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肩胛动力障碍患者和健康成人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定量评估肩胛动力障碍(SD)患者与健康成人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9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骨科33例(33肩)SD患者为SD组,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35~71岁;另招募同期健康志愿者32例(61肩)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22~74岁。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和SWE测量两组受试者的上斜方肌(UT)、肩胛提肌(LS)、中斜方肌(MT)、菱形肌(RM)、下斜方肌(LT)、前锯肌(SA)的厚度、剪切波速度,并计算弹性模量值。比较SD患者与健康成人的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变化,分析年龄、性别对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SD患者的LS厚度、UT弹性模量、UT与MT弹性模量比和UT与LT弹性模量比分别为(0.40±0.11)cm、(44.42±29.17)kPa(1 mmHg= 0.133 kPa)、1.59±0.56、1.56±0.63,健康成人分别为(0.47±0.17)cm、(31.00±12.68)kPa、1.30±0.30、1.30±0.30,SD患者LS厚度小于健康成人,UT弹性模量、UT与MT弹性模量比、UT与LT弹性模量比均大于健康成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同年龄段的SD患者与健康成人比较:青年(18~40岁)SD患者的RM弹性模量为(31.14±3.93)kPa大于健康青年人(23.30±8.24)kPa,中年(41~60岁)SD患者的UT与SA弹性模量比为1.57±0.38大于健康中年人1.30±0.33,老年(61~80岁)SD患者的UT与MT弹性模量比、UT、LS和SA弹性模量分别为1.81±0.68、(53.59±36.99)kPa、(36.54±11.41)kPa、(18.51±8.05)kPa,健康老年人分别为1.40±0.39、(32.01±11.93)kPa、(28.82±9.42)kPa、(13.04±7.23)kPa,老年SD患者均大于健康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SD患者和健康成人中,男性的SA厚度分别为(0.82±0.24) cm和(0.80±0.17)cm,女性分别为(0.63±0.15)cm和(0.69±0.17)cm,男性SA厚度均大于女性;而且在健康成人中,女性的UT弹性模量为(32.91±13.87)kPa,大于男性的(26.77±8.37)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健康成人中,SA厚度、LT弹性模量、SA弹性模量均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 r= -0.334、-0.416、-0.431),而UT与LT弹性模量比、UT与SA弹性模量比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 r=0.317、0.300);在SD患者中,UT与MT弹性模量比、LS弹性模量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 r= 0.410 、0.399),而RM弹性模量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 r=-0.4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SWE可用于定量评估肩胛带肌弹性模量,可反映SD患者肩胛带肌力偶失衡的特点,对SD的预防、早期诊断与精准化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脑梗死溶栓后急诊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61岁。因“右下肢进行性无力伴麻木5 h,溶栓后确诊主动脉夹层1 h”于2021年11月15日入住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既往高血压史10年,近日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及检测血压。患者于入院5 h前出现右下肢进行性无力伴麻木,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卒中中心,颅脑 CT 未见出血,查体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4级,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颅脑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左侧额叶异常信号,左侧大脑前动脉远端狭窄,基底动脉重度狭窄。3 h前查体见右上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力下降至2级,伴有疼痛不适,持续不能缓解,考虑急性脑梗死加重,予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右下肢肌力进一步下降至1级,末梢皮温下降,足背动脉未触及,行超声心动图及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可能性大。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为主动脉夹层表现(Debakey I型,见图1),肠系膜上动脉局部闭塞,右侧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闭塞。为手术治疗急转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6.3 ℃,脉率6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5/52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醒、双侧瞳孔正常,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胸腹部查体无异常;右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浅感觉减退,皮温低,足背动脉未触及,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27.7 s,国际标准化比值2.2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1.9 s,纤维蛋白原0.32 g/L,D-二聚体17.97 mg/L。积极输注冷沉淀、血浆及人纤维蛋白原对症治疗后复查凝血功能:PT 16.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5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6 s,纤维蛋白原1.72 g/L。急诊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右冠状窦成形+主动脉根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孙氏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约1 500 mL,予以自体血回输并大量血制品输注,术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心脏射血分数(EF)50%左右,血压控制尚可,尿量正常,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术后右股部及小腿肿胀进行性加重,血管超声检查提示腹主动脉及右股动脉血流尚可,足背动脉血流量较前明显减弱。