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龄住院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住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108例住院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不同年龄住院T2DM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住院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影响因素.结果:(1)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结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04%;(2)发生组年龄、T2DM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高血压病史均大或长或高于未发生组,踝肱指数、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9(C1 q/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9,CTRP9)低于未发生组(P<0.05);(3)老年组T2DM病程、HbA1c、Gal-3、高血压病史均大或长或高于中青年组,踝肱指数、CTRP9低于中青年组(P<0.05);(4)T2DM病程、踝肱指数、年龄、CTRP9是住院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影响因素(P<0.05).结论:T2DM病程、踝肱指数、年龄、CTRP9可能是导致住院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实际中应密切关注伴有上述情况的住院T2DM患者,积极防治,促进预后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Toll样受体/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质88信号通路探讨四妙汤加土茯苓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质 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信号通路探讨四妙汤加土茯苓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以高尿酸造模法结合尿酸盐注射法在右侧踝关节进行AGA造模,空白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并在右侧踝关节注射生理盐水.AGA造模结束后,观察大鼠右侧踝关节,评估炎症指数,并计算踝关节肿胀指数.AGA造模结束后24 h,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均以四妙散加土茯苓方药液灌胃(生药用量分别为5 g·kg-1、10 g·kg-1、20 g·kg-1),秋水仙碱组以秋水仙碱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7 d.药物干预结束后24 h,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取右侧踝关节滑膜组织,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TLR/MyD88信号通路相关基因TLR2、TLR4、MyD88、核因子κB抑制剂激酶 α(nuclear factor-κB inhibitor kinase-α,IKK-α)、核因子 κB 抑制剂 α(nuclear factor-κB inhibitor-α,IκB-α)mRNA 表达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IKK-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LR2、TLR4蛋白表达情况及巨噬细胞聚集情况.结果:①模型验证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大鼠右侧踝关节注射尿酸盐混悬液后均逐渐发生肿胀,24 h后炎症指数均达到2级以上.造模后4 h、8 h、12 h、24 h,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的踝关节肿胀指数均高于空白组(造模后 4 h:P=0.000,P=0.000,P=0.002,P=0.004,P=0.031;造模后 8 h:P=0.001,P=0.000,P=0.002,P=0.007,P=0.002;造模后 12 h:P=0.000,P=0.000,P=0.004,P=0.010,P=0.006;造模后 24 h:P=0.004,P=0.000,P=0.003,P=0.001,P=0.006).②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检测结果.6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总体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LR/MyD88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水平检测结果.6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yD88 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的TLR2、TLR4、IKK-α、IKB-α mRNA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00,P=0.000,P=0.000,P=0.020).秋水仙碱组和中药中剂量组的TLR2、TLR4、IKK-α、IκB-α mRN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TLR2:P=0.000,P=0.005;TLR4:P=0.018,P=0.000;IKK-α:P=0.003,P=0.004;IKB-α:P=0.008,P=0.010);中药低剂 量组的 TLR2、IKB-α mRNA 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20),2组TLR4、IKK-α mRNA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4,P=0.884);中药高剂量组的TLR4 mRN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24),2组TLR2、IKK-α、IκB-α mRNA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9,P=0.320,P=0.579).中药低、中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的TLR2、TLR4、IKK-α、IKB-α mRNA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LR2:P=0.836,P=0.056;TLR4:P=0.669,P=0.069;IKK-α:P=0.387,P=0.989;IKB-α:P=0.721,P=0.518);中药高剂量组的 TLR2、TLR4 mRNA水平均高于秋水仙碱组(P=0.000,P=0.002),2组IKK-α、IKB-α mRNA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13,P=0.136).中药低、高剂量组的 TLR2、TLR4、IKK-α、IKB-α mRNA 水平均高于中药中剂量组(TLR2:P=0.000,P=0.047;TLR4:P=0.000,P=0.001;IKK-α:P=0.006,P=0.042;IKB-α:P=0.021,P=0.037);中药低剂量组的 TLR2、TLR4 mRNA 水平均低于中药高剂量组(P=0.001,P=0.006),2组IKK-α、IκB-α mRNA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4,P=0.068).