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改善象皮肿及皮肤质地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CDT)象皮肿的效果,重点关注皮肤质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就诊的下肢象皮肿患者临床资料。对不同病因的象皮肿患者,进行1个疗程(4周)的CDT,测量治疗前后皮肤质地(皮肤水分含量、经皮水分蒸发速率、皮肤纤维化程度)、肢体周径、节段水分,均以患肢与健肢的差值代表患肢各检测指标的水平,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比较,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治疗前后节段水分与皮肤质地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主观感觉,采用自制微信问卷随访患者肢体周径自我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生活、工作、社交、情绪)改变,绷带及弹力袜的适应性,进行优、良、中、差分级评价。 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女16例,男4例;年龄9~70岁,平均50.45岁;5例为原发性,15例为继发性淋巴水肿;病程最长为27年,最短2年,平均8.4年。经1个疗程治疗后,皮肤质地明显改善:皮肤水分含量从治疗前55.6%±7.4%下降至治疗后4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经皮水分蒸发速率从治疗前(14.981±5.699) g·m -2·h -1下降至治疗后(9.312±2.590) g·m -2·h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皮肤纤维化程度从治疗前(0.087±0.042) N下降至治疗后(0.065±0.033)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肢体周径从治疗前的(11.09±3.14)cm下降到治疗后的(4.82±2.8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节段水分从治疗前(4.00±2.14)L下降到治疗后的(1.21±0.7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节段水分与皮肤水分含量、经皮水分蒸发速率、皮肤纤维化程度均有正相关性( r=0.447、0.429、0.751,均 P<0.01 )。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主观感觉良好;患者肢体周径自我控制优13例,良5例,中2例;患者生活质量改变优16例,良3例,中1例;绷带及弹力袜的适应性优9例,良8例,中2例,差1例。 结论:CDT疗法能减少象皮肿皮下水分,有效减小肢体体积,减轻皮肤纤维化程度,提高皮肤屏障功能,改善皮肤质地,恢复肢体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究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基于Janus激酶白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9只.采用钢丝引流的方法对大鼠进行肛瘘疾病的造模后,实施肛瘘瘘管切开术(假手术组除外)建立大鼠肛瘘术后创面模型.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各组予相应药物干预10 d,每组大鼠分别在给药第5、10天采用常规面积检测法检测各组大鼠对不同时间点的肛瘘术后创面面积;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给药第3、5、7、10天创面肉芽组织病理学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测定肉芽组织中白介素-6(IL-6)mRNA、JAK2 mRNA、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给药第5、10天创面肉芽组织中IL-6、糖蛋白130(gp130)、JAK2、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给药第3天,3组大鼠创面面积较大,无红肿,有少量分泌物渗出.给药第5、7、10天,象皮生肌膏组创面面积缩小明显,模型组及凡士林组大鼠创面减少面积小于同时间点象皮生肌膏组.给药第10天,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大部分创面愈合,凡士林组和模型组大鼠创面未完全愈合.给药第5、7、10天,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凡士林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基本修复,成纤维细胞致密排列,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凡士林组大鼠创面受损修复较差,血管有扩张出血,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创面表层出现明显出血及坏死,组织高度水肿,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 mRNA、JAK2 mRNA、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 mRNA、JAK2 mRNA、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 mRNA、JAK2 mRNA、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凡士林组(P<0.05).给药第5、10天,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gp130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JAK2/JAk2、p-STAT3/STAT3高于假手术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gp130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JAK2/JAk2、p-STAT3/STAT3低于模型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gp130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JAK2/JAk2、p-STAT3/STAT3低于凡士林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可能通过降低肛瘘术后大鼠创面IL-6及gp130、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加速肛瘘术后创面修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疑似晚期慢性丝虫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丝虫病(filariasis)是淋巴丝虫病的简称,是班氏丝虫或马来丝虫在人体内寄生所引起的疾病[1].