实验室检查肌红蛋白持续升高至3 000 μg/L,考虑再灌注损伤引起右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11月17日予外科手术切开减张治疗,术中见肌肉缺血水肿并部分坏死,术后血压80/40 mmHg,EF 40%,肌酐持续升高至497 μmol/L,并出现无尿,考虑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合并分布性休克,予去甲肾上腺素1.0 μg·kg -1·min -1联合肾上腺素0.5 μg·kg -1·min -1抗休克、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清除肌红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11月21日患者意识转清,心率90~110次/min,平均动脉压70~85 mmHg,尿量10 mL/h左右,肠鸣音未闻及,腹胀明显,左下腹压痛及反跳痛。结合术前主动脉CTA检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局部闭塞,不除外缺血性肠病及消化道穿孔可能。复查腹腔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重度狭窄(见图2)、肠系膜下动脉远端闭塞、腹腔膈下游离气体(见图3)、降结肠、部分乙状结肠可见肠壁积气(见图4),考虑缺血性肠病、肠穿孔。急诊行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造口术。术中见降结肠下段、乙状结肠、直肠上段达腹膜反折上约1.5 cm处肠壁散在片状坏死灶并穿孔(见图5),左下腹及盆腔可见大量浑浊腹腔积液。予大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并留置引流管。术后血流动力学难以维持,去甲肾上腺素2.0 μg·kg -1·min -1、垂体后叶素2 U/h、肾上腺素1.0 μg·kg -1·min -1持续泵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EF28%,膀胱腹压检测35 mmHg以上,考虑脓毒性休克、脓毒性心肌病、腹高压综合征。建议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及开放腹部刀口减压治疗,患者近亲属拒绝,最终循环难以维持于2021年11月25日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刮匙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刮匙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ACDF的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2±9)岁。在切除椎体后缘骨质和(或)骨赘使椎间隙呈倒八字的减压过程中,根据术中切除工具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应用超声刮匙切除椎体后缘骨质和(或)骨赘者为A组,应用传统工具(磨钻、刮匙、枪状咬骨钳)的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改善率。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A组手术时间(47±7)min,出血量(49±4)ml,B组则分别为(54±12)min和(117±16)ml,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91、20.704,均 P<0.05)。A组1例出现泌尿系感染,无脑脊液漏及脊髓损伤发生;B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局部压迫切口一期愈合,1例出现声音嘶哑,2周后消失,2例出现吞咽不适,术后1个月内症状消失,无脊髓损伤发生;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χ 2=4.157, P=0.041)。A组术后3 d JOA评分较术前改善39.0%,术后1年改善率71.6%;B组术后3 d JOA评分较术前改善38.7%,术后1年改善率69.4%;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611、1.076、0.061,均 P>0.05)。 结论:在颈椎前路椎间隙内行椎体后缘骨质和(或)骨赘切除减压的过程中,应用超声刮匙安全、有效、快捷,与传统方法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时代"超人"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新时代在召唤,新征程已开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打造一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人才是国家和民族兴旺之本。"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近年来国家在人才项目中投入巨大,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基金,全国各省市也推出了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教育好青年人才也是我们未来超声事业的根本所在!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多年来重视中青年医师的培养,近年来相继举办了多期中青年英文论坛、中青年创新研究论坛、杰青优青论坛、中青年优秀/疑难病例分享,线下和超声学院线上学习人数累计280余万人次。超声分会各学组在过去一年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活动。腹部学组举办高端人才学术活动27场,累计线上线下参会22万人次;开展36场下乡巡讲活动助力基层人才培养,同时开展了医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培养多样化创新人才。心脏学组举办4城5站规范化巡讲,累计线上线下参会近50万人次;通过超声大讲堂普及超声心动图知识,线上线下参会20余万人次。浅表学组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亲和行"巡讲活动,共举办10场,累计线上线下参会超50万人次;开设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管理学院,线上参会人员41万人次。妇产学组借助国际妇产标准课程系统培训和制定国内指南共识,培训医生8万余人;通过国际大师课,开拓超声医生的新思路,培养骨干人员600余人。介入学组启明星活动已连续举办5年,累计69场学术活动,线上线下参会超300万人次;万里行活动深入基层,手把手帮带100位超声医生实现介入超声从0到1的质的突破;开设"医工信"交叉论坛,促进介入超声诊治能力提升。