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估及多情景预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多情景预测并探究其对碳储量的影响,对于维持区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碳储量也相应发生变化.本研究基于PLUS-InVEST模型,评估并预测了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变化不大,土地利用变化呈现"耕地面积减少而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的特点,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以及耕地、林地、草地的相互转换是渭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主要方式.渭河流域碳储量呈上升趋势,共增加15.31x106t,碳储量高值区分布呈"东北片状-西部散点状-中南部带状",低值区分布在下游关中平原城市群.2030年4种情景下渭河流域碳储量较2020年均有所增加,经济发展情景增加最少,生态保护情景增加最多,不同情景的碳储量空间差异主要体现在上游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交错地带.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土地利用管理决策以及碳储量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情绪聚焦疗法在社交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其一个重要特征是人际上的回避,伴随着普遍的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问题。针对其他疗法在这些治疗重点中的空缺,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EFT)的出现恰好弥补了对情绪处理的部分,重视关系过程。文章回顾了近几年有关EFT对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在情绪聚焦视角下社交焦虑的发病要点为创伤性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批评,EFT的治疗重点在于处理焦虑背后的创伤性情绪方案,将其暴露在适应性的情绪中得以转换。同时,其也能与其他较为主流的疗法相结合发挥较好的效果。提示在社交焦虑症的临床治疗中,EFT是一种有潜力的方式,并期待在临床形成更加整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男性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不育症男性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和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7至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患者中随机抽样25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生殖治疗的男性患者进行研究,以血清CGRP对数转化指标、受精方式、是否取精困难、年龄、不育年限、泌乳素等为自变量,以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为因变量,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原发不育组中D3优质胚胎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相关( r=0.537, P=0.048),囊胚形成率与精子密度相关( r=0.760, P=0.002),CGRP对数与总受精率相关( r=0.693, P=0.006)。在继发不育组中,总受精率及正常受精率与精子总数相关( r=0.614, P=0.042; r=0.611, P=0.04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继发不育组中,正常受精率与精子总数、血清CGRP对数转换指标、精子正常形态率之间有线性关系,且精子总数、CGRP对数转化指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72.9、6.8。 结论:男性的血清CGRP、精子总数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共同影响正常受精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胆管癌(IC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 071例行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9例,女692例;年龄为(53±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对于区域性结石,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对于弥漫性结石,切除局限于肝段或肝叶的区域性毁损病灶,必要时行肝胆管切开取石术和(或)胆道镜取石。当肝门部胆管存在严重狭窄影响胆道引流时,行肝胆管空肠吻合术、胆管狭窄成形术等。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ICC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数表示。连续性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时根据临床常用参考值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最佳截断值进行转换。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中 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 结果:(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1 071例患者术前检查: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为8.2年(0~27.0年),CA19-9为(163±87)U/mL,癌胚抗原为(5.0±2.1)μg/L,左半肝、右半肝、双侧肝叶、肝总管或胆总管结石分别为545、245、228、53例,226例伴有胆管狭窄,172例伴有肝段萎缩。1 071例患者中,595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272例行局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143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术,61例行胆肠吻合术。26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残留狭窄胆管,74例术后残留胆管结石。(2)随访情况:1 07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6±1.5)年。1 071例患者中,92例发生ICC,发生率为8.590%(92/1 071);其中32例、66例、90例患者术后3、5、8年内发生ICC,发生率分别为2.988%(32/1 071)、6.162%(66/1 071)、8.403%(90/1 071)。(3)影响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构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与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以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7年为最佳截断值,将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转换为分类变量进行后续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939,2.654,1.903,2.361,95%可信区间为1.582~5.460,1.145~6.154,1.068~3.390,1.118~4.987, P<0.05)。将 P<0.10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43,2.469,1.922,2.202,95%可信区间为1.523~5.309,1.042~5.851,1.064~3.472,1.021~4.747, P<0.05)。 结论: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存在发生ICC的风险;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男护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分析男护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20年9—10月深圳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33名男护士为研究对象,运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从自我评价、信息收集、目标选择、规划制订以及问题解决等维度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对待护理专业的态度、学历、报考护理专业的原因、家庭月收入、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毕业时长、最长工作时长、工作状态、工作转换次数、母亲文化程度、是否已婚是影响男护士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t值为-1.989~12.523, F值为7.476~325.316, P<0.05或0.01)。 结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男护士的职业选择、发展和规划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医疗单位应针对步入临床的男性新护士制定合理培养方式或相关培训,提高男护士对职业的认同,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1例门冬胰岛素30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并通过使用“控糖中心”应用程序(APP)居家调整胰岛素剂量的过程。