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是皮肌炎的一个亚型,伴发恶性肿瘤为皮肌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恶性肿瘤高危发病时间为皮肌炎诊断前后1年内。与经典型皮肌炎相比,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具有患者年龄>50岁、Heliotrope征、皮肤坏死及肌炎特异性抗体抗转录中介因子1γ抗体、抗核基质蛋白2抗体阳性等典型的临床特点,这些特点提示需进行恶性肿瘤的筛查或密切监测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假性血管性水肿:一种新的皮肌炎皮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介绍一种新的皮肌炎皮疹类型——假性血管性水肿,其特点为患者面部、口唇、四肢为主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非凹陷性,可伴或不伴红斑,皮疹无明显瘙痒。大部分伴假性血管性水肿的皮肌炎患者抗转录中介因子1γ抗体阳性,会出现严重肌肉损伤,肌酶异常增高,以及难治性吞咽困难;少部分患者抗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此类患者均有肺部累及。因此,皮肌炎患者出现假性血管性水肿时需要高度重视,抗体筛查有助于患者早期诊断和早期差异化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肿瘤相关肌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从不同角度对肿瘤相关肌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特点、早期筛查、发病机制与基因表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生存率及预后等角度进行描述。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存在肿瘤相关基因位点,可表达肿瘤相关自身抗体[如抗转录中介因子(TIF)1-γ抗体],某些细胞因子在体内高度表达诱发肌炎患者并发肿瘤,对TIF-1γ抗体的检测是肿瘤相关肌炎筛查的重要工具,通过对IFN-γ信号激活作用发现抗IFN-α的单克隆抗体目前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生物制剂。尽管肿瘤相关肌炎发病机制复杂,但对基因和自身抗体的早期检测、诊断与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幼年皮肌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幼年皮肌炎(JDM)患儿复发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特征及预测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治的JDM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分为单病程组和复发组,比较2组患儿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 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JDM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102例JDM患儿中20例(19.6%)在药物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出现疾病复发,复发中位时间为3.24年(9个月至7年)。复发组患儿中肌炎特异性抗体(MSA)阳性率为40%(8/20),其中5例患儿抗核基质蛋白2抗体阳性,2例抗转录中介因子1-γ抗体阳性,1例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其余12例均为MSA阴性。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项目中,皮下钙化[ OR值(95% CI)=17.54(1.55,198.64), P=0.021]及肺间质病变[ OR值(95% CI)=3.83(1.27,11.59), P=0.017]是JDM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02例患儿中53例(51.9%)初始治疗给予甲泼尼龙冲击,复发组患儿13例(65.0%)初始治疗给予甲泼尼龙冲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70, P=0.193)。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联合甲氨蝶呤可作为复发患儿的选择,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JDM患儿复发率高,皮下钙化和肺间质病变是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组患儿经积极治疗仍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原累积病Ⅱ型伴肌炎特异性抗体阳性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糖原累积病Ⅱ型(GSD Ⅱ)属于罕见疾病,常以骨骼肌、平滑肌损害为主要表现,易与炎性肌病相混淆,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本文报告1例23岁男性,以肌酶升高和脊柱畸形为主要表现,血清抗转录中介因子1(TIF1)-γ抗体IgG(++),基因检测提示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基因突变,肌肉病理提示大量糖原沉积及骨骼肌纤维空泡变性,确诊为GSD Ⅱ。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糖原累积病Ⅱ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提高风湿科医生对GSD Ⅱ以及肌炎特异性抗体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肌炎特异性抗体在幼年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幼年特发性炎症性肌病(JIIM)患儿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及肌炎相关性抗体(MAAs)与临床亚型的相关性,探讨MSAs在JIIM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JIIM患儿53例,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16项肌炎抗体(MSAs和MAAs)的阳性率,分析肌炎抗体与JIIM患儿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其中MSAs包括抗染色体-解旋酶-DNA结合蛋白(Mi-2)α抗体、抗Mi-2β抗体、抗转录中介因子(TIF)1-γ抗体、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抗核基质蛋白2(NXP2)抗体、抗小泛素样修饰物活化酶抗体、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和抗合成酶(ARS)抗体。结果:53例JIIM患儿肌炎抗体(MSAs和MAAs)阳性率为69.8%(37/53例),MSAs阳性率为66.0%(35/53例),最常见MSAs为抗NXP2抗体(10例),其次为抗TIF1-γ抗体(9例)、抗MDA5抗体(7例)、抗ARS抗体(7例)。抗NXP2抗体阳性患儿以中度肌肉损害(7例)和中度皮肤损害(7例)为主,抗TIF1-γ抗体阳性患儿5例出现持续性皮疹,抗MDA5抗体阳性患儿有严重皮疹(2例)和肺间质病变(5例)。与抗NXP2抗体阴性患儿比较,抗NXP2抗体阳性患儿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肌酸激酶(CK)水平明显升高,抗TIF1-γ抗体、抗MDA5抗体和抗ARS抗体阳性患儿的CK水平均明显降低,抗MDA5抗体阳性患儿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抗NXP2抗体与皮疹( r=0.360, P=0.008)和吞咽困难( r=0.504, P<0.001)呈正相关。抗MDA5抗体( r=0.497, P<0.001)和抗ARS抗体( r=0.621, P<0.001)与肺间质病变呈正相关。