新时代青年"超人"在上述培训和学术交流中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不断成长与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3/2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超重与正常体质量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差异;针刺风池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即时效应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64排螺旋CT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其认知功能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T2WI灰阶比值对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T1期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基于CT纹理分析预测食管鳞癌患者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价值;心脏MRI探索中国成人左心室肌小梁和乳头肌质量参考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心脏MR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后心肌结构与功能变化;斑块与主动脉CT值比值鉴别冠状动脉脂质和纤维斑块的价值;动态对比增强MRI全定量参数对照18F-FDG PET/CT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肝脏功能影像评分预测肝细胞癌大范围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应用价值;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定量评估的价值研究;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预测血管包裹肿瘤细胞巢阳性肝细胞癌;多模态MRI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018版征象在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预测膀胱癌肌层浸润的应用价值;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特征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术前MR影像学特征与转移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功能MRI T1ρ定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的Meta分析;多模态MRI在腰椎间盘退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估异位骨化的成熟度;小儿卵巢扭转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分析;优化使用水合氯醛镇静的方法研究;基于床旁腹部卧位X线检查的新生儿气腹征象探讨;经动脉插管C臂CT灌注扫描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临床价值;CT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价值;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失误分析及经验总结;虚拟单能级成像及骨去金属伪影技术去除腰椎内固定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双源CT碘图评估肝硬化脾切除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特点;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剂量验证中的应用价值;第2代冠状动脉冻结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在自由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应用;快速水脂分离技术在MR髋关节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巧用米袋在1.5T MR颌面部成像中的应用;2型糖尿病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基于MR结构相的研究进展;TACE联合TKI药物及PD-1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FAPI PET/CT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终末期肾病患者前额叶皮层损伤的MR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体系:精准阻滞已向临床迈进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常用技术.近年来,超声使臂丛神经轨迹、筋膜层次和周围解剖标记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的扫描和成像、穿刺和注药方法,形成精准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体系.然而,临床应用精准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神经内注射风险、膈神经麻痹、阻滞动力学数据缺乏等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难点和痛点.本文着重从解剖基础、入路和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如肩关节镜手术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提高麻醉医师对该精准技术体系的认识并促进其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新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血流动力学测定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客观评估大鼠模型的右心室压力、肺动脉压力、心输出量、心指数及全肺阻力指数(TPRI)等指标,建立更完善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评价系统,更客观准确地评价肺动脉高压大鼠的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耐量.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1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5只.模型组腹腔注射SU5416(20 mg/kg)放入10%氧浓度的缺氧箱,21 d后置于常氧环境14 d,对照组在常氧环境下饲养35 d.造模结束后将大鼠麻醉,建立机械通气.沿右侧胸骨旁线切开皮肤,剥离右侧胸大肌,分离并结扎肋间动脉,剪开第3、4肋骨,暴露心脏,游离主动脉干.把超声血流仪探头套在剥离好的主动脉干段,实时记录主动脉时间-血流速波形,计算心输出量.然后将连接有压力感受器的针头插入右心室内,系统采集右心室时间-压力波形.待波形稳定约30 s,将插管末端经肺动脉入口送至肺动脉干采集肺动脉时间-压力曲线.结果 对照组与模型组的右心室收缩压(RVSP)分别为(23±5)和(56±13)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别为(23±4)和(58±15)mmHg,肺动脉舒张压(PADP)分别为(9.7±1.9)和(30.3±7.0)mmHg,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别为(14.1±2.7)和(41.9±8.0)mmHg,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心指数分别为(0.54±0.08)和(0.40±0.09)ml·min-1·g-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计算模型组和对照组的衍生指标TPRI,分别为(0.27±0.03)和(0.06±0.01)mmHg·ml-1·min-1·kg-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肺动脉中膜增厚,肺动脉重塑.