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医疗机构薪酬特征及人员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四川省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机构的薪酬特征及人员支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机构调查的方式,获取四川省21个市(州)96所医疗机构2017年至2020年的人员支出、经济运行及医疗服务数据。采用人均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描述薪酬特征,以人员支出水平来反映薪酬总额。计量资料以 M(IQR)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描述,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人员支出的影响因素。 结果:2017年至2020年,医疗机构人员支出年均增长13.04%。2020年人均薪酬水平为15.19万元,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分别占16.20%和54.60%。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次均费用( β=0.596)、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药品和卫生材料水平( β=0.286)、诊疗人次( β=0.328)、年份[(2018、2019、2020) β=0.025、0.052、0.066]与人员支出呈正相关( P<0.05),平均住院日( β=-0.693)、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β=-0.392)、收支结余率( β=-0.062)与人员支出呈负相关( P<0.05)。财政补助收入占比、地区生产总值、资产负债率不是人员支出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四川省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机构的薪酬水平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主要基于工作量进行薪酬分配,薪酬制度改革"指挥棒"作用显现;但薪酬的基本保障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应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并结合医院财务状况和成本分析及时动态调整人员支出,合理提升人员薪酬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影响的案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张家港市某县级公立医院为案例,分析综合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方法:某院2014年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和成本核算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14年至2019年的医院业务运行数据、支出收入数据、药品零差率补偿数据、收费与成本数据,并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描述性分析该院服务量及医疗费用变化情况,测算收入结构、收支结余以及对药品零差率的补偿水平;对比分析医疗服务项目以及病种的实际收费与成本差额。结果:与2014年相比,2019年案例医院的门急诊、手术、出院人数分别上升了31.51%、40.21%和12.21%,次均住院费用增长了4.39%;药品费、材料费占比分别下降4.27个百分点和1.78个百分点,检验费和检查费占比分别上升3.15个百分点和3.98个百分点,手术、治疗、诊查及护理等反映技术劳务价值的费用占比变化均<0.60个百分点。自2017年始,医院业务支出超过收入,因零差率政策减少的药品收入由医疗服务收入补偿的比例从2015年的82.00%降至2019年的58.63%; 66.82%的医疗服务项目为亏损项目。10个主要"清单式"病种除了2型糖尿病,其余9个病种的实际收费均低于标准成本核算值。结论:实行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后,短期可能出现较大的医疗收支缺口及成本高于收费的情况。制定区域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政策时,应考虑同期实施政策的叠加效应,加强短期财政反应性,为公立医院逐步适应改革提供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试点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在改革试点地区的公平性、实施绩效、激励性与可持续性情况。方法: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构建补偿机制改革试点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对各改革利益主体进行访谈。同时,收集4个试点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偿情况、收支情况、工作当量等内容。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共开展了12场访谈,访谈了92人。研究发现,改革采取了合理的资金分配比例(保基本人员经费比例低于50%)及不同医疗机构的差异调节系数(1.0~1.8)等措施,保障了改革的公平性;机构和职工工作当量的提升(4个试点地区在岗人员工作当量数的平均值由前一年的3 843.5万工作当量增至4 259.0万工作当量)体现了改革的绩效成果。而政策的激励性和可持续性是当前改革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机构内部的分配制度未开展相应的改革。结论:以当量法为基础的补偿机制改革改变了医务人员以往对资金分配的认知。其倡导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理念与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财务视角的肿瘤医院发展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财务视角分析近10年全国肿瘤医院发展变化情况,为肿瘤医院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法,从财政保障水平、偿债能力、收支情况、发展能力和工作效率5个维度选取14个财务指标,对2012-2021年肿瘤医院和专科医院整体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肿瘤医院的财政收入占比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明显低于专科医院平均水平;资产负债率稳定在40%左右;收支结余率低,医疗收入占比较高,人员经费支出占比小于30%;肿瘤医院发展能力指标虽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低于专科医院平均水平;肿瘤医院工作效率优于专科医院平均水平,但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与专科医院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结论:建立健全符合肿瘤专科医院特色的财政补偿机制;加强内控管理,控制负债规模;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比,推进协同改革;加强业财深度融合,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助力效率医疗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5-2021年我国县级中医院补偿机制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2015-2021 年我国县级中医院补偿机制现状,为县级医院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结构变动度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5-2021 年我国县级中医院收入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收支盈余状况、药品收入、财政收入等信息,探索县级中医院补偿机制特点.