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ownⅡ类上颌骨缺损患者不同修复方式的远期生存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组织瓣和赝复体修复重建上颌骨BrownⅡ类缺损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4—2017年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上颌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第四版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UW-QOL)调查术后远期(>5年)生存质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差异性。 结果:本研究失访4例,死亡9例,共收回有效问卷46份,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9~86岁。BrownⅡb/c类26例,BrownⅡd类20例;行组织瓣重建29例(即组织瓣重建组),赝复体修复17例(即赝复体组)。赝复体组咀嚼QOL得分优于组织瓣重建组( Z=-2.787, P=0.005),但娱乐、吞咽、语言、情绪QOL得分不如组织瓣重建组( Z值分别为-3.185、-2.091、-2.556、-1.996, P值均<0.05)。在BrownⅡb/c类中,赝复体修复能提高咀嚼QOL得分( Z=-2.830, P=0.005),其他QOL得分及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rownⅡd类中,组织瓣重建能改善疼痛、娱乐、吞咽、语言QOL得分( Z值分别为-2.741、-2.517、-2.320、-2.843, P值均<0.05),且平均QOL得分优于赝复体修复( Z=-2.276, P=0.023)。 结论:就远期效果而言,对于BrownⅡb/c类缺损患者,赝复体修复与组织瓣重建修复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对于BrownⅡd缺损患者,组织瓣重建有更好的语音、吞咽功能。组织瓣重建可能会带来更多娱乐、情绪方面的助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3D打印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且逐渐向整形外科领域渗透。因其具有个性化定制和精确制作的特点,在整形外科中已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本文主要对该技术在个性化模型、导板、植入物、赝复体及生物打印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应用特点进行概述,从而提高整形外科医师对该技术的认识,提出该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联合口面肌功能治疗促进牙龈癌患者口颌功能康复的个案管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促进牙龈癌患者口颌功能康复的个案管理。方法:采取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联合口面肌功能治疗对1例牙龈癌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其护理要点包括: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的护理、口面肌功能治疗、心理护理及口颌功能康复的效果追踪评价。结果:经过1年的个案管理,患者口腔功能及生命质量的自评总分为18分,张口度4 cm、语音清晰度98%,患者生命质量良好。结论:采用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联合口面肌功能治疗的个案管理,从围手术期到出院随访,并结合不同阶段的评估,全方位与相关专科医生沟通配合,加强了多学科协作,促进了患者口颌功能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复合眶内容物缺失的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复合眶内容物缺失的上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因口腔颌面部肿瘤行眶内容物剜除合并上颌骨缺损病例,均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根据缺损类型,分为眼眶周围皮肤、鼻腔侧黏膜、口腔侧腭部黏膜均有缺损的口-鼻-眶复合缺损;眶内容物及口-鼻腔复合缺损;眶内容物及鼻腔-眼眶皮肤复合缺损;眶内容物及眼眶皮肤缺损。根据缺损类型及股前外侧皮瓣穿支数量,将皮瓣设计为3叶、双叶或单叶皮瓣,并决定是否行口鼻瘘封闭。术后根据患者口内条件,行赝复体修复。结果:研究共纳入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3~82岁。8例为眶内容物及口-鼻-眶复合缺损,17例为眶内容物及口-鼻腔复合缺损,1例为眶内容物及鼻腔-眼眶皮肤复合缺损,3例为眶内容物及眼眶皮肤缺损。29例股前外侧皮瓣均成活,其中3例股前外侧皮瓣设计为3叶皮瓣,13例设计为双叶皮瓣,其他皮瓣未行分叶设计。25例存在口鼻瘘的患者中,11例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封闭,其中7例术后行上颌赝复体修复;14例患者鼻腔侧未行封闭式修复,术后口鼻相通,其中6例行上颌赝复体修复。2例患者行种植体支持式义眼修复。术后随访4~88个月,1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复合眶内容物缺失的上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股前外侧皮瓣因设计灵活,可行复杂缺损的修复,在封闭口鼻瘘、改善术后面型及口鼻腔卫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理想的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颧种植体支持式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颧种植体支持式赝复体(ZIP)在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上颌骨缺损患者。纳入标准:单侧上颌骨缺损,年龄18~70岁,无全身慢性系统性疾病,无放疗史,口内余留牙列基本完整,无中、重度牙周炎,牙齿无松动,无明显错 畸形。于患侧颧骨植入颧种植体2颗,即刻佩戴传统可摘式赝复体(RP),术后6~12个月完成ZIP修复,通过日常生活牙科影响量表(DIDL)对患者佩戴RP和ZIP后的主观感受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从外观、疼痛、舒适度、咀嚼效率和一般性能5个方面进行评分,结果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利用1例25岁正常男性志愿者头颅CT数据建立半侧上颌骨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绘制颧种植体和赝复体模型,在该复合模型中对赝复体的义齿咬合面加载150 N垂直力模拟咬合力,并分析颧种植体、赝复体卡环、腭板、基牙等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集中点,比较RP修复和ZIP修复后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8例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8~63岁,平均48.9岁。8例患者共植入颧种植体16颗,术后9~10个月全部完成ZIP修复。