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制备丹参酮ⅡA超细微粒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制备丹参酮ⅡA超细微粒.方法 以超临界CO2 为抗溶剂,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超细微粒进行表征,测定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 超临界CO2 流体制备后,超细微粒粒度更集中,结晶度更高,化学结构和晶型未发生改变,溶出率增加至 2.40 倍.结论 本实验为增加丹参酮ⅡA溶出、促进其吸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Cur-SLN)以提高姜黄素的溶出度和膜渗透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以姜黄素为原料、氢化磷脂和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为载体材料制备了Cur-SLN,并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同时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该技术能制备得到包封率在85%以上无定型纳米球形Cur-SLN;体外溶出实验显示,Cur-SLN能大幅提高了姜黄素的溶出度,且TPGS的加入会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Cur-SLN对肿瘤细胞A549和HepG2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姜黄素原料,且产物的纳米球形结构和适量TPGS的加入均能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结论:该技术制备的Cur-SLN能大幅提高姜黄素的溶出度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非热技术用于中药热不稳定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热不稳定性成分是中药及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重要基础,屠呦呦在经历多次试验失败后最终采用低温冷浸的方法成功获得抗疟神药青蒿素.传统热提取方法有着容易导致化学成分热降解、有机溶剂消耗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缺点.因此,开发非热提取技术对推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与绿色制造尤为重要,包括超临界流体提取、机械化学辅助提取、超声辅助提取、高压脉冲电场提取、高静压提取、真空提取以及不同技术相耦合的非热提取技术.使用新技术可以提高传质速率,降低细胞通透性,加快次生代谢物的扩散,降低能耗、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提取率,并且对热敏感结构得以保存.除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被简述外,本文逐一对上述其余非热提取技术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术以及在中药或天然产物热不稳定活性成分提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提取与制药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