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枣猕猴桃根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总皂苷抗肝癌初步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研究软枣猕猴桃根内生真菌C15(Trichoderma sp.)发酵提取物中的总皂苷成分对2种肝癌细胞HepG 2和Huh-7细胞的凋亡作用与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软枣猕猴桃根总皂苷(AARTS)和内生真菌C15总皂苷(C15TS)对HepG 2和Huh-7细胞的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对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行检测;采用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P53信号通路中3种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HepG 2和Huh-7细胞的凋亡时期.结果:根据细胞活力测试得出浓度为50~400μg/mL时AARTS和C15TS对HepG 2和Huh-7细胞的活力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表明浓度为200、400μg/mL时AARTS和C15TS可以降低HepG 2和Huh-7细胞的迁移能力;在Transwell小室实验中,浓度为200、400 μg/mL时AARTS和C15TS均可抑制对HepG 2细胞和Huh-7细胞的侵袭能力;在WB实验中,AARTS和C15TS经200、400 μg/mL孵育24 h后,HepG 2和Huh-7细胞胞内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在Annexin V-FITC/PI染色实验中,浓度为200、400 μg/mL时AARTS组和C15TS组均具有促进HepG2和Huh-7细胞凋亡的能力,且多为早期凋亡.结论:C15TS与AARTS的作用效果相似,也可抑制HepG 2和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重庆大巴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讨重庆大巴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分布现状和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保护和挖掘有价值的野生种质资源,本试验在重庆大巴山野生猕猴桃聚集区开展实地调查、采集,重点分析该地区野生猕猴桃果实特异性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重庆大巴山野生猕猴桃集中分布在海拔978~1758 m的高山上,以中华、美味及两者混杂类型分布为主,另有软枣、显脉和硬齿猕猴桃等野生资源分布,该区域以城口县野生猕猴桃资源最为丰富.果实性状分析显示了重庆大巴山野生猕猴桃有着丰富的表型性状多样性,SSR标记从DNA层面也印证了这一点.采集的41个野生资源按成熟期分类可分成3类:早熟资源5个、中熟资源34个和晚熟资源2个.有14个资源的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5%以上,4个资源的VC含量达到200 mg/100 g以上.另外,根据资源特异性筛选出5个有较高应用价值的野生资源.重庆大巴山地区蕴含的丰富野生猕猴桃资源可为猕猴桃人工驯化、品种改良提供种质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及抗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软枣猕猴桃根的主要化合物包括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具有广泛的抗癌活性,对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肺癌和乳腺癌等癌细胞均表现出较好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软枣猕猴桃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抗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软枣猕猴桃果实中1个新的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软枣猕猴桃75%工业乙醇冷浸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共分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6R,9R)-三羟基-大柱香波龙烷-4,7E-二烯-3-酮-9-O-β-D-吡喃葡萄糖苷(1)、(6S,9R)-玫瑰花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紫云英苷(4)、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1-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6)、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红景天苷(8)、3-hydroxy-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 propan-1-one (9)、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5-O-阿魏酰基奎宁酸甲酯(12)、5-O-香豆酰基奎宁酸甲酯(13)、咖啡酸(14)和原儿茶酸(15).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甲基环己烯型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软枣猕猴桃苷A;化合物2、5和7~13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软枣猕猴桃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种东北红豆杉植物群丛及其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是我国数量极少的珍贵濒危树种,了解其天然群落的组成和特征对东北红豆杉种群的保护利用和恢复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吉林省天然东北红豆杉群落进行调查,根据物种组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20块40m×40m样地划分为5种群丛类型,分别以优势种进行命名,即:Ⅰ.舞鹤草-五味子+狗枣猕猴桃-紫椴十臭冷杉群丛;Ⅱ.东北羊角芹-狗枣猕猴桃-臭冷杉群丛;Ⅲ.盾叶唐松草-狗枣猕猴桃-臭冷杉群丛;Ⅳ.