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医科院校分层多元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医科院校英语分层多元课程体系,提升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双语或全英文医学专业教学做铺垫。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构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然后利用问卷和访谈方式,采集7名长期在医学院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专家指标打分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门课程的专家权重。结果:学术论文写作、国际学术交流、跨文化交际、医学英语听说、医学论文写作的综合权重分别位于方案层所有指标的前5位;综合英语2的综合权重排序为第6位;四级考核的综合权重排序为第8位。结论:通用英语在医科院校仍然必修,但是可适当压低权重,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能力设定多样化的起点;同时辅以等级考试,以推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准入标准的衔接;跨文化课程板块在医科院校不纳入主科,主要以选修课为主,以增加医科院校英语课程内涵建设;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可以融入到其他课程板块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英语跨文化交际课嵌入PBL的教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PBL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本研究尝试将PBL教学环节嵌入中医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此,展示了此次实践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同时汇报了通过问卷、访谈收集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以及研究者基于课堂实践的教学反思;最后就PBL教学在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给出了参考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军院校军事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为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这一办学目标,海军军医大学《海军英语》课程开展了基于私播课和微信公众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围绕海军概况、海军文化和海军医疗,侧重培养海军医学院校学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推动"德育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复合型海军医学人才外语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为军队院校混合式英语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384名实习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跨文化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福建省2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2018届实习护生384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实习护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得分为(113.91±23.1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课程学习经历、护理外籍病人的经历和跨文化接触途径对实习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受教育程度、课程学习经历、护理外籍病人的经历及跨文化接触途径对其有重要影响.护理院校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注重医教协同,增加跨文化接触途径,以提高实习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涉外护理选修课的设置研究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对护生涉外护理能力的需求,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涉外护理选修课程的需求,初步制定涉外护理选修课程教学方案,为涉外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津市的3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护生涉外能力需求的调查,并对某学院49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涉外护理选修课需求的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认为护生的涉外护理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满足国内外医疗市场需求的综合能力之一;在校护生对涉外知识的认可度和需求度较高,85%的护生有学习涉外护理等相关课程的意向;我院初步拟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医学英语术语、多元文化与护理、西方临床护理英语实践3门课程.结论 在护理本科学生中开设涉外护理选修课程是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可使更多学生得到系统化学习涉外护理的机会,有利于培养本科护生涉外护理实践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医诊断学》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思维方式与中医思维方式的差异,以《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为例,探讨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主要方法为:以多元化文化体验课程为铺垫,注重文化熏陶;丰富课堂授课形式,多方法结合运用;依托中医院校优势,加强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强化教师自我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旨在通过展示教学思路,为“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模式探索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视域下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进入一个快速高质量发展时期,做好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需要高效培养更多跨文化交际人才.因此,高校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同时就课程教学模式加以创新,特别是以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为导向,以此来更好地培育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包括交际意识、语言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发展,最终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需要,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智力与人力支持,切实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文章以中医药对外传播为导向,探索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从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创新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四位一体"模式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推进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助力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方法]分析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现状,指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存在教育目标未明确、教育内容待深入、教育队伍需扩大等的问题.基于"三全育人"理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改进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结果]浙江中医药大学从健全制度、优化课程、深化实践、融合文化四方面入手,形成了既符合思想教育一般规律,又具有留学生教育特色的"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并应用于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实践.将"四位一体"模式运用到推进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形成了一体化育人工作格局,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管理能力,获得了较高满意度.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生源质量稳步提升;以素质教育促进留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留学生医学专业技能、跨文化适应能力和人文素养相应提升,毕业生获得较高行业认可度.[结论]"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关注来华医学留学生的特殊性,聚焦育人目标,拓展了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育人成效,促进了来华留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5月—7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对476名护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分为(137.6±28.8)分,性别、受教育层次、修读专业英语课程与人文类课程、希望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希望和外籍留学生交流为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37.3%的变异度.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高校应针对不同特征的护理专业学生,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结合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实例,探索培养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新路径.[方法]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提出英语语言文学、中医基础理论和国际传播学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新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和反思.[结果]语言测试结果显示,学生接受性词汇量与产出性词汇量相关性系数为0.531,学生的中医英语词汇产出明显增加.文化传播能力问卷显示,学生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意愿较强,4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中医英语交际能力已经达到了预期要求,78.3%的学生表示熟悉肢体语言帮助、转述、近似表达、母语直译等常见跨文化交际策略.学生需求问卷显示,25.6%的学生认为自己中医英语阅读、写作、翻译能力较弱,63.3%和57.2%的学生对新课程模块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并不满意.[结论]新课程体系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构建传统文化氛围,帮助青年实现良好的自我认同方面有积极作用,对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医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交际策略的习得也有明显的帮助,但是教学时长应相应延长,教学方式也应该从"以理论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上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