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进式护理在腕管综合征康复中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跟进式护理在腕管综合征康复过程中的疗效。方法:以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神经松解术,术后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行跟进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的生活质量情况,包括麻痛数值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生活自理能力、睡眠质量;手的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肌电图检测、握力测定;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 d NRS疼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 NRS疼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手部握力改善提高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跟进式护理能促进腕管综合征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跟进式家庭护理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理状况、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跟进式家庭护理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理状况、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跟进式家庭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睡眠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生活质量及总康复效果。结果:干预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入睡等待时间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布氏运动功能评分(Brunnstrom)和简式Fugl-Meyer(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生理机能和情绪角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跟进式家庭护理有利于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总体康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院-社区-家庭跟进式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跟进式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宁德市闽东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可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人体学指标、营养状况、生存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微营养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普遍偏低现象,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跟进式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其营养状况,改善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促进生存质量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跟进式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跟进式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0年1~12月收治的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收治的为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跟进式康复运动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后自我效能感、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ST)评分、简化Fugi-Meyer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QLICD-ST评分、FMA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GSES评分、QLICD-S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跟进式康复运动训练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身体功能康复,降低疾病负担,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案全程跟进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个案全程跟进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取的9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编号,按随机数字分组法设置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个案全程跟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出院时、术后3个月化疗时间段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肢肩关节活动度(ROM)及中文版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FACT-B)。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ROM及FACT-B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出院时、术后3个月化疗患者ROM效果及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时间及护理方式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面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采取个案全程跟进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ROM、FACT-B量表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快速预后,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健康管理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健康管理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传统的家庭跟进式护理、基于健康管理的延伸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出血性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服药依从性以及心理状态。结果:实施基于健康管理的延伸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血性脑卒中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度总分、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总分为(90.38±2.13)、(149.65±4.65)分,高于对照组的(59.07±2.45)、(115.79±5.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为86.67%(52/60),高于对照组的43.33%(2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得分分别为(41.87±8.23)、(40.68±7.34)分,低于对照组的(54.23±7.45)、(52.02±9.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基于健康管理的延伸护理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家庭跟进工作中应用良好,患者知识掌握度、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均得到提高,抑郁、焦虑水平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KAP模式指导下的家庭跟进照护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分析IKAP模式指导下的家庭跟进照护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2021年 3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产科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 78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家庭延续照护干预,研究组实施IKAP模式指导下的家庭跟进照护.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简明健康调查表 36(SF-36)评估患者负性情绪、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应用IKAP模式指导下的家庭跟进照护,疏导不良心理情绪,减少妊娠和分娩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跟进式家庭护理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管破裂、闭塞,导致脑组织血流障碍,脑细胞因缺血缺氧,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1-2]. 目前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逐渐降低,但是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常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问题,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3-4].本研究通过对8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家庭式跟进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庭跟进式分级护理对居家帕金森病病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家庭跟进式分级护理对居家帕金森病病人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帕金森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8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家庭跟进式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6个月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社会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调查两组病人依从性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增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帕金森病致残量表-夜间量表(SCOPA-NS)和日间量表(SCOPA-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后干预组MoCA评分高于常规组,FAQ、HAMD、HAMA、SCOPA-DS、SCOPA-N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改良Ashworth量表、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Ⅲ)、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39项(PDQ-39)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平衡及步态评价量表(FG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高(P<0.05),且干预后干预组Ashworth、UPDRSⅢ、PDQ 39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FGA、M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分级护理应用于帕金森病人居家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负性心理、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提高其社会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信平台跟进式出院指导对帕金森患者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由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进展性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典型临床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1].随着病情的发展,帕金森病患者服药的种类会越来越多,次数和剂量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Florent 等[2]调查研究发现有将近50%的帕金森病患者未按照医嘱处方正确用药.可见仅通过常规住院宣教及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知识的普及和行为的督促是不够的.作者采用微信平台跟进式出院指导对提高帕金森病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