舞鹤草-软枣猕猴桃-红松十紫椴十臭冷杉群丛;V.舞鹤草-软枣猕猴桃-紫椴十臭冷杉群丛.对群丛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群丛类型、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物种多样性选用Menhinick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比分析不同群丛特征.结果 显示:东北红豆杉植物群落组成中蔷薇科的种和属数所占比例最大;5个群丛的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群丛V>群丛Ⅲ>群丛Ⅳ>群丛Ⅱ>群丛Ⅰ;群丛Ⅰ和Ⅱ具有较低的多样性和较高的优势度,群丛Ⅱ和群丛Ⅲ的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但其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却呈现了相反的特征;群丛Ⅱ丰富度低而优势度高,而群丛Ⅲ丰富度高而优势度低;群丛Ⅲ中的草本层的多样性高于乔木层,群落郁闭度较低;群丛Ⅳ和群丛V均位于和龙市荒沟林场,随着海拔上升,其物种多样性随之下降.结果 表明,不同物种组成的东北红豆杉植物群丛的群落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红肉猕猴桃再生体系的建立及DNA条形码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产于河南省栾川县的野生红肉猕猴桃(Actinidia sp.)叶片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对其进行不定芽分化、不定芽增殖、无菌苗生根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该品种再生体系;同时运用DNA条形码技术,以ITS、matK、SQ1、ML为目标序列,对其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MS+0.5 mg·L-16-苄氨基嘌呤(6-BA)+2.0 mg·L-12,4-二氯苯氧乙酸(2,4-D)培养基中,愈伤组织分化率达100%;在MS+4 mg·L-16-BA+0.2 mg·L-1萘乙酸(NAA)培养基中,49 d后,不定芽分化率达88.89%;在MS+3.5 mg·L-16-BA+0.2 mg·L-1NAA+0.2 mg·L-1赤霉素(GA3)中,不定芽增殖率达100%,增殖系数为7.85;在1/2MS+0.2 mg·L-1吲哚丁酸(IBA)培养基中,不定芽生根率达到92.59%,且根系发达;移栽到珍珠岩与田间土壤体积比为1:4的生根基质中,14d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4%;DNA条形码分析结果显示产于河南省栾川县的红肉猕猴桃属于猕猴桃属净果组片髓系的软枣猕猴桃(A.argut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Maxent模型的软枣猕猴桃在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大型落叶藤本,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该物种在中国从最北的黑龙江岸至南方广西境内的五岭山地都有分布,但尚未明确其适宜分布区域.因该物种具有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现已被北京市、河北省、吉林省等列为地方性保护物种.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软枣猕猴桃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进行了预测并对其分布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在我国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约为3.01×106km2;其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中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贵州西北部等地中低山区地带,呈圆环状分布.其中软枣猕猴桃在云南、四川、陕西等省份的潜在高适生区域面积最大.利用Jackknife刀切法计算得到影响软枣猕猴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湿季度降水量(500-800 mm)、年均温(12.5-17.5℃)、最冷季度降水量(290-660 mm)和海拔(2000-2690 m),上述环境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79.7%.建议在中高度适宜分布区进行野生软枣猕猴桃的迁地保护和人工种植,并根据其适生环境调整软枣猕猴桃的农业种植繁育规划,为软枣猕猴桃的就地、迁地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软枣猕猴桃暴马丁香花果汁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通过提取软枣猕猴桃果汁、暴马丁香花精油、多糖,制成多功能型药食同源的复合饮料,研究其工艺配方及其感官评价.根据正交方法分析得出最优工艺为酶反应温度35℃,酶反应时间130 min,水与暴马丁香花液料比30∶1和纤维素酶添加量0.20%.提取暴马丁香花多糖、精油和软枣猕猴桃汁制成复合饮料,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出最佳饮料配方为绵白糖含量10%、柠檬酸含量0.06%、软枣猕猴桃汁与暴马丁香花精油用量比14∶1.最终根据复合饮料DPPH·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ABTS+·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等评价复合饮料和暴马丁香花多糖的抗氧化性.开发了一款药食同源的复合饮料,为软枣猕猴桃和暴马丁香林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实践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4种猕猴桃药用植物根的显微鉴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大籽猕猴桃、对萼猕猴桃、软枣猕猴桃、中华猕猴桃 4种猕猴桃属基植物的根进行显微鉴定研究,为准确鉴定生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显微鉴定法对 4种猕猴桃药用植物根的粉末进行显微鉴定研究.结果 以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导管之形态特征为主要差异点,编制检索表,可用于鉴定此 4种药用植物根之间的鉴别.结论 4种猕猴桃属植物根粉末显微特征可用于鉴定此4种生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