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室栽培对软枣猕猴桃叶片形态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深入研究温室栽培条件下软枣猕猴桃叶片的形态与叶绿素荧光特性,探明温室与露地栽培环境下叶片光形态建成的差异.[方法]以软枣猕猴桃品种'佳绿'和'魁绿'的5年生植株为试材,测定温室及露地栽培条件下不同叶龄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在温室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差异.[结果]温室与露地栽培软枣猕猴桃的光形态建成均处于1~40 d叶龄间,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同一品种荧光特性趋于一致;花期后,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同一品种荧光特性差异较大.温室栽培的软枣猕猴桃叶片叶面积较大,叶绿素b含量较高,趋于阴生叶特性,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等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对光能的吸收捕获能力较强,但热耗散较高,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低于露地栽培,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结论]软枣猕猴桃叶片的光形态建成时间为展叶后1~40 d,即在花期之前完成,不同栽培环境无明显差异;温室栽培软枣猕猴桃叶片的光形态建成与露地栽培具显著差异,叶面积明显增大;温室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降低了光合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软枣猕猴桃根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总皂苷抗肝癌初步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研究软枣猕猴桃根内生真菌C15(Trichoderma sp.)发酵提取物中的总皂苷成分对2种肝癌细胞HepG 2和Huh-7细胞的凋亡作用与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软枣猕猴桃根总皂苷(AARTS)和内生真菌C15总皂苷(C15TS)对HepG 2和Huh-7细胞的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对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行检测;采用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P53信号通路中3种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HepG 2和Huh-7细胞的凋亡时期.结果:根据细胞活力测试得出浓度为50~400μg/mL时AARTS和C15TS对HepG 2和Huh-7细胞的活力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表明浓度为200、400μg/mL时AARTS和C15TS可以降低HepG 2和Huh-7细胞的迁移能力;在Transwell小室实验中,浓度为200、400 μg/mL时AARTS和C15TS均可抑制对HepG 2细胞和Huh-7细胞的侵袭能力;在WB实验中,AARTS和C15TS经200、400 μg/mL孵育24 h后,HepG 2和Huh-7细胞胞内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在Annexin V-FITC/PI染色实验中,浓度为200、400 μg/mL时AARTS组和C15TS组均具有促进HepG2和Huh-7细胞凋亡的能力,且多为早期凋亡.结论:C15TS与AARTS的作用效果相似,也可抑制HepG 2和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软枣猕猴桃的繁育系统与杂交授粉
编辑人员丨2023/9/23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雌雄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花部形态和开花动态等繁育系统相关特征进行研究,同时以软枣猕猴桃雌雄株作为母本和父本,分别与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进行人工杂交授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种群花期11~13 d,雌雄花单花花期4~5 d;雄花明显大于雌花,雄花雄蕊数约为雌花的3~4倍,开度约为雌花的1.5~2倍;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24~48 h较强,雄花的花药在花蕾打开时就开始散粉.软枣猕猴桃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与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杂交不亲和,与美味猕猴桃杂交亲和性较高.因此,生产中可以用美味猕猴桃雄株花粉为软枣猕猴桃授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世界软枣猕猴桃品种资源特点及育种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6
软枣猕猴桃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其果实新颖、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酸甜可口、风味独特,成株具有极强的耐寒特性.作为新型的林下经济树种,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收集整理出74个分属不同国家地区的软枣猕猴桃品种,对其品种特点详加描述总结,并对全球育种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未来软枣猕猴桃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与开发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庆大巴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讨重庆大巴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分布现状和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保护和挖掘有价值的野生种质资源,本试验在重庆大巴山野生猕猴桃聚集区开展实地调查、采集,重点分析该地区野生猕猴桃果实特异性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重庆大巴山野生猕猴桃集中分布在海拔978~1758 m的高山上,以中华、美味及两者混杂类型分布为主,另有软枣、显脉和硬齿猕猴桃等野生资源分布,该区域以城口县野生猕猴桃资源最为丰富.果实性状分析显示了重庆大巴山野生猕猴桃有着丰富的表型性状多样性,SSR标记从DNA层面也印证了这一点.采集的41个野生资源按成熟期分类可分成3类:早熟资源5个、中熟资源34个和晚熟资源2个.有14个资源的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5%以上,4个资源的VC含量达到200 mg/100 g以上.另外,根据资源特异性筛选出5个有较高应用价值的野生资源.重庆大巴山地区蕴含的丰富野生猕猴桃资源可为猕猴桃人工驯化、品种改良提供种质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软枣猕猴ICE1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研究软枣猕猴桃ICE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抗寒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4℃低温处理24h的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Planch)cD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技术克隆ICE1基因.[结果]该基因cDNA长1524 bp,可编码50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ICE1基因是编码MYC2型的bHLH转录因子,编码蛋白是定位于细胞核的非跨膜亲水蛋白.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chinensis)和山葡萄(Vitis amurensis)ICE1存在着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成功克隆到软枣猕猴桃抗寒转录因子命名为AaICE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及抗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软枣猕猴桃根的主要化合物包括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具有广泛的抗癌活性,对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肺癌和乳腺癌等癌细胞均表现出较好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软枣猕猴桃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抗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软枣猕猴桃提取物对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软枣猕猴桃提取物对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软枣猕猴桃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检测其对内皮素(ET-1)及前列环素(PGI2)释放的影响.结果 过氧化氢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损伤作用,软枣猕猴桃提取物能显著对抗过氧化氢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显著抑制乳酸脱氢酶(LDH)渗漏、显著增加PGI2释放及显著减少ET-1释放.结论 软枣猕猴桃提取物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软枣猕猴桃果实中1个新的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软枣猕猴桃75%工业乙醇冷浸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共分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6R,9R)-三羟基-大柱香波龙烷-4,7E-二烯-3-酮-9-O-β-D-吡喃葡萄糖苷(1)、(6S,9R)-玫瑰花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紫云英苷(4)、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1-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6)、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红景天苷(8)、3-hydroxy-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 propan-1-one (9)、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5-O-阿魏酰基奎宁酸甲酯(12)、5-O-香豆酰基奎宁酸甲酯(13)、咖啡酸(14)和原儿茶酸(15).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甲基环己烯型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软枣猕猴桃苷A;化合物2、5和7~13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软枣猕猴桃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然越冬期软枣猕猴桃枝条组织结构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试验以抗寒性不同的5年生软枣猕猴桃品种‘魁绿’、‘丰绿’和‘96-6’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自然越冬期间枝条组织解剖结构、细胞膜透性和内源激素GA3、ABA、IAA含量水平的变化,以明确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越冬期间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及其内在生理机制,为软枣猕猴桃抗寒品种的选育及鉴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软枣猕猴桃枝条木质部比率大小依次为‘魁绿’>‘96-6'>‘丰绿’,皮层比率依次为‘丰绿’>96-6’>魁绿’,二者表现趋势相反,且‘魁绿’枝条的解剖结构与其他两品种差异显著.(2)在自然越冬期间,各品种软枣猕猴桃枝条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随温度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温度最低的1月份达到最高,其中‘魁绿’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变化幅度最小,而‘丰绿’受低温影响较大.(3)在11月份至2月份,随自然温度的变化,各品种软枣猕猴桃枝条的GA3和IAA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ABA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都在1月份分别达到最低或最高值.研究发现,在自然越冬期间,低温对3个软枣猕猴桃品种的组织解剖结构、膜透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均都造成较大的影响,品种‘魁绿’枝条的木质部比率最大、皮层比率最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变化幅度最小,内源激素含量GA3和ABA/GA3变化趋势较小,故其抗寒性比‘丰绿’和‘96-6’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