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松江区某社区居民血清全氟化合物暴露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研究上海市松江区社区居民血清全氟化合物(PFASs)暴露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8月招募上海市松江区某社区日常健康体检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成年居民,且长期(≥3年)在本地居住,无职业暴露史,无基础性疾病,排除妊娠期妇女及无法自主完成问卷的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完成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样本.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测定血清中15种PFASs含量,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四分位数间距(IQR)及风险比(OR)探究血清PFASs含量的影响因素及风险大小.[结果]15种PFASs中检出14种,其中7种PFASs检出率>50%.检出的PFASs中含量较高的有PFOS(全氟辛烷磺酸)、PFOA(全氟辛酸)和PFHxS(全氟己烷磺酸),中位浓度分别为48.61、37.29和36.51 μg?L-1.PFASs中PFDA和PFUnDA的相关性最强(r=0.93,P<0.05),其次是PFOS和PFDA(r=0.86,P<0.05).年龄、塑料制品的使用频率、每天在室内的时间、个人年总收入、饮茶以及每天的饮水量为PFASs内暴露潜在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与PFASs呈正相关;饮茶与PFNA、PFOA呈正相关;PFHpA与塑料制品的使用频率、个人年总收入呈负相关;PFOS与每天在室内的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松江区社区居民血清PFASs暴露较为严重,主要成分为传统的PFOA、PFOS、PFHx,不同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血清中PFASs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社区居民PFASs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值得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龄初产孕妇妊娠分娩结局.方法:回顾分析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6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 月1 日分娩的2272 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35~39 岁)2040 例,超高龄组(≥40 岁)232 例.比较孕产妇年龄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高龄组及超高龄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 62.84%及 88.79%,新生儿转ICU率分别为4.46%及7.76%,产后出血率分别为1.76%及3.02%.高龄组和超高龄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转ICU、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死产、低Apgar评分、新生儿发育异常、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超高龄组剖宫产指征中"孕妇要求的剖宫产"占比均最高,分别为39.70%和79.38%.结论:高龄初产孕妇中,剖宫产率随着年龄增加,"孕产妇要求的剖宫产"占比增加明显,在围产儿及孕产妇并发症方面,除新生儿转ICU有所增加,严重并发症并不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基于案例探讨超高龄不孕患者助孕伦理问题及其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结合我中心超高龄不孕患者助孕情况,探讨超高龄不孕助孕伦理问题及其对策.通过我中心两个典型案例,分析总结45岁及以上超高龄不孕患者助孕现状及助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伦理对策.超高龄不孕患者助孕易于引发诸多伦理问题,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应在尊重患者生育权和助孕选择权的基础上,加强知情同意及心理疏导,适时劝告患者及时终止或选择供卵助孕,同时需完善相关法规,制定更加规范的伦理监督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高龄经产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超高龄经产妇围生期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特点,为临床上预防高龄经产妇围生期不良结局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6家助产机构2016年11月—2017年2月分娩的经产妇,按照产妇年龄分为超高龄经产妇组(≥40岁)198例、一般高龄经产妇组(35~39岁)1110例、非高龄经产妇组(<35岁)1645例,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等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不同组别产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①超高龄经产妇组和一般高龄经产妇组选择剖宫产的比例比非高龄经产妇组高,分别为27.3%,22.1%和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超高龄经产妇组的分娩孕周比非高龄经产妇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②校正了孕期增重、分娩方式、胎数和分娩孕周等影响因素之后,超高龄经产妇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多次(≥2次)流产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3.70,1.98,1.74,3.4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甲状腺疾病(甲减、亚甲减或甲亢)的风险低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0.40,P=0.032);胎盘相关疾病和危重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高龄经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多次(≥2次)流产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1.92,1.57,1.76,均有统计学意义.