根的产地加工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