结果:2015-2021 年县级中医院院均财政补助金额增长了2.42 倍,占总收入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基本支出增涨最为明显,变化范围在51.04%-63.30%;医疗结余率由7.87%负增长至-0.80%,不含财政补偿时医院亏损程度总体上不断加剧.盈余金额中关联度排前3 位的是财政补助收入、其他费用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医疗服务收入的总体结构变动值为4.67%,挂号、手术、护理收入呈现负向变动,而治疗收入结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 78.37%.药占比由35.40%下降至25.34%,其中西药和中成药逐年减少,而中药饮片比重不断增加,西药占据药品收入的 6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不到2 成.结论:财政补助下我国县级中医院运营良好,仍需特别关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县级中医院肩负责任增多,基本支出不断增长,同时自身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需要依靠财政补助保障医院运营与发展.收入结构趋于合理,但医疗服务价格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分析与优化路径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开展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现状及原因分析,进行提高人员支出占比的测算,为进一步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比、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1年公立医院收支等相关数据,采用结构变动度法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6-2021年公立医院人员支出持续增加,占业务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但距离相关政策提出的目标还有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医疗服务收入对人员支出的补偿程度不高,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收支结余空间小等.结论:提高人员支出占比,重要的是增加经费来源、释放薪酬空间、强化岗位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做好运营管理;可通过强化"三医联动"、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优化医院内部成本结构等多种措施,逐步提高人员支出占比,确保医院支出以人力资源为重点,更加突出人的贡献与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北京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分析北京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方法:对2019—2021 年北京市各级别、各管理级次、各类型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北京市三级医院住院服务效率高于二级医院,门诊服务效率低于二级医院;中央级医院财政拨款收入比重较低,人员费用占比较低,收支结余情况优于市级、区级医院;综合医院收入结构逐步优化,专科医院收支结余情况较好.结论:政府发挥政策引导的"指挥棒"作用,结合公立医院职能定位与学科特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运转效率;价格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医院根据科室特点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实现"一科一策";医院本着适宜性原则,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效率影响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以山东省某市为案例市,分析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效率现状与影响因素,为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2022 年收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报数据与机构调查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效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医疗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平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综合效率分别为(0.912±0.113)、(0.699±0.225)、(0.632±0.207),机构类型、辖区重点人群占比是机构医疗服务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机构结余水平、非在编职工实际月人均工资是机构医疗服务纯技术、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案例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医疗服务规模效率较高,应更加关注医疗资源配置相对稀缺与需求相对大地区的基层建设,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平衡,给予基层更多编制和与之直接相关的财政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某公立医院跨省托管后医疗服务经济学评价及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跨省之间公立医院托管的实施,从医院成本、财政投入、业务收入、保险补偿、经济管理效益以及职工福利待遇等方面对托管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量法对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中医医院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政策建议.医联体建立后,医院的业务收支结余有了大幅度改善,参保者的次均费用明显高于自费患者,职工福利有了显著改善.管理者在分配制度方面的满意度最低,其次是人事制度;职工在工资福利待遇的满意度最低,未来发展情况和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均较高;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方面,满意度提高非常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昆山出入境人员二类疫苗接种收费标准的合理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出入境人员二类疫苗接种收费标准的合理性与改进方向.方法 以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16年度二类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MMR)、流脑、水痘疫苗接种为例,分析疫苗采购、冷链保存、疫苗损耗、注射耗材、不良反应防范及人力等成本,结合现行定价下的预期收入探讨现行收费标准的合理性;结合疫苗管理条例修订和药品零差率改革探讨定价改进方向.结果 2016年昆山地区MMR、流脑、水痘疫苗的收费标准分别为每支77、67、148元,接种人次为175、61、28人次,总收入为21 706元;3种疫苗流通过程中,疫苗采购、注射耗材、冷链保存、人力成本、不良反应防范成本为21 480.0、258.8、197.9、7 764.0、117.1元,总成本为29 817.8元,全年亏损8 111.8元.结论 按现行的二类疫苗接种定价标准收费,出入境人员二类疫苗接种收不抵支;通过控制采购数量、适当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性收费、适当增加财政补贴等举措,可避免资源浪费、实现收支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