抗TIF1-γ抗体( r=-0.542, P<0.001)和抗MDA5抗体( r=-0.446, P<0.001)与CK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MSAs在JIIM患儿中阳性率较高,部分MSAs与JIIM特征性临床表型相关。MSAs可为JIIM患儿的临床亚类分型和疗效针对性评价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通路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与其配体(PD-L1)特异性结合后,具有共抑制/共刺激的免疫调控作用,可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参与肿瘤免疫、自身免疫及免疫耐受等。本文综述PD-1/PD-L1信号通路的组成结构、调控机制,以助于理解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免疫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诊断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1月1日到2021年1月1日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427例PM/DM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9例,女298例,年龄为(51.4±12.2)岁。根据是否合并恶性肿瘤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合并恶性肿瘤, n=379)和病例组(合并恶性肿瘤, n=48);在两组中分别随机抽取70%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作为训练集数据,剩余的30%作为验证集数据。回顾性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M/DM合并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运用训练集数据构建PM/DM患者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预测模型,运用验证集数据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的预测能力、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 结果:对照组年龄为(50.4±11.8)岁,男性占比26.9%(102/379);病例组年龄为(59.1±12.7)岁,男性占比56.3%(27/48);病例组患者中男性比例、年龄、抗转录中介因子1-γ(TIF1-γ)抗体阳性率、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肌酸激酶(CK)水平、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均高于对照组,合并间质性肺病(ILD)、关节痛、雷诺现象、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LYM)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 OR=2.931,95% CI:1.356~6.335)、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 OR=5.261,95% CI:2.212~12.513)、年龄大( OR=1.056,95% CI:1.022~1.091)、CA125升高( OR=8.327,95% CI:2.448~28.319)和抗TIF1-γ抗体阳性( OR=7.529,95% CI:2.436~23.270)是PM/DM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均 P<0.05),合并ILD( OR=0.261,95% CI:0.099~0.689)、关节痛( OR=0.238,95% CI:0.073~0.779)和高LYM计数( OR=0.267,95% CI:0.103~0.691)为PM/DM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保护因素(均 P<0.05)。训练集中预测模型预测PM/DM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ROC曲线AUC为0.887(95% CI:0.852~0.922),灵敏度为77.9%,特异度为86.3%;验证集中预测模型预测PM/DM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ROC曲线AUC为0.925(95% CI:0.890~0.960),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8.0%;训练集及验证集校正曲线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训练集和验证集DCA曲线均显示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结论:年龄大、男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不合并ILD和关节痛、CA125升高、抗 TIF1-γ 抗体阳性、LYM计数水平降低是PM/DM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显示出良好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皮肌炎自身特异性抗体与皮肌炎相关性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常伴发恶性肿瘤.超过50%的皮肌炎患者体内存在肌炎自身特异性抗体.皮肌炎自身特异性抗体[抗迁移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2抗体、抗核小体蛋白(nuclear matrix protein,NXP)-2抗体、抗转录中介因子(transcription intermediary factor,TIF)1-γ抗体、抗小泛素样修饰物激活酶(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activating enzyme,SAE)抗体]在皮肌炎相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揭示皮肌炎自身特异性抗体在皮肌炎并发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可为准确评估皮肌炎患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风险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为临床诊断皮肌炎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Tif1γ在胰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与雷替曲塞(raltitrexed,RTX)分别单纯处理人胰腺癌Capan-1细胞,观察转录中介因子1γ (transcriptional internediary factor 1 gamma,Tif1γ)及其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胰腺癌Capan-1细胞经GEM和RTX分别处理36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Tif1γ、TGF-p1、Smad3、p-Smad3、Smad4、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apan-1细胞经RTX处理后,细胞晚期凋亡(28.7%±5.1%)与死亡(3.7%±0.5%)比例明显高于GEM处理组和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GEM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RTX处理可引起Tif1γ、TGF-β1、p-Smad3、BAX和Caspase3蛋白质水平增高,而Smad4蛋白质水平与Bcl2/Bax比值降低.结论 RTX通过增高Tif1γ在Capan-1细胞中的表达,降低Smad4水平,调节凋亡蛋白Bcl/Bax之间的平衡,提高Caspase3水平,诱导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