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轨迹的纵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纵向变化轨迹,分析心理维度、社会支持维度及炎症因子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纵向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我院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6周(T1)、术后3个月(T3)、术后6个月(T4)、术后9个月及术后12个月(T5)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调查患者5个时间点的PTSD水平,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识别轨迹类别,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采用LCGM方法将19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PTSD的变化轨迹分为3个潜在类别即PTSD低水平组(占41%)、PTSD下降组(占33%)、PTSD进展组(占26%);选择PTSD低水平组作为参考类别,采用逐步进入法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下尿路不适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越高的患者更易进入PTSD下降组,炎症因子(IL-6、TNF)、恐惧疾病进展及侵入性认知水平越高的患者更易进入PTSD进展组.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PTSD存在异质性,有3种不同的变化轨迹,尤其应重视初始分值较低的PTSD进展组.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术后早期的身体不适症状,同时重视心理因素如恐惧疾病进展、侵入性认知及炎症因子对PTSD轨迹的预测作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术后PTSD慢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轨迹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轨迹,旨在为提高护生职业认同、减少护理人才流失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2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资料.结果 析出1个核心类属(职业认同轨迹)、5个类属(专业选择原因、固有职业认知、系统学习改观、实践体验变化、职业选择倾向).结论 固有职业认知可能贯穿护生职业认同轨迹的各个阶段,系统学习和临床实践会使护生职业认同发生变化,职业认同不再是决定护生职业选择的充分必要条件.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应了解护生职业认同轨迹,提高护生职业认同度,减少护理人才流失,促进护士队伍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疲劳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术后疲劳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的145例患者为研究,随访过程中剔除18例,最终共纳入124例患者.分别在出院前1 d及出院后1、2、4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20,MFI-20)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术后疲劳水平进行追踪调查,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识别潜在的术后疲劳轨迹类别,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疲劳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后MFI-20得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F=310.039,P<0.001),得分从出院前1 d(58.44±8.65)分降至出院后4个月(36.92±9.89)分;最终识别出3种术后疲劳轨迹类别,根据其特征分别命名为中至轻度明显下降组、中度缓慢下降组、重至中度缓慢下降组,分别占比53.2%、32.3%、14.5%.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心肌梗死病史、有无脑卒中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术后ICU停留天数、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术后疲劳轨迹类别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ICU停留天数、有无心肌梗死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有无脑卒中病史、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CABG患者术后疲劳轨迹类别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o结论CABG患者术后疲劳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变化轨迹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积极改善可控因素,缓解患者术后疲劳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体验,为医护人员构建并完善冠心病自我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收录的关于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评价文献,采用Meta整合方法归纳结果。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提炼出59个研究结果,归纳组合形成12个新类别,综合为3个整合结果:自我管理的动力因素、自我管理的阻碍因素、自我管理的轨迹与路径。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多因素影响的曲折前进的过程,需要家庭、医疗服务系统、社会以及政府的多方协作和支持,以促进患者坚持长期自我管理,改善其预后状况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脑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联合物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小脑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联合物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前治疗组行健侧小脑iTBS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同部位伪刺激,iTBS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200 s,每周6次,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和出院3周后(随访时)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主要观察指标包括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动摇总轨迹长和X轴最大动摇径,用于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重心转移能力。次要评估指标有采用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和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POMA-G)评估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采用简化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估2组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和随访时,对照组患者的BBS评分分别为(41.38±5.33)分和(42.19±5.55)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3周后和随访时的BBS评分、动摇总轨迹长和X轴最大动摇径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周后和随访时,对照组患者的POMA-G评分、FMA-LE评分和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治疗3周后和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的10MWT、POMA-G评分、FMA-LE评分和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且其治疗3周后的POMA-G评分、10MWT和随访时的10MWT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脑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联合物理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态,分析其可能的机制与小脑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可调节小脑-丘脑-大脑皮质环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喉癌组织的细胞异质性及其上皮细胞演化轨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喉癌及转移淋巴结的细胞亚群分类及功能,探索上皮细胞向肿瘤细胞演化的轨迹。