丝虫可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过多繁殖会导致淋巴管阻塞,使淋巴系统的急性炎症反应呈反复性发作,晚期可出现淋巴水肿,鞘膜积液、乳糜尿、乳糜胸等表现,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丝虫病是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虽然经全国流行病学统计,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达到了消除丝虫病的任务和标准,但目前仍存在极少数晚期慢性丝虫病患者[2].现报道我院收治的以乳糜胸、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象皮腿等为主要表现的疑似晚期慢性丝虫病患者1例并文献复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阴茎折断伤临床单中心25年诊疗体会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临床单中心25年阴茎折断伤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199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3例阴茎折断伤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1 ~66岁,平均37.78岁.已婚19例,未婚4例.其中14例发病于夏季,其余冬季5例、春季3例、秋季1例.大学及以上学历3例,大学以下学历20例;来自城市9例,农村14例.致伤原因:粗暴性交19例,暴力手淫2例,口交1例,不愿说明原因1例.23例均为单侧白膜破裂,其中5例合并尿道断裂,均未误诊漏诊.均急诊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1993—2002年,平均32 h;2003-2012年,平均10.5 h,2013-2017年,平均3.8h.均采用阴茎远端环形脱套法修补阴茎白膜.观察术后阴茎勃起功能、排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3d恢复晨间勃起.拔除尿管后均能正常排尿.均于3个月内恢复正常性生活.1例阴茎皮肤愈合不良并阴茎象皮肿,1例轻度阴茎勃起疼痛.均未出现明显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排尿异常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阴茎折断伤具有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及地域相对聚集、发病原因多样,以及患者文化程度偏低等流行病学特点.通过病史及体检多可确诊,急诊手术是阴茎折断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矾冰纳米乳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矾冰纳米乳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51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 (以下简称阳性组) 、空白对照组 (以下简称空白组), 治疗组50例、阳性组52例、空白组49例.治疗组50例采用矾冰纳米乳纱条术后创面换药, 阳性组52例采用象皮生肌膏纱条术后创面换药, 空白组49例采用纳米乳纱条术后创面换药.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指数、上皮组织生长时间、创面修复时间、术后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术后创面组织水肿评分和渗出物评分.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指数与阳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阳性组创面愈合指数高于空白组 (P<0.05);治疗组上皮组织生长时间、创面修复时间与阳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阳性组上皮组织生长时间、创面修复时间均低于空白组 (P<0.05);术后创面疼痛VAS评分:术后第5、10天治疗组与阳性组评分结果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第15天, 治疗组评分低于阳性组 (P<0.05), 两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术后创面组织水肿评分低于阳性组和空白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渗出物评分低于阳性组和空白组 (P<0.05) .结论:矾冰纳米乳能有效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肌象皮膏对难愈性创面点状植皮后伤口分泌物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生肌象皮膏联合点状植皮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难愈性创面患者48例,随机分为生肌象皮膏组和凡士林组各24例.患者创面床准备充分后即可行点状植皮,然后生肌象皮膏组以单层生肌象皮膏纱条覆盖,凡士林组敷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再以无菌干纱布稍加压包扎.以后隔日更换生肌象皮膏纱条或凡士林纱布直至完全愈合.观察皮片成活率及愈合时间,同时在植皮后0、2、4、6、8天分别收集伤口分泌物,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 生肌象皮膏组皮片成活率为(93.78±4.87)%,凡士林组皮片成活率为(82.37±3.19)%,两组皮片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0天时比较,两组在4、6天时TNF-α、IL-1β、TGF-β1和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凡士林组同时间比较,生肌象皮膏组在6、8天时TNF-α、IL-1β含量降低,在4、6、8天时TGF-β1、VEGF含量高于凡士林组(P<0.05).结论 生肌象皮膏联合点状植皮治疗难愈性创面可提高皮片成活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植皮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新生毛细血管及新生上皮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丝虫病致象皮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资料 患者,男, 48 岁. 