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膨胀素基因GmEXPB5 和GmEXPB7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膨胀素(expansin,EXP)通过调控细胞壁的松弛在植物应对环境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EXP基因在大豆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该文对大豆中的两个EXP基因(GmEXPB5 和GmEXPB7)及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GmEXPB5 和GmEXPB7 分别位于大豆第 10 号和第 12 号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序列长度分别为 272 和 267个氨基酸.GmEXPB5 蛋白分子量为 29.07 kD,理论等电点为 7.51;GmEXPB7 蛋白分子量为 29.09 kD,理论等电点为 8.66.GmEXPB5 和GmEXPB7 均为稳定的亲水蛋白且定位于细胞壁中.GmEXPB5 和GmEXPB7蛋白均含有一段信号肽序列和一个保守的DPBB_1 结构域.(2)GmEXPB5 蛋白与鹰嘴豆CaEXPB15 蛋白亲缘关系最近,GmEXPB7 蛋白与密花豆、赤豆和豇豆的EXPB3 蛋白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3)GmEXPB5和GmEXPB7 在大豆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且它们在根和叶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茎中的表达量.(4)GmEXPB5 和GmEXPB7 在大豆幼苗中可以响应盐、干旱和低温胁迫.(5)GmEXPB5 启动子区域含有 2 种与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BRE和ARE);GmEXPB7 启动子区域含有 5 种与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BRE、ARE、CGTCA-motif、TC-rich repeats和MBS).综上所述,GmEXPB5 和GmEXPB7 能够参与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植物源真菌病原体多主棒孢菌引起人类感染的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该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绝大多数为寄生菌,多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植物茎秆、枝条、叶片上或表层土壤中,主要引起黄瓜、豇豆、香蕉等植物叶斑病和落叶病,在人体中的感染比较少见,2010年至今共报道15例人类感染病例,其中皮肤和软组织感染9例、眼部感染5例、颅内感染1例.该文对C.cassiicola引起的人类感染病例进行综述分析,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救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绿豆象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害虫,对绿豆、豇豆等豆科作物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分析绿豆象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根据绿豆象转录组测序以及相关参考文献报道,筛选出8个候选内参基因(β-Actin、β-Tubulin、α-Tubulin、AK、GAPDH、RPL40、Hsc70、eEF1-α),采用qRT-PCR技术分析在绿豆象不同发育阶段(幼虫、蛹、雌雄成虫)以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触角、头、腹、足、翅)各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在线网站RefFinder并结合△Ct值评估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在绿豆象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成虫不同组织中,各候选内参基因Ct值和跨度均不同,表明各候选内参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不同算法综合比较内参基因稳定性以及GeNorm软件最佳内参基因数目的分析显示,在绿豆象虫不同发育阶段中推荐采用β-Act、β-Tub作为内参基因,而在绿豆象成虫不同组织中推荐采用β-Tub、α-Tub作为内参基因,这有利于在绿豆象的基因表达研究中取得更为可靠、准确的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22年海南省市售蔬菜中烟碱类农药残留状况分析及膳食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了解海南省市售蔬菜的烟碱类农药残留状况并进行膳食暴露评估.方法 2022年采集海南省18个市县市售7大类20个细类共122份蔬菜,测定蔬菜中10种烟碱类农药的残留,并对成人进行短期和长期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海南省市售122份蔬菜中烟碱类农药残留检出率为30.3%.检出烟碱类农药残留6种,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噻虫嗪污染了4大类蔬菜和8个蔬菜细类,在1份豇豆样本中检出啶虫脒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其余121份蔬菜样本均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噻虫啉、氯噻啉、哌虫啶和环氧虫啶4种农药未检出.7大类蔬菜烟碱类农药检出率的排序:茄果类>叶菜类>鳞茎类>瓜果类>鲜豆类>芸薹类>块茎类,其中茄果类检出率为60.0%,检出烟碱类农药5种,单份样本中最多检出烟碱类农药3种.菜豆、菠菜、芹菜、山药、西蓝花、茼蒿和甘蓝这7个细类蔬菜未检出烟碱类农药残留.18个市县中五指山市、东方市和海口市的蔬菜烟碱类农残检出率均>60.0%,临高县和三亚市未检出烟碱类农药残留.成人急性膳食暴露值为0.066 3%~29.7%,成人慢性膳食暴露值为0.431%~1.990%,累计暴露评估值为0.058 3.结论 2022年海南省蔬菜中存在烟碱类农药残留,急性及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较低,但是仍应持续保持对蔬菜中烟碱类农药残留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海南北部蔬菜生境天敌瓢虫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为了解海南北部主要蔬菜作物生境天敌瓢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本文利用黄板诱集法于2019年对茄子、豇豆和辣椒生境的天敌瓢虫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种作物生境共采集获得瓢虫标本4 993头,隶属于16个属28种,其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茄子、辣椒和豇豆生境,其中茄子生境拥有28种,辣椒和豇豆生境分别为10种和11种.茄子生境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1.58、3.40、0.27和0.47,明显高于豇豆和辣椒生境.无论哪种生境,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 sexmaculata(Fabricius)和龟纹瓢虫Propylae japonica(Thunberg)均是优势种类,分别占整个瓢虫数量相对多度的45.26%和19.67%.