③超高龄经产妇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2.11和4.28,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高龄经产妇组新生儿发生NRDS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2.1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高龄经产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对有可能成为超高龄产妇的育龄妇女,孕前应充分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加强孕前健康管理,对已妊娠的超高龄经产妇应严格进行围生期的随访和管理,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浓度变化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HETE)浓度变化及对绒毛膜外滋养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12-HETE参与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子痫前期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前26例和出现后23例,以及与之孕周、年龄及BMI相匹配的正常孕妇26例及正常未孕妇女14例血清样本,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检测各组血清12-HETE浓度;建立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培养及其与胎盘滋养细胞HTR-8/Snveo的共培养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12-HETE处理组、共培养对照组、共培养12-HETE处理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率.结果 12-HETE的保留时间为3.33 min,母离子碎片为319.33 m/z,离子碎片为179.22 m/z,在20~2000 pg/m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9,能够满足样本检测需求.子痫前期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前、后12-HETE浓度均高于正常孕妇组和正常未孕妇女组(均P<0.01).血管内皮细胞单培养中,12-HETE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共培养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共培养12-HETE处理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共培养对照组(P<0.01).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前后外周血中12-HETE浓度均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线粒体功能揭示《黄帝内经》"七七"理论内涵及高龄IVF-ET患者的中药干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及补肾中药二至天癸方对高龄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结局的影响,从而验证《黄帝内经》"七七"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症患者150例,按照《黄帝内经》"七七"理论分为三七、四七组(30例),五七组(60例)和六七组(60例),五七组和六七组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30例,中药组自促排卵周期启动日给予二至天癸方至扳机日.观察各组之间的IVF结局,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卵巢颗粒细胞中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线粒体分裂蛋白1(Drp1)的含量.结果:与三七、四七组比较,五七对照组和六七对照组患者获卵数、双原核(2PN)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下降(P<0.05),六七对照组鲜胚移植率明显下降(P<0.05).与五七对照组比较,六七对照组患者患者获卵数、2PN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下降(P<0.05).与五七对照组比较,五七中药组患者获卵数、2PN数、可用胚胎数明显升高(P<0.05);与六七对照组比较,六七中药组患者获卵数明显升高(P<0.05).与三七、四七组比较,五七和六七对照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Mfn1和Mfn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rp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五七对照组比较,六七对照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Mfn1和Mfn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rp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五七对照组比较,五七中药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Mfn2蛋白表达升高,Drp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六七对照组比较,六七中药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Mfn1和Mfn2蛋白表达升高,Drp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在"五七"后IVF结局预后变差,卵巢颗粒细胞中线粒体融合能力下降,而裂变增多,从线粒体功能验证了《黄帝内经》"七七"理论的内涵.二至天癸方可以调节高龄女性的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提高Mfn1、Mfn2表达水平,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Drp1而减少线粒体分裂,缓解年龄带来的卵巢功能减退,提高卵母细胞发育潜能,改善高龄女性的IVF结局,但对于"六七"之年的超高龄女性临床效果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高海拔地区宫颈筛查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细胞管薄层液基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超高海拔地区(西藏拉萨)社区体检宫颈筛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细胞管薄层液基(TCT)检查结果.方法 2020 年 7 月至 12 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所属 7 个居委会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分析筛查结果,包括HPV感染的阳性率、TCT的检查结果、HPV感染的不同亚型与TCT阳性结果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初产年龄和不同绝经年龄的HPV感染率和TCT检查结果.结果筛查居民 1 185 例,HPV感染 160 例,阳性率为 13.5%,154 例单一感染,6 例双重感染.TCT筛查 104 例,阳性 25 例,阳性率为 24.0%,包括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9 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3 例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3 例.我们将HPV亚型分类为HPV16 型、18 型和其他型.以 40 岁和 60 岁为界将HPV感染者分为 3 组,即<40 岁组、40~60 岁组和>60 岁组.HPV其他型在 3 组中的感染率分别为 75.6%、84.5%和 100.0%,TCT筛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9.8%、17.5%和 18.8%.按照初产年龄划分,160 例HPV感染者中,包括<22 岁 43 例、22~30 岁 94 例、>30 岁 12 例和未生育 11 例.比较绝经年龄>55 岁组和未绝经组,HPV其他型在 2 组中的感染率分别为 100.0%和 82.7%,TC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42.9%和 10.2%.结论 HPV感染率和TCT阳性率分别为 13.5%和 24.0%,首次报告超高海拔地区社区体检宫颈筛查结果,有助于指导本地区宫颈癌的社区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