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大鼠心输出量、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的实验方法,更全面评价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微动力系统在上颌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比超声骨刀与涡轮手机去骨法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的手术效果,探讨更为方便、安全、有效的拔牙方法 .方法 选取2013—2017年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共计190颗多生牙),通过抽签的方法 随机分两组.术前均完善锥形束CT(CBCT)检查以定位埋伏多生牙,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选择合适的切口入路,实验组采取超声骨刀去骨法拔牙,对照组采取涡轮反角手机去骨法拔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化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以独立样本的t检验法对两组患者以及年满12周岁以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的VAS值范围为0~10(0为完全无痛,10为最为剧烈的疼痛),实验组VAS均值为4.2±1.5,低于对照组的5.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2,P<0.001).而对于12岁以上患者的疼痛VAS值分析,实验组均值为4.2±1.5,亦低于对照组的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P=0.005).手术时间平均值,实验组为(48±6)min,低于对照组的(5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4,P=0.003).而对于12岁以上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分析,实验组均值为(46±6)min,亦低于对照组的(49±7)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1,P=0.060).结论 采用CBCT引导下超声骨刀拔牙法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疼痛少、时间短、舒适性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拔牙方法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数字化与超声骨刀结合在正颌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在数字化外科的前提下,评价超生骨刀在正颌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超声骨刀组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牙(牙合)畸形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经过数字化诊断设计,应用超生骨刀完成手术.所有患者行双侧下颌骨矢状骨劈开术(BSSRO),2例(5%)行颏成形术,11例(26%)行双颌手术(上颌骨Lefort I型截骨+BSSRO).传统组选择自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牙(牙合)畸形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行BSSRO术,4例(8%)行颏成形术,17例(38%)行双颌手术;术前患者均经过数字化诊断设计,应用传统往复锯及骨凿完成手术.评估只行BSSRO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双颌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观察所有患者术中神经和软组织损伤及术后3个月的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超生骨刀组的失血量为(190.9±45.8) ml明显低于传统组的失血量(242.6.5±70.4) 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的术中神经及软组织损伤和术后3个月神经损伤情况均低于传统组(P<0.05);其余评估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数字化外科可以对畸形的严重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及设计相对应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可预见性,超声骨刀具有不损伤软组织的特点,在正颌外科中将两者结合可以到达更加精确和减少创伤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单侧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65~89岁,ASA Ⅱ级,BMI 18~24kg/m2.随机分为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组(NB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NB组在超声引导下正确定位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各15~20 ml.EA组取L2~3穿刺点行硬膜外麻醉,2%利多卡因3 ml试验剂量后,分次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 ml.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使用麻黄碱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阻滞前、阻滞后10、20、30、60 min和术后60 min的HR和MAP.记录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持续时间.记录有无穿刺部位出血、局麻药不良反应、新发神经系统病变,记录尿潴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NB组术中输液量、术中使用麻黄碱例数明显少于EA组(P<0.05).与阻滞前比较,阻滞后10、20、30、60min和术后60 min EA组MAP明显降低(P<0.05),阻滞后10、20、30、60 min和术后60 min NB组MAP明显高于EA组(P<0.05),两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B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A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EA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局麻药中毒及新发神经系统病变.NB组尿潴留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EA组(P<0.01).结论 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