④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KK-α、JKB-α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KK-α、IκB-α蛋白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00,P=0.000);秋水仙碱组IKK-α、IKB-α蛋白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秋水仙碱组IKK-α蛋白水平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00),2组IκB-α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秋水仙碱组IKK-α、IκB-α蛋白水平均高于中药中、高剂量组(IKK-α:P=0.000,P=0.000;IκB-α:P=0.000,P=0.000);中药低剂量组IKK-α、IKB-α蛋白水平均高于中药中、高剂量组(IKK-α:P=0.000,P=0.005;IKB-α:P=0.000,P=0.006);中药中剂量组IKK-α蛋白水平低于中药高剂量组(P=0.005),2组IKB-α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⑤踝关节滑膜组织中巨噬细胞聚集情况观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其余5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均明显聚集,其中模型组巨噬细胞数量最多;4个药物干预组巨噬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减少,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和秋水碱组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更明显.⑥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TLR4蛋白表达情况观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其余5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TLR4蛋白均明显表达,其中模型组表达最明显;4个药物干预组TLR2、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降低更明显.结论:四妙汤加土茯苓方治疗AGA的机制可能与其减少巨噬细胞聚集,下调TLR/MyD88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其中中剂量作用效果最佳,作用效果与秋水仙碱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铁负荷、动脉粥样硬化、海马组织结构及神经元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标准,将100例老年NAFLD患者分为M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Non-MCI)组。采集患者病史和生化指标数据,对无禁忌患者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对48例患者检测外周血铁调节蛋白2基因2616C/T多态性。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 χ2检验及二元 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 结果:与Non-MCI组相比,MCI组患者年龄偏大,血红蛋白减少,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下降,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踝肱比下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右侧海马头胆碱/肌酸比值升高,颈动脉斑块的比例增加( P<0.05或 P<0.01)。sTfR与老年NAFL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 P<0.01)。MCI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Non-MCI组( P<0.05);C/T基因型组和T/T基因型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低于C/C基因型组( P<0.05)。 结论:铁代谢异常可能是老年NAFL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智能规划联合计算机导航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复合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性,33岁,因“强直性脊柱炎20年,双侧髋关节强直、脊柱侧后凸10年”于2021年4月20日入院。患者13岁确诊强直性脊柱炎,10年前进展至以双侧髋关节屈曲位强直和脊柱侧后凸融合为特征的“剃刀背”畸形,并丧失竖直站立外观和双髋关节活动能力,行走能力严重受限,无法平视和仰卧。腰椎及双侧髋关节活动度丧失,双侧膝关节活动度0°~130°,双侧踝关节背伸20°,跖屈45°,行走时主要为双足跖跗关节和双踝关节屈伸活动。影像学检查:脊柱全长正、侧位片可见典型竹节样改变。冠状位、矢状位严重失平衡,顶椎位于L 1~2椎间盘,上端椎位于T 10,下端椎位于L 4。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破坏(4级),骨盆极度后倾,双侧髋关节融合于屈曲45°,右侧外旋25°,左侧内旋30°(图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8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6%,血红蛋白161 g/L,C反应蛋白12.2 mg/L,红细胞沉降率2 mm/1 h,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谱(-)。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终末期),脊柱侧凸后凸畸形并骨性融合,双侧髋关节破坏并骨性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炎症及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EH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超过1.1 mm者归为硬化组( n=83),无动脉粥样硬化者归为对照组( n=97);检测并比较2组baPW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脂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IMT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1)硬化组患者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3±0.7) mmol/L、(3.7±0.9) mmol/L],高于对照组[(1.9±0.5) mmol/L、(3.0±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硬化组患者baPWV、hs-CRP、Lp-PLA2、MD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IMT与baPWV、Lp-PLA2及MDA呈线性正相关(均 P<0.05),与SOD呈线性负相关( P<0.05)。 结论:老年EH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baPWV、Lp-PLA2、MDA表达上调,可能是影响此类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非负重运动项目的研发及可行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适合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非负重运动项目,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基于启发式框架,于2021年9—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招募109例DF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质性访谈、汉化方案和专家会议的方法形成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非负重运动项目;并于同年11—12月招募15例DFU患者开展类实验研究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收集研究对象进行非负重运动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踝肱指数(ABI)、下肢肌力和溃疡面积。