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医院中青年医师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能力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采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SS量表)及自制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测试量表,以问卷调查形式,评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51位中青年医师(45岁以下)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采用SPSS 21.0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对影响中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内部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测试对象的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最终评分(满分5分)为(3.73±0.54)分。中青年医师个人的专业背景不同、英语等级不同、国外学习生活经历不同,在跨文化传播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跨文化敏感度5个维度,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间均相关( r>0.5, P<0.01)。提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整体评分较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交际愉悦度,加强专业英语培训。选拨相关人才时应注意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的人才更适合作为传播中医药的工作者。传播者的学历、英语能力、传播经验对于传播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建议积极开展对中医院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量化测试,选拔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人才时注重与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相关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执行海外卫勤任务医护人员跨文化能力的质性访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通过调查海军执行海外卫勤任务医护人员的跨文化能力现状及跨文化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为军队院校外语教学更好发挥"为战育人"功能,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 9 名执行过海外卫勤任务的海军医护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访谈提炼出 5 大主题:对跨文化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对不确定性的规避;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使用;对于医学文化的尊重;跨文化沟通问题包括外语能力普遍不足、文化知识较缺乏和语言焦虑.结论 军队院校外语教学和培训应充分展开外语专业化实战化教学,兼顾标准英语和其他英语变体,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传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现状及教学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监测和评估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为中医药院校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自行编制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自测量表,于2019年4~9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定量、定性分析数据结果 ,并比较不同交流频率、学历、培养类别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差异.结果 共发放问卷234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有效回收率为89.32%.跨文化传播能力与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呈正相关(r=0.501、0.697、0.587、0.567,P<0.05).高交流频率学生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及总能力高于低交流频率学生,专业能力低于低交流频率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生语言能力低于本科生,专业能力高于本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培养方式学生语言能力、专业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英语综合能力与语言能力、总体跨文化传播能力呈正相关(r=0.653、0.208,P<0.05).结论 中医院校应通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中医药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参与对外交流实践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针灸中心双语教学师资培养与团队建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设一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优秀的双语教学团队,以期提高针灸临床带教医师双语教学水平.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在双语教学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双语教学大纲,丰富教学手段、优化双语教学设计,规范术语翻译、加强跨文化传播等方法,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结果 在英语教学团队建设中,针灸中心注重整合教学资源,提高临床教师口语能力,优化教师培养方案,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等途径,在临床实践和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了一批可以从事针灸学双语教学的临床医师.结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在针灸学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SWOT分析的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基于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分析(SWOT分析)发现,当前的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具有中医药理论体系完整、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亦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医药国际标准规范欠缺等劣势;既适逢国家对中医药"一带一路"事业发展的重视与扶持、信息化背景下新媒体成长迅速等有利发展机遇,也面临西方文化中心论、现代科学霸权主义等诸多挑战.为了提升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出SO、ST、WO、WT 4种分析路径.从SO路径出发,深化政府间交流与合作,医带教研,整合资源;从ST路径出发,深耕市场,因地制宜;从WO路径出发,主动承担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和规范的重任;从WT路径出发,应掌握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主动权,减少劣势,降低威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视域下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进入一个快速高质量发展时期,做好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需要高效培养更多跨文化交际人才.因此,高校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同时就课程教学模式加以创新,特别是以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为导向,以此来更好地培育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包括交际意识、语言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发展,最终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需要,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智力与人力支持,切实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文章以中医药对外传播为导向,探索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从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创新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结合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实例,探索培养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新路径.[方法]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提出英语语言文学、中医基础理论和国际传播学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新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和反思.[结果]语言测试结果显示,学生接受性词汇量与产出性词汇量相关性系数为0.531,学生的中医英语词汇产出明显增加.文化传播能力问卷显示,学生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意愿较强,4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中医英语交际能力已经达到了预期要求,78.3%的学生表示熟悉肢体语言帮助、转述、近似表达、母语直译等常见跨文化交际策略.学生需求问卷显示,25.6%的学生认为自己中医英语阅读、写作、翻译能力较弱,63.3%和57.2%的学生对新课程模块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并不满意.[结论]新课程体系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构建传统文化氛围,帮助青年实现良好的自我认同方面有积极作用,对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医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交际策略的习得也有明显的帮助,但是教学时长应相应延长,教学方式也应该从"以理论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上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