患者为60岁男性,主因“反复口干、多饮、多尿10年,再发半年”至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提示血糖控制不佳,将门冬胰岛素30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应用“控糖中心”APP连接医生端与患者端,通过平台互动的方式指导患者居家调整胰岛素剂量,逐步调整方案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20 U、1次/d,联合二甲双胍0.5 g、3次/d,阿卡波糖0.1 g、3次/d,随访3周后血糖平稳达标。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能够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并降低低血糖风险。互联网平台互动慢病管理模式能有效帮助患者实现居家调整胰岛素,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我国开展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对全国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中2017年1至12月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报的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2 078 479例患者信息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白内障摘除手术后3 d、3个月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及年龄、性别、术前矫正视力、既往病史、手术方式等对白内障摘除手术效果的影响。手术效果根据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为效果良好、效果一般、效果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 078 479例患者中,女性1 197 942例(57.64%),男性880 537例(42.36%);患者年龄为(69±11)岁;白内障类型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 928 440例,92.78%)为主。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填写完整的病例分别有1 608 385、1 126 961、389 020例。手术后患者视力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术后3 d、术后3个月与术前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转换后)的差值中位数分别为-0.48、-0.52,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60、0.73,术后3 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51 599.30,206 815.35;均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生术后并发症(效果一般: OR=0.50,95% CI为0.46~0.55;效果良好: OR=0.31,95% CI为0.28~0.33)、术前瞳孔状态异常(效果一般: OR=0.52,95% CI:0.44~0.61;效果良好: OR=0.55,95% CI为0.47~0.63)、术前眼压异常(效果一般: OR=0.86,95% CI为0.79~0.93;效果良好: OR=0.45,95% CI为0.42~0.49)、既往高血压病史(效果一般: OR=0.90,95% CI为0.85~0.95;效果良好: OR=0.88,95% CI为0.83~0.93)和糖尿病病史(效果一般: OR=0.86,95% CI为0.80~0.93;效果良好: OR=0.92,95% CI为0.86~0.99)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术前矫正视力好(术前矫正视力0.2~0.4,效果一般: OR=2.20,95% CI为2.06~2.34,效果良好: OR=5.25,95% CI为4.94~5.59;术前矫正视力0.5~0.7,效果一般: OR=1.08,95% CI为0.96~1.21,效果良好: OR=6.35,95% CI为5.69~7.08;术前矫正视力≥0.8,效果一般: OR=0.73,95% CI为0.60~0.89,效果良好: OR=6.58,95% CI为5.51~7.86)、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效果一般: OR=3.19,95% CI为2.35~4.33;效果良好: OR=6.79,95% CI为5.13~8.97)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效果一般: OR=2.12,95% CI为1.60~2.81;效果良好: OR=3.34,95% CI为2.59~4.32)为手术效果的保护因素。 结论:我国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力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处于中度视力损伤状态;手术效果受术前矫正视力、术前眼压、术前瞳孔状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影响。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3-7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枝杆菌世界的变形者":谈谈脓肿分枝杆菌形态转换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脓肿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abscessus,MAB)是世界范围内致病性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也是具有高度耐药性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独特的细胞壁结构使其能以不同形态存在并且可以发生形态转换,被誉为"分枝杆菌世界的变形者"。这不仅有利于其以腐生的方式在自然环境中生存,还有利于其侵入宿主体内并长期存活及致病,本文对MAB形态转换的相关文献进行阐述,介绍表型转变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MAB在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过程中的进化特点,为更好探索其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聚集诱导发光光热剂用于骨肉瘤诊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新型荧光分子(AIEgens)构建的纳米颗粒(2TT-oC6B NPs)的光热和荧光成像性能,以及其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和体内肿瘤靶向能力。方法:首先用不同功率(0.5、1.0和1.5 W/cm 2)808 nm激光和不同浓度(0、25、50、100、200 μmol/L)的2TT-oC6B NPs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进行体外光热性能检测,然后采用143B作为模型细胞,探讨其生物相容性和光热杀伤效果,最终用K7M2细胞接种在BALB/c小鼠皮下,构建小鼠肿瘤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2TT-oC6B NPs 5 mg/kg检测其体内肿瘤靶向能力。采用 t检验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显着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TT-oC6B NPs在808 nm激光照射下最高温度可升至约70 ℃并具有近红外二区发光成像能力;CCK-8实验表明,与对照组143B细胞存活率比较,100 μmol/L时143B细胞存活率不受影响( t=1.734,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现出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经过808 nm激光照射后143B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 t=15.01, P<0.05),表现出其优异的光热杀伤效果;同时活/死细胞染色更直接的呈现了这一结果;小鼠体内肿瘤成像结果表明其能在30 min内就富集在肿瘤部位并长时间保留。 结论:2TT-oC6B NPs具有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和荧光成像能力,其本身具有良好地生物相容性,而当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展现出高效的光热杀伤效果。同时它能迅速靶向肿瘤,并在瘤内长期富集,这表明其可能作为骨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的一种良好辅助治疗方式,是一个性能优异的骨肉瘤诊疗一体化探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拉鲁肽转换为司美格鲁肽长程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1例利拉鲁肽转换为司美格鲁肽长程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为52岁男性,超重。患2型糖尿病12年,合并糖尿病肾脏病(G2A3),高血压、高脂血症,完善检查后出院时治疗方案为门冬胰岛素30早16 U晚6 U、二甲双胍(0.5 g,3次/d)、利拉鲁肽(1.2 mg,1次/d)。经过10年的观察随访,其间逐渐停用胰岛素,并将利拉鲁肽调整为司美格鲁肽,患者血糖控制平稳,依从性良好,肾脏病变得以改善。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在强效降糖的同时具有显著的肾脏获益,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未来可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式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