因双下肢象皮肿20年,加重伴疼痛4年入院. 个人史:患者20年前被蚊虫叮咬后渐双下肢肿胀,伴有反复发作双下肢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发作时伴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疼痛、肌肉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丝虫病"住院治疗,给予相关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缓解后出院. 近20年来,双下肢肿胀反复发作,逐渐出现双下肢象皮肿,曾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4年前患者自觉双下肢象皮肿加重伴疼痛,每月1~3天,疼痛以夜间及晨起明显,伴低热、寒战,伴双下肢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破溃,继发感染,伴有恶臭味. 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体检未见异常,双下肢象皮肿,有坚实感,皮肤粗糙肥厚,汗毛脱落,肤色变暗,密集瘤状隆起及疣状结节,肿大处见深沟褶皱,外观畸形(图1). 实验室检查:WBC 4.7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63%,淋巴细胞百分数29. 5%,单核细胞百分数6.1%,嗜酸粒细胞百分数1.2%;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多次血液涂片找微丝蚴均阴性.诊断为慢性丝虫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苏省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者现状,为继续做好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根据历史在册病例资料,2018年6-7月对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者逐个随访并开展线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者基础资料,对患者特征、关怀照料点分布及覆盖人群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江苏省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3160例,男性占40.0%,女性占60.0%;60岁及以上占91.8%.患者主要分布于宿迁(24.2%)、淮安(19.5%)、苏州(17.3%)、徐州(11.2%)、盐城(9.8%)等设区市.单纯淋巴管/结炎、单纯淋巴水肿/象皮肿、单纯乳糜尿、单纯鞘膜积液和同时有上述2种或以上症状的病例分别占2.7%、37.1%、11.2%、0.9%和48.1%.97.8%的淋巴水肿/象皮肿患者水肿部位发生在下肢,90%以上的患者分期在I~III期.目前全省有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点220个,覆盖患者2091人,当年开展关怀照料活动平均次数为3.2次,平均累计开展活动年数为11.3年.结论 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数量明显减少,表现为高龄、病程长等特点,关怀照料点未覆盖全部患者.今后应对全部慢性丝虫病患者开展关怀照料,以减轻其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内外合治下肢丹毒并发象皮肿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章某,女性,92岁.2017年12月16日初诊.主诉:右下肢红肿热痛1月余.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高热,右足踝焮红肿痛,肤温升高,于我院(江苏省中医院)急诊就医,急诊门诊诊断"右下肢丹毒",急诊血常规白细胞12.3×109/L,余未见明显异常,予对症抗感染治疗,热退但下肢红肿仍有,疗效不佳.3天前,患者发觉红肿范围扩大,肿痛加剧,疼痛难忍,遂前来就诊.查体:患者经轮椅推入诊室,两眼有神,精神状态尚可,面色红润,体型较胖.无发热,口干喜饮,胃纳尚可,睡眠欠安,小便正常,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滑.局部望诊:双足均有足癣,右下肢明显较对侧红肿,皮肤暗红干燥,踝部周围皮肤皮皱加深,触之较硬、粗糙,肤温较高,无波动感,按之色白疼痛,可见明显凹陷,放手即红色,足背动脉搏动尚可.诊断为丹毒合并继发象皮肿Ⅱ期,辨证为湿热毒蕴证,治以清热凉血解毒,化瘀消肿止痛.拟方:仙方活命饮加减.用药:金银花、薏苡仁、生地黄、连翘各15g,玄参12g,水牛角(先煎)、当归、牡丹皮、赤芍、黄柏、苍术、牛膝、三棱、莪术各10g,甘草6g.7剂.水煎服.复诊:前方剂尽,疼痛较前稍好转,肤色变暗,肤温较前降低,其余症状同前.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滑.前方加乳香、没药、神曲、法半夏各10g,紫花地丁15g,延胡索、炙甘草各6g.7剂.水煎服.另予黄芩油膏外用清热解毒.后随症加减治疗14天后,症状基本消失,与健侧比较基本一致,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托里消毒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对创面组织TNF-α、IL-6、VEGF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托里消毒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对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象皮生肌膏外敷,观察组同时口服托里消毒饮.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后创面组织VEGF、TNF-α及IL-6含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为49.3%,对照组为3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创面肉芽组织TNF-α、IL-6含量降低(P<0.05),VEGF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托里消毒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能降低创面组织TNF-α、IL-6,提高VEGF表达,促进创面修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