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系统性治疗是晚期肝细胞癌病人首选的治疗方式。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可以为晚期肝细胞癌病人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笔者报道1例术后复发肝细胞癌病人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管理,其研究结果显示:用药期间肿瘤存在“假性进展”可能,持续部分缓解≥2年,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直肠癌合并小肠间质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男性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提高对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2022年6月收治的1例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1岁男性,气喘、干咳1个月。影像学检查示肝右叶占位,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示CD21、CD35、EMA、fascin阳性,CD3、SMA、desmin阴性,结合相关检查诊断为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予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出院,出院1个月因疾病进展死亡。结论:原发性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晚期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视路胶质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视路胶质瘤(OPG)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收治的OPG患儿(年龄≤16岁)的临床资料。患儿常规行肿瘤切除或活组织检查术,术后接受改良德国国际儿科肿瘤协会(SIOP)低级别胶质瘤(LGG)2004方案化疗。疗效评估指标包括影像学反应(以儿童神经肿瘤学应答评估量表为标准)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儿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生存率。结果:共纳入57例患儿,其中54例经手术切除肿瘤,2例行活组织检查术,1例予保守治疗。3例接受长春新碱+卡铂化疗,54例接受长春新碱+卡铂+依托泊苷化疗(或联合贝伐珠单抗、放疗或口服靶向药治疗)。截至末次随访,所有患儿均存活,其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3.5年(2.3~7.1年)。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33例,微缓解2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2例。57例患儿治疗的中位起效时间为6.0个月,5年PFS和OS分别为(73.0±7.2)%和100.0%。确诊时存在肿瘤脊髓播散、未能手术切除肿瘤患儿的PFS分别低于无肿瘤脊髓播散、行手术切除的患儿(均 P<0.05)。至末次随访,除性早熟外,57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化疗耐受性良好。 结论:对于OPG患儿,采用包括手术和术后化疗、放疗及应用靶向药物等的个体化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的PFS。手术切除肿瘤和无肿瘤脊髓播散的患儿生存预后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与贝伐珠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晚期肝癌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佳,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局部联合系统性治疗模式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治疗中愈发重要。临床研究证实: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可以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笔者报道1例中国肝癌分期Ⅲa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局部治疗联合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转化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成功转化后行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初始临界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转化治疗已成为临界可切除或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核心,为更多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可切除机会。根据临床指南关于肝癌一线治疗方案推荐,笔者总结并分析1例初始临界可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T+A方案)转化治疗后,成功行肝段切除术,且术后9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该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这提示T+A方案在混合型肝癌转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放化疗为主,存在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问题。贝伐珠单抗为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2013年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用于复发/转移性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近年来,内皮抑制素等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进一步优化了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新策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endostar)为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虽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宫颈癌治疗,但其是否能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选择,尚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实。本文对恩度联合放疗和/或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为宫颈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安罗替尼致间质性肺水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57岁男性患者因肺腺癌根治术辅助化疗后出现脑转移接受安罗替尼12 mg口服、1次/d(用药2周、停用1周)+替莫唑胺150 mg口服、1次/d(用药3周、停用1周)联合抗肿瘤治疗。治疗5个月后,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且进行性加重。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示两肺出现间质性肺水肿,考虑与安罗替尼有关。停用安罗替尼与替莫唑胺,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5 d后,患者胸闷、咳嗽等症状缓解,换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抗肿瘤治疗,未出现不适。1个月后复查胸部CT,两肺间质性水肿较前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贝伐珠单抗治疗呼吸道乳头状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呼吸道乳头状瘤是呼吸道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该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其表现与肿瘤生长方式、部位、大小密切相关,可有喉、气管、支气管、肺实质等多个部位受累,引起咳嗽、声音嘶哑、发音困难,严重者可致呼吸道梗阻。目前,呼吸道乳头状瘤的治疗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且尚无治愈该病的有效方法,手术是减轻患者症状、预防气道梗阻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呼吸道乳头状瘤复发率高,患者往往需要经历多次手术治疗,频繁的手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与经济负担。贝伐珠单抗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抗体抑制剂,是一种有希望的辅助治疗方式,在减轻症状、减少手术频率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潜力。本文主要对贝伐珠单抗治疗呼吸道乳头状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并探讨全身性应用和病灶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呼吸道乳头状瘤的差异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恶性间皮瘤37例患者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恶性间皮瘤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为恶性间皮瘤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11月,回顾性分析青岛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22年11月确诊的37例恶性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6岁,均经病理学确诊,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00月。治疗后1、2、3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27%(26/37)、48.65%(18/37)、16.22%(6/37)和13.51%(5/37)。姑息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5.00月,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30.33月)、化疗组(30.00月)、手术联合化疗组(30.00月)和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组(47.42月)( P<0.05)。性别、年龄(≥60岁或<60岁)、吸烟史、职业暴露史、发病部位、手术史均不是恶性间皮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恶性间皮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但尽早开始治疗仍可延长生存期,而且化疗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