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对干预前后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DFU患者运动行为不佳,其运动障碍包含心理、生理和环境障碍3个主题。通过专家会议构建的非负重运动项目围绕DFU患者的运动障碍,开设自我、能力和环境需求主题课程并配备运动视频及手册。类实验研究结果显示,87%(13/15)的DFU患者完成了非负重运动项目(每周至少进行2次运动干预),干预期间无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发作、猝死)、代谢紊乱(低血糖、高血糖)及骨、关节、韧带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DFU患者的ABI和下肢肌力均升高,HbA 1c和溃疡面积均下降( P<0.05)。 结论:构建的非负重运动项目符合中国DFU患者临床情境和运动心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T1DM患者31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计算体重指数(BMI)。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眼底照相明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完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完善振动觉、10 g尼龙丝试验、踝反射、温度觉和针刺痛觉评估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判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采用 χ2检验、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微血管并发症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年龄(50±11)岁,病程(10±9)年,其中男性162例(51.6%),BMI为(23.1±3.3)kg/m 2,糖化血红蛋白9.4%±2.1%。颈动脉斑块组共171例(54.5%)。与无颈动脉斑块组(143例)相比,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同时腰围、收缩压更高,且甘油三酯、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更高,而eGFR水平更低,并且吸烟、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比例更高(均 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OR=1.13, P=0.001),吸烟(OR=2.93, P=0.006),eGFR(OR=0.94, P=0.015)和糖尿病神经病变(OR=1.84, P=0.049)。 结论:T1DM患者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心血管合并症风险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KAP模式用于糖尿病足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用于严重糖尿病足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拟行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KAP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周围血管与神经恢复情况、血糖控制水平。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分别为(32.17±5.08)分、(151.32±10.6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8±6.12)分、(119.69±10.90)分( t=2.38、13.63,均 P < 0.05);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2.35±5.29)分、(43.08±4.8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08±5.02)分、(48.75±5.11)分( t=4.25、5.30,均 P < 0.001);观察组患者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总分为(74.33±10.8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0±10.17)分( t=2.62, P < 0.05);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为(0.83±0.0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0.79±0.05)( t=3.05, P=0.003);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6.51±0.82)mmol/L、(6.61±0.4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2±0.91)mmol/L、(7.28±0.54)%( t=11.83、6.14,均 P < 0.001)。 结论:IKAP模式可提升严重糖尿病足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遵医依从性,缓解其焦虑或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恢复,有效控制血糖,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川崎病合并关节炎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关节炎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厦门市儿童医院心内科确诊的454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有关节受累分为合并关节炎组53例和未合并关节炎组40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结果:454例儿童纳入研究,其中53例有关节受累,男32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9±1.35)岁,未合并关节炎组的平均年龄(4.28±1.2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53例关节受累患儿中,小关节受累36例(67.92%),髋关节14例(26.41%),腕关节10例(18.87%),膝关节8例(15.09),肘关节4例(7.55%),踝关节3例(5.66%)。合并关节炎组的53例患儿中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14例(26.14%),比未合并关节炎组IVIG无反应型43例(10.72%)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合并关节炎组患儿的炎症标记物水平(CRP、TNF-α、IL-6)较未合并关节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合并关节炎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60.38%,32/53)高于未合并关节炎组(52.37%,210/4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儿童川崎病合并关节炎有自限性,一般没有后遗症。与未发生关节炎的患儿相比,合并关节炎组患儿更易对IVIG治疗无反应,炎症指标更高,但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