DIDL量表结果显示,ZIP在外观、舒适度、咀嚼效率和一般性能这4项指标中得分分别为(0.79±0.15)、(0.70±0.15)、(0.63±0.24)、(0.73±0.13)分,均明显高于RP的(-0.41±0.22)、(0.35±0.22)、(-0.09±0.34)、(0.30±0.19)分,而ZIP在疼痛指标中的得分为(0.29±0.15)分,低于RP的(0.48±0.23)分,除疼痛指标外,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物力学分析证明,ZIP与RP相比,应力主要由颧种植体承担,腭板、卡环、基牙等处的应力明显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点。 结论:ZIP可改善外观、降低不适感、提高咀嚼效率,是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较好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三维人脸模板的外鼻缺损三维形态补全方法初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三维人脸模板的非刚性配准过程探讨外鼻缺损三维形态补全方法,为鼻赝复体的数字化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6至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或缺失男性患者20例,年龄18~45岁,采集患者原始三维颜面数据,用Geomagic Wrap 2021软件构建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使用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构建的结构化三维人脸模板数据,基于非缺损区形态,通过MeshMonk程序(一种非刚性配准算法)将三维人脸模板变形配准至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上,获得三维人脸模板个性化变形后的数据,即补全人脸三维数据。基于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的缺损边界,在补全人脸三维数据上裁剪出补全外鼻三维数据。对比分析补全人脸三维数据与原始三维颜面数据的鼻面角和鼻唇角,测量补全人脸三维数据鼻长与中面高、鼻宽与内眦间距的比值,评价补全外鼻三维数据的边缘曲线与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缺损边缘曲线的边缘密合度,并分析补全外鼻三维数据与原始三维颜面数据鼻部相同标志点间距离值。结果:20例原始三维颜面数据与补全人脸三维数据的鼻面角(分别为28.2°±2.9°、28.4°±3.5°)、鼻唇角[分别为95.4°(19.2°)、99.9°(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3, P=0.823; Z=-1.72, P=0.086)。补全人脸三维数据鼻长与中面高的比值为0.63±0.03,鼻宽与内眦间距的比值为1.07±0.08。补全外鼻三维数据的边缘曲线与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缺损边缘曲线的曲线偏差(均方根值)为(0.37±0.09)mm、最大偏差为(1.14±0.32)mm,曲线偏差值位于±1 mm之内的占比为(97±3)%。补全人脸三维数据与原始三维颜面数据上对应鼻部标志点间距离分别为鼻根点[1.52(1.92)]mm,鼻尖点(3.27±1.21)mm,鼻下点(1.99±1.09)mm,右鼻翼点(2.64±1.34)mm,左鼻翼点(2.42±1.38)mm。 结论:本项研究提出的外鼻缺损三维形态补全方法有较好的可行性,构建的补全外鼻三维数据的面部协调性和边缘密合度较好,形态与原始三维颜面数据的鼻部形态接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赝复体修复眶缺损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眶缺损是常见的一类颌面缺损,目前尚不能通过外科手段进行良好地重建,主要依靠眶赝复体(义眶)进行修复。如何精确、快速地制作赝复体以重建患者容貌,尚缺乏相应的专家共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业委员会邀请国内相关专业领域的多位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并制订本专家共识。旨在从基础理论、修复原则、修复材料和修复技术等方面全面阐释赝复体修复眶缺损的有关知识,指导更多的修复医师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我国在眶缺损修复重建领域的整体水平,提升该类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耳胆脂瘤伴高位颈静脉球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伴高位颈静脉球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以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 1 例中耳胆脂瘤伴高位颈静脉球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术前耳内镜及CT预判高位颈静脉球达中鼓室,手术采用耳内镜水下操作模式,彻底清除胆脂瘤、掀起松弛部和紧张部后上方内陷袋,去除被部分破坏吸收的锤骨和砧骨残体,镫骨上结构消失,底板活动正常.掀起外耳道皮瓣分离鼓环的同时避免损伤颈静脉球,2.5 mm全听骨链赝复物重建听骨链,耳屏软骨筋膜瓣修复.结论 中耳手术术前除了评估乳突及鼓窦、听骨链、面神经之外,还应充分评估颈静脉球情况,以免术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耳内镜水下技术对合并有高位颈静脉球的中耳胆脂瘤有独特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数字化技术在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上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部中最常见的缺损,可能造成患者生理及心理障碍.传统颌骨缺损修复制作流程复杂、技术敏感性高.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发展及应用,上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已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的治疗过程,并从上颌骨缺损三维数据获取、数字化设计及数字化制造这3个方面对数字化技术在赝复体修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全数字化上颌赝复体制作与适合性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利用多源数据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全数字化的一体式上颌赝复体,并对其适合性行初步评价.方法 利用口内光学扫描数据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进行融合获得数字化印模,并在获得的模型数据上利用数字化牙科设计软件设计金属支架、阻塞器并排列人工牙,通过三维打印(3D printing,3DP)的方式获得数字化上颌赝复体.对3名患者同期进行传统及数字化赝复治疗,以传统赝复体作为自身对照组,使用硅橡胶加衬法对两者适合性(指义齿组织面与口内软组织间存在的间隙)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成功实现上颌赝复体的全数字化制作通路;传统赝复体支架适合性(294.0±64.4)μm、阻塞器适合性(357.8±82.4)μm;数字化赝复体支架适合性(364.6±62.6)μm、阻塞器适合性(345.1±95.5)μm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数字化赝复治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上颌骨缺损修复方式,其适合性符合临床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