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患者肛周脓肿患者115例。应用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肛瘘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3例患者术后发生肛瘘,占28.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脓肿深浅、便秘、肛周脓肿病史、术后规律抗菌药、致病菌来源菌群感染源是影响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相关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肿深部、糖尿病、便秘是影响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脓肿深部、糖尿病、便秘是影响肛周脓肿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消疮合剂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消疮合剂对肛周脓肿手术患者创面愈合、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12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中药外用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中药内服组口服消疮合剂,联合治疗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消疮合剂。3组均连续治疗15 d。分别于术后第2、7、15 d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及VAS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IL-6、TNF-α水平。观察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腐肉脱落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组术后7、15 d较同组术后2 d,肛周分泌物、肉芽形态、周围组织水肿评分及VAS评分降低( 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肛周分泌物、肉芽形态、周围组织水肿评分及VAS评分的降低均表现出时间效应( F值分别为21.69、134.65、19.27、73.15, P<0.01)与组间效应( F值分别为7.99、98.79、8.68、10.71, P<0.01),且下降幅度与治疗方式之间有交互作用( F值分别为9.78、59.52、11.29、22.48, P<0.01)。联合治疗组腐肉脱落时间[(4.63±1.31)d比(6.22±2.14)d、(6.17±2.09)d, F=9.16]、愈合时间[(27.76±3.46)d比(30.27±4.11)d、(31.48±4.23)d, F=9.24]均早于中药外用组、中药内服组( P<0.01)。3组术后7、15 d较同组术后2 d,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 P<0.01),且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血清IL-6、TNF-α水平的降低均表现出时间效应( F值分别为69.36、38.76, P<0.01)与组间效应( F值分别为21.81、13.50, P<0.01),且下降幅度与治疗方式之间有交互作用( F值分别为28.46、23.34, 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40/40)、中药外用组为80.0%(32/40)、中药内服组为87.2%(34/39),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8.44, P=0.015)。 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消疮合剂可减少肛周脓肿手术患者肛周分泌物,改善肉芽形态,缓解肛周周围组织水肿和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保留内括约肌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24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保留内括约肌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保留内括约肌挂线引流术,即切除内口周围皮肤及黏膜,完整保留内括约肌并挂线引流;对照组24例采用一期切开术,即直接切开内口及内括约肌。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感、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为(2.08±1.02)分,低于对照组的(4.88±1.6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74, 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部分失禁及肛周皮肤潮湿、湿疹发生率均为0%(0/24),均低于对照组的50%(12/24)、95%(2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6.00、37.33,均 P<0.05)。 结论:采用保留内括约肌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肛门部分失禁及肛周皮肤潮湿、湿疹发生率,效果优于一期切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肛周脓肿患者术后高压氧处理对炎性因子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高压氧处理对炎性因子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行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70例,以信封法进行单盲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换药,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当天开始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术后10 d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10 d后,2组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A)、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1),研究组血清IL-6、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血清ACT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过敏、肉芽水肿、湿疹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2.155, P=0.133)。 结论:高压氧干预能加快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愈合进度,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肛周和会阴部横纹肌肉瘤1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肛周和会阴部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转归,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1997—2019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6例)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收治的肛周和会阴部RMS患者的症状、病理和影像学以及诊治资料。15例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2例;年龄范围为23个月至38岁(中位数19岁)。根据国际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分组标准,Ⅰ组1例,Ⅱ组6例,Ⅲ组4例,Ⅳ组4例;肿瘤临床TNM分期Ⅱ期1例,Ⅲ期10例,Ⅳ期4例,其中区域淋巴结转移12例,肺转移1例,盆腔转移2例,骨转移2例,乳腺转移1例。8例为胚胎性肛周及会阴部RMS,7例腺泡性肛周及会阴部RMS。结果:按发现症状到病理确诊间隔时间为确诊时间,平均确诊时间为2.0个月(3 d~5个月),10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有3例为一期手术(2例为R 0,1例为Rx),6例为化疗后的二期手术(3例为R 0,1例为R 1,2例为Rx);1例仅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15例患者均接受化疗,其中6例为新辅助化疗;有3例接受术后放疗。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8~120)个月,5年OS为28%。 结论:肛周及会阴部RMS极易被误诊,对表现为肛周肿物的患者,首先应行B超或MRI等辅助检查以排除该病。肛周RMS多与肛门外括约肌关系密切,建议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吗啉硝唑治疗肛周脓肿根治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吗啉硝唑治疗肛周脓肿根治术后感染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确诊的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予吗啉硝唑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奥硝唑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术后创面感染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2天、第7天创面愈合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后第7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治疗前降低明显,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脆弱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总体细菌清除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吗啉硝唑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感染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次性根治术和分期手术对小儿肛周脓肿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一次性根治术和分期手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形成肛瘘患儿的预后差异。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37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2例)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1例)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肛周脓肿并形成肛瘘的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次性根治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其中,一次性根治手术组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为(5.2±0.3)个月,范围为2个月至4岁;病程时间为(15.4±1.6)d,范围为1~64 d。分期手术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为(5.4±0.2)个月,范围为2个月至3岁;病程时间为(15.6±1.8)d,范围为1~52 d。对比两组患儿的治愈率、肛门功能、肛周疼痛情况、愈合时间、肛瘘复发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所收治肛周脓肿患儿的临床治愈率为90%(45/50),分期手术组患儿的为68%(34/50),两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患儿肛门功能正常率为88%(44/50),高于分期手术组的70%(3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患儿的肛周疼痛分级中0级占比为56%(28/50),高于分期手术组42%(2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为(13.5±2.3)d,分期手术组为(13.1±2.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一次性根治手术组患儿的肛瘘复发率低于分期手术组[2%(1/50)比16%(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小儿肛周脓肿形成肛瘘的患儿,应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来治疗,与分期手术比较,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肛门功能,缓解疼痛,减少肛瘘复发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养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基于养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肛周脓肿治疗的患者87例,依照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养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比较术后两组创口渗出液情况及术前术后两组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of Life-11 Dimensions,CQ-11D)、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肛门功能Kelly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 d、7 d、11 d创口渗出液分值依次下降,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CQ-11D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5 d、30 d患者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15 d、30 d Kelly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基于养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更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疼痛情况,保障患者肛门功能,降低患者术后渗液情况出现,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黄柏液坐浴在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坐浴在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肛周脓肿患者,分别将2020年1—12月及2021年1—12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温水坐浴,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坐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水肿、肉芽生长、创面疼痛、渗液、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炎性反应。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7 d后的创面水肿和肉芽生长评分,创面疼痛、渗液及Wexner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干预3 d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复方黄柏液坐浴能够有效促进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改善,减轻患者炎性反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比较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实施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B组实施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比较A组和B组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大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Wexner评分)分别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疼痛感和肛门功能。统计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21.34 ± 2.21)d比(27.86 ± 2.84) d、(23.12 ± 2.42) d比(28.36 ± 2.91) d、(8.12 ± 0.83) d比(13.25 ± 1.4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和7 d,A组VAS和Wexner评分低于B组[(6.11 ± 0.62)分比(6.54 ± 0.67)分、(2.39 ± 0.25)分比(3.21 ± 0.33)分、(7.54 ± 0.77)分比(8.96 ± 0.91)分、(4.22 ± 0.43)分比(5.68 ± 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讨论:与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相比,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感,改善术后肛门功能,具有一定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