方法:对2019年10月22日至12月16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5例喉癌组织、配对的转移淋巴结及3例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3~70岁,使用Seurat软件分析上述组织的细胞亚群,功能富集分析探讨各类细胞亚群的生物学功能。运用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情况区分上皮细胞恶性与否,通过拟时序分析揭示正常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演变轨迹,并识别癌变的过渡态细胞。经Seurat软件FindAllMarker函数分析得到过渡态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并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多重质控,共获得66 969个高质量单细胞,分为9个主要细胞簇:上皮细胞、T细胞、B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髓系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神经细胞,前5类细胞簇分别有8、6、4、3和2类亚群。4个上皮细胞亚群(C0、C1、C2、C5)来源于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具有较高的CNV水平和肿瘤细胞含量。拟时序分析发现上皮细胞演变轨迹为正常上皮细胞亚群C4向早期癌变细胞群C0转化,C0继续分化为3个主要恶性肿瘤细胞亚群C1、C3和C5。上皮细胞C0可能代表癌变的过渡态细胞群,功能富集于上皮间质转化、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其高表达萝卜硫素(sulforaphane, SFN)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免疫组化验证发现SFN在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 结论:本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阐述了喉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细胞和功能的多样性,同时C0在肿瘤细胞演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未满足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了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未满足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订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21年1—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未被满足需求量表(SF-SUNS)进行调查;目的抽样法选择12例胃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资料。结果:297例研究对象未满足需求总分为(60.91 ± 16.00)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为:连续性照护未满足需求(2.37 ± 0.75)分、工作经济未满足需求(2.22 ± 0.65)分、信息未满足需求(2.20 ± 0.92)分、情感未满足需求(1.72 ± 0.60)分;学历、是否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者、工作状态是未满足需求的影响因素( t=5.32、-3.59、-3.28,均 P<0.05)。质性研究共提炼4个主题:症状网络识别和精准症状管理需求未满足、共享决策参与和疾病感知变化轨迹需求未满足、尊严维护和心理应激机制重建未满足需求、"互联网+"移动医疗延续护理需求未满足。 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未满足需求问题仍普遍存在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医护工作者基于患者未满足需求现状构建有效的支持性照护系统,推进胃癌患者全程多维的健康管理服务,提升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支持性照护需求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支持性照护需求轨迹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77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1 d、术后3 d、出院前1 d、出院后1周、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使用癌症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量表调查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轨迹类别并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拟合出3条支持性照护需求轨迹,分别为持续高需求组(46.33%)、需求缓慢下降组(30.51%)、低需求下降组(23.16%);以潜类别组3低需求下降组作为参考类别,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心理困扰、低社会支持、高疾病分期、高合并症更易进入持续高需求组( OR值为0.826 ~ 18.526,均 P<0.05),高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和高中)更易进入需求缓慢下降组( OR = 6.076、4.199,均 P<0.05)。 结论:NSCLC患者术后支持性照护需求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临床医护人员应在术后早期为疾病分期高、合并症较多、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社区获得性脓毒性休克后身体和心理社会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改变的轨迹和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社区获得性脓毒性休克后1年内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中身体和心理社会领域的情况,并探索不良身体和心理社会HRQL预后的相关因素。设计:儿童脓毒症后生活评估二次分析(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life after pediatric sepsis evaluation,LAPSE)。场所:美国12家学术型PICUs。对象:家庭监护者认为不存在严重基础发育残疾且自社区获得性脓毒性休克住院中存活的≥1月且<18岁患儿。干预措施:家庭监护者完成患儿基线(反映入院前状态),入院后7 d及1,3,6和12个月时的儿童生活质量问卷(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PedsQLTM,2~18岁儿童)或PedsQLTM婴儿量表(<2岁)。较高的PedsQLTM身体和心理社会健康总结得分表明HRQL较好。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204名儿童中58名(28.2%)有复杂慢性合并症。复杂慢性合并症患儿基线身体HRQL(62.7±22.6 vs.84.1±19.7, P<0.001)和心理社会HRQL(68.4±14.1 vs.81.2±15.3, P<0.001)明显低于参考常量,而未合并慢性病的患儿基线得分接近参考常量。合并复杂慢性病的儿童恢复到基线HRQL,而未合并患儿则未恢复(身体HRQL 75.3±23.7 vs 83.2±20.1, P=0.008;心理社会HRQL 74.5±18.7 vs 80.5±17.9, P=0.006)年龄<2岁与较高的12月时身体HRQL独立相关,PICU住院期间被医护人员怀疑神经损伤和存在神经检查异常与较低的12月时身体HRQL独立相关。针对颅内压增高的治疗以及1月时应用医疗装置和较低的12月时心理社会HRQL独立相关。 结论:尽管许多患儿可恢复到基线水平,社区获得性脓毒性休克患儿随后1年内的身体和心理社会HRQL仍较参考常量降低。HRQL较差的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入院后一月时仍依赖医疗装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妇科收治的9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采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认知调查问卷、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认知调查问卷、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疲倦、气促、失眠、食欲丧失领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