两种优势瓢虫时序变化特征表明,瓢虫数量呈多峰型分布,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这一时段总体发生数量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北部蔬菜作物生境天敌瓢虫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豇豆荚螟在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为害及虫龄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本文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 Fabricius在武汉地区春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为害情况,并分析了幼虫分布的虫龄结构.结果表明,豇豆荚螟在豇豆开花结荚期对花的危害率显著高于豆荚;百花虫量和百荚虫量最高分别为65 头和15 头,分别位于盛花末期和盛荚中后期.花器中1 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 3~5 龄幼虫,而荚中4 龄和5 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1~3 龄幼虫.豇豆花不同部位的虫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如花药中的1 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3~5 龄幼虫;花萼中1~3 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4 龄和5 龄幼虫;而子房中各龄期幼虫分布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花萼中各龄期幼虫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花药和子房.本研究明确了豇豆荚螟幼虫在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为害情况及虫龄结构,对于制定该虫的科学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长豇豆营养成分及其遗传和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为了筛选长豇豆优良种质和促进品质遗传改良,本研究以243份长豇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品种+年份)试验设计方法,系统测定了豆荚的28个品质性状,估算了性状遗传力并作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8个营养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0.34%~66.41%,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多数性状差异极显著,基于特征数据绘制了长豇豆主要营养成分表.维生素C和干物质含量等16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达80%以上,亮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的广义遗传力低于40%.两两性状间有98对达极显著相关水平,氨基酸组分之间的关联性强.聚类分析可将243个品种分为5个类群,42%的品种聚集在Ⅱ类群,代表着长豇豆的基准水平,Ⅰ、Ⅲ和V类群分别表现出糖类、氨基酸和类黄酮含量较高的特征,个别性状极端的品种离散分布在Ⅳ类群.主成分分析表明28个性状可转化为9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5.07%,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24份优异种质.本研究有利于长豇豆品质的数据挖掘、种质挖掘、基因挖掘和深度品质遗传改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樟脑罗勒生物活性提取物对储藏豇豆和大豆中四纹豆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樟脑罗勒Ocimum canum Sims(唇形科)叶的正己烷、丙酮和甲醇提取物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的杀虫、保护和驱避潜力.[方法]用剂量为1和5 g/kg豆粒的樟脑罗勒提取物包被处理豇豆和大豆豆粒,并以相同剂量的市售苦楝籽油进行包被处理作为参照.7d内每隔ld检查处理豆粒中四纹豆象成虫的死亡率.在四纹豆象的各个未成熟期,通过处理新产卵和幼虫,进行杀卵毒性和杀幼虫毒性测试.贮存4个月后评价豆粒受损情况和重量损失.应用线型嗅觉仪,通过选择试验测定驱避效果.[结果]提取物对四纹豆象成虫的毒性与市售苦楝籽油相同,在处理的豇豆中,提取物比市售的苦楝籽油毒性更强.5 g/kg豆粒提取物这一剂量处理7d内,正己烷、丙酮和甲醇提取物分别引起54.2%±3.9%,62.9%±4.8%和60.3%±4.5%的成虫死亡.此外,与测试的标准杀虫剂相比,提取物激发这两种豆粒产生更强的驱避效果.这一产物对卵的毒性最强,对l和2龄幼虫的毒性比对其他发育阶段豆象的毒性强.正己烷提取物对2龄幼虫的毒性最强(致死率为81.0%±5.3%),而丙酮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对1龄幼虫的毒性最强,致死率分别为92.5%±7.5%和62.0%±15.7%.丙酮提取物对1和2龄幼虫的毒性与测试的标准杀虫剂相似,对蛹的毒性强于测试的标准杀虫剂.贮存4个月后,豇豆受损和重量损失分别减轻3倍和2倍多.[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樟脑罗勒提取物对四纹豆象具有潜在的驱避和杀虫活性,由于容易获得,因此强烈建议将该植物用于喀麦隆的害虫治理策略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交叉污染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该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确定事件性质,查明致病因素和危险因素,提出措施和建议.方法 针对2016年7月13~14日在临高县某酒店用餐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病例定义、回顾性调查研究、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 共发现20例患者,采集可疑食物及患者生物样本进行致病菌和病毒检验,从留样食品炒豇豆、海白螺和6份患者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经队列研究叉生分析,单独食用炒豇豆为发病危险因素(RR=3.1,95%CI为1.3~7.8).结论 判定为一起由豇豆被海白螺交叉污染副溶血性弧菌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田间中间寄主豇豆对专化型棉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间寄主植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取食选择和进化方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田间设置罩笼,结合生态学调查和生物型鉴定技术研究了中间寄主豇豆对棉花型棉蚜和黄瓜型棉蚜专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型棉蚜在豇豆上需经过1周时间的适应才能在豇豆上繁殖并在接虫后的第31天达到峰值(1 019±191头/百株),但不能够继续转移到黄瓜上建立种群;黄瓜型棉蚜在豇豆上在接虫后的第1 1天首次被记录后,其种群密度就迅速增加,到接虫后的第28天达到种群数量最大值(16 810 ±2 966头/百株),但也未能成功转移到棉花上存活并建立种群.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中间寄主豇豆不能够改变棉花型棉蚜对棉花的偏好性,也不能在短期内改变黄瓜